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度教学设计最新

时间:2023-08-29 09:33:25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密度教学设计最新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密度教学设计最新,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密度教学设计最新

密度教学设计最新1

  教学目的

  1.知道量杯和量筒的用途。会用量筒测液体的体积和固体的体积。

  2.会用托盘天平和量筒测定固体和液体的体积。

  3.注意培养学生认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用托盘天平和量筒测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教学难点

  读量筒的刻度值。

  教具

  教师用:投影仪、量筒、量杯。

  学生用:量筒、盛有盐水的烧杯、盛有清水的烧杯、细长石块、细线一根、托盘天平、法码。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重要特性。书中84页给出了20多种常见的不同状态物质的密度值,它是前人用实验的方法测定出来的。在学习了密度知识的基础上,我们来学习测定固体和液体密度的方法。

  板书课题:

  实验:用天平和量筒测定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提问:

  1.什么叫物质的密度?计算密度的公式是什么?

  2.要测出某一种物质的密度,需要测出物质的哪些量?(结合测定石块密度和盐水的密度加以说明)

  设疑:用什么仪器来测定盐水的体积和形状不规则的石块的体积呢?

  解疑:教师出示量筒和量杯,指出它们都是测液体体积的仪器。

  板书:1.量筒和量杯

  用途:测液体的体积。

  教师利用投影片,介绍量筒和量杯刻度线的区别。量筒的内径粗细均匀,简身上刻度线间的距离是均匀的。量杯的内径粗细不均匀,且上粗下细,所以,杯身上刻度线越靠近杯口间距越小。

  学生分组利用实验桌上的量筒进行观察:

  (l)量筒上刻度的单位;量筒的最大刻度是多少?它的每一小格代表多少?(学生汇报观察结果。教师说明ml是毫升,1毫升=1厘米3)

  (2)向量筒中倒入一定量的清水(不超过最大刻度),观察水面是凹形的还是凸形的。(学生汇报观察结果。教师明确指出:量筒中液面呈凹形时,读数时要以凹形的底部为准。且视线要与液面相平。

  板书:使用:

  (1)液面呈凹形时,读数时以凹形底部为准。

  (2)读数时,视线应与液面相平。

  教师利用投影片,让学生进行读数练习。(读三四个值即可)

  板书:形状不规则的固体体积可以用量筒来测量。

  学生看书P83的图7—7.要让学生说出图中Vl,V2,V各是谁的体积。

  板书:

  2.学生实验,测石块的密度和盐水的密度。

  实验前,教师应强调三点:

  (1)实验要按书中设计的步骤进行。

  (2)使用天平前应先对天平进行调节。

  (3)将测得的数据记录在表1和表2中。

  学生分组实验。

  教师巡视、检查并指导学生实验、重点检查以下几方面;

  (1)能否正确地,规范地使用托盘天平。

  (2)能否正确地使用量筒。注意纠正读值时的错误。

  (3)能否正确地选择数据表中的数值,计算出石块的密度和盐水的.密度。

  学生实验完毕,请实验做得较好的两个组汇报实验数据。教师将数据填入黑板上事先画好的表播内。然后组织学生进行讨论:

  (1)两个实验小组,在实验时测出的石块的质量、体积虽然不同,但算出的密度值基本相同,这恰好能说明什么问题?

  讨论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到,密度是属于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其大小与物质的质量、体积无关,它与物质种类有关。同一种物质密度是相同的。

  (2)某位同学想出了测盐水密度的另一种方法:先用量筒测出一定体积的盐水、再将盐水倒入烧杯中称出其质量,最后就可以算出盐水的密度。请你从实验时所用器材的多少及实验误差大小这两个方面,将这位同学的做法与我们实验的做法进行对比,看看我们的做法有何优点?(可少用一个烧杯,误差小)

  (3)讨论书中P83想想议议中的问题。

  课学小结:

  (二)布置作业

  自制一个量筒,制作方法见书P88.

