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技术教案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劳动技术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劳动技术教案1
一、教学目的
1、通过本课教学,知道清蒸鳊鱼所需的调料,掌握清蒸鳊鱼的'方法。
2、通过本课教学,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全体会劳动的乐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
弄清清蒸鳊鱼的制作方法及注意点。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新鲜鳊1条及各种调味品。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教师出示新鲜鳊鱼一条。问:你们知道鳊鱼有那些吃法?
2、鳊鱼鱼肉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制作方便,今天我们就来
劳动技术教案2
教学目标:
1、了解电动摩托艇制作的基本原理和电路布置。
2、通过制作摩托艇、玩摩托艇的动手、动脑过程,学会用泡沫塑料制作摩托艇的方法,享受成功的乐趣。
3、学会使用美工刀、螺丝刀、电烙铁等常用工具。
活动重点:
摩托艇零件安装。
活动难点:
切割及马达地安装。
一、导入:
摩托艇又叫动力艇、汽艇,是一种用内燃机或电动机发动的小型船舶。摩托艇速度快、灵活轻便、机动性大,可以作短距离的交通工具。、
二、看看想想。
看看想想是老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这个电动摩托艇,思考制作这个摩托艇应该先做什么,再做什么。设计一个制作方案,然后把方案写进右边的空白处。
三、学学做做。
1、制作船体2、安装零件3、调试试航
四、交流创新
学生通过本课时的学习,了解了摩托艇的基本制作技能,这里安排了两道拓展题,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兴趣与实践能力。
1、你能把摩托艇的.外形设计得更加漂亮吗? (作品外观创新)
2、摩托艇以内燃机或电动机驱动,想想还能用更好的动力装置驱动吗?(作品动力创新)五)展示台
1、说说你制作的摩托艇模型的特点,比一比谁的摩托艇模型做得漂亮。激发学生再次制作和创新的积极性。
2、举行一次摩托艇航行比赛。看谁的摩托艇开得稳、开得直、开得快(可以另外安排时间进行)。
劳动技术教案3
手电筒
教学目标:
1.学会制作手电筒,并能使它亮起来,引导学生关注电子技术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
2.在学习制作的基础上,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和实践能力,在活动中提高学生的评价能力。
3.进一步提高学生对电子技术的兴趣,学习使用常用的劳动工具,规范操作,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教学重点:
制作手电筒,并能发出亮光。
教学难点:
手电筒内部电子元件的`连接。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1)手电筒范作、制作材料及工具。
(2)制作多媒体课件。
(3)收集关于手电筒的知识信息。
2.学生准备:
(1)利用课余时间观察手电筒的结构。
(2)掌握发光二极管的连接方法。
教学过程:
1.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夜晚在没有路灯的地方行走,我们就非常需要一个好帮手——手电筒。
(2)图片欣赏各类手电筒,说说你最喜欢哪一种。
(3)出示教师范作,看,老师运用材料袋中的电子元件制作了一个手电筒。
(4)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制作手电筒。?板书课题:手电筒。
2.学习探究,掌握方法。
(1)观察范作结构,学生交流。
(2)难点突破。
①出示三个发光二极管。我们已经学会了将1个发光二极管接入电路的方法,现在有三个发光二极管,这可怎么接入电路呢?
②指名学生演示。
③教师评议指导。
(3)学习手电筒的电路图、接线图和实物图。
①教师以多媒体课件为平台,由学生完成线路连接示意图,初步了解各个电子元件的连接步骤。
②组织评议。
3.实践操作,分工合作。
(1)学习手电筒手柄内部电子元件的连接。
①观察图片,自学连接方法。
②提出问题,哪个部分连接比较困难?
③解惑,交流解决问题的办法。
(2)学习手电筒头部电子元件的连接。
①观察图样,分小组尝试制作。
②教师指导发光二极管接入电路的方法。
③学生分组进行制作,教师巡视。
(3)学生分组进行手电筒手柄的制作。教师关注学生使用劳动工具的情况,提醒学生注意安全操作。
4.成果展示,交流评议。
(1)学生交流展示作品。
(2)组织学生进行评议。
(3)开展自评和互评活动。设立奖项,评出“合作团结”组、“安全操作”组、“创新设计”组等,激励学生总结经验,不断进步和获得成功。
5.拓展思维,总结课文。
(1)通过制作手电筒,我们已经掌握了多个发光二极管的接入方法,如何利用身边的废旧材料,设计制作更新颖的手电筒?
