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春教学设计

时间:2023-10-28 09:34:29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晚春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晚春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晚春教学设计

晚春教学设计1

  一、教学内容:

  禹城市实验小学校本课程《中华经典古诗文》四年级《晚春》

  二、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2、理解作者描绘的内容,通过品味语言和展开联想进入诗的意境,体会其中蕴含的情理,懂得珍惜光阴,树立乐观、自信的生活态度。

  3、由诗文拓展延伸,合作交流,积累经典古诗名句,传承传统文化,提高语文素养。

  三、教学重点、难点:

  有感情地背诵、积累古诗;体会其中蕴含的情理,懂得珍惜光阴,树立乐观、自信的生活态度。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生课前搜集有关描写四季的.古诗。

  五、学习过程:

  课前欣赏歌曲《春天在哪里》

  (一)谈话导入,揭题激趣

  春天是万紫千红的,春天是千姿百态的,古往今来,无数诗人用饱含深情的诗句描写、赞美春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首有关春天的古诗。

  师板书 5 晚春

  齐读课题,从诗题,你读出了哪些信息?又会提出什么问题?

  (二)合作交流,推词敲句,读懂大意

  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64页,老师先来读一遍,请大家认真听。下面请大家自己试着把这首诗读五遍,要求把句子读正确、读通顺。

  出示课件:《晚春》哪位同学愿意展示一下自己的学习成果?指名读诗,注意节奏。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2、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

  课件:韩愈(768—824),字退之,世称韩昌黎。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当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河南河阳(今孟县)人,其散文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其诗力求新奇,对宋诗影响颇大。有《昌黎先生集》。

  《晚春》是《游城南十六首》之一,作于元和十一年,此时作者已年近半百(此时49岁,终年57岁)。

  3、借助注释自学,理解诗意。

  4、合作交流,理解诗人描绘的内容。哪位同学愿意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首诗所描绘的内容?诗中描写哪些景物?

  板书:草树知春 斗芳菲 杨花榆荚 作雪飞

  还有不理解的词句吗?

  (三)抓住意象,感悟情志

  1、请同学们再次大声读一读这首诗,借助文后“赏析”,展开大胆展开想象的翅膀,你看到了什么画面?又想到了什么?

  2、全班交流

  A、看到百花盛开、争奇斗艳的美丽景色,柳絮纷飞、榆荚飘落的画面。

  B、想到一个人“无才思”并不可怕,要紧的是珍惜光阴,不失时机,“春光”是不负“杨花榆荚”这样的有心人的。 板书:珍惜时间

  C、想到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

  如: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好,同学们的想象真是合理又丰富,棒极了!下面请大家一起把这首诗大声读一遍。

  (四)吟唱诗文,入情入境

  1、同学们读的真好。古人作诗通常用场“吟唱”的方式表达出来,老师就来唱一唱这首诗。

  2、大家想学吗?下面老师一句一句教给大家,请大家仔细听,认真唱。(3——5遍)

  3、师生齐唱。同学们唱得真好,老师推荐给大家一个网站,那上面有几百首小学生古诗文新唱。

  (五)拓展延伸,日积月累

  1、学了《晚春》这首诗,老师想到了韩愈的《早春》,那位同学能和大家分享一下?课件出示《早春》

  2、你还能想到哪些描写春天的古诗?

  《春晓》《春日》《江南春》《游园不值》《村居》

  3、谁还能想到描写其它季节的古诗?

  夏天:《小池》《饮湖上初晴后雨》《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秋天:《山行》《暮江吟》《夜书所见》《题菊花》

  冬天:《江雪》《梅花》

  (六)布置作业:继续搜集有关描写春天的古诗词,做一张《春天诗词荟萃》的手抄报。

  五、板书设计

  晚春

  草树知春 斗芳菲

  珍惜时间

  杨花榆荚作雪飞

晚春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2、理解古诗内容。

  3、能正确地背诵古诗。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今天咱们来学习一首古诗,它们的名字是《晚春》。

  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

  课件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2、理解古诗内容。

  3、能正确地背诵古诗。

  指生读学习目标,其他同学认真倾听。 目标己经明确了,你们有信心实现目标吗?老师相信,只要大家认真自学,一定能很好地完成任务的。

  三、先学

  自学指导

  1、请同学们自由放声朗读古诗两遍。要求:把字音读准确,诗句读通顺,并读出一定的`语气。

  2、读古诗找出你不懂的地方,可以问同桌,不认识的生字借助拼音多读两遍。

  3、小组内两两互读古诗。

  自学检测

  指名朗读全诗,组织正音。教师相机运用范读、领读、齐读等方式,读出一定的节奏和语气。

  四、后教 合作交流

  1.请根据古诗内容和自己的理解,小组内交流讨论这首诗的内容。

  2.《晚春》这一首诗描写了一种怎样的情景呢?从这首诗中你又体会到什么?