  【评析】

  在这个实验中要提醒学生注意不要把水弄到桌面上,这个习惯的养成对今后做有关液体方面的实验和化学实验是有益的。

  注:文中涉及课本为人教版初中物理第一册

  相关资源加到收藏夹添加相关资源

密度教学设计最新2

  教材分析

  本节课内容选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六章第一节《质量》,本节课的内容主要是认识质量及其测量仪器,特别是学习使用学校实验室常用的天平是为后续各节的学习所准备的。因此,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极其重要,与今后授课的内容相关密切,是基础性的一节,也是阶段性的关键点。所以这一节课,无论在知识学习上还是培养学生实验的能力上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学情分析

  初二学生在第一章已经学习了一些工具的使用,对于天平这个工具的使用只要讲明白应该问题不大。学生的问题主要是生活经验不足,对于常见的物体的质量他们没有办法想象和了解,还有一些物质的尺度比较小或者比较大的话用基本单位来表示可能存在问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分析一些实例了解质量的初步概念,知道质量的单位及其换算;

  2、通过操作,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并学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3、通过观察、实验,认识质量是不随物体的形状、物态、空间位置而变化的物理量;通过对天平使用方法的学习,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4、通过使用天平技能训练,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协作精神。

  教学重点

  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

  突破方法

  天平的使用主要通过教师的讲解使用方法,然后让学生去摸索,假如不这样做会产生怎么样的后果。

  教学难点

  质量的概念,托盘天平的构造和使用方法。

  突破方法

  为突破难点,通过图片分析物体和物质的区别,然后引入质量的概念。采用演示加分组实验法,并用探究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突破本节难点。

  教法学法

  为了能让学生在学会知识的同时会学知识,本节课主要采用了自主学习法、探究法和讨论法。通过自主学习法提高学生自学能力;通过讨论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探究的过程也是学生创新能力、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思维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提高的过程。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

  给上面的物体分类,并说出你分类的理由?

  创设一个问题,引发学生思考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一、质量的概念

  由学生的分类,得出物体是由物质组成的

  从而得出:我们身边的一切物体都是由各种不同的物质组成的……

  提问:铁钉、铁锤都是同种物质组成的,但是物质的多少一样吗?

  质量的概念: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物体的质量。

  学生继续思考几个问题:

  1、一块冰化成了水,所含物质的多少改变吗?(不考虑蒸发)

  2、一个易拉罐被压扁之后,形状变了,所含的物质多少(质量)变了吗?

  3、在宇宙飞船中,物体处于失重状态中。如果把地面上的物体带到月球上,带到宇宙飞船中,这个物体的质量会改变吗?

  讨论得出结论:

  冰块熔化成水,状态变化了,组成物质的多少没有变。

  易拉罐压扁了,形状变化了,组成物质的多少没有变化。

  物块送入太空,位置变化了,组成物质的多少没有变化

  总结:质量是物体的一个基本属性,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位置变化而变化。

  二、质量的单位

  1、国际单位

  2、生活中常用单位

  3、换算关系。

  质量单位符号:吨(t)千克(Kg)克(g)毫克(mg)。

  质量单位换算:1t = 1000kg 1kg = 1000g

  1g = 1000mg

  对常见物体质量进行估算

  三、质量的测量

  1、实验室测量质量的`工具——托盘天平

  托盘天平的主要结构

  观察托盘天平的结构,并且对照书本的图记住各部位的名称。

  2、常见的测量工具

  四、课堂小结

  练习

  1、关于质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水结成冰后,质量变大了。

  B、铁块加热后,再打成铁片,质量变小了。

  C、物理课本在南京和在南极时,质量不一样。

  D、以上说法都不对

  2、宇航员若将一瓶密封的纯净水带到月球上,你认为这瓶纯净水的质量是增加了、减少,还是不变?说出你的判断根据。

  练习册68页知识导航

  布置作业

  这样利用生活中常见的物体,通过观察、比较、到建立概念,不但使学生很容易理解,而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过程,在观察中既掌握了知识,又形成了分析、概括的能力。

