小学语文教案

时间:2025-01-14 03:25:41 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学语文教案(常用8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8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语文教案(常用8篇)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执行、维护、给予、素质、沉浸、凯旋、遗体、硕士、贡献、圣坛、威胁、呼吁、妻子、充满”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信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真挚情感,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

  4.理解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

  教学重难点

  1、理解信中“我”的呼吁,体会“我”对父亲的深切怀念、对和平的无比渴望是教学的重点;

  2、认识“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树立维护和平的.观念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准备:

  学生通过多种途径了解国内外大事;教师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师创设情境,播放课件:一组表现幸福生活的画面。

  2、学生看了这些画面,谈谈自己有什么感受?

  3、师:是的,在大街上,在公园里,在商场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一幕幕情景。可是,这样幸福的日子并不属于每一个孩子。今天,我们就来读读这样一个故事。

  板书课题 15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4.由题质疑,激发感情。

  师:看了这个题目,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小结梳理:“一个中国孩子”是谁? 他发出什么呼声? 为什么会发出这一呼声?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播放动画课件《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学生听读课文,然后自读课文,读准生字的读音,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把课文读通顺。

  2、默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想想每个自然段主要讲的是什么意思,课文讲了几部分内容?

  3、汇报交流自读情况:

  ⑴ 抽读生字词语,可采用齐读、开火车读等多种形式读。

  ⑵ 请读一读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段落,学生互相纠正错音。

  三、自读感悟,小组交流讨论

  1、自学生词,不懂的词语可通过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2、逐段读课文,遇到不懂的地方画出来,留待小组讨论。

  3、组内质疑,讨论与交流:

  一些有价值的问题或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组长记录下来并上交给老师,在全班交流时共同解决。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学会24个生字,绿线内的15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漂泊”、“销声匿迹”两个词造句。

  2、能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注意文章总分结构的构段方式。

  3、通过对麋鹿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的了解,懂得去保护野生动物。

  4、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

  1、课文中提到“八国联定入侵,麋鹿惨遭厄运”对学生讲,事件的时间比较久远,可以充分地搜集这方面的资料来理解“八国联军”入侵不仅对中国人民来说是种灾难,对麋鹿来说,也是一种厄运。

  2、课文中形象生动地引用历史知识,要让学生在读书中进一步体会 。

  【教法学法】:借助图片,观察想象,品词析句,读写结合。

  【教学准备】:挂图,小黑板,制作好有关.课件。

  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 同学们,中国是世界上野生动物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你知道我国有哪些珍贵的野生动物吗?

  (大熊猫、金丝猴、东北虎、丹顶鹤、扬子鳄、中华鲟、白鳍豚、藏羚羊)

  2. 师:你们了解得真多,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去认识一种稀有的.动物——麋鹿。(播放.课件)

  3. 读题。

  二、初读课文。

  1. 师:我们先来看一部《动物世界》专题片——麋鹿,请同学们认真看,看后用一、二句话简要说说影片向我们介绍了什么?

  2. 生自由说,师板书:外形特点、生活习性、传奇经历

  3. 理清层次。

  师:哎,看来大家看得很认真,接下来,我们来看课文中是如何向我们介绍的?请同学们速读课文,想想课文哪几自然段介绍了麋鹿的外形特点?(2-4)哪些自然段介绍了麋鹿的传奇经历?(5-7)(播放.课件)

  三、了解麋鹿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

  1. 自由读2-4,圈划你感兴趣的词句,想想感兴趣的理由。

  2. 小组合作交流。

  3. 集体交流。(指导朗读有关句子)

  a.“麋鹿是鹿的一种……更增添了它的神秘。”(出示.课件)

  指导朗读。(表现出奇特、神秘感)

  师:你看它,角似鹿,面似马,蹄似牛,尾似驴,多奇特呀!能通过朗读表现出它的奇特吗?(指导朗读)

  师:它还是神话小说中姜子牙的坐骑呢,多神秘呀!谁想来读这句话?(指导朗读)

  b.“与其它鹿科动物一样,麋鹿也是一种草食性哺乳动物。一般雄麋鹿体重可达200公斤,角长达80厘米,每年脱换一次。”

  (抓住“重200公斤、角长达80厘米”等词体会麋鹿的“大”)

  c.“麋鹿的角型是鹿科动物中独一无二的——站着的时候,麋鹿角的各枝尖都指向前方。雌麋鹿没有角,体形也较小。”(随着学生回答,相机出示.课件,欣赏麋鹿奇特的角型)

  师:真是独一无二的角型啊!谁来朗读?(指导朗读)

  师:听了你的朗读,我们真的感受到麋鹿的角型是独一无二的,多招人喜爱的动物呀!我们一起来读。

  d.“麋鹿的尾巴是鹿科动物中最长的。长尾巴用来驱赶蚊蝇,以适应沼泽环境中的生活。”

  师:麋鹿的尾巴是鹿科动物中最长的,多奇特的动物呀!而且它的长尾巴可以用来驱赶蚊蝇呢!作用真大啊!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 比较形近韵母,熟练的拼读音节,语文教案小学上册教案。

  2、 正确、熟练的认读词语,进行初步的逻辑思维训练。

  3、 正确朗读儿歌,动手拼各种图案,培养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4、 激发学习拼音的兴趣。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具准备:复韵母卡片及相关图片。

  教学过程:

  一、我会读

  1、 看图,说说图上有什么动物。

  2、 他们举着的牌子上写的是什么?

