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山水》教案优秀

时间:2024-09-03 09:50:17 教案 我要投稿

《桂林山水》教案优秀

  作为一名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桂林山水》教案优秀,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桂林山水》教案优秀

《桂林山水》教案优秀1

  文章开头引用名句“桂林山水甲天下”,点明桂林是闻名遐迩、令人神往的游览胜地,一个“甲”字高度概括了桂林山水的奇丽之景,堪称天下第一,此句为全文的总领。下文就围绕这一名句,分别对漓江水的静、清、绿和桂林山的奇、秀、险作了具体描绘。文章最后以“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诗句收尾,既画龙点睛地概括全文,又与首句“甲天下”遥相呼应。全文脉络清晰,起承转合,自然流畅,给人以美的享受。

  一、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中优美生动的语言,感受到桂林山水的秀丽,激发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2.学习“从中心句入手”学课文的方法。

  3.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并积累词语。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二、教法特点

  1.本课的教学思路是:先整体后部分再整体,也就是先“整体感知,直奔中心”,接着“部分深究,逐层渗 透”,最 后“再现整体,深化中心”。

  2.教给学生“从中心句入手”学课文的方法以及抓关键词学句的方法。

  3.采用先扶后放,扶放结合的方法。第二节的教学由教师“扶”,第三节“放”手让学生自学,教师进行点拨引导。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要充分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学主要步骤: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都喜欢旅游,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去桂林,看看那里的山水。桂林,是我国广西的一座美丽的`城市,也是著名的游览胜地。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游客前往参观旅游。为什么呢?因为桂林山水素有“甲天下”的美称。

  二、直接揭示学习课文的方法:“从中心句入手”学课文。

  1、找出中心句,理解意思,说说作用。(学生默读课文,找出并划出中心句)。

  读后讨论交流,明确:

  (1)中心句是:桂林山水甲天下。

  (2)用抓关键词的方法理解句意:先学懂“甲”的意思,再理解全句的意思:“桂 林山水天下第一。”

  (3)这句话点明了全文的中心,写出桂林山水的秀丽,也抒发作者赞美桂林山水的感情。

  2、围绕中心句,了解内容,理清思路。

  先指名读课文,思考:文章围绕中心句写了哪些内容?是怎样一步一步写的?

  读后讨论交流,明确:

  (1)课文围绕中心句写了漓江的水和桂林的山。

  (2)先总的介绍“桂林山水甲天下”,再具体描写漓江的水是怎样的水,桂林的山又是怎样的山,最后写游览桂林山水总的印象和感受。(据此给课文分段,理清思路,按“总起—分述—总结”的方法分段。)

  3.第三步:围绕中心句,学习词句,领悟感情。

  默读思考:从哪些词句能看出漓江的水“甲天下”?课文写了漓江水的哪些特点?用什么方法写的?

  读后讨论交流,明确:

  (1)大海的水“波澜壮阔”,很美;西湖“水平如镜”,也很美。可作者说“从没见过漓江这样的水”,说明漓江的水胜过大海和西湖,比大海、西湖更独特,更美丽。是用“比较”的方法写出漓江的水“甲天下”。

  (2)漓江的水有“静、清、绿”三个特点。写“静”,是通过人的“感觉”来写的——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写“清”是从“视觉”的角度写的——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写“绿”是用“比喻”把内容写具体的——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结合教学比喻句,知道句中把漓江的水比作绿色的翡翠。)

  (3)个别读,引读,要读出感情。(特别注意三个“啊”的读音:真静啊nga.真清啊nga,真绿啊ya)

  (4)书面完成课后练习第一题的第一张表格。

  三、指导学生用学习第二节的方法自学第三节课文。

  思考题是:从哪些词句中能看出桂林的山美得“甲天下”?课文写了桂林山的哪些特点?用什么方法写的?

  自学后讨论,教师引导,结合进行朗读指导,明确:

  (1)作者先用“比较”的方法写出桂林的山胜过泰山和香山,说明桂林的山“甲天下”。

  (2)再用生动的比喻描写出桂林的山

《桂林山水》教案优秀2

  【教学目标】

  1、感受桂林山水的美。

  2、认识本课的生字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4、渗透导游式教学,让学生体验当一回小导游。

  【教学设想】

  全文是按照总──分──总的结构来组织安排材料的。开篇引用桂林山水甲天下的赞语,作为全文的总起句,既点明了文章的中心思想,引出后文,又说明了我们来观赏的原因。

  接着分述桂林的山和水。分述山和水,都运用了总──分的写法。写水,用波澜壮阔的大海、水平如镜的西湖与漓江对比;令人神往的大海和西湖衬托出漓江的独特与美,之后分述漓江水静、清、绿的`三个特点。写山,用峰峦雄伟的泰山、红叶似火的香山与桂林的山对比;风景名胜泰山、香山的衬托突出桂林群山的与众不同,然后分述桂林群山奇、秀、险的三个特点。

