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小学语文教案四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4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四个生字。理解课文内容,读出文言文的韵味,做到节奏停顿得当。
2、通过自学、交流、感悟、读书,能理解两则论语的意思,体会到学习与思考的关系,并得到启迪。
3、初步培养学生总结归纳学习方法的能力,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4、感受中国古典文化的语言韵味和思想内涵,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读出文言文的韵味,并感悟文中道理。
教学难点:
理解词句的意思,明白学思结合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回忆旧知发现新知激发兴趣
1、二年级时,我们曾学过一篇文言文——《论语》一则,谁还记得?(指两生,再全班齐背)课件出示:三人行……
2、光会背可不够,你知道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吗?
3、你记得真清楚,说得也很明白,在这方面你就能成为我们大家的老师了。
4、刚才我们复习了《论语》一则,孔子的话让我们知道做人要有虚心主动的学习态度,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两则文言文同样出自于《论语》,齐读课题。(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体会明确句意的重要性
1、请您自己先试着读一读这篇文言文,看你能不能把字音读准?课件出示:两则论语。
(指名一生)
2、生字读音有点难,咱们先标上拼音,自己再练练,看看这回能不能读准、读通顺了。(学生自由读)谁来试试?(指名两生)
3、指导字音。
(1)文中四个生字读的都挺准的,但这儿有个多音字(课件强调:为)既念wéi又念wèi,猜猜在这句话里应该读哪个音?为什么?(学生争论)
(2)不能瞎猜,猜得对不对得用字典检验一下。老师从字典中查到了这个多音字,请你默读它的意思。课件出示:为两个读音的不同解释
想一想,根据哪个意思能确定这个字的读音呢?(引导学生说把哪个意思放到句子里最恰当)这么解释比较合理,你们同意吗?这个字的意思是做、当。课件出示:为:做、当。这个字读?课件出示:为:wéi
(3)把字义放到句子里解释,看看句子通不通,这样来选择字的正确读音真是个好方法。可见,学习古文时,弄清字义、句意真的.很重要。
三、了解句意积累方法感悟道理
(一)学习第一则,积累学法,创设情境,初步感悟“学思结合”。
1、回忆方法。
(1)以前学过哪些方法,可以知道字的意思或者句子意思?(板书:看)谁给大家读读第一则论语中注释了哪几个字的意思。(课件出示:子、故、新的意思,指名读)说明:连词成句是了解句子意思的方法
(2)那些没注释的字,我们怎样弄清它的意思呢?(查、猜、连)
2、运用方法。
(1)现在就请你用上这些方法(指板书),自己试着解释第一则论语中每个字或词的意思吧。
(2)小组里交流交流,这个字什么意思?你用什么方法知道的?
(3)谁来说说你用什么方法知道每个字或词什么意思的?(问别人,也是种好方法,但应该是在经过自己思考,实在解决不了的时候问。板书:问)
相机指导
温:复习。什么叫复习?(把学过的知识再学一遍。)
而:回忆刚才复习“择其善者而从之”时,那个“而”什么意思?是连词,没有实际意义,可以不解释。复习已有知识对我们学新知识很有帮助。
知:知道。
矣:文言助词,一般放在结尾,相当于“了”。
(4)字的意思弄清楚了,现在就请你连一连,试着说出这句话的意思吧。
3、汇报学习成果,积累方法。
(1)谁愿意先和大家交流一下学习成果?(指名)
不通顺怎么办?这时就可以做适当的调整?(举例:新的意思)谁再来试试?(指名说)
你说得挺清楚,没把每个字词的意思一个个的拼在一起,连成句子,做了适当的调整。(板书:调)
(2)小结:调整时,有时需要添几个字,有时需要减几个字,有时换个意思相近的词,以后,我们还可能遇到需要调整词语顺序的情况呢,但不管怎么调,都不能改变句子本来的意思。用这样的方法,自己再试试。
(3)老师也解释了这句话,并且也进行了一定的调整,看看这样解释是不是更通顺一些?你默读一下,看看和你们要说的意思一样吗?(课件出示:第一则意思)
(4)知道了句子意思,建议每一个同学都说说,可以和同桌合作,一人读句子,一人说句子的意思。说完后可以再交换一下,比比谁句子读得好,谁意思说得清楚。(学生合作说)
(5)让我们一起边想着句子的意思,边读一读,看看你能不能读出味了。
5、创设情境,感悟道理。
(1)“温故知新”已经成为成语了,(板书:温故→知新)可见人们都认同这是一种好的学习方法。
(2)想象一下,孔子和弟子在交往过程中,发生了什么情况,孔子才说出这样一番话呢?课件出示:孔子和弟子
角色扮演:谁愿意扮演孔子?我们试着演一演当时的情景。你能不能用孔子说的话回答弟子的问题。师:“先生,怎样才能成为像您这样学识渊博的老师呢?”生:“温故而知新……”师:“你真棒,你已经理解了孔子这番话的意思了;你都能用孔子的原话来回答我了。”
(3)希望你们不仅明白这句话的意思,还能做一个“温故知新”的人。
(二)学习第二则,运用方法,独立研究,重点体会“学思结合”。
1、同学们,你们想不想自己研究第二则论语的意思?要想把事做完,做好,必须先把工具准备好。
这两个生字还记得吗?课件出示:罔、殆。心里拼拼,记住它。光记住读音还不行,还要知道意思。
罔:同字框里是点点横,加上一个亡,本义是捕鱼用的网,(课件出图)而经过演变,现在的意思是?你觉得这张空网和字的意思有什么联系吗?