  3、 学生自读、互读、指名读。ie—ei、ui—iu、er—ei

  4、 开火车进行ie、ei、ui、iu、er的四声练习。

  5、 拼读音节练习。

  6、 比较复习:ɑi—ɑo、ou—iu、ou—ɑo

  7、 字形歌:ɑ、ɑ、ɑ,ɑ和i组成ɑi i、i、i,i和u组成iu

  ɑ、ɑ、ɑ,ɑ和o组成ɑo i、i、i,i和e组成ie

  e、e、e,e和i组成ei u、u、u,u和i组成ui

  e、e、e,e和r组成er ü、ü、ü,ü和e组成üe

  二、[我会连]

  1、 看图说出动物的名称:乌龟、袋鼠、鸵鸟、柳树、梅花、小河

  2、 小组合作学习拼读音节。

  3、 把音节和对应的图连起来。

  4、 全班齐读音节。

  三、[我会认]

  1、 小组里自由认读字词。

  2、 游戏:读卡片,找门牌。

  3、 齐读,指名读。

  四、[拼拼读读]

  1、 看看书,放声读读儿歌,不会读的音节向同学或老师请教。

  2、 检查交流:个人读—小组读—全班读。

  3、 用铁圆圈、直线练习拼图。

  4、 展示学生成果,再读儿歌。

  五、扩展练习:

  wǒ ài dònɡ nǎo

  wǒ ài pin tú

  wǒ de xiǎo shǒu zuì qiǎo

  小结:

  第12课 ɑn en in un ün

  教学目标:

  1、 学会前鼻韵母ɑn、en、in、un、ün和整体认读音节yuɑn、yin、yun,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2、 准确拼读声母与前鼻韵母组成的音节,读准三拼音节,复习ü上两点的省略规则。

  3、 认识8个生字,正确朗读句子和儿歌。

  4、 能按一定顺序仔细观察画面,认识事物,乐于表达。

  教学重难点:

  1、 鼻韵母的读音、整体认读音节的识记是教学的重点。

  2、 三拼音节的发音是教学的难点。

  教具准备:鼻韵母卡片、整体认读音节及相关卡片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导入

  出示ɑi、ei、ui、ɑo、ou、iu、ie、üe、er复韵母卡片,请同学跟它们打招呼。

  二、学习前鼻韵母ɑn、en的读音

  1、 出示卡片,问:谁认识它们?你是怎么认识的?

  2、 出示图:图上画的是什么?谁知道天安门?给大家说说。

  3、 师范读,学生观察老师的口型,模仿发音。

  4、 四人小组互读。

  5、 学习ɑn、en的四声。(先按顺序读,再打乱顺序读。)

  三、识记ɑn、en的字形,指导书写。

  四、学习拼音

  1、 谈话:我们认识了前鼻韵母ɑn、en,它俩能跟哪些声母交朋友组成音节呢?

  2、 学习声母d、t、n、zh、ch、sh与en拼成的音节。

  3、 学习声母g、k、h与u-ɑn,j、q、x与ü-ɑn拼成的三拼音节。

  4、 学习整体认读音节yuɑn。

  (1)借助圆圈图,引导学生发准yuɑn的音。

  (2)联系生活用语,练读yuɑn的四声。

  五、做游戏,复习巩固

  1、 开火车,认读卡片ɑn、en、yuɑn及其四声。

  2、 过桥游戏,认读三拼音节。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谈话激趣,指名找音节。

  二、学习前韵母in、un、ün的读音。

  1、 出示图片,学生自由选择图当“解说员”,介绍图上的事物,教案《语文教案小学上册教案》。

  2、 指导读in、un、ün及其四声。

  3、 识记字形,指导书写。

  三、拼读练习。

  1、 指导看书,练习拼读音节。

  2、 进行拼读音节擂台赛。

  3、 学习整体认读音节yin、yun及其四声。

  四、看图读拼音。

  1、 活动激趣:老师今天学当营业员,(出示文具图片)你们看,我负责卖的是什么商品?

  2、 说说图上有哪些文具。

  3、 四人小组合作,学习拼读音节词。

  4、 游戏:给文具贴商标。

  五、复习巩固

  1、 互动:听音举卡片。

  2、 “猜谜”游戏。

  六、扩展训练

  第三课时

  一、复习导入

  1、 谈话激趣

  2、 开火车读前鼻韵母ɑn、en、n、un、ün。

  3、 出示带调音节,指名读。

  二、看图认识事物,学习词语,练习朗读句子。

  1、 出示图片,说说图上的景物。

  2、 看图贴词语。

  3、 练习词语搭配。

  4、 学习朗读短句。

  三、朗读儿歌。

  1、 出示图画,谈话激趣:这里的风景真迷人,不仅吸引了我们,还吸引了另外两个小朋友。他们在干什么?

  2、 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自读韵文,圈出学过的`音节。

  3、 师领读;齐读;表演读。

  四、学习生字。

  1、 出示生字卡片,指名学生自由取图片带读。

  2、 摘果子游戏,巩固生字。

  五、复习巩固。

  六、扩展练习。

  小结:

  第13课ɑng eng ing ong

  教学目标:

  1、 学会后鼻韵母ɑng、eng、ing、ong和整体认读音节ying。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2、 学习声母与ɑng、eng、ing、ong组成的音节,能准确拼读音节,正确书写音节。

  3、 认识9个生字,正确朗读短文,儿歌。

  4、 体会学好拼音的作用,激发借助拼音识字学文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 后鼻韵母的发音、声母和后鼻韵母组成音节的拼读以及认字是本课的重点。

  2、 eng、ing的发音和三拼音的拼读是教学难点。

  教具准备:声母、韵母卡片,生字卡片,图片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复习导入

  开火车认读前鼻韵母ɑn、en、in、un、ün。

  二、学习新课

  1、 看图认识事物,进行说话练习。

  出示四幅图,问:谁能说出图上的内容?