  教师点拨;

  1.注释: 不久归:将结束。 杨花:指柳絮 榆荚:亦称榆钱。榆未生叶时,先在枝间生荚,荚小,形如钱,荚老呈白色,随风飘落。 才思:才华和能力。

  2.作品译文:花草树木知道春天即将归去,都想留住春天的脚步,竟相争妍斗艳。就连那没有美丽颜色的杨花和榆钱也不甘寂寞,随风起舞,化作漫天飞雪。

晚春教学设计3

  教材分析:

  《晚春》是选自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材,是韩愈诗歌颇富奇趣的精品,历来选本少有漏选它的。然而,对诗意的理解却是诸说不一。要让学生透彻理解这首诗,就应该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写作背景

  此诗为《游城南十六首》中的一首。钱仲联《集释》系此诗于唐宪宗元和十一年(公元816年)。此时韩愈已年近半百。这是一首写暮春景物的七绝。此诗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通过描写花草树木得知春天不久就要归去,于是各逞姿色,争芳斗艳,欲将春天留住,就连那本来没有任何姿色的杨花、榆荚也不甘示弱,好像雪花随风飞舞,加入了留春的行列。全诗表达了诗人惜春的思想感情,同时也蕴含应抓住时机,乘时而进,创造美好未来之意。

  二、诗歌内容

  从整首诗来说,诗人把前两句和后两句相对比,前两句写“百般红紫”有才思,后两句写“杨花榆荚”不“知”春天即将过去而奋发有为、飘香吐艳,却只知道像雪花那样漫天飞舞。在比较中,在“百般红紫”们看来,这些“漫天飞舞”的杨树榆荚们是无所作为,这是矛盾的一面。然而,在矛盾中却又得到统一,即都在为留住春天而努力着。这首诗的艺术特点主要表现在描写中抒情,营造氛围,寄情于景。在此,择其主要的表述。一是象征手法。晚春时节,那些“百般红紫”知道春“不久归”而“斗芳菲”,即使那些“无才思”的杨树榆荚也“作飞雪”,即使它们之间有所分歧,但都在尽自己的努力留住春天美好的时光,留住自己美好的生命。这实际上是诗人在暗示人要珍惜时间,珍惜生命。二是拟人手法。诗人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对诗中的每个意象都予以人格化。这样,不但把景物描写得形神兼备,活灵活现,而且产生言近旨远,引人思考,耐人寻味的审美效果。

  三、教学目标

  在理解写作背景及诗人生平的情况下,本课教学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学

  1、诵读:正确、流利、感情充沛地朗读并背诵古诗,争取能当堂成诵。

  2、理解作者诗中所描绘的晚春景象,能够初步感受诗的意境,并体会诗人的惜春之情,进而自己能够做到珍惜时光。

  3、由本诗加以拓展,积累同类题材的古诗,加深对国学的积淀,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四、教学重难点:

  准确把握本诗的意义,体会其中蕴含的哲理,懂得珍惜光阴,树立乐观、自信的生活态度。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课前预习,搜集与课文有关的资料,了解作者。

  学法指导:

  1、通过查资料,查字典,结合课下注释理解文章内容。

  2、从“花草树木”的角度,多读多悟。

  3、点拨法、合作探究法、提问法

  五、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唤起对春天的`期待

  1、请同学们说说关于描写春天的诗句?

  2、类似于描写春天的诗句还有很多,今天就让我们跟随着诗人韩愈,去领略他笔下的春天,带给我们不一样的视觉盛宴。

  (二)展示课题与教学目标。学生齐读教学目标

  (三)检查预习:

  1、作者简介

  (学生齐读作者简介,提问“唐宋八大家”的文学常识)

  2、背景介绍

  (学生齐读背景介绍,点明时节与作者作诗的年龄及仕途情况)

  3、朗读诗歌

  (四)疏通诗意

  1、抓关键词:草树、不久归、斗、杨花、榆荚、才思、惟解、漫天(提问学生)

  2、自由讨论,准确的翻译诗句。

  (五)赏析课文

  1、诗的前两句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哪些字用得好?请赏析。

  2、有姿色的花草树木争芳斗艳,没有姿色的杨花榆荚又怎样了呢?退避三舍不敢出来了吗?诗人借“杨花榆荚”表达了什么样的愿望?