殆:左歹,右台,现在的意思是?(疑惑)你怎么理解疑惑这个词?(疑问无法解决)
2、生字工具准备好了,就请你自己用学过的方法说说每个字的意思,再把字义连起来说说句子的意思。(学生自由说)
如果说完了,就快和同学交流自学成果,互相帮助解决问题。
3、汇报学习成果。
(1)还有哪些合作也解决不了的问题吗?(则:猜猜。就。查字典检验。论语二则的则是哪个意思?)
(2)谁想展示合作学习结果?
学生说“学而不思则罔”的意思:古人说的学习一般指读书学习,只读书学习不深入思考,危害多大。回顾刚刚我们学过的温故知新这句话,其实学习过程中包括了温习旧知识,只学习不思考,就会没有收获,学习中怎样温习旧知识就能有收获,有新发现呢?(板:思)
温故只有深思才能有新收获,你们正是温习了刚学的知识,经过思考,有了新收获,这就在“温故知新”呀!
(3)学生说“思而不学则殆”。
(4)考考你的同桌,他是不是能完整地说出第二则论语的意思了?
4、小结:学而不思,思而不学,都是孔子劝告我们学习中应该避免的情况,这样做不对,那我们该怎样做?(板书:学思结合)把学习思考结合起来,才能获得新知识,时间长了,我们的知识越来越丰富,就有办法解决更多问题,获得更多的新知识,这样我们也可以为师矣。
(三)了解文言文特点有感情地诵读
1、这两则论语的意思你都记住了吗?哪两位同学敢接受挑战,你背一句论语,他解释一句意思。(学生背)
2、刚才听的过程中你发现文言文和我们现在说的话相比,有什么不同吗?
是呀,短短两句话,才二十几个字,却能告诉我们这么深刻的道理,这正是它历经两千五百多年,还能流传至今的原因!
3、(师配乐范读全文)古人读书讲究吟咏,边读边想句子的意思,读的入情时还要摇头晃脑,甚至身子也跟着节奏晃动。你们也配上动作试一试,看看能读出滋味来吗?(生自由读,指名读)
4、让我们一起伴着高山流水之音,边读边想着它的意思,去感受古文特有音乐美吧。(课件音乐)
四、总结学法拓展阅读延伸兴趣
1、学习了孔子的这两句话,你懂得了什么道理?还有什么其他收获?
2、这些方法你会用了吗?请你试着用读读,能用今天学到的方法说说你这两句话的理解吗?(师范读,生读后试着说意思)
课件出示作业
1、背诵《论语》二则,说说每句话的意思。
2、用学过的方法,试着说说《论语》中“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句话的意思。
希望你能把今天学到的道理和方法学以致用,做个学思结合,温故知新的人,相信终有一天你们也可以为师矣!