  2、 出示音节yɑng、deng、ying、zhong,告诉学生:我们今天就要借助这些图和音节来学习四个新的韵母。

  3、 学习ɑng:(1)范读,指导发音;领读,指名读,齐读。

  (2)教学ɑng的四声;学生自由练读。

  4、 学习eng及其四声。

  5、 学习ing、ong:(1)指导、练习发音;检查自练情况,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2)小组赛读ing、ong的四声。

  6、 巩固练习:“送信”游戏

  7、 学习整体认读音节ying及其四声。

  三、指导书写

  1、指导书写ɑng、eng、ing、ong。提醒学生书写后鼻韵母时,将三个字母挨近一些。

  2、指导书写ying及四声,注意写紧凑,注意调号的位置。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游戏“小兔采蘑菇”,复习后鼻韵母ɑng、eng、ing、ong。

  二、学习二拼音节

  1、 学习拼读zh、sh与ɑng组成的音节beng、meng、geng、heng。

  (1)学生自由拼读。

  (2)指名拼读,齐读。

  2、 学习拼读b、m、g、h与eng组成的音节。

  (1)四人小组互练。

  (2)开展四人小组开火车拼读音节擂台赛。

  3、 学习拼读j、x、m、t与ing,ch、c与ong组成的音节。

  (1)出示音节:jing、xing、ming、ting、cong、chong。

  (2)学生自己练习拼读,看谁拼得又快又准。

  (3)学生挑选自己会拼的,当小老师教大家。

  4、 巩固练习。

  游戏:听音节猜韵母

  三、学习儿歌《彩虹》

  1、 出示情境图,问:小朋友们,看了这幅图你想说什么?为什么?

  2、 学习朗读儿歌。

  (1)学生找出认识的字母和音节,自己读一读。

  (2)学生看图听老师范读儿歌。

  (3)领读,齐读,表演读。

  (4)识记生字:雨、天、桥。

  四、扩展练习:拼读音节。

  第三课时

  一、复习导入

  1、 游戏:摘星星,复习带调音节。

  2、 开火车读:雨、天、桥。

  3、 表演读儿歌《彩虹》。

  二、学习三拼音节

  1、 出示音节,复习三拼音节的拼读方法。

  2、 生练习拼读,指名读,齐读。

  3、 联系日常生活用语巩固读音。

  三、学习音节词

  1、 学习音节词tài yáng

  练习拼读,指导书写。

  2、 拓展练习:拼读音节词,看谁读得又快又准。

  3、 指名当小老师,选择自己会读的音节词带读。

  四、学习短文

  1、 谈话激趣。

  2、 学习朗读短文。

  3、 识记生字。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的:

  知识与技能

  1、认识、会写“皮、巧、根、陡、踩、刺、搭、磨、斧、坡、渐、栏”12个生字。

  2、默读课文;能正确、流利、有感的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人们为什么把后来修建的桥仍称做“皮巧根桥”。

  过程与方法

  以DVD辅助教学,在品读感悟中理解课文内弄,在讨论中交流中明白做人的道理。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学习皮巧根不怕吃苦,一心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品质。

  教学重点:

  掌握生字的音、形、义;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领悟人们为什么把后来修建的桥仍称作“皮巧根桥”,并从中受到感染。

  教学准备:

  课文插图、DV.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指导书写12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3、初步理解课文的内容。

  教学过程:

  一、激趣谈话,导入新课。

  1、说说你见过什么样的桥?(指名回答)

  2、今天我们学习《皮巧根桥》,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疑问吗?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学生自由读文,做好标注。

  2、听DV朗读课文,听清生字、难字的读音。

  3、DV出示生字,同桌之间相互检查生字的读音。

  4、指导听读词语。

  5、完成DV中拓展与链接中的连字组词和比一比再组词。

  6、读准多音字字音。

  干:ɡān ɡàn便: biànpián

  7、指导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三、再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1、学生自由读文,将意义相同的自然段合并成一段。(1-3)(4-6)(7-8)

  2、合作交流,完成练习。

  小河上的桥修了三次,第一次是用一棵_____,后来,木桥烂了,村民们造了______,不多久,因新修公路,这儿___________。但是这座桥一直叫做________课文赞扬了皮巧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指导学生书写生字。

  1、选择喜欢的方式自由识记生字。(读、书空、描写等)

  2、学生质疑问难,教师范写。

  3、学生在作业本上书写生字,教师巡视指导。

  板书设计:

  15皮巧根桥

  皮 巧 根 陡 踩 刺皮巧根 搭木桥

  村民们 造新桥

  斧 坡 渐 烂 搭 磨修公路 架大桥

  作业

  1、读拼音,写词语。

  dà qiáomódāo fǔ zi jiàn jiàn

  ( )( ) ( ) ( )

  tiě lán ɡēnběn cǎi tàcìɡǔ

  ( )( ) ( ) ( )

  2、辨字组词。

  皮( )栏( )踩( )根( )

  坡( )烂( )彩( )艰( )

  3、按要求把句子写具体。

  皮巧根搭桥。(什么时间?什么地方?怎样搭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人们为什么把后来修建的桥仍称为“皮巧根桥”。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

  1、指名分自然段读文。

  2、小河上的桥从一根白柳变成新桥,又变成一座大桥,为什么还以皮巧根的.名字命名?

  二、读中理解,突破重点。

  1、引读。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全文,你认为皮巧根是个怎样的孩子?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2)讨论交流,相机指导朗读。

  解决以下问题

  从1-3自然段中你知道了什么?对文章有什么作用?

  看课文插图里有什么人?在什么地方?在干什么?与课文哪一部分相关?