(2)交流评议。
(3)节能环保要从小事做起,让我们了解绿色节能手电筒的信息。
(4)补充信息:太阳能手电筒。
劳动技术教案4
主题:制作手工水壶外套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水壶外套的用途和制作材料
2.掌握制作水壶外套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造力
4.通过本课学习,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耐心
二、教学内容:
1.水壶外套的用途和制作材料介绍
2.学生们动手制作水壶外套的基本步骤和技巧
3.学生们自由发挥创造力,设计自己喜欢的水壶外套
三、教学重难点:
1.学生们理解和掌握制作水壶外套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2.学生们在制作过程中有创造性地设计自己喜欢的水壶外套
四、教学准备:
1.水壶外套制作所需材料:棉布、填充物、扣子、刺绣线、针、剪刀等
2.课堂展示水壶外套的实际样本
3.制作水壶外套的步骤和示意图
4.相关课堂教具和工具
五、教学步骤:
1.导入(5分钟):
教师出示水壶外套的实际样本,让学生猜测用途,并向他们引导出水壶外套用来保护水壶,并询问学生们是否有遇到水壶在冬天变得冷的情况。
2.新课讲解(15分钟):
教师向学生讲解制作水壶外套的材料和步骤:
材料:棉布、填充物、扣子、刺绣线、针、剪刀等
步骤:
1)将水壶放在棉布上,用铅笔轻轻勾勒出水壶的形状
2)用剪刀将刚勾勒的形状剪下来,剪两张相同形状的棉布
3)将两张棉布拼在一起,用线针将其缝在边缘处,但要留下开口,以便填充物进去
4)将填充物慢慢地填充到棉布中,填充适量以保持水壶的温度
5)将开口处缝合好,用针线或扣子固定好
6)可以根据自己想法来装饰水壶外套,如刺绣、绘画、贴花等
3.制作实践(30分钟):
教师指导学生们根据所学的'步骤,用提前准备好的材料,制作自己的水壶外套。
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创意和想法,设计自己独特的水壶外套。
4.展示和讲解作品(10分钟):
教师要求学生们将自己制作的水壶外套展示给大家,并分享制作的过程和想法。
5.课堂总结(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课所学的内容,提问学生们制作水壶外套的心得和体会。
六、教后反思:
通过本堂课的教学,学生们不仅了解了水壶外套的用途和制作材料,还培养了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造力。学生们在制作实践中,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设计出多种样式的水壶外套。这样的课堂教学有利于学生们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培养他们耐心等素质的培养。
劳动技术教案5
我家的新厨房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做生活的小主人,学会生活自理的能力。
2.知识与技能:了解厨房设备的名称、用途、使用方法及使用时的安全注意事项。
3.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自己家的厨房,收集相关的资料了解厨房知识。
4.行为与习惯:从小培养良好的劳动习惯和生活习惯,形成安全使用厨房设备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厨房里常用的设备
难点:知道厨房常用设备的使用方法
教学准备:
厨房整体布局的图片、各种灶具炊具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介绍: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许多同学家都搬进了新居,住的房子既宽敞又明亮。
出示一组厨房图片:你知道图片中展示的是新家的什么地方吗?
2.思考:是厨房吗?你通过什么来判断就是厨房的呢?
小结:通过一些厨房用品我们来判断这是一间厨房。
3.揭示课题:房子宽敞明亮了,厨房也改变了墨阳,让我们一起去参观一下你家的新厨房吧!
二、新课:
板书课题:《我家的新厨房》
1.参观新厨房:出示书本P1页图片
要求:图片中展示了一件新厨房,仔细观察,这件厨房里有些什么物品?
引导学生将观察到的厨房设备记录在图片下面的.表格内。
2.组织学生进行交流:你发现了厨房里的哪些设备?你能说出它们的名称吗?
小结:有灶台、灶具、抽油烟机、水池、冰箱、微波炉、砧板、消毒柜、锅碗瓢盆等。
3.进一步思考:你知道这些厨房设备分别有什么用途吗?
组织学生进行交流。
4.调查:课前布置要求调查自己家的厨房设备。
组织学生交流:你家厨房里有哪些常用的设备?