板书设计:
27 《论语》二则
学 看 连
思 查 调
温故 知新 猜问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这是一篇阅读课文,讲的是伊琳娜对法国科学家朗志万提出的问题感到奇怪。她动手做实验,发现和朗志万说的不一样。朗志万知道了,说:我不是哄你们。我是为了让你们知道,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启发学生懂得对别人提出的或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要动脑筋思考、动手做做看。
课文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讲法国科学家朗志万向小朋友提出一个奇怪的问题:一只杯子装满了水,如果放进一条金鱼,水不会漫出来。这是为什么?两个小朋友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第二部分讲伊琳娜觉得他们都没说对。回到家在妈妈的启发下动手做做看。实验结果和朗志万说的不一样。
第三部分讲第二天伊琳娜去问朗志万。朗志万说:我是为了让你们知道,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
1.渎课文,理解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这句话的意思。
2.懂得对别人提出的或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要动脑筋、思考、动手做做看的道理。
一个装满水的杯子、一条金鱼。
第一课时
一、导人新课。
1.同学们,对别人提出的问题或者是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你动脑筋思考吗?你动手做了吗?(学生说自己的做法。)
2.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中的几个小朋友对法国科学家朗志万提出的问题就有不同的做法。那么,朗志万向小朋友提出了什么问题?后面发生了什么事呢?
3.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或结合上下文理解词义。
3.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课文,纠正易读错的字音。
鳞()
哄()
骗()
2.理解词语。
哄骗:用假话或手段骗人。
漫:水过满,向外流。
3.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法国科学家朗志万向几个小朋友提了一个奇怪的问题。伊琳娜觉得他们都没说对。回到家里动手做实验,实验结果和朗志万说的不一样。朗志万知道了,说:我是为了让你们知道,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
四、再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指导阅读第一至三自然段。
1.自读课文第一至三自然段,说说法国科学家朗志万提了一个什么问题?
(一只杯子装满了水,再放进别的东西,水就会漫出来。如果放进一条金鱼,可不是这样。这是为什么?)
2.你觉得朗志万的问题提得怎么样?表现在哪儿?
(问题提得很奇怪。表现在如果放进一条金鱼,可不是这样。意思是说如果放进一条金鱼,水不会漫出来。)
3.分组思考讨论:小朋友的回答是怎样的?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回答?
(一个小朋友说:这是因为金鱼身上有鳞。另一个小朋友回答。)
二、指导阅读第四至五自然段。
1、自读课文第四至五自然段,思考:伊琳娜为什么要动手做实验?
(伊琳娜觉得他们都没说对,但自己又想不出道理来。妈妈说:不能光想,你动手做做看!)
2.伊琳娜为什么觉得他们都没说对?
(金鱼身上有鳞,水就不会漫出来和金鱼把水喝下去了:都不合乎逻辑。)
3.做实验,体会伊琳娜看到实验结果后会怎么想?
(实验结果水明明是漫出来了,和朗志万说的不一样,科学家为什么这么说?是不是哄骗我们小朋友呢?还是妈妈的话正确,不能光想,要动手做做看)
三、指导阅读第六至七自然段。
1.默读课文第六至七自然段,画出伊琳娜和朗志万的对话,体会其中的意思。
2.体会伊琳娜话的意思。
(1)出示句子。
您怎么可以提这样的问题,来哄骗我们小朋友呢?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您作为一名科学家不应该提这样的.问题,来哄骗我们小朋友。您本来就知道放进条金鱼后,水也会漫出来,还提出这样的问题,哄骗我们小朋友。)
(2)指导读出生气的语气。
采取学生自己练读、评读的形式完成。
3.体会朗志万话的意思。
(1)出示句子,理解意思。
我不是哄你们。我是为了让你们知道,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伊琳娜听懂了什么?
(不要不加思考地相信别人的话。对待别人说的话或提出的问题,不光要动脑筋想一想,而且还要动手做一做。)
(2)指导读出语气。
4.分角色配合读第六至七自然段。
四、小结。
1.读后,你从伊琳娜动手做实验这件事中,受到什么启发?
2.你赞成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这句话吗?
(组内陈述观点和理论、集体汇报。)
课内练习
一、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的问题()地微笑
二。按要求积累词语。
例:越想越生气
越
越
越
越
越
越
三、给下面的句子加上标点。
1.伊琳娜问朗志万您怎么可以提这样的问题来哄骗我们小朋友呢
2.安娜自言自语地说小壁虎跑到哪里去了呢她正在发愁忽然听见莎莎大叫起来妈妈床单上有一只花壁虎快来看呀。
四、按要求摘录书上的句子。
回到家里,伊琳娜动手做实验。她。哎呀,不一样,水三二。
五、阅读课文片断,并按要求作答。
朗志万听了,哈哈大笑。他说:我不是哄你们。我是为了让你们知道,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 )都是对的。伊琳娜听懂了朗志万的话,高兴( )地笑了。
1.在括号中写出带点词的近义词。
2.乙伊琳娜听懂了朗志万的话。朗志万的话是什么意思?