  通过学生的讨论思考,并结合前面的内容,这个难点很容易解决,并且学生都能理解,特别是对于到宇宙里质量也不变这种情况。

  让学生自己总结这些比较简单的规律,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信心

  单位换算是学生觉得很困难的一部分内容,可以先找几个简单的练习做一做,太难的话会打击学生的信心。

  通过抢答的方式让学生了解生活中常见物体的质量,既提高了他们的常识,又为之后引入天平是准确测量的工具埋下伏笔。

  让学生了解测量质量的工具有很多,在实验室主要使用的是天平

  测量工具是多种多样的,通过图片学生能了解到多种多样的测量质量的先进的仪器。能感受到科学的神奇。

  让学生对课堂学习有个总体的印象。

  板书设计

  §6.1质量

  1、质量:表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符号(m)

  2、结论: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位置的变化而变化

  3、质量的单位:

  国际单位:千克(kg);

  常用单位:吨(t)克(g)毫克(mg);

  1、t =1000kg 1kg=1000g 1g=1000mg

  2、质量的测量工具——托盘天平。

  3、托盘天平介绍。

  天平的使用步骤

  1、把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

  2、将游码移到0刻度线处。

  3、调节横梁上的平衡螺母,直到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央为止(哪边轻就往哪边调)。

  4、左物右码。

  5、读数=游码+砝码。

密度教学设计最新3

  (一)质量

  1.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质量。含有物质多的,我们说这个物体的质量大,含有物质少的,我们说它的质量小。质量用字母m表示。

  2.在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单位是千克,符号为kg,常用单位还有吨、克、毫克。吨比千克大,符号为t,克和毫克比千克小,符号分别是g、mg。这些单位间的换算关系为:

  1 t=103 kg=106 g=109 mg。

  3.质量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辨析物体的质量不随它的形状、状态、位置改变而改变。你玩过橡皮泥吧,一块橡皮泥不论被捏成什么形状,它的质量是不会改变的。冰化成水,虽然由固态变成了液态,状态改变了,其质量也是不变的。把一本书由北京带到上海,虽然书的位置发生了改变,但其质量是不改变的。因此,质量是物质本身的一种属性。

  4.质量的测量工具

  质量是一个可以直接测量的物理量。在实验室中,是用天平来测物体的质量的。生活中测量质量的工具有案秤、台秤、电子秤、杆秤等。

  5.天平的使用

  (1)天平的调节。

  首先,把天平放到水平台上,其次,要调节天平的横梁平衡。每台天平都有平衡螺母,调节前指针在分度盘的位置偏左,或者你观察到的是左盘低右盘高,平衡螺母向右调;如果指针在分度盘的位置偏右,或者你观察到的是是右盘低左盘高,这时应该将平衡螺母向左调;当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上或是指针左右摆动的幅度相同时,天平就平衡了。你就可以放物体进行测量了。

  (2)称量过程。

  在左盘中放上物体后,估测物体质量,按先大后小的顺序,用镊子向右盘中加减砝码,如果砝码添加后不能恰好使横梁平衡,再用镊子调节标尺上的游码,直到横梁平衡。这时你就可以知道物体的质量了。物体的质量等于右盘中砝码的质量和游码在标尺上所处位置的刻度值之和。砝码上都标有质量数,读出相加即可。读游码在标尺上的刻度值时,需要你首先弄清标尺的分度值,读数时,应读游码最左边所对的刻度。游码的示数也要加入物体的总质量中。

  易混点平衡螺母和游码都可用来调节横梁平衡,但它们使用的时机不同,平衡螺母在天平调节时使用,游码在称量时使用,切不可混淆使用。

  (二)密度

  1.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其计算式是p=m/v。

  2.国际单位制中密度的基本单位是千克/米3 (kg/m3),常用单位有克/厘米3(g/cm3)。这两个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为lg/cm3=103 kg/m3。

  3.密度是物质的特性

  在讲质量时,我们说质量是物质的属性,而密度我们称之为物质的特性,为什么这样说呢?