5.比较:刚才我们通过图片参观了一间新厨房,仔细比较一下,与自己家的厨房有没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引导学生从厨房的格局比较不同,从厨房的设备比较相同的地方。
6.介绍:厨房设备越来越先进,厨房功能越来越完善,但是如果厨房格局布置得不合理,反而会影响设备功能的发挥,让我们的烹饪活动变得不方便。
设计厨房:以平面图的方式设计一间厨房
设计要求:物品摆放合理,便于使用
出示相关图片给予借鉴.
三、总结拓展
1.总结本课主要内容:厨房设备的名称及用途
2.拓展:生活水平在提高,科技水平也在提高,厨房设备越来越现代化,你知道有哪些高科技的厨房设备吗?
3.布置课后准备:选择1~2种厨房设备,调查它们的用途
劳动技术教案6
教学目标:
1、认识编织秸秆工艺的意义。
2、学习编制秸秆工艺的方法、步骤。
3、培养自己编织的兴趣爱好,并在编织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学重点:
在编织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学难点:
在制作的过程中注意操作安全。 教学准备:
植物秸秆数根,强力胶或乳胶等一瓶,大头针一盒,小刀一把,剪刀一把,直尺一把,彩色笔一盒。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
同学们,你喜欢书上54页图中的小工艺品吗?它们是用高粱、玉米等植物秸秆做成的。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些工艺品的制作方法,但在制作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安全。
二、检查课前准备情况
植物秸秆数根,强力胶或乳胶等一瓶,大头针一盒,小刀一把,剪刀一把,直尺一把,彩色笔一盒。
三、学习编织秸秆工艺的方法步骤:
1、做部件
选出一些适宜的植物秸秆,用直尺量出你想要做的小工艺品的各部件的长短,再用小刀或剪刀把植物秸秆切成或剪成各个部件的形状。
2、组装
用强力胶或大头针把各个部件,按所做工艺品的外形搭配并固定起来,小工艺品就完成了。
3、装饰
小工艺品做成后,要用笔画出某些部位,如眼睛、羽毛、钟面等,并涂上色彩,这样就更完美了。
4、注意事项
(1)根据实际条件选择植物秸秆,工艺品可以自己设计,突出创新特点。
(2)注意操作安全
四、学生动脑动手编织秸秆工艺
学生根据自己的喜爱编织秸秆工艺品,教师巡回指导。 五、展示编织的秸秆工艺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悦
请学生到讲台上展示自己编织的秸秆工艺品,学生和老师参与评选,以热烈的掌声表扬做得好的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脑动手的能力。
板书设计:
8 、秸秆工艺
(1)做部件
(2)组装
(3)装饰
课后反思:
(4)注意事项
劳动技术教案7
凉拌黄瓜
教学目标:
1.掌握切、拌的技术。
2.让学生通过制作冷盘——蒜泥黄瓜,体验做菜的乐趣,培养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情感。
3.养成遵守纪律、认真细心、勤俭节约以及与他人合作协商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掌握切、拌的'技术,切的技术和菜肴的咸淡控制。
教学准备:黄瓜、蒜、调料、刀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你吃过凉拌菜吗?你觉得味道怎样?你知道它是怎么做的吗?
(二)总结做法:
1.凉拌黄瓜属于哪一类?你知道它的制作方法吗?
2.请同学示范切黄瓜?3.讲解注意点及制作方法。
(三)学生动手操作(各小组分工合作,教师巡视)
(四)评比小组民主评议,并让学生说说为什么评它?
(五)小结
今天我们学会了做凉拌黄瓜,回家以后,我们还可以在父母的指导下做另外的凉拌菜,希望同学们能够提高生活的自理能力,在家里多动手,多才按语,做生活的主人,减轻父母的负担,做他们的好帮手。
劳动技术教案8
一、教学目标:
1、学会画线、锯割、刨销、钉钉子等技能。
2、学会设计图纸,并能从小木凳的外形、材料等方面加以改进,提高创新能力
3、通过小木凳的制作,感受木工制作的乐趣,提高动手实践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线条的双重画出,同学间互相帮忙,并非我们平时意义上的合作,这里的互相帮忙所指的是我帮你,你帮我。
难点:掌握锯割平直的.技能。
三、教学过程:
1、课前准备,教师收集生活中各种小凳子的照片在媒体中展示,同时制作好小凳子示例,提供学生参考。
2、新课引入,让学生说说生活中小凳子,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以及制作好的小凳子做示例激发学生兴趣。
3、学习过程,1)设计小木凳
2)制作小木凳时
四、教学评价:
1、图纸的正确性评价
2、能否掌握用工具在木料上画线、锯割等技能
3、重点评价是否美观、牢固、实用。
劳动技术教案9
一、提出问题
1、你见过什么样的相片框?它们都是用什么材料做的?