3.你赞成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这句话吗?
说说你的理由。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的:
1、基础知识: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正确掌握本课的生字、词语。
2、基本技能:能够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学习习惯;训练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能够大胆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3、思想教育:在学生的心目中树立起孔子的高大形象,激发学生对孔子的敬佩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含义。
2、了解孔子的教育思想在今天仍有现实意义。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孔子的画像)同学们,认识这个人吗?(板书:孔子)你们了解孔子吗?
2、学生结合资料谈对孔子的了解。
3、教师补充资料:孔子是历史上非常有名的大教育家,后人为了纪念他,专门修建了孔庙。(课件出示孔庙的图片)孔庙还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孔子同时受到世界人民的敬仰。
4、补充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
2、课件出示词语,检查读音情况。
3、指名朗读,要求:仔细听,有没有读错的地方;同时画一画课文提到了哪几个学生。
4、课文提到了哪几个学生?(课件出示:颜回子贡子路子张子夏)点明颜回、子贡、子路、子张是孔子得意的四大弟子。
5、快速默读课文,画出不懂的问题。
6、小组交流对孔子的印象。
三、学生谈对孔子的初步印象。
1、通过读课文,你觉得孔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2、教师随机板书:(可能有以下的认识)
有爱心谦虚伟大受人尊敬了解学生不贪财
善于教育大教育家
四、教师因势利导,深化对孔子的认识,激发学生对孔子的敬佩之情。
(一)、第一段的学习依据学生对孔子的初步印象进行进一步的引导。
1、你从哪部分读出孔子有爱心的?请你给大家读读这个自然段。
2、说说看,你怎么觉得他有爱心?
3、谁有和他不同的感受?引导学生结合句子说出自己的见解。课件随机出示重点语句:
当时,只要你想跟孔子学习,哪怕是带上一束肉干作见面礼或学费,孔子也会乐意收做学生。
孔子从不以家境贫穷或富裕、天资聪明或愚笨来选择学生,所以他门下的学生,包罗各种各样的人才。
4、小结:看来孔子确实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们再来读读书,书中有一个词和大家说的意思差不多。(板写:有教无类)为了让学生得到一样的教育,不管贫穷或富裕,不管聪明或愚笨,他都乐意收做学生。他的确是位令人敬重的好老师!
(二)、第二、三段的学习
1、刚才同学们还谈到了谦虚,你是从哪部分读出来的?
⑴、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⑵、谁来说说孔子什么地方让你感到谦虚?
小结:一位德高望众的老师敢于在学生面前说出自己的不足,孔子的谦虚真让人敬佩啊!
⑶、朗读孔子的话应该用一种什么样的语气来读?(课件出示四句话)⑷、指名分角色朗读孔子与子夏的对话。
2、刚才有同学谈到孔子非常了解他的学生,你们又是从哪部分读出来的?(第三自然段)
⑴、在阅读这部分的时候,你们有没有遇到不懂的问题,现在可以提出来。引导学生弄懂“变通”、“和颜悦色”、“谦厚”等词语的意思。
⑵、同学们,你们有没有思考过孔子这么了解每一位学生,对他教学生成才有没有什么帮助?
⑶、小结:的'确如同学们所说,孔子这么了解学生,使他有针对性地教育学生。课文第一自然段有一个词和我们说的意思一样,那就是“因材施教”。(板写:因材施教)孔子正是善于把握学生的特点,发挥学生的优势,改进学生的不足。培养出了各种各样的人才,造就了七十二个才华超众的贤人,创造了一个了不起的培育人才的纪录。
3、指导朗读第三自然段。
⑴、指导朗读,孔子和子夏的话分别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
⑵、指名分角色朗读。
⑶、练习朗读二、三自然段。
4、(课件出示句子:子夏点头称是,他明白这也是老师对自己的教育。)这段对话让子夏点头称是,他明白这也是老师对自己的教育。那么老师对子夏的教育是什么呢?
5、小结:看来孔子在教育学生方面的确是位了不起的老师,他的思想和人品深深地影响了他的学生,影响了他学生的学生,影响了中国的教育。被世世代代的人们尊为先师。(板写:万世先师)
6、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7、(课件出示孔子的画像)如果你是孔子的学生,你会对他说些什么?