  比较特性是指某种物质所特有的,能够与其他物质相互区别的性质、形态、颜色、软硬等。物质的属性可以相同,但是特性一般不相同。

  质量是物质的属性,密度是物质的特性。同种物质的质量可以不同,也可以相同,但密度一定相同;例如,桃木桌子和桃木椅子的质量不同,但密度都是桃木的密度,是相同的。不同物质组成的物体,质量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但密度一般不同,我们可以用密度来辨别各是什么物质。

  辨析对同一种物质来说,比值m/v是确定不变的。当物体的体积增大到几倍时,它的质量也就增大到几倍,而质量跟体积的比值m/v-保持不变,物质的密度跟物质的质量、体积无关,不随物质的质量,体积的改变而变化。由此可见,密度公式ρ=m/v,只是密度的定义式,测量式,而不是密度的决定式,物质的密度是它自身的性质,跟它的质量和体积没有比例关系。因而单从数学知识看密度公式,得出物质的密度ρ与质量m成正比,与体积v成反比的结论,显然是错误的。明确物理公式的意义并正确地运用它们是十分重要的。

  4.正确理解密度知识中的比例关系。

  在密度知识中有三个比例关系。

  (1)当同一种物质,密度ρ一定时,m1/m2=v1/v2,这就是说,同一种物质体积大的质量也大,物体的质量跟它的体积成正比。

  (2)不同的物质、密度ρ不同。当体积v相同时,m1/m2=ρ1/ρ2,这就是说不同的物质,在体积相同时,密度大的质量也大,物体的质量跟它的密度成正比。

  (3)不同的物质,密度p不同,当质量m相同时,v1/v2=ρ2/ρ1。这就是说,不同的物体在质量相同时,密度大的体积反而小,物体的体积跟它的密度成反比。

  可能有人会提出这样的问题:物质的密度跟它的体积、质量无关,那么,在后两个式子中,物体的质量,体积怎么又跟密度有比例关系呢,这实际上并不矛盾,在后两个式子中研究的对象是两种不同的物质,而且因果关系也不同,它们研究的是因为不同的物质密度不同,而造成的质量或体积的不同。

  5.密度知识的应用

  (1)利用m=pv求质量。

  (2)利用v =m/ρ求体积。

  (3)利用p=m/v,求出物质密度,鉴别物质。

  例1在“用天平称物体质

  量”的实验中,张强同学用已调节好的天平在称物体质量时,通过增、减砝码后指针偏在分度盘中线左边一点,这时应该( )

  a.把横梁右端螺母向右旋出一些

  b.把横梁右端螺母向左旋进一些

  c.把天平右盘的砝码减少一些

  d.向右移动游码

  变式题托盘天平调好之后,在称量物体质量时,发现指针指在分度盘中线的右边,这时应当( )

  a.把右端的平衡螺母向左移

  b.把右端的平衡螺母向右移

  c.把游码向右移

  d.把砝码换小些

  例2医护人员用体温计给病人测量体温时,体温计中的水银在测量过程中始终不变的是()

  a.质量b.体积c.密度d.温度

  变式题一瓶纯净水喝掉一半后,剩下的半瓶水与原来的一瓶水比较( )

  a.质量减小,密度不变

  b.质量不变,密度不变

  c.体积减小,密度减小

  d.体积不变,密度减小

  例3在各种宴会上、酒吧中,人们常常喝鸡尾酒以增加喜庆气氛。鸡尾酒的调制方法是:先将颜色不同、密度也不同的几种酒分别调好,然后先把一种颜色的酒倒入杯中,再将长颈漏斗伸入杯底,依次倒入其他颜色的酒,这样就调制出一杯颜色漂亮、层次分明的鸡尾酒。为保证不同颜色的酒不会相混,在调制时应该按密度xx的次序倒入杯中,这里应用了xx知识。调好的鸡尾酒如果没有及时饮用。过一段时间后,各层的颜色就会逐渐暗淡了,这说明xx。