  从4-6自然段中找出描写皮巧根吃苦、细心、为他人着想的语句品读。

  2、从DV中品读句段,完成练习,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3、激思。

  (1)自由朗读第7-8自然段,说说你明白了什么。

  (2)交流感受。

  三、读中感悟,突破难点。

  1、默读思考:人们为什么把后来修建的桥仍称为“皮巧跟桥”?

  2、组内交流。

  3、全班交流。

  四、全课小结。

  你从皮巧根身上学到了什么?

  板书设计:

  15 皮巧根桥

  爱听英雄故事磨斧

  皮巧根为什么搭桥 砍树

  (方便村民)想架桥

  不怕吃苦 为他人着想

  村民们:造新桥 架大桥

  (皮巧根桥)喜爱感激

  作业

  1、给句子换一个说法,意思不变。

  大人们都不允许孩子抄近路上学,但谁愿意去走远路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照样子把下面每组句子合并成一个句子,意思不变。

  例:他赶忙跑回家。他磨快了斧子。他来自白柳树旁。

  他赶忙跑回家,磨快了斧子,来到白柳树旁。

  (1)我来到图书馆。我查阅资料。我找到了《身边的小英雄》这本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们要爱惜粮食。我们不要浪费粮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王子听到了小鸟的歌唱。王子听到了微风在树叶间的低语。王子听到了小溪潺潺的流水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做一件让别人称赞你的事。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小学语文苏教版教材第二册第七单元中的一篇阅读课文《咏华山》,它是苏教版小语教材采用古诗教学的新课型文包诗。根据课文叙述寇准跟老师登华山时咏诗赞华山的事,我为本课制定要完成的教学目标是:会读本课生字词,通过反反复复诵读课文,理解生字词;借助图画,依托观察、思考及想象,进行诗文对应,体会古诗的意思,感受到华山的雄伟壮丽,从而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一、自主合作学习,培养创造力。

  自主、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是提高课堂主体参与,拓宽学生情感交流的一种渠道。在教学中,我更多地采用了让学生自主、合作的方式去学习、交流、检查读课文情况;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等,引导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自读、自悟、自主探究。启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评议,深化理解了课文内涵,在交流中提出不同的创新见解,有效地锻炼了学生的各种能力,促进了创造精神和创造力的培养,使得双向互动的交流得以实现。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阅读水平。

  新《课标》把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作为低年级阅读教学目标的第一条,可见激发阅读情趣在低年级是多么重要。因此,我这堂课的教学也注意到这一点:新课伊始,我先出示一幅华山挂图来创设情境,让生首先对华山有感性的认识,再激发学生去爬山的欲望,引发学生的向往与遐想,在此基础上告诉学生古代有个七岁的小男孩,不但登上华山还念出一首赞美华山的诗。这样,学生便会急于知道详情的强烈愿望而去自发性进入阅读。同时鼓励学生在读书时,利用边读边想的阅读方法去读,从而提高阅读的水平。

  三、循文明像,体情悟道,突破文包诗难点。

  文包诗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诗文联系,借文悟诗。因此我把大量的时间花在品描写华山高、雄伟壮丽的句子上,让学生通过观察,贴图的形式,理解华山高耸入云的壮景,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能设身处地把自己当成文中的小孩,去登山、去读课文,在充分理解句子意思,体会华山巍巍,耸入云霄的特点后,出示诗句,让生读读想想,看谁能自己读懂这首诗,充分地相信学生,让他们在读中自悟、诗文对应,从而突破教学难点。

  我设计的教案:

  教学目标:

  1、会读本课生字词,通过反反复复诵读课文,理解生字词;

  2、借助图画,依托观察、思考及想象,进行诗文对应,体会古诗的意思,感受到华山的雄伟壮丽。

  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小朋友,你们爬过山吗?今天,老师就给你们推荐一座非常值得去游览的名山,叫华山,

  请大家看这座山(指图)-这就是华山

  2.你觉得华山怎么样?

  是呀,我也觉得华山雄伟壮丽,高耸入云。看到这么高的山,老师情不自禁的想吟诵一首诗来赞美它(只要天在上,更无山与齐,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底。)

  3.喜欢这首诗吗?这首诗是古代一个7岁小孩写的。

  4.你想不想知道他是谁,为什么写这首诗,

  那我们就一起来读读24课《咏华山》,读了以后,你就懂了(板书)

  请大家翻开书p135页,自己读读课文,不会读的先拼拼音,难读的地方多读几次。

  二.初读课文。

  1.自读。

  2.同桌相互检查

  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可真高(像这位、这位同学读得可认真了,他们遇到难读的地方就反反复复的读,那么现在请你们把认为难读的地方,读给同桌听。如果还有读不准的词,就请他教你)(生互相练习)

  3.检查。

  我瞧瞧,哪位小老师教了同桌(请生回答)你教了哪些词呀?(学说,师板词。板后齐读)

  4.生第一次读课文

  我们把难读的词语读会了,现在试试读读课文

  5.生边读,师边板词

  老师还发现,有几个词语也很难读,谁能来教教老师读。(齐读词语)

  6.再读课文。这回有没有信心,把课文读得比上次好。

  三.品读。

  1.导语。

  刚才大家看了华山,都觉得华山非常高,如果让你去爬这么高的山你会觉得怎么样?(生答)

  我们课文里的老先生和小孩跟你们一样,也爬得好辛苦好困难。课文里用哪个词形容他们爬山困难呢?

  2.引句子。啊!华山真高哇!

  等他们满头大汉,喘着大气爬到山顶,他们会觉得这山怎么样呀?(出示句子)他们的感觉和你们一样

  3.品读句子。

  A自由练习好,大家自己先练一练,看谁能把华山读得最高。指名读

  你们读得都很高,我们一起来把华山读得高高的。齐读

  4.品后两句。

  华山到底有多高呢?让我们一起跟小孩(帖小人)到山顶去看一看(出示句型)

  A自己读。同学们,先好好的读读这两句,边读边想,你看到了什么?

