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精选7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教案7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复习生字词,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感受古典文学的语言特点,感悟个性鲜明的语言描写,了解名著主要人物的形象特点。
3、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学会读书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自主学习的能力。
4、了解精彩故事情节,体会作者丰富的想像。
教学重点:
让学生了解孙悟空战胜天兵天将被封为“齐天大圣”的经历,感受其形象,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学会阅读名著的方法。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具准备:
多媒体图片,视频 课 时:两课时,本节为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播放电视剧《西游记》主题歌曲导入新课
2、同学们,听着这熟悉的歌曲,看着这精彩的画面,我们都知道这是哪一部电视剧的内容?(西游记) 我们知道《西游记》里有许多人物,难么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谁呢?(学生各抒己见)
3、你们知道孙悟空有一个与天齐名的称号吗?(齐天大圣)你们知道这个称号是怎么来的吗?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课文,孙悟空成为齐天大圣的经过。
二、检查复习
1、读一读 调派 夸口 垂头丧气 神通广大擒拿 派遣 气势汹汹 蟠 桃
2、填空
他戴上( ),披上( ),手拿( ),带领猴兵猴将冲出门外,摆开了( )。
哪吒三太子六般兵器变作( ),孙悟空金箍棒变作( ),打来( ),打去( )。
三、初读课文
1、想一下课文讲了一件什么样的事情?
2、文章是按照什么顺序叙述的?
四、按照文章顺序深入学习课文
事情的起因
1、首先因为什么原因讨伐悟空?(悟空反下天庭)
2、孙悟空为什么反下天庭?(孙悟空嫌“弼马温”官小)
3、从中可以看出孙悟空什么样的性格特点?(非常勇敢,敢作敢为)
事情的经过
1、大战巨灵神(找学生分角色朗读)
①、在没有战斗之前,巨灵神是什么样的态度?(轻蔑、小看)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来?(从语气喝道、喊道;从表情冷笑;从语言“弼马温”“妖猴”)相对孙悟空的态度是怎样的?(从语言:喝道;从表情:大怒;从语言:“毛神”)从这里可以看出孙悟空什么特点?(勇敢,不畏强势) ②我们从哪些地方还可以看出孙悟空这些特点?
A、众猴向孙悟空报告一开口就是“祸事来了!祸事来了!”(对话很传神,显出了焦急和害怕),而孙悟空则回答说“把我的披甲拿来!”(话语简短有力,毫无惧色,显得胸有成竹)
B、他戴上紫金冠,披上黄金甲,手拿如意金箍棒,带领猴兵猴将冲出门外,摆开了阵势(孙悟空镇定,从容应对,且微风凛凛,体现了孙悟空的特点)
③在战斗中孙悟空是什么态度(不慌不忙)结果巨灵神大败,和前面态度有什么不同(垂头丧气)
2、与哪吒大战(分角色朗读)
巨灵神败下来,人们一定不服气,因为他们都小看了孙悟空,于是哪吒迎战了孙悟空。
① 这一部分中哪吒和孙悟空各有什么神通?(三头六臂 六般兵器变化 吹毛唤兵 分身变化)
② 他们打了三十个回合不分胜负,证明了什么?为什么哪吒最后输了呢?
③ 看两个人交战的场面(播放视频) 例:哪吒三太子六般兵器变作千千万万,孙悟空金箍棒变作万万千千,打来密如雨点,打去疾似流星(说明两个交战场面非常激烈)
④ 从孙悟空与哪吒大战中你能看到怎样的一个孙悟空呢?(神通广大 从容面对 镇定勇敢)
3、事情的结果(分角色朗读) 巨灵神(败阵回来) 哪 吒(回头逃走) 玉帝害怕,封为齐天大圣 李天王(大惊失色)
4、小结
学了这篇课文,一个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孙悟空便展现在我们眼前,让我们崇拜、喜爱,在脑海里久久不能挥去。
五、思考总结
1、通过学习课文,请你总结一下文中还体现孙悟空其他哪些特点?(你觉得孙悟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2、在全剧中,还有哪些形象的孙悟空呢?(放视频)
六、拓展练习
你还知道《西游记》中哪些人物的特点呢?