  变式题太阳能是人类能源的宝库,太阳能集热器是直接利用太阳能的`一种装置,它可以利用太阳能把水加热。太阳能集热器主要由集热板和贮水器两部分组成。

  (1)贮水器总比集热板的位置高,请你猜想这样做的原因。

  (2)利用相关知识说明并用实验验证你的猜想。

  例4小明同学为测定酱油的密度,设计了下面的实验数据记录表格,表格中已经记录了最初烧杯和酱油的总质量,如图2—7—3所示的是他将烧杯中一部分酱油倒人量筒后,烧杯剩余酱油的总质量,以及从烧杯中倒入量筒内酱油的体积。请根据图中显示的情况,帮助小明完成实验数据表格的填写。

  烧杯和酱油

  的总质量

  m总/g烧杯和剩余酱油的

  总质量m1/g例出酱油的质量

  m2/g

  倒出酱油的体积

  v/cm3

  酱油的密度

  ρ/gcm一3

  150

  拓展迁移北京是一个水资源严重匮乏的城市。缓解北京城市用水的紧张状况,应当从我做起。晓晓家采取了多种节水措施,进一步减少了用水量。4月底查水表时,水表显示的数字为325m3,4月份她家的用水量为8吨。5月底查水表时,水表显示的数字如图2—7—4所示,则5月份她家的用水量比4月份少了xxt。

  例5小明在实验室里测量一块形状不规则、体积较大的矿石的密度。(1)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矿石的质量。当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砝码和游码的位置,矿石的质量是175.6g。

  (2)因矿石体积较大,放不进量筒,因此他利用一只烧杯,按图2—7-6所示方法进行测量,矿石的体积是70 cm3.

  a.加水到标记b.取出矿石c将量筒中水倒入。

  (矿石浸没水中) (准备补充水)杯中至标记

  (3)矿石的密度是2.51×103 kg/m3,从图a到图b的操作引起的密度测量值比真实值偏小(选填“偏大”、“偏小”、“不变”)。

  (4)实验中测矿石体积的方法在初中物理中经常用到,请举一例:曹冲称象等。

  点评等效替代是物理学中常用的一种化复杂为简单的研究方法,据说,爱迪生发明灯泡后,有人想计算灯泡的容积,不知用了多少个公式,多少张草稿纸,最后还没有爱迪生测量出来准确,很简单,在灯泡内灌满水,量出水的体积,就是灯泡的容积。爱迪生用的就是等效替代法。力的合成、求等效电阻都运用了等效替代法。

密度教学设计最新4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对本节知识结构的总结、分析和评价,使学生对本节的内容有比较全面的了解,提高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

  (2)进一步的理解密度概念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知识结构的观察和分析,并自行得出评价标准,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信息进行分析、整理、加工、应用的能力。

  (2)根据观察结果,进行分析,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和意见。

  (3)在理解密度概念的基础上,尝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密度知识的了解,乐于将所学的物理知识应用到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去探索其中的`奥妙。

  (2)通过课外知识的引导,领略自然现象的美妙。

  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归纳知识结构评价标准

  2.师生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适应

  3.建立密度的概念教学环节教学内容主要教育目标课题引入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分辨物质种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观看作品从学生的想法选择比较典型供大家思考,并对进行分析,总结。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对信息的分析,加工能力。

密度教学设计最新5

  (一)教学目的

  1.掌握密度的概念。

  2.知道密度的公式并能用公式进行计算。

  3.知道密度单位的写法、读法及换算。

  (二)教具

  演示实验用具:1分米3的木块1个,小黑板1块(画有课本上的实验表格),体积相同的长方铁块、铝块、木块(4cm×3cm×1cm)各1个,体积相同的长方铁块、松木块(4cm×3cm×2cm)各1个,托盘天平(最大秤量值200克)和砝码1套,刻度尺1只。

  学生实验用具:每2人1个1cm3的木块。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小学学过的体积单位

  提问:小学数学在表示物体体积时常用哪些单位?