  (六)感悟诗志

  1、结合写作背景,后两句诗从另一角度思考,似乎是在启示我们什么?

  2、请同学们再次大声读一读这首诗,借助文后“赏析”,大胆展开想象的翅膀,你看到了什么画面?又想到了什么?

  (七)主旨归纳

  诗人通过“草木”有“知”、惜春争艳的场景描写,反映了自己对春天大好时光的珍惜之情。

  (八)课文小结

  这是一首描绘暮春景色的七绝,这首诗平中翻新,颇富奇趣,诗中拟人化手法的奇妙运用,糅人与花于一体,反映了自己对春天大好时光的珍惜之情。

  (九)巩固练习

  (十)布置作业

  1、继续搜集有关描写春天的古诗词,做一张《春天诗词荟萃》的手抄报。

  2、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附同步练习题:

  一、阅读韩愈《晚春》诗,回答问题。

  晚春

  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

  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

  惟解漫天作雪飞。

  【注】①杨花,诗中指柳絮。

  (1)请说出百般红紫斗芳菲中的斗的修辞手法,并简析其妙处。

  (2)请发挥想像,用自己的话描绘扬花漫天作雪飞的情景。

  答案:

  1.拟人,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晚春时节花草树木竞相开花、争妍斗艳的美丽景象。

  (2)柳絮朵朵,像白雪一样,又轻又白,漫天飞舞,随风飘荡。

  二、阅读下面两首韩愈的诗,完成第1—2题。

  春雪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晚春

  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1、这两首诗中,都各有一句写到了“雪”,哪一句才是真写雪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对这两首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新年都未有芳华”的意思是新年都还没有芬芳的鲜花,句中的“都”写出了久盼春色的人们分外焦急的心情。

  B、《春雪》第三、四句富有浓烈的浪漫主义色彩,可称得上是神来之笔。“却嫌”“故穿”采用比喻手法把春雪描绘得美好而有灵性,饶富情趣。

  C、《晚春》不写百花稀落、暮春凋零,却写草木留春而呈万紫千红的动人情景,寥寥几笔,便给人以满眼风光、耳目一新的印象。

  D、我们可以透过《晚春》景物描写领悟出其中的人生哲理:诗人通过“草树”有“知”、惜春争艳的场景描写,反映自己对美好青春的珍惜之情。

  答案:1、故穿庭树作飞花。

  2、D

晚春教学设计4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以画解诗”的方法来把握诗歌内容。

  2、明确哲理诗分类,学习读诗方法。

  3、能够掌握并运用解读哲理诗的方法,并自主运用。

  二、教材分析:

  《晚春》是统编教材七年级下册课外推荐古诗中一首。对于课外古诗词,编者在诗歌下面对诗歌的内容和情感有了比较详细的阐述,但是学生们基本只会草草地浏览而不会细细品读,以至于到了会背的地步依然无法理解诗歌内涵。《晚春》是一首内涵丰富却极为含蓄的哲理诗,让学生在探究中多元解读,初探“诗无达诂”的理念很有必要。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我们要学习是《晚春》,一首大家都会背了的诗歌,其中的情感与深意大家理解了吗?让我们一起走进诗歌。

  (二)用平仄,读出诗韵

  1、请一位同学来为我们朗读诗歌。

  2、请同学评价,强调初读诗歌的要求。

  明确:读准字音;注意句读(节奏);读出诗歌的韵味(运用平仄的格律读出诗歌味道)。

  3、请同学们划出诗歌的平仄,读出诗歌的韵味。

  4、学生范读

  明确:强调声音的延长、重音等。

  5、全班齐读诗歌。

  6、初步感知诗歌内容:你觉得这是一首关于什么内容的诗歌。

  预设:大多数学生按照平时学习诗歌的方法关注题目、注释等内容把其定义为“描写暮春之景”的诗歌。

  (三)寻意象,初探哲思

  1、课前,老师让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理解为诗歌插图,现在请同学们再读诗歌,划出诗中的相关景物,说一说同学的画是否适合作为插图,为什么?