语文教案 篇2
※ 教学目的:
1.学习调查报告的写法;
2.学习调查问卷的设计;
3.形成正确的青少年消费观。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调查报告的写法。
2.难点: 调查问卷的设计。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步骤:
一、字词
实惠(实际的好处) 认同度(对某一问题认识相同的比率) 攒zǎn钱(积聚钱) 弘hóng扬(发扬光大)
二、课文研讨:
(一)分组集体朗读课文。
(二)自学第20页《调查的开始和报告的写作》,结合本课回答下列问题:
1、调查与报告之间有何关系?
——《调查报告》是“七分调查,三分报告”。“调查”是基础,没 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报告”是反映“调查”成果的“发言形式”。
2、本课的调查背景如何?
——见第15页注释①
3、调查有哪些方式?各有何特点?本课采取了哪种方式?
——调查有表格调查、问卷调查、访问调查、电话调查、文案调查、实地调查等。表格调查和问卷调查较为便捷,访问调查真实可信,电话调查省时省力,文案调查易于操作,实地调查现场感强。
本课是问卷调查。
4、对调查的选题有何要求?本课是否符合这一要求?
——应以对当前社会生活和社会发展造成影响的某些问题作为选题。本课选题既有社会意义,又有时代气氛,符合要求。
5、设计调查对象有何要求?本课设计是否合理?(参阅《调查问卷的设计》一文第4自然段)
——见该文第4自然段。
6、本课是如何对资料信息进行整理分析的?
——见第21页第5自然段。
7、调查报告的.双行标题中的正标题和副标题各点明什么:①内容;②对象;③主题;④人物。
——正标题点明了③主题;副标题点明了①内容。
8、调查报告的结构形式有哪些?本课采用了什么形式?
——见第22页表格。本课的结构形式是:
背景材料(注释①)——结论——调查结果及分析——总结。
三、运用:
本课调查结果及分析有四部分内容,全班分四组各根据一个部分的内容绘成图表。然后派代表在黑板上画出来。(结合学习《调查问卷的设计》一文)
四、活动练习:
1、抄写生字词。
2、大作文:对过去所做研究性学习课题的调查报告,进行整理,写成一份调查报告。
【教学总结】
诗人为少男少女们歌唱,这里的少男少女,其实不是实指,而是代表着一种新的生活、新的希望和新的力量,所以诗人实际上是为新世界歌唱。为此,诗的第一节就连用四个“歌唱”,“早晨”、“希望”、“未来的事物”和“正在生长的力量”,正是对于“少男少女”含义的注脚。所以,也可以理解为“少男少女”就是“早晨”、“希望”、“未来的事物”和“正在生长的力量”,这四种事物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积极向上,给人希望。这首诗以丰富的想像,新奇的比喻,表达诗人热爱青少年,热爱新生活,勇于塑造新我的思想感情;语言精炼生动、刚健清新;节奏感强,押韵讲究,既有第一节一气贯注的排比,也有第二、三节的整散兼顾的诗行。这是一首艺术性很高的好诗。
语文教案 篇3
训练目的
一、本次“语文乐园”包括“我来试试”“探究与发现”“口语交际”“习作”四部分。
二、二、“我来试试”的内容是读一读、读一读、说一说、写一写背一背。读一读中,训练学生的发音又快又准。
三、习作。
课时量:4课时
训练过程
第一课时
一、我来试试
1、读一读,想一想。
在我们学过的古诗中,有一些用词,是非常精妙的。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岭)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岩)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向襄阳向洛阳。(峡)
名词,往往成为作者笔下生动的借代,想一想,这几个名词,除了说明事物,还能代表什么。
2、读一读。
说一说绕口令,联系快速正确的吐词。
3、写一写,背一背。
先相信你自己,然后别人才会相信你。
认识自己就是进步。
成功时不要把自己看成巨人,失败是不要把自己看成矮子。
这几个句子,你从中看出有什么含义么?那么,你能从中找到原因么?