2、如果准备用木材做一个相片框,你打算做一个什么样式的?
二、技术研究与操作
(一)技术研究
1、木质相片框的样式多种多样,制作方法也有所不同,我们先研究一下书中给我们介绍的制作方法。
2、认真看书第10~11页的相片框的制作流程图,说说它的制作方法。
3、相片框制作好之后怎么平稳的放在桌子上呢?说说你的设想。
(二)实际操作
1、相片框的'形状是多种多样的,你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和实际需要设计出自己喜欢的形状,自己设计一个相片框,把它画在下面。
2、根据你的设计图样和大小,想一想应该怎样进行自己的操作?和小组的同学交换意见,然后把自己的制作实施方案填在表上。
3、请你按照自己的设计方案,选择合适额木具和木料,进行实际制作,完成一个相片框制作。
4、学生动手实践,教师巡视指导。
三、展开评议
1、参加小组讨论,进行作品评价与交流,推选优秀作品在全班展示。
2、认真听取大家对作品的评价。
3、填写书中评论表。
四、课后延伸
回家后试一试你自己做的相片框是否适用,不满意的话可以自己重新设计制作一个。
劳动技术教案10
教学目标:
1、了解豆芽菜的由来
2、会自己来制作豆芽菜
教学准备:
塑料蓝、黑色塑料袋、水盆、绿豆、自来水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二、学学做做
1、消毒:将绿豆种子用清水洗净,洗时去除破烂种子及杂质,然后在55度的热水中消毒5分种。另处,栽培的.容器等也用开水烫洗消毒。
2、浸泡:消毒后用清水浸种约一天, 待种子充分吸水膨胀,有的种皮破裂时倒入塑料篮,冲洗干净。
3、催芽:在塑料篮外面肆上黑色塑料袋,每隔4—6小时淋一次水,淋水后及时上黑色塑料袋,在黑暗环境中催芽。
三、总结
劳动技术教案11
教学目的:
让学生学会做酸泡菜,增强生活实践能力。
工具、材料:
盆、刀、泡菜坛、萝卜、盐、蒜球、花椒、辣椒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二、学学做做
学做酸萝卜:
(一)洗菜、凉晒
1、洗净萝卜,挖掉破烂的地方。
2、切块(条)、晾干。
(二)调制泡坛水
1、洗净、晾干坛子
2、往坛中加入半坛冷开水,并加适量的盐
3、加入大蒜、辣椒和花椒等
4、可加少许糖
(三)腌制
1、将萝卜夹住放入坛中
2、加盖,放阴凉处,并将托盘中加入水。注意不要让生水落入坛中。
三、想想练练
1、酸泡菜要制作和取食时,都要讲究卫生。请你想想这是为什么?