  最后,总起来描写桂林山水:

  山绕水,水映山,云雾、绿树红花、竹筏小舟点缀其间,构成一卷看不完的画卷。篇末的两句诗──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是全文的总结句。总结句与总起句桂林山水甲天下相呼应,即总结了全文的主要内容,点明了中心思想,又照应了前文我们乘着木船和竹筏小舟,使得全文结构严谨,浑然一体。考虑到桂林山和水这两个自然段的结构相同,所以在教学完漓江水的特点时,让学生自己学会学桂林山的内容。

  【教学重点】

  课文第二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今天,老师先带领大家欣赏祖国的名山大川。出示图片。感受祖国山水美。接下来,咱们要去的就是被誉为山水甲天下的桂林。

  二、初读感知课文

  1、听录音范读。

  2、自由读文,要求读通课文。

  3、指名读文,从文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桂林山水甲天下,桂林山水很美

  4、桂林山水美,水美指的是漓江的水美。哪里写出漓江的水美,哪里又写到桂林山的美?

  三、精读课文,学习水美

  1、自由读第2自然段,说说漓江水的特点,并圈出表示漓江水特点的词。(静、清、绿)

  2、作者是怎么样来写漓江水静、清、绿的?找出有关句子。

  3、指导朗读。范读,指名读,引读,齐读。

  4、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排比。使文章结构非常严谨。

  5、练习:

  校园的花________;校园的花_________;校园的花____________。

  6、再读第2自然段,想想第1句话写了什么?对于漓江的水来说有什么用?

  7、小结学法:

  在这一个自然段里,我们学习了漓江水,接下来,让你们自己动手动脑来学习桂林山的美。不过在学习之前,我们要先明确一下学习方法及步骤:

  ⑴ 找出表示桂林山的特点的词。

  ⑵ 想想作者是怎么样来写桂林山美的。找出有关句子,并试着有感情朗读。

  ⑶ 作者运用了哪些写作上的方法?

  ⑷ 写大海与西湖,对漓江水来说有什么作用?

  四、迁移运用,自学新知

  1、出示:

  ⑴ 桂林的山有什么特点?圈出概括特点的词。

  ⑵ 找出句子,说明桂林山的特点。

  ⑶ 想想作者在文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

  ⑷ 写泰山与香山,又是为了什么?

  2、检查学习结果。

  五、整合山水,学习背诵

  1、你认为漓江的水美,还是桂林的山美?

  2、出示:

  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再加上空中云雾迷蒙,山间绿树红花,江上竹筏小舟,让你感到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3、读这段话,作者是怎么概括桂林山水的?

  4、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这句话你是怎么理解的?

  5、作者用怎么样的语句构成了这连绵不断的画卷?在这里作者在写法上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的?(写作有顺序,空中──山间──江上。句子对称。)

  6、试背诵课文。

  六、拓展知识,学习导游

  1、今天,我们已经游览了桂林山水,现在有一批老师要去桂林,你可是现成的导游啊。

  说一说作为一名导游应具备哪些基本条件?

  2、出示资料:

  桂林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东北部,是中国著名的风景游览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享有山水甲天下之美誉。

  桂林地区属岩溶地貌。特殊的地貌与景象万千的漓江及其周围美丽迷人的田园风光融为一体,形成了独具一格、驰名中外的山青、水秀、洞奇、石美的桂林山水。

  桂林美最美的是漓江。它发源于桂林东北兴安县的猫儿山,流经桂林、阳朔,至平乐县恭城河口,全长170公里。由桂林至阳朔84公里的漓江,像一条青绸绿带,盘绕在万点峰峦之间,犹如一幅百里画卷。

  这一景区的主要景点有象鼻山、斗鸡山、净瓶卧江、奇峰林立、父子岩、龙门古榕、大圩古镇、磨盘山等。

  3、想一想该怎么样来导游桂林山水?自由试说。

  4、指名导游。

  七、课堂总结

  【板书设计】

  桂林山水:

  漓江水: 静、清、绿

  山绕水, 水映山。

  桂林山: 奇、秀、险

【《桂林山水》教案优秀】相关文章:

《桂林山水》优秀教案09-13

《桂林山水》优秀教案范文合集5篇04-22

桂林山水优秀说课稿范文01-19

优秀《桂林山水》教学设计09-02

桂林山水 教案模板集锦7篇04-23

桂林山水 教案集锦6篇04-11

桂林山水 教案模板汇总五篇04-04

桂林山水 教案范文锦集八篇04-18

《桂林山水》教学反思01-13

桂林山水导游词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