对,要自信,有不要盲目的自信。要谦虚,也不能一味的`贬低自己。
4、读一读锦囊妙计
这是根据三国演义的故事改变的。主要将诸葛亮识破周瑜的诡计,相反,用三个锦囊,分别让刘备在三种情况下照办,最后大获全胜的事情。
读完短文,先引导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再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
鼓励学生读原著,说出那三个锦囊。
第二课时
二、探索与发现提示语
1、在对话中,我们常常说XX说,xx说道。。。。。。
也就是说,说话是有提示语的。
2、介绍提示语的作用。
3、介绍提示语的不同位置。
4、练习写提示语。
三、口语交际好朋友
1、说一说你的好朋友。
2、好朋友都在一块儿干什么。
3、好朋友之间有矛盾么?读一读这篇文章,看看你有没有这样的情况。
4、同学之间演一演,可后,他们会说些什么。
第三课时
四、习作
一次特别的活动
1、先回顾一下,这学期都开展了那些活动。把他们制成表格。
2、表格注意几个不能缺少的内容。时间、地点、活动内容、参加的人、精彩的一幕。
3、把其中最有意思的一件写下来。
4、协作的时候,注意写好场面。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借助拼音读准“生、病、扔、丢、变、黑、仔、细、串、己”10个生字;读准带有轻声的词语“清清的、绿绿的、黑黑的、臭臭的”,并积累这些词语。认识笔画“横折折折钩”。能在老师指导下描摹汉字“扔、生、光。”
2朗读课文时,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唱读、不顿读。
3能用规范、连贯的话说说小溪病好了会对小动物们说些什么。
4明白不能随便扔垃圾,有初步的环境保护意识。
重点和难点
1正确读准十个生字的音,注意“扔”右边部分的笔顺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用规范、连贯的话说说小溪病好了会对小动物们说些什么。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录音机、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出示词语:生病。学习生字:生、病。
2交流:小朋友你们生过病吗?生的什么病?
师:生病的滋味可真不好受啊,今天小溪也生病了。
3揭示课题,读课题。
4质疑。
二 感知课文,学习生字
1媒体出示小溪动画。
过渡:你喜欢这条小溪吗?为什么?(清澈见底,清凌凌,清清的,绿绿的)
2出示句子“小溪水,清清的、绿绿的。” 指导朗读句子,注意读准轻声。
师:可是有一天,小溪生病了,这是怎么回事呢?
3听录音,整体感知课文,思考:小溪怎么会生病的?
4交流,并学习生字。
扔——认识新笔画“横折折钩”,边读边书空。指导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扔——丢(近义词) (做动作、唱近义词儿歌)
变、黑——交流记字方法。
5媒体播放(小溪生病的动画)
出示句子“过了些日子,小溪变了。溪水黑黑的,臭臭的`。”
(1)指导朗读:看到小溪生病了,你感到怎样?(难过、不高兴)
(2)你能带着这种感受来读读这句句子吗?
(3)指名读,男女生比赛读。
6师引读第四、第五小节。
(1)思考:现在你们知道了小动物们是怎样给小溪治病的吗?指名说。
引读:难怪小鸟说——你们自己就是医生。大家听了,仔细想想——都不好意思了。
(2)学生字:己、仔、细。
7媒体播放(小溪病好的动画)。——跟着背景音乐师口述第六节。
(1)出示句子“又过了些日子,小溪病好了。小溪水,清清的,绿绿的。它边跑边笑,笑出了串串酒窝窝
(2)学习生字:串(你还知道“一串什么”?)
(3)指明读,找伙伴读,挑战读。
三 朗读全文,练习说话
练习想象说话。
师:小溪病好了,边跑边笑,笑出了串串酒窝窝,它遇到了小动物,会对它们说什么呢?