2、说说图中的'做法对不对,为什么?(见书)
劳动技术教案12
一、教学目的
1、学会腌制萝卜干的方法。
2、通过亲自腌制萝卜干,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体会劳动的乐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
1、学会腌制萝卜干的步骤和注意点。
2、掌握萝卜和盐的重量比。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课前准备
1、原料:白萝卜或红萝卜若干只。
2、调料:食盐、八角等。
3、器具:菜刀、砧板、可密封的玻璃瓶一个。
4、教师准备好一盆各种口味的萝卜干。
五、教学过程
(一)尝尝说说
1、教师请同学们品尝事先准备好的各种口味的萝卜干。激起学生动手的兴趣。
2、出示课题:腌制萝卜干
(二)看看学学
1、介绍腌制萝卜干的原料和调料。
2、根据教学内容让学生讨论腌制步骤:
(1)洗净萝卜削去两头,切成条状。
(2)铺在纸上晒到八成干。
(3)装瓶放盐后搅拌均匀。
(4)第二天翻拌后出现盐卤为止。
(5)放少量香料密封瓶口,两三周后即可食用。
3、教师边操作边提出注意点:
(1)切条状萝卜时可根据瓶子的大小适当改变萝卜的大小。用刀要注意安全。
(2)放盐时要按25:1的比例放,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然后一定要搅拌均匀。
(3)放入香料后瓶口要注意封好,否则会变质。
这样一瓶脆嫩爽口的萝卜干就做好了,过2~3周就可以品尝了。
4、请同学将制作过程说出来。
(三)做做试试
同学们品尝到了萝卜干的味道,也亲眼目睹了制作过程,大家一定想试试。不过这只是一般的'方法,经过人们的研究、改进,各种口味的萝卜干相继问世,回家后。我们可以在父母的指导下,根据家人的口味,制作一瓶萝卜干,你一定会体会到自己动手获得劳动成果的乐趣。
劳动技术教案13
教学目标:
1、通过自学制作步骤,学会制作“面具”。
2、了解面具的种类、材料等知识。
教学重难点:
要求学生有创新。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面具示范作品,其他面具样品,面具艺术的资料和相关的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剪刀、胶水、彩笔、卡纸、橡皮筋、制作材料袋。
教学过程:
一、了解面具。
1、展示各种各样的面具(可以让几个同学戴上),调动学生的兴致和动手制作的欲望。
2、赏析面具:从面具表现的题材内容上,从面具造型的.形态上给面具分分类。烁烁我们见过的(从影视上,在舞会中)或自己使用过的面具。
3、介绍面具及面具的种类(人物、动物、卡通、平面,半拉体)
二、制作面具
1、展示面具示范作品。
2、对照示范作品读懂卡片上的制作步骤示意图(小组内讨论)
3、按步骤完成面具的制作。
4、用彩色卡纸装饰面具(可以在面具的眼部涂上自己认为合适的颜色),尽可能装饰得与众不同。
三、设计,制作面具。
1、熟悉面具的种类和面具的不同造型。
2、自备材料,创意设计,画出要制作面具的形象草图。
3、用自己掌握的方法制作自己喜爱的面具。
四、戴面具,做游戏——猜一猜,我是谁? 选择一种游戏,戴上面具玩一玩。
劳动技术教案14
第一节认识元器件(2课时)录像
本门课是针对初中学生开设的劳动技术教育课,主要向学生讲授电学的初步知识及趣味小制作。培养学生对电学知识的热爱,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电子技术中常用的元器件名称。
能力目标:能正确识别各种元器件。
德育目标: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
教学重点:元器件名称
教学难点:元器件的识别
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
教学用具:各种元器件、多媒体
教学过程:
先发给学生一些元器件,然后在进行授课。
1. 电阻
教师讲授:金属导体中自由电子在定向运动中要跟金属正离子频繁碰撞,这种碰撞阻碍了自由电子的定向移动,表示这种阻碍作用的物理量叫做电阻。
(1)分类:
按外形结构可分为:固定电阻(主要用于阻值不需要变动的电路)、可变电阻(即电位器,主要用于阻值需要经常变动的电路)、半可变电阻(通常称为微调电位器可微调电阻,主要用于了阻值有时需要变动但不必经常变动的电路)
按电阻器制造材料可分为:膜式(包括碳膜和金属膜等。膜式电阻的阻值范围较大,可从零点几欧到几十兆欧,但功率不大,一般为几瓦)、金属线绕式(阻值范围较小但功率较大)两类
按电阻器的特性分:高精度、高稳定性、高阻、高频、敏感型电阻(常见的敏感型电阻有热敏电阻、光敏电阻、压敏电阻)
(2)电阻的`主要参数
标称阻值:是指电阻器表面所标的阻值
允许误差:实际值并不完全与标称阻值相等,存在误差。
额定功率:在规定的气压、温度条件下,电阻器长期工作时所允许承受的最大电功率。