五、课外拓展。
1、(课件出示孔子的名言)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2、全班齐读。
3、推荐学生阅读漫画版的《论语》和反映孔子生平事迹的连环图画《孔子胜迹图》。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认词:
富裕、天资、愚笨、选择、谨慎、谦虚
二、比较记忆字形
裕资择谨慎
浴姿泽勤真
三、练习写生字10个。
一、把自己摘录的孔子名言小组交流,谈谈自己对它的理解。
四、用一句话说说自己对孔子的认识。
五、拓展思考:
如果你是孔子的学生,你想对他说什么?
六、读名言警句,试着背下来。
1.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则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句话表明了孔子对身边人的态度。
2.“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这句话表明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教学相长”的特征,鼓励学生独立学习。
七、读课文,做摘录笔记。教师指导后进生,学生之间相互交流评议。
一、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摘录笔记的写法。
2、练习阅读复述短文。
3、通过对《一位影响了我一生的老师》的朗读品味,培养学生尊师、爱师、亲师的感情。
4、使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体会师生间真正情意,并学会表达自己的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
1、练习阅读复述短文
2、通过对《一位影响了我一生的老师》的朗读品味,培养学生尊师、爱师、亲师的感情。
三、教学课时:三课时
四、教学过程: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正确读写“脚丫、拽住”等词语。
2、了解故事主要内容,体会人物形象,感受童话的奇妙。
3、根据文中奶奶给王葆讲的故事,选一个,根据已有内容创编新故事。
[教学重难点]
感受童话的奇妙,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创编故事。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观看《宝葫芦的秘密》动画片中的片段。其实这部动画片是由一部长篇童话故事改编而成的`。出示《宝葫芦的秘密》这本书的封面,让学生自己试着读书名。
2、了解封面,介绍作者。(板书课题课件出示作者简介)
二、初读课文,提出质疑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说说你对这篇课文还有哪些疑问。
2、鼓励其他学生自主回答大家提出的问题,针对不能解决且对理解课文内容有一定价值的问题进行汇总。
问题预设:
(1)奶奶讲了几个故事?这些故事是怎么发生的?
(2)王葆为什么想得到一个宝葫芦?
三、带着问题,合作学习课文
1、四人为一小组,合作探究大家提出的问题。
2、全班交流。
(1)奶奶讲了几个故事?这些故事是怎么发生的?
奶奶讲了4个故事,分别是:张三劈面撞到神仙得到了一个宝葫芦;李四远足旅游到龙宫得到了一个宝葫芦;王五肯让奶奶给他换衣服得到了一个宝葫芦;赵六掘地得到一个宝葫芦。
(2)王葆为什么想得到一个宝葫芦?
不管是谁,只要得到了宝葫芦,想要什么就有什么。王葆希望得到一个宝葫芦帮助他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难。
四、理清脉络
1、说一说文中的主人公是谁。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2、指名说,教师点拨、汇总。第1~4自然段可以概括为:故事的主人公王葆是一个爱听故事的少先队员。
3、引导学生按照这样的方式,归纳文章其他自然段的意思。
(1)第5~18自然段:奶奶每逢要求我做什么,就得给我讲故事,所以,我听奶奶讲了很多关于宝葫芦的故事。
(2)第19~21自然段:我想有一个万能的宝葫芦。
五、识记生字、词语
1、要求学生默读课文,关注生字。
2、组织学生自主认识生字,全班交流识字方法。
预设:
(1)我见过“向日葵”和“秋葵”,它们都是一种植物,所以是草字头。
(2)我在《西游记》中看见过“妖怪”这个词,所以我认识“妖”。
(3)我是通过拆分编故事的方法记住“撵”字的,两个车夫将小偷拽出门去。
六、学习写字
1、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写字,全班交流易错字的书写。
预设:
(1)“妖”字右边是“夭”,不是“天”。
(2)“规矩”中的“矩”变读为轻声。“矩”与“短”不同,形近易错。
(3)“舔”右上是“天”,不是“夭”。右下是“”,不是“小”或“氺”。
2、教师重点指导难字书写后,学生抄写本课生字。
七、布置作业
抄写本课词语表中的词语,每个写3遍。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经典教学教案04-25
小学语文故事教案08-04
小学语文教案12-23
小学语文教案05-11
小学语文教案范文11-15
小学语文教案【推荐】10-12
小学语文教案【荐】11-21
【推荐】小学语文教案09-28
【热门】小学语文教案10-08
【精】小学语文教案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