1小组讨论。
2全班交流,老师指导。评一评:谁说得清楚、连贯。
3老师小结。
四 巩固练习,指导写字
1朗读生字、词语。(媒体出示身上带有词语的小鱼游溪水的动画)
2用“生、细”一字开花。
3写字指导:在教师的指导下描摹“扔、生、光”
语文教案 篇5
复习内容:复习各种类型的句子,修改病句,造句。
复习目标:
1、知识目标:复习巩固本学期学过的各种类型的句子,掌握修改病句的方法,会用部分词语造句。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3、教育目标:教育学生正确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
复习重点:复习句式的改写,练习修改病句。
复习难点:掌握各种类型句子的改写方法。
教具准备:投影。
复习过程:
一、揭示复习内容。
二、复习各种类型的句子。
指名说说反问句、疑问句、陈述句各有什么特点?说说怎样改写把字句、被字句。
三、练习
1、改写句子:
(1)小明完成了作业。
把字句:
被字句:
反问句:
(2)这没什么可怀疑的了。
反问句:
(3)你把这本书拿给老师。
改为有礼貌的`句子:
2、扩写句子:
①()沙滩上有()的贝壳。
②()公园里有()花。
③()同学们()玩游戏。
3、修改病句:
(1)报名参加“卫生突击队”。
(2)朝霞把大地染得
(3)厚厚的白雪一大片庄稼
(4)你是中队长,应该严肃要求自己。
(5)奶奶常谈起过去的往事。
(6)那达慕大会上那场景可真热闹。
(7)参加联欢会,心里真高兴。
4、造句:
不约而同
像……像……(造比喻句)
自豪
灿烂
四、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复习,哪位同学说说自己学到了什么知识?懂得了什么?
五、随堂练习:
(投影出示句子练习)完成练习。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的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文章的内容。
2、理清文章的思路,研读课文,学会质疑。
3、理解作者思想感情,体味人与人之间的真情。
教学重点
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文章的内容。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思想感情,体味人与人之间的真情。
教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人生在世,人们夸赞的最多的是母爱,人们最不能忘怀的也是母爱。可是今天我们要为我们的父辈唱一首颂歌,他们同样让我们难以忘怀,他们同样值得我们夸赞。现在我们就一同去认识一位可敬又可爱的父亲吧!
二、整体感悟:
1、检查预习情况。
2、快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在朗读中思考问题:
从全文看,爸爸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花”在全文结构中起着怎样的作用?
c、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学生速读课文后,四人小组讨论回答,学生间互相评论补充。
a。爸爸表面上很严厉,实际上却充满爱心。
鼓励孩子要坚强,无论什么困难的事,只要硬着头皮去做,就闯过去了。
很重感情,他听到弟弟被日本人害死的消息,便急得吐血了。
特别爱花,每天下班回来,第一件事就是浇花。
b.文章题目为“爸爸的花儿落了”,与题目相映,文章也多处写到花,如开头由衣襟上的夹竹桃引出爸爸生病住院,结尾用“垂落的夹竹桃”回应前文,点出爸爸已不在人间,可以看出“花”是作为线索贯穿小说始末的。
c。表达了作者失去父亲的痛楚与无奈,同时又深深眷念的感情。
三、研读与赏析
1、教师导学:
这篇文章以“爸爸的花儿落了”为题,一方面指爸爸种的夹竹桃凋谢了,另一方面则点出了爸爸的离开人世。那么爸爸在我的成长过程当中究竟起了怎样的作用呢?同学们可以围绕这个话题再深入提出问题进行讨论,力求对文章能有更全面、更深刻的理解。
2、自主探究;
确定思考题,教师引导学生逐渐将思考题集中到以下几方面,大屏幕出示问题组:
a.文中哪些写的是眼前事,哪些是回忆过去的事,回忆的事情呈怎样引出的?
b.文中是如何暗示爸爸已经病得很重,可能将不久于人世的'?
c.怎样理解文章末尾“我”默念的话的含义?