  让学生畅所欲言,描述诗中之景,展现心中所想与画作的差异,引导学生根据诗歌内容作答。明确:

  百般红紫斗芳菲:抓住画作中“斗”不明显来理解诗意。诗歌中突出“斗”字表现出来的画面感,花朵以颜色、形态、香味作为竞相绽放的资本,呈现出百花竞相绽放、争奇斗艳的.画面。

  惟解漫天作雪飞:抓住画作中没有呈现“漫天雪飞”之态来讲解诗歌内容,以此来帮助学生勾勒脑海中的画面感。

  2、诗中的景物都有什么特点?明确:生机勃勃

  3、引入资料,对比阅读:我们来看看,同是暮春时节,其他诗人给我们展现了怎样的景致呢?插入资料:

  昨日杏花浑不见,故应随水到江滨。

  ——《暮春》王安石

  落花飞絮成春梦,剩水残山异昔游。

  ——《暮春感怀》戴叔伦病香无力被风欺,多在青苔少在枝。

  ——《暮春对花》崔橹边读边让学生感受到暮春的凋零、凄冷之感。

  4、韩愈笔下的景物为何会呈现出格外的生命力?韩愈想告诉我们什么?

  明确:草木之春即将离去,在最后时节尽情舒展生命的本色,作者融情于景,借此告诫我们要珍惜时光,用自己美好的姿态留住美好的时光。

  (四)明差异,领会深意

  5、插图应该要展现出花的争艳杨花榆荚的飞雪之态,可是对于他们谁主谁次却存在着分歧。我们来看看这两位同学的创作,他们一位更突显百花,一位更着重与杨花榆荚。你觉得谁才是这幅插图的主角呢?请结合诗歌以同桌为单位说说你们的看法。

  ②杨花榆荚为主角:无才思的杨花榆荚,虽没有花般艳丽的色彩和迷人的芳香,但它依然不甘心并发挥自己的所长用漫天飞舞飞舞之态来展现自己,展现其朴素之美。

  6、为何作者要倾情于朴素的杨花榆荚呢?我们一起来看看此诗的创作背景。

  插入背景:

  韩愈科举考试,四考才中;吏部考试,三考未过。三十四岁才做了个四门博士的小官,一贬阳山三四千,二贬潮州路八千!

  元和元年(806)韩愈离开江陵,再度回到京师,任国子博士,十年时间连升六级,但因性格耿直,总与一些宦官权要相对抗,故也不太得志。元和十一年,因他赞同对淮西与蔡州用兵得罪宰相,被借故降职。此诗正是作于这一年。

  7、看完创作背景,韩愈想要告诉我们什么?

  明确:无论是艳丽特别,还是朴素平凡,我们都应该不甘于现状,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尽情去展现自我。

  过渡语:表面看来《晚春》是一首游览写景之作,细细品读我们却获得了多样的哲理,正所谓“诗无达诂”。其实啊,《晚春》是一首不折不扣的哲理诗,可是他却与我们平时接触的“哲理诗”有很大的不同,比如:“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比如“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四)用方法,牛刀小试

  1、这刚好是哲理诗两种类型:因为唐诗重情,宋诗重理。直接阐述哲理的哲理诗和含蓄类哲理诗。那么面对这类含蓄的哲理诗我们该如何读书它的哲理呢?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今天读诗的步骤,归纳一下方法:

  首先,我们朗读诗歌,圈划出诗中的景物。当景物寄予了作者的情感时我们称之为“意象”,所以第一步,我们在找意象。

  随后,我们探讨着诗中百花的娇艳和无才思的杨花榆荚,明晓了其中的差异;最后,我们结合创作背景明白了蕴含其中的哲理。

  2、我们一起来试一试这个方法,品读下面两首诗歌的哲理。

  小松

  唐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叹花唐杜牧

  自恨寻芳到已迟,往年曾见未开时。

  如今风摆花狼藉,绿叶成阴子满枝。

  小结:诗歌融意象而灵动

  哲思蕴景致而深远

  板书:找意象明差异悟哲思

晚春教学设计5

  【教材分析】

  《晚春》是部编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诵读”中的第四首。“课外古诗词诵读”是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旨在让学生利用课本助学系统,通过自己反复诵读,体会诗词所表达的感情,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但在日常古诗词教学中,因七年级学生阅历和积累原因,准确理解较为困难。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需加以适当点拨和引导,从而帮助学生感受作者对生命的思考。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2、通过品析诗句,体会其中蕴含的情理。

  3、由诗文拓展延伸,积累经典古诗名句,传承传统文化,提高语文素养。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背诵、积累古诗;

  2、品析诗句,体会其中蕴含的情理。

  【教学方法】

  朗读法

  品析法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课前搜集有关描写春季的古诗。

  【教学过程】

  课前欣赏有关春天美景的图片。

  一、谈话导入激兴趣

  儒学大家朱熹诗云:“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诗人笔下的春的确称得上万紫千红,风光无限,一草一木皆为美景。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另一首有关春天的古诗。