  B生答:a为什么远远近近的山都跑到我们脚下去了呢?

  b太阳为什么显得这么近呢?说明什么?

  c白云不在天上,干嘛跑到山腰去了?

  C结束语。我们看到的这些景色都说明了什么?

  D分组合作练读。我们分组练一练,练习读这些句子。争取每个人都能把华山的高读出来。

  E检查反馈。那一小组先来,比一比哪组读得最高(指黑板读)

  F师范读。讲朗读的方法。要读得好,有个小窍门,就是一边读一边想。

  G生齐读。好,照老师的方法,我们一起来,把华山读得高到太阳那去。

  5.品古诗

  导语:你们把华山读得真高呀,假如你就是那小孩,站在高高的山顶上,红日那么近,白云那么低,多美呀!你的心情怎么样?

  A、说说自己的心情

  B、引诗

  对,那小孩的心情-开心了,激动了,幸福极了,他控制不住自己的快乐。情不自禁的吟诵起来(板诗)让生看手势跟读

  C、练习读诗

  a自读。

  b诗文对应这些诗与这些句子是有联系的,你们能把他们对应起来吗?

  1、讨论交流

  2、提问你认为哪句话,对应哪句诗?(这两句诗应该与哪句话对应呢?)

  3、总结、读诗句这首诗和前面的句子一样,都是写华山很高很高。

  男女赛读(读出华山的高来)

  四.品第三、四段

  你们觉得这首诗怎么样?写得好吗?

  1.课文中老先生怎样夸他(好诗好诗)

  2.生夸我们一起也来夸夸他!

  3.他是谁?(寇准)我们一起把最后一段读一读。他今年几岁?(7岁)用手指表示出来!

  他和谁一般大呀?

  4.总结。(再读全文)

  五、总结结束。

  1、华山的雄伟、壮丽

  2、小寇准的聪明、能干

  3、鼓励

小学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知道诗的大致意思。

  2、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3、感受作者对西湖忽雨忽晴的景色赞赏之意。

  教学过程

  一、 联系生活、谈话导入

  1、 提问:你们见过夏天的阵雨吗?谁来说说当时的情景?

  2、引入诗题:今天我们来学习宋代诗人苏轼写的一首古诗:《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看看他是怎样写夏日忽雨忽晴的天气的。(板书并领读课题,注意停顿)

  3、 读了这个题目,你们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

  (知道六月二十七日是写这首诗的时间,此时正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经常回有阵雨或雷雨出现。地点在望湖楼。)

  4、 解疑:醉书,在似醉非醉的情况下写的诗。

  5、 介绍作者。

  二、 自由阅读,理解诗意

  1、 自读朗读,读准字音,提出疑问。

  2、 解疑、教学生字:翻墨像黑墨一样的翻滚

  跳珠活蹦乱跳的珠子

  3、 学生尝试理解诗句的意思。

  1) 天空中的乌云,想泼翻了的黑墨水一样地散开来,还没有把整座山遮住。

  2) 白色的大雨点像珠子一样,胡乱地往船上直溅直跳。

  3) 忽然刮来一阵大风,把满天乌云吹的无影无踪。

  4) 望湖楼下的水颜色和蓝天颜色一样。

  三、 细读品位,体会感情

  1、 思考并讨论:

  1) 古诗《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写的是什么?

  2) 我们可以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

  3) 这首诗哪些地方用了比喻?

  2、 诵读全诗,体会天气变化之快。

  3、 设想当时情景,当一回诗人,吟诵《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四、 看图说意,加深感悟。

  1、 仔细观看插图,思考:图上画的是雨前、雨中还是雨后?、

  (右上角插图画的是雨中,下方插图画的是雨后。)

  2、 用自己的话讲述全诗的意思。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案

  教学目标:

  1、读通诗句,理解诗句意思。

  2、熟读成诵,感悟诗句意境。

  教学准备:

  1、要求学生复习有关西湖的古诗。

  2、查找有关荷花的图片及荷塘的视频,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悠久灿烂的文化,其中古诗词就是一个万紫千红的百花园,多少文人墨客在这里挥洒笔墨,留下许多优秀的诗篇。提起西湖,你想到了哪些诗句呢?

  (引导学生回忆山外青山楼外楼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及《西湖》一课中的相关语句。)

  2、小结过渡:是啊,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西湖留给我们无穷的美的享受。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古诗园,走近南宋诗人杨万里,去看一看他眼中的西湖又是一种怎样的境界。

  二、初读古诗,理解诗句大意

  1、投影出示《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全诗。

  (一)初读

  ①这首诗没有生字,你能读好吗?自己先练一练,注意读准每一个字音,把诗句读通顺。(指名朗读,指导正音:净、竟、映这三个字都是后鼻音;寺是平舌音)

  ②指名再读。要求不仅读准字音,还要读出诗的韵味,注意断句。(指导学生自读自悟,怎样断句好)

  (二)理解诗句意思

  ①读了诗句,你看到了什么?(指导学生把自己从诗中读懂的内容用自己的语言说清楚。)

  ②你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重点指导学生理解:毕竟、四时、接天、无穷、别样等词语)

  ③现在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句的意思吗?先和同桌练一练。再指名说。

  三、联系实际,展开想象,体会诗中的意境及诗人当时的感受。

  ①同学们,在生活中,你见识过或了解荷花吗?给大家介绍介绍?(引导学生回忆自己见过的或在课外读物中见识过的荷花。结合回忆诗句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及美文蜻蜓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小鱼在我脚边游过,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