学生活动:学生看录像,利用多媒体向学生演示各种电阻的外形及电阻的符号,要求学生认识电阻,并在已有的各种元器件中找出电阻元件
2. 电容
教师讲授:任何两个彼此绝缘而又相互靠近的导体,都可以看作是一个电容器。例如:两根导线之间、导线与地之间都存在着电容。
(1)分类:
按结构分:因定电容、可变电容、半可变电容
按介质分:纸介电容、云母电容、油质电容、陶瓷电容、有机薄膜电容、金属化纸介电容、极性电容
(2)额定值
标称容量和允许误差
额定工作电压
学生活动:学生看录像。利用多媒体向学生演示各种电容器的外形及符号,重点让学生认识瓷片电容。让学生找出电容器。
3. 三极管
教师讲授:三极管是一种由半导材料(硅或锗)制成的具有放大作用的元件。它有三个极,分别叫做基极、集电极、发射极。
按材料分:硅管、锗管
按结构分:NPN型、PNP型
学生活动:学生看录像。利用多媒体向学生演示三极管的形状及符号,重点让学生掌握三极管具有放大作用。三个极和名称可以不用重点。让学生找出三极管。
4.扬声器
教师讲授:扬声器的作用是把电信号还原为声音信号。向学生介绍几种规格的扬声器,并简单介绍扬声器的构造。
(1) 分类:舌簧式、晶体式、动圈式
(2)动圈式扬声器构造:永久磁铁、音圈架、音圈、纸盆架、纸盆
学生活动:学生看录像。利用多媒体向学生演示扬声器的形状并让学生在已有的元件中找出扬声器。
5. 导线
教师讲授:连接电源与用电器的金属线称为导线。导线的规格、种类繁多。通常情况下,暧色线代表火线;冷色线代表零线。
学生活动:学生看录像,认识几种常用导线。
6.电源
教师讲授: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叫电源。常用的电源有干电池、蓄电池、发电机等。发电厂常用的能源有:水力、火力、风力、核能、太阳能、沼气等几种。
学生活动:学生看录像,认识几种规格的电池。电池的号越小,体积越大。
7. 万用表
教师讲授:可以测量交直流电压、交直流电流、电阻等。万用表分为指针式和数字式两类,以指针式万用表为例,简单介绍万用表测电阻的方法。
(1) 选择量程
先估测一下电阻的阻值(如无法估测可选较大量程),然后选择适当的量程。
(2) 调零
把万用表两根表笔短接,调节欧姆调整电位器使指针在欧姆档的零位上。每换一次量程要重新调一次零。
(3) 读数
把被测电阻接在两根表笔之间,此时指针所指刻度数乘以量程即为被测电阻的阻值。指针在全刻度的20%-80%之间的读数为准确读数。
学生活动:学生测量电阻
板 书 设 计
第一节 认识元器件
1、电阻 5、导线
2、电容 6、电源
3、三极管 7、万用表
4、扬声器
劳动技术教案15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生活中有许多器物是由多种材料制作成的。
2、认识生活中一些常见材料的性能和用途,具有一定的观察和分析事物的能力。
教学准备:
学生自带一样日常生活中用两种以上的材料制作的小物品。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了解人类历史上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劳动工具有的不断演变和发展。
(二)看图认识器物。
1、处事四幅图片,让学生说说看看,这些器物是由那些材料制成。
2、可以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各种各样的门,椅子,锤,铅笔,并且谈谈其构成材料。可采用小组比赛的方法,比一比哪一组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强。例如椅子,生活中常用的材料有木,铁,皮革,塑料等,造型更是无奇不有,让学生交流后,教师可出示有关图片来拓展学生的视野。
(三)展开讨论,加深了解
1、提问:我们身边还有哪些东西是用两种以上的材料制成的。
学生拿出准备好的`物品,说一说物品的组成材料。
学生独立思考以上问题,再在小组内交流,最后每组选出几名代表发言,
2、提出问题:你见过造房子吗?说一说造房子要用那些材料?这些材料各有什么用途?
学生思考,小组内交流,教师巡视,指点学生,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新兴材料运用于建筑物上。
(四)课外拓展,增长知识
可以根据自己的个人爱好,即特长,自由组成探索小组,对钱币,水桶,笔,床等物品进行探究,通过实地采访,上图书馆,上等形式,对生活中的器物有更深入的了解。
【劳动技术教案】相关文章:
劳动技术教案07-20
劳动与技术教学计划12-14
劳动技术教学计划06-14
小学劳动与技术教学计划11-16
劳动课教案06-25
《信息与信息技术》教案12-18
信息技术教学教案01-17
小学信息技术教案12-11
《通用技术》导学教案10-23
劳动主题的班会教案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