  齐读课题,从诗题,你读出了哪些信息?又有什么疑问呢?(学生自由发言)

  二、合作交流明大意

  1、教师范读后,学生自读,指名诵读,要求读准字音和节奏。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2、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

  韩愈(768—824),字退之,世称韩昌黎。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当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河南河阳(今孟县)人,其散文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其诗力求新奇,对宋诗影响颇大。有《昌黎先生集》。《晚春》是《游城南十六首》之一,作于元和十一年,此时作者已年近半百(此时49岁,终年57岁)。

  3、借助注释,自主学习,理解诗意。

  参考诗意:

  花草树木像是知道春天即将归去,都想留住春天的脚步,竞相争妍斗艳。就连那没有美丽颜色的杨花和榆钱也不甘寂寞,随风起舞,化作漫天飞雪。

  4、合作交流,理解诗人描绘的内容。说说诗人用哪些意象来表现晚春景色?

  明确:草树、杨花、榆荚

  三、抓住意象悟情志

  请同学们再次大声读一读这首诗,借助诗后赏析,展开想象的翅膀,你看到了什么画面?又想到了什么?(全班交流)

  ①看到百花盛开、争奇斗艳的美丽景色,柳絮纷飞、榆荚飘落的画面。

  ②想到我们应该像诗中的“草木”一样,珍惜春天的大好时光,尽情舒展生命的本色。

  ③想到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

  ……

  小结:同学们的想象真是合理又丰富,很擅长借助课本的助学系统,棒极了!下面请大家再次把这首诗带上你的`理解大声读一遍。

  四、品析诗句习写法

  1、“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这两句中哪个字用的特别好?你如何理解?(学生交流)

  明确:一个“知”字,一个 “斗”字。运用拟人手法,将花草树木赋予了人的思维,使那些原本没有生命的花草树木有了留春惜时的生命特征,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晚春时节花草树木竞相开花、争妍斗艳的美丽景象,突出其生机勃勃。

  2、“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一句中运用了什么修辞?有怎样的表达效果呢?

  明确:运用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朴素无华的杨花榆荚也不甘示弱,化作雪花随风飘舞,加入了留春的行列,作者借此表达了要珍惜光阴、不失时机的人生态度。

  3、诗人笔下,“杨花榆荚”不因“无才思”而藏拙,不畏“班门弄斧”之讥,避短用长,争鸣争放,为“晚春”添色,这勇气非常可爱。请大家再次诵读、思考,此情此景给你什么样的启示呢?(学生结合课下赏析,合作交流)

  明确:一个人“无才思”并不可怕,要紧的是珍惜光阴,不失时机,“春光”是不负“杨花榆荚”这样的有心人的。

  4、请大家谈谈你怎样理解这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明确: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春天大好风光的喜爱、珍惜、赞美之情。同时也蕴含着应抓住时机,乘时而进,创造美好未来之意。

  5、花褪残红的暮春,在古代诗歌中一般带有凋零感伤的特点。但本诗所描绘的暮春却是“生机勃勃”,请从写作内容和表现手法两方面,分析这首诗是怎样描绘这一景象的?

  明确:

  ①本诗描绘暮春之景,一反常态,不写暮春凋零,而写草木的生机勃勃。一、二句写花草树木知春将归去,便各施解数,争妍斗艳;三、四句写连那乏色少香的杨花、榆荚也不甘示弱,化作雪花随风飞舞。

  ②全诗运用拟人手法,寥寥几笔描绘了暮春的生机勃勃,来告诫人们应珍惜光阴、抓住时机,乘时而进,创造美好未来。

  五、拓展延伸重积累

  1、学了《晚春》这首诗,我们来了解一下韩愈的另一首诗——《早春》,课件出示《早春》,学生诵读,对比。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2、你还能想到哪些描写春天的古诗?

  《春晓》《钱塘湖春行》《春夜喜雨》《春望》……

  六、结束语

  今天,我们学习了一首描写暮春景色的七绝,诗人不写百花稀落、暮春凋零,却写草木留春呈万紫千红的动人情景。诗人体物入微,发前人未得之谜,反一般诗人晚春迟暮之感,摹花草灿烂之情状,令人耳目一新。同学们,让我们如诗中“杨花榆荚”一般,不负大好时光,乘时而进,创造自己的美好未来。

【晚春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课程设计教学设计12-28

《画》教学设计12-07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12-07

《冰花》教学设计12-09

《灯光》教学设计12-09

《赵州桥》教学设计12-09

变废为宝教学设计01-03

《初冬》教学设计12-15

密度教学设计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