  ②诗人杨万里所见的是西湖六月的荷塘,当时的景象有什么与众不同之处?请同学们闭上眼睛,一起来欣赏这首诗的朗诵,走进800年前得那个夏天,陪着杨万里的好友林子方走出净慈寺到西湖边去走一走,看一看。

  ③让学生静静地听,静静地想象。

  ④你看到当时的景象了吗?说一说,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引导学生体会是怎样的碧和怎样的红。无穷绿:不仅指荷塘一望无际,一片片圆圆的荷叶挨挨挤挤,像给西湖铺上了一层绿地毯,还指荷叶的绿富有变化,嫩绿、浅绿、草绿、碧绿、深绿、浓绿绿得充满生机。别样红指在朝阳的照耀下,荷花格外地红艳,红得透明,红得鲜亮,红得耀眼。)

  ⑤小结:这

  无穷的绿和别样的红,给作者视觉带来了巨大的冲击,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难怪诗人一走出净慈寺就脱口称赞――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⑥让我们再来美美地吟诵一番,把这一幕刻入我们的脑海里。

  ⑦配乐诗朗诵,指导熟读背诵。

  四、课外拓展

  正如我们刚才说的,古诗园就是百花园,同一种事物,在不同的诗人笔下,有着不同的意蕴。关于荷花的诗句,你还知道哪些?

  老师也给同学们推荐几句:

  1、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2、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

  3、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4、湘妃雨后来池看,碧玉盘中弄水晶。

  5、一片秋云一点霞,十分荷叶五分花。

  你能读懂这几句诗吗?(交流对这几句诗的理解)

  五、布置作业

  1、解释加横线的词语,再写一写诗句的意思。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2、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3、再收集几首杨万里的诗,或几首描写西湖景色的诗,把它们变成自己的积累。

  板书: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净、竟、映:ing

  寺:s

  无穷碧 别样红

  《望月》教案

  教材简析

  本文是一篇散文,记叙了我在甲板上赏月时,聪明好学、爱幻想的小外甥和我比赛背诵写月亮的诗句以及小外甥对月亮的独特而富有童趣的想象。作者文笔生动活泼,聪明好学、爱幻想的小外甥跃然纸上。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给课文分段,并概括大意。

  4、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光和小外甥对月光产生想像的句子的意思。

  5、通过朗读训练,激发学生主动积累诗句的兴趣,启发学生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来感受和反映世界。

  重点、难点:

  1、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光和小外甥对月光产生想像的句子的意思。

  2、通过朗读训练,启发学生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来感来感受和反映世界。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有关月亮的诗句?请大家背诵。

  2、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有关月亮的课文,中间也有不少月亮的诗句,请同学们仔细读课文。

  3、出示课题21望月(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自学要求: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2)自由轻声读课文,自学生字词语,结合上下文或理解部分词语。

  (3)再读课文,提出一些自己不懂的问题。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检查词语读音,提示注意点。

  3、学生质疑,理解部分词义:

  对学生提出的一些问题,能解决的当堂解决,不能解决的放到下节课。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是不是单单写月亮的?除了写赏月外还写了什么?

  2、指名回答。

  3、指导学生给课文分段?提示:课文哪些段落写赏月,哪些写背诗句?

  第一段(12 ):深夜,我在甲板上欣赏月下的江景。

  第二段(313 ):小外甥和我比赛背诵写月亮的诗句。

  第三段(1420):小外甥对月亮的独特而富有童趣的想象。

  第四段(21)我独自一人在甲板上展开了幻想的翅膀。

  四、课堂练习

  1、写字练习,教师进行指导。重点指导:斑、絮、呵欠

  2、用钢笔描红。

  3、写出近义词。

  光点( ) 凝望( )惊奇( )封闭( )

  聚集( ) 幻想( )清幽( )闪耀( )

  4、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光和小外甥对月光产生想像的句子的意思。

  2、通过朗读训练,激发学生主动积累诗句的兴趣,启发学生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来感受和反映世界。

  教学过程:

  一、检查词语掌握情况

  1、学生练习。

  2、读词语。

  二、学习第一段

  1、自由朗读课文第一段,注意朗读时的感受。

  2、学生交流。引导学生说出:作者描写的月光下江景太美,在我们面前展示了一幅动人的图画。板书:月下江景 美丽如画

  3、同学们,想不想把这幅图画画出来?学生思考:作者描绘的图画上有那些景物以及这些景物是什么样子的?

  4、出示图画,请同学们看看,是不是你们脑海中浮现的画面。

  播放课文第一段录音,学生边看图,边听录音,感受图画的整体意蕴。

  5、让学生回忆课文,尝试背诵。

  三、学习课文第二到三段

  (一)自读课文,思考:你觉得小外甥是个怎样的孩子?

  学生交流后板书:聪明好学 爱幻想

  (二)学习第二段

  1、学生自由读课文。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小外甥的聪明好学、爱幻想的特点?

  学生自由读后交流。

  2、出示句子:是月亮把我叫醒了。小外甥调皮地朝我眨了眨眼睛,又仰起头凝望着天上的月亮出神了。

  教师质疑:月亮怎么会把小外甥叫醒呢?

  3、出示句子:小外甥聪明好学,爱幻想,和他交谈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

  4、分角色朗读课文。

  5、了解诗句的意思。

  (1)学生解释。

  (2)教师点拨理解。

  6、指导读诗,背诵。(出示整首诗读读、背背)

  7、你还知道哪些有关月亮的诗句吗?(学生自由背诗后指名回答,师出示搜集的有关诗句进行补充,学生选择其中的感兴趣的1、2句读读、背背)

  8、教师口述,引入情境:

  诗句是美妙的,月光是美妙的,这两种美妙的东西一起滋润着我们的心田,使得我们无比畅快,沉醉在美丽而幽静、空旷而辽远的气氛中。

  9、出示句子:诗,和月光一起,沐浴着我们,使我们沉醉在清幽旷远的气氛中。

  10、学生反复朗读,体会句意,体会意境。

  11、小结谈话,激发学生主动积累诗句的兴趣。

  学习了第二段课文,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什么?