教师引导学生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然后学生在课文中勾画,四人小组讨论回答,教师补充归纳。
a。 文章开篇用衣襟上的粉红色夹竹桃,引出前一天去医院探望爸爸时的情形;通过忆述探病时爸爸的一番话,特别是嘱咐她不要迟到,引出六年前因赖床不起受爸爸惩罚以及自己以后上学从不迟到的情形;这时,礼堂的钟声响了,想到爸爸不会来了,她思潮起伏,想到爸爸的病和因病而不能料理花儿,于是又忆起爸爸爱花的情形;还没有想完,韩主任已经讲话了,我们也唱起了骊歌,由此想到很多人盼望自己长大,进而回忆起爸爸要她闯练,让她到东郊民巷正金银行汇款给在日本的陈叔叔的经过;最后毕业典礼回来,看着满院零落的花儿,听到老高的话,她清醒地意识到爸爸的花真的落了,自己已经长大了。
b.比如开头“我”回忆去医院看望爸爸时,爸爸曾说:“没有爸爸,你更要自己管自己,并且管弟弟和妹妹,你已经长大了,是不是?”这是一处伏笔。又如当毕业典礼的钟声响起后,我突然又想到妈妈爸爸,疑惑“妈妈今早的眼睛为什么红肿着”,是在暗示妈妈对爸爸的病情很了解,知道他将去世。而毕业典礼结束后,“催着自己,我好像怕赶不上什么事情似的”,急急忙忙赶回家去,这恐怕是一种预感。至于写他进家门以后看到“旁边的夹竹桃不知什么时候垂下了好几枝子,散散落落的,很不像样”,更是以花喻人,把即将丧父的伤痛推到极致。
c.是说作者在爸爸去世之时,终于体会到自己已经长大了,不再是小孩子了。
四、作业
1、识记字词,完成读一读,写一写。
2、思考“研讨与练习”一。
3、进一步阅读文章,思考“研讨与练习”:
4、准备说说自己的爸爸。
第二课时
一、研读与赏析
教师导学
上节课我们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文章,已经基本把握了文章的内容,也理清了文章的脉络。这节课我们就文章的重点进一步学习和探讨,使自己的认识达到新的高度。请同学们重点阅读爸爸逼“我”去上学以及毕业典礼后“我”急着回家两部分,可就下面的问题展开讨论。
a。 对爸爸逼“我”去上学的回忆表明了爸爸怎样的态度和情感?对“我”的成长有什么影响?
b。 毕业典礼后“我”回家时见到了怎样的情景?这情景预示着什么呢?
c。“我”是不是真正感觉到自己长大了?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教师引导学生再读有关内容,然后进行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明确:
爸爸对“我”要求很严格,希望“我”从小就能养成好的习惯,但是他表面的严厉中又有无限的关爱,关心自己的冷暖和苦乐。爸爸的爱使“我”意识到不能懒惰,要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为“我”以后的成长上了很好的一课。
弟弟妹妹们只是自顾自地玩着;爸爸种的夹竹桃垂下了好几枝,很不像样子;小青石榴从树上掉下来,老高急匆匆地告诉医院来了电话,等等,这些都预示着爸爸已经病得很重,将不久于人世。
是的。“我”得知爸爸不行了,首先意识到“这里就数我大了,我是小小的大人”,然后就对老高说话,而且是“从来没有过这样的镇定,这样的安静”,最后在心里默念“我已不再是小孩子了。”
二、体验与反思
组织学生结合自己的体验讨论“我们”为什么很喜欢、又害怕变成大人?教师应给学生自由说话的机会,使学生畅所欲言,并且明确每个人在成长的过程当中都有烦恼,但只要正确对待就一定会解除烦恼,迎接新的挑战。
进一步提问:
1、课文中还有什么情节会引起你的阅读兴趣?谈谈体会。
2、你有没有类似“我”赖在床上不想上学的经历,你的父亲是如何处理的?