  学生答:米3、分米3、厘米3。

  教师出示1分米3的实物并让每位学生观察课桌上1厘米3的实物。指出1分米3=1升,1厘米3=1毫升。

  提问:谁能记得体积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板书:体积的单位:米3、分米3(升)、厘米3(毫升),1米3=103分米3=103厘米3)

  教师出示上节课所用的体积相同的长方铁块、铝块、木块,告诉学生它们的体积都是12厘米3。提问:这三个物体哪个质量最大?哪个质量最小?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由此可见,不同的物体体积相同时,质量不相等。这是什么原因?

  教师接着出示体积分别为12cm3和24cm3的铁。提问:由生活经验知道哪个质量大?

  学生答:体积较大的铁块质量大。

  讲述并引入课题:同一种物质组成的物体,体积增大,它的质量也增大;它的质量跟体积又有什么关系呢?学了“密度”后我们就能知道这些问题。

  (板书:三、密度)

  二、密度的概念

  1.演示实验:研究同一种物质的物体,它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1)用天平称小铁块的质量,将右盘所用每个砝码的质量及游码的`位置告诉学生,请学生算出小铁块的质量,填入小黑板的表格内。

  (2)用最小刻度为毫米的尺量出该铁块的长、宽、厚分别为4.0Qcm、3.00cm和1.00Cm,请学生算出它的体积,填入表格中。

  (3)用天平称大铁块的质量。重复步骤(1)。

  (4)测大铁块的体积,与步骤(2)相同。

  (5)用两个体积不同的长方松木块重做上面的实验,将得到的数据填入表格里。

  (实验表格见下)

  (6)全班学生计算表格内“质量/体积”,将结果填入表中。

  2.师生分析实验表格,引出密度的概念

  引导学生看表格,得到下面的结论。

  (1)铁块的体积增大2倍,它的质量也增大2倍,可见铁块的质量跟它的体积成正比;铁块1与铁块2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是一定的。

  (2)同理可得:松木块的质量跟它的体积也成正比;松木块质量跟体积的比值也是一定的。

  (3)松木块质量跟体积的比值与铁块质量跟体积的比值不同。

  讲解:质量跟体积的比值就是单位体积的质量;同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相同,不同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一般不同,由此可知,单位体积的质量反映了物质的一种特性,物理学中用密度表示物质的这种特性。

  (板书:1.定义: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教师指出:理解密度的概念时,要注意:(1)单位体积就是有一定大小的体积,如国际单位制中的“1米3.1分米3.1厘米3等。(2)密度反映了物质的一种特性,每种物质都有一定的密度,如将铁块锉成铁屑,铁的密度都不变。

  提问:课本练习2。

  三、密度的公式

  提问:知道物体的总质量和总体积,如何求出这种物质的密度?

  学生答:由密度定义知道,算出这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就是它的密度。即密度等于质量跟体积的比值。

  讲解:ρ表示密度;m表示质量;V表示体积。

  教师指出:要注意:(1)ρ的写法、读法。(2)密度只与物质种类有关,与物体的质量、体积无关。

  提问:课本练习3。

  引导学生看课本[例题],讲解:解题思路与格式。

  四、密度的单位

  (1)单位的组成

  提问:由例题看出:密度的单位由哪些单位组成?

  答:由质量单位和体积单位组成。

  讲解:如质量单位用千克,体积单位必须用米3,密度单位就是千克/米3,读做千克每立方米;如质量单位用克,体积单位必须用厘米3,密度单位就是克/厘米3。

  提问:(1)克/厘米3读作什么?(2)克/厘米3与千克/米3之间有什么关系?

  (板书:3.单位:千克/米3,克/厘米3.1千克/米3=

  提问:课本例题中铁的密度是多少克/厘米3?