  正是由于小外甥聪明好学,才积累了数不清的美妙诗句,也因为这美妙诗句的熏陶,小外甥变得更加聪明,爱幻想。我国古代优美的诗句多如天上的星星,只要勤于积累,必有丰厚的回报。

  四、学习第三段

  1、过渡:

  他的聪明好学还体现在哪里?爱幻想又体现在哪里?让我们来继续学习课文。

  2、学生自由读课文。

  3、讨论交流。

  出示句子1:像眼睛,天的眼睛。这是明亮的眼睛。它很喜欢看我们的大地,所以每一次闭上了,又忍不住偷偷睁开,每个月都要圆圆地睁大一次

  4、继续读课文,重点读读描写小外甥说话时的动作、神情的句子。

  出示句子:

  ⑴突然,小外甥又冒出一个问题来

  ⑵他瞪大眼睛等我的回答,两个乌黑的瞳仁里,个又一个亮晶晶的小月亮闪闪发光。

  ⑶小外甥几乎不假思索地回答。

  ⑷他绘声绘色地说着,仿佛在讲一个现成的童话故事。

  ⑸小外甥打了哈欠,摇摇晃晃走回舱里去了。

  圈出你认为应该重读的词语,有感情地朗读,细细品读。

  学生交流感受。引导学生说出:小外甥活泼可爱,天真好奇,爱幻想,而且善于幻想,头脑里装满了奇妙有趣的东西。

  5、分角色朗读这一段。

  三、布置作业

  1、摘抄描写月亮的诗句。

  2、背诵课文。

  3、收集有关山水的诗文,举行赛诗会。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第四段。

  2、指导背诵课文。

  3、举行山水诗歌朗诵会。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通过前两节课的学习,你觉得小外甥是个怎样的孩子?

  他的爱幻想的特点深深地影响了我,此时我站在甲板上也展开了想象的翅膀,让我们一起来读读第四段。

  二、学习第四段

  1、齐读课文。

  2、启发谈话:在小外甥的感染下,作者也情不自禁地展开了幻想的翅膀。你们想不想随着作者一起去幻想一下?先请你闭上眼睛。

  四、播放录音,展开想象

  1、播放课文完整的录音,学生闭目静听,感受文章的整体意韵美。

  2、启发学生幻想。

  现在,你就是作者,甲板上只留下你一个人。你久久地凝视着月亮消失的地方。你想到了星星,想到了太阳,想到了彩虹,想到了风雨请你展开幻想的翅膀,在广大的天空中尽情地飞呀,飞

  (学生闭目遐思、幻想。)

  3、引导学生把幻想的东西说出来。(出示讨论区)

  三、指导背诵课文。

  1、根据课文的思路理清叙述顺序。

  2、逐段进行指导背诵,学生选择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四、举行山水赛诗会。

  1、四人小组内先背诵,推荐一位在班级里比赛。

  2、每组一位代表上台朗诵。

  (推荐学生代表四位作为评委。)

  3、总结赛诗情况,宣布优秀选手。

  五、作业(见测试区)

  课后小记:

  本文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想象的能力。月亮如诗,就要学生在《春江花月夜》的乐曲声中展开无尽的遐想,进行拓展。同时让学生打开记忆的大门,回忆以往学过的有关月亮的古诗,以及进行有关山水的诗句进行朗读、背诵,增加学生古诗方面的积累。

  25 灰椋鸟

  一、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好像又像、似如造句。

  (2)把第二句改为不用问号的句子。

  (没有林场工人的辛勤劳动,没有这几年大规模的植树造林,我就观赏不到这鸟儿归林的壮观场面。)

  3、朗读课文最后一段。

  二、总结课文

  1、没有林场工人的辛勤劳动,没有这几年大规模的植树造林,我们就观赏不到这鸟儿归林的壮观场面。我们先看鸟儿归林的壮观场面,再看林场工人的辛勤劳动。

  (1)背诵第二段。

  (2)用自己的话说说鸟儿归林的壮观场面。

  (3)林场工人辛勤劳动,造了哪些林?

  2、为什么说鸟儿是人类的朋友,树林是鸟的乐园/

  (1)再读树林的环境描写,体现适合鸟类生存。

  (2)我们要热爱鸟类,热爱大自然。

  三、朗读课文

  板书:

  15、灰椋鸟

  辛勤劳动,植树造林

  一开始 一小群一小群

  灰椋鸟 归林几分钟 排空而至 场面壮观

  不愿过早安眠 喧闹

  爱护鸟类,爱护自然

小学语文教案 篇7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在奇观一单元中,我们感受了浙江潮的神奇壮观,今天让我们再次来到浙江,欣赏位于浙江淳安县境内的绿色千岛湖那美丽旖旎的自然风光。(板书课题)首先让我们从“绿色”入手,去感受那里的魅力,为什么说它是一个绿色的湖呢?请同学们快速阅读第一自然段,从中找出答案。

  二、感受“绿色”

  1、生自由读,找出有关绿色的句子(板书:水绿、岛翠、山青)

  齐读最后一句话,让同学们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同是一个绿,作者却能用不同的词语来表达,足以感受到祖国语言的丰富。

  2、这一段除了写水绿、岛翠、山青,还向我们写了千岛湖的什么呢?