三、拓展延伸
有首歌说;世上只有妈妈好。今天的文章让大家重新认识了父亲,那深沉的爱,那感人的爱,让我们说真话,诉真情,用自己的心声说说,“世上还有爸爸好”。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作者的文章和同学们的发言合成了一首感人肺腑的父爱的乐章,让我们把这些内容记在本子上,印在脑海里,留在我们成长的记忆长河中。
四、作业
小作文:《世上还有爸爸好》
教后记:这是一篇感情颇深的文章,学习中学生能够理解文章的意思,但对作者的感情理解不到位,不能够完全进入课文中的状态。衣襟上的夹竹桃引起“我”对爸爸的回忆,回忆中有快乐,也有感伤;有爸爸严厉的责罚,也有他绵绵的爱意。爸爸的花儿落了,“我”已不再是小孩子,“我”已经长大了。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堂4个生字,两条绿线内1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体验缺水时村子里人们盼水、用水的心情,教育学生不忘缺水之艰难,珍惜水资源。
教学重难点:体验缺水时村子里人们盼水、用水的心情,教育学生不忘缺水之艰难,珍惜水资源。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研究文章中心,初知珍贵
1、板书课题,提问:见到“水”这样的题目,通常我们认为它会写些什么?
2、浏览课文,想一想:这篇课文写“水”的什么?
3、小结:本文是记叙文而不是说明文,通过写人们珍惜水而表现了水的珍贵。
二、再读课文,理清层次,整体把握水的珍贵
1.轻轻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是从哪些方面写水的珍惜的?
2.文章先总体写水的珍贵,后具体写人们怎样珍惜水的,全文可以分为几段?
三、精读课文,体会水的珍贵
1.学习第一段
(1)“珍惜”是什么意思?说说你为什么这么说。画出第一段中写水珍贵的句子。
(2)学生回答后,教者逐句引导理解。
①我们一个村子的人吃人,都要到十公里之外的一处很小的泉眼里去挑,经常要排上一个小时的长队,才可以挑上一担回家。
②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
③你是怎么理解“请我喝酒不如请我喝水”这句话的。
(3)再读全段,反复体会水的珍贵。
2.学习第二段
(1)默读第二自然段,找出写“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的句子。
①相互交流所选择的句子,说说理由。
②理解“期盼”(期待、盼望),盼望下雨天的原因是什么?
③欣赏有关句子:
家家户户都建有水窖,用来在下雨天储水,以备今后很长一段时间使用。
只有在下雨日子里,大家才可以痛痛快快地洗上一回澡。
在雨中奔跑踊跃,大呼小叫,尽情地享受水带给我们的抚摸与清凉,还仰起头,张大嘴巴,去吃来自天空的水。
④研究“先是……然后……”“只有……才……”的'用法。
⑤各自朗读体会。
第二课时
1、学习第三自然段。
①找出写水珍贵的句子,重点研究:
母亲用一把大锁锁住了水窖,也锁住了我们对水的渴望。而挂在她腰带上的那把钥匙,则象征着权威、幸福和痛快。我们都盼望着水窖打开的那一刻的到来。
②齐读“母亲用一把大锁锁住了水窖……都盼望着水窖打开的那一刻的
到来”。
(3)学习第四、五自然段。
①这两个自然段写的什么事?
②第四自然段中要着重理解妈妈的动作和“我们”的感受。③第五自然段。
仔细阅读第五自然段,讨论这一自然写的是什么:是写妈妈给我们洗澡的本领高,还是写别的什么?
(4)学习第六自然段。
理解“这是我至今为止唯一听到的将‘渴’说成是‘饿’的话。
四、练习
1.“我出生在一个缺水的地方。”“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
找出有关句段仔细读一读,体会作者是怎样生动地加以描述的。
2.插图配一段说明文字。
3.给村里人带来了“苦”,可作者却具体生动地描述水给村里人带来的“乐”。找出有关语句读一读,体会一下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教案[精选]11-20
语文教案08-13
语文教案08-08
【精选】语文教案08-16
[集合]语文教案11-15
(荐)语文教案10-17
(精)语文教案12-01
语文教案【合集】05-01
(优秀)语文教案01-06
(热)语文教案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