  提出:同一种物质的密度用不同的单位,数字不一样,可见,写物质密度时一定要写出具体的单位。

  请二位学生上黑板完成课本练习1,其余人在笔记本上完成。

  五、布置作业:章后习题2.3。

  注:文中涉及课本为人教版初中物理第一册

密度教学设计最新6

  教学目标:

  1、知道密度的概念,公式及单位;

  2、会用密度公式解决简单的计算问题;

  3、学习根据器材设计实验及采用类比方法进行物理知识归纳的方法。

  教具:天平、不同体积的石块、相同体积的木块和铁块、相同体积的两铜块、体积不同的两木块。有关密度知识的文献资料。

  教学过程:

  一、引用生活实例,创设情境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铁比木头重,木头比棉花重,事实上是这样吗?任何理论上的说法都必须经过实验的验证才能成为真理,这里我们一起来通过实验研究这些说法的可信度,但老师今天上课前准备不够充分,在所拿来的器材中只有天平,没有砝码,这里有两块体积相等的木块和铁块,怎样使用老师所提供的.器材,比较它们的质量大小呢?请同学们设计一个方案。

  (学生设计实验方案教师组织评估,并依据学生提供的方案比较相同体积的木块和铁块,体积大的木块和体积小的铁块的质量大小,得出结论:铁比木头重的说法不一定是正确的。)

  二、情境分析,提出猜想

  师:哪么,在什么情况下方可肯定铁比木头重呢?

  (学生讨论得出猜想之一: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质量不同。)

  师:哪么,我们可以进一步猜想,不同体积的相同物质,质量是否相同呢?相同体积的同种物质,质量是否相同呢?

  (学生进一步讨论得出猜想之二:不同体积的相同物质,体积大的质量大;猜想之三:相同体积的同种物质,质量相同。)

  师:老师在课前,准备了一些实验器材,请同学们根据这些器材,设计实验来验证我们的三个猜想

  三、设计方案,实验验证

  (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并由教师组织进行方案评估,然后由学生采用最合理的方案

  进行实验,实验过程教师注意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帮助。)

  四、查阅资料,得出结论

  (教师了解学生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

  1、相同体积的不同物质,质量不同;

  2、不同体积的同种物质,体积大的质量大;

  3、相同体积的同种物质,质量相同。然后肯定,这些结论是正确的,实际上这是物质的一种特性,这种特性前人忆经为我们总结出来了,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查阅资料,找到这种特性叫什么,是怎样定义的。)

  师:这种特性叫什么?是怎样定义的?

  生:这种特性叫密度,定义是: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这种物质的密度。

  五、类比分析,学习密度的公式及单位

  师:请同学们回忆,我们在速度学习中,对速度的定义与今天所学密度定义是否有

  相似之处,如果有相似的地方,请同学们比较两个定义,尝试写出计算密度的公式,并根据公式得出密度的单位。

  (学生相互讨论,然后得出密度的公式及单位。教师了解学生讨论的结果。教师讲

  解密度单位的换算:1Kgm-3=10-3g/cm-3)

  六、例题解答,巩固密度公式及单位应用

  例题:一铁块的质量是1.97t,体积是0.25m3。铁块的密度是多大?

  (学生讨论并解答,教师提问并采用投影或多媒体展示解答过程。)

  七、巩固归纳

  师:请同学们回顾本节课我们通过实验、类比等方法,获得了哪些知识,然后归纳出来。

  生、第一、我们知道了不同物质质量一般不同是物质的一种特性,这种特性叫密度,因此,密度的定义是: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第二、我们通过类比知道了密度的计算公式及单位,公式是:密度=质量/体积,单位是:Kgm-3,常用单位还有g/cm-3,两者的换算关系是:1Kgm-3=10-3gcm-3;第三,我们掌握了利用密度公式计算物质密度的方法,首先统一单位,然后应用密度公式进行计算。

  师:今天我们又一次经历了科学家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通过这次探究我们不仅获得了有关密度的基本知识,不进一步理解了如何进行实验方案的设计,并知道了一种物理学研究方法——类比法,希望同学们注意,在今后的学习中还会进一步应用。

【密度教学设计最新】相关文章:

密度教学设计12-16

密度的教学反思11-26

物质的密度教学反思05-21

课程设计教学设计12-28

《燕子》教学设计05-01

《检阅》教学设计05-02

《绝句》教学设计04-12

《荷花》教学设计05-06

《草原》教学设计05-08

《猫》教学设计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