  3、绿色的千岛湖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呢?(美)能形容一下美的程度吗?(像诗,像画,像仙境)板书:诗

  让我们用诗一般的语言来吧这幅美丽的画卷读出来吧!(生齐读第一自然段)

  三、趣探“千岛”

  1、感受了千岛湖的绿,让我们去欣赏一下那形态万千、各具特色的岛吧!课文的哪几个自然段写了千岛湖的岛?(2——7自然段)生自由读

  2、千岛湖有多少个岛呢?(这可真是名副其实的千岛啊!)我们用一个词来形容就是——岛屿众多。课文重点向我们介绍了四个特色岛屿,你喜欢哪个岛呢?请同学们再次读,重点读你自己喜欢的岛,老师要你做小导游给游客们介绍的哟。

  3、指名以导游的身份来介绍,师提出要求:要有亲和力,要和游客有交流,可以带上动作。

  4、总结:从同学们的介绍来看,这些岛有的因动物而知名,有的因——花树而著称,有的因——名胜古迹而闻名遐迩。(理解“闻名遐迩”)请大家快速作出判断,作者是按什么结构来写岛的?(总——分)

  四、研读“奇迹”

  1、美丽的千岛湖在作者眼中不仅是一首美丽的诗,而且是一个奇迹(板书:奇迹)为什么呢?请同学们默读8、9、10自然段,画出重点句子。

  2、提问:从这几个自然段中你有获得了有关千岛湖的哪些信息呢?

  3、所有这一切信息告诉我们,千岛湖不仅风景优美,而且资源——丰富(板书:资源丰富)从《枫叶如丹》中,我们知道绿是播种者的颜色,是开拓者的颜色,千岛湖正是蕴含了人类智慧和汗水,同时又孕育着人类绿色的.希望。让我们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来感受生命的力量。

  五、总结升华

  1、生齐读最后一段,师:这一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呢?揭示中心句。

  2、师:是啊,千岛湖的成功改造,给我们一个深刻启示:大自然造福于人类,人类要和自然保持和谐,只有我们与自然保持和谐,就一定能创造出更多的绿色奇迹。因此我们说,千岛湖是人与自然合写的诗,是一个人工创造的绿色奇迹。学完课文,你对绿色有更深的了解吗,你所知道的还有什么冠以绿色呢?让学生充分说后总结:这里的绿色不仅指颜色绿,而且蕴含着勃勃生机和良好的生态环境。

  六、拓展延伸

  其实,在我们的家乡三门峡也有这样一个美丽的景观,每年冬天,这里都会迎来一批尊贵的客人,他们三五成群在湖面上玩耍嬉戏,悠闲散步,振翅欲飞,同学们,告诉我,这批客人是——白天鹅,这个美丽的景观是——天鹅湖。我们只需改动题目中的两个字,也能像本文作者一样写出一篇文质兼美的作文《绿色天鹅湖》。(稍作指导,课下完成)

  附:板书

  人与自然合写的

  ┍────────────

  绿色 水绿 岛翠 山青 诗

  千岛 岛屿众多

  湖 资源丰富 奇迹

  ┕────────────┚

  人工创造的

小学语文教案 篇8

  教学要求:

  1.使学生初步懂得:接触社会,有目的查阅资料是获取材料的重要来源。

  2.练习按所提出的问题和所的卡片资料及自己在阅读和参观访问时所获取的新鲜资料,介绍某种事物的方法。

  3.借助练习,“养成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学习摘抄、制作、运用资料卡片的方法。

  教学重点:

  按顺序介绍苹果的品种等情况。

  教学难点:

  把文章写得形象生动、活泼有趣。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人

  苹果是许多人都喜爱吃的水果。它和葡萄、柑橘、香蕉并称世界四大水果,尽管如此,苹果的种植史、生存条件、栽种地域和营养功效等人们往往知之甚少,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教材的资料,结合我们的参观访问以及到图书馆查到的资料,以(苹果家族)为题写一,来向人们介绍一下我们都爱吃的苹果。(板书:苹果家族)

  二、自学课文

  1.自学课文第一部分。思考讨论:

  (1)这一次练习的目的是什么?

  (2)文章要求我们本次习作可从哪几方面去写?

  (3)课文对完成本次习作有何具体要求?

  2.讨论交流。

  [讨论第(2)题时相机板书:苹果的常见品种、苹果的栽培史、苹果的'生存条件、苹果的栽种区域、苹果的营养功效]

  过渡谈话:以上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第一部分,通过学习我对本次习作练习的目的、内容、要求都有了清楚的了解,但光这还不够,同学们对的内容掌握得可能还不够全面,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课文的第二部分。

  3.自学课文第二部分。

  思考:教材的每张卡片回答了习作练习中提出哪一个问题?

  4.讨论交流。

  三.交流所得

  1.思考:我们在课前参观访问、查找资料中获取了哪些资料?它回答了练习中提出的哪一个问题?

  2.交流讨论,并逐一分类补充到卡片中去。

  四、明确写法

  1.进一步明确习作要求。

  以(苹果家族)为题,按所提问的顺序介绍苹果。

  2.交流习作内容。

  (1)分小组互相练说。

  (2)指名说。

  (3)评议(鼓励学生要大胆想象,避免生搬硬套卡片上的资料,并提示学生要注意运用过渡语句)

  3.独立。

  4.评议修改,布置学生以习作为蓝本,准备做苹果展销会上的小推销员。

  板书设计:

  习作3

  常见品种

  栽培史

  苹果家族生存条件

  栽种区域

  营养功效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教案11-24

小学语文太阳的教案11-09

小学语文教案12-23

小学语文故事教案01-17

小学语文经典教学教案04-25

小学语文教案05-11

小学语文教案【热】11-14

【荐】小学语文教案08-26

小学语文教案【热门】11-21

小学语文教案【精】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