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杨桃教学设计优秀

时间:2024-11-27 09:33:42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画杨桃教学设计优秀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画杨桃教学设计优秀,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画杨桃教学设计优秀

画杨桃教学设计优秀1

  教学的过程是师生对话的过程,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对话,是现代教学论倡导的一种崭新的教学理念,一种新型的教学文化,即在教学过程中,建立在民主、平等基础上的人、文本和环境之间激荡起的心灵共振和呼应。《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画杨桃》的课例就在这种思想指导下精心设计的。通过创设对话情境,培养学生对话意识。

  课文介绍

  《画杨桃》一课记述了我在图画课上把杨桃画成了五角星,受到有些同学讥笑,却得到老师肯定的故事。故事贴近学生生活,通俗易懂,向读者传达了的是实事求是和事物是发展变化的特点。

  具体设计如下: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对课文质疑,解疑,再质疑,在与文本的多次对话中,深入理解课文。

  2、通过交流、评价学生的画,促进师生、生生、生本等多项对话,使学生深刻体会做什么事都要实事求是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使学生从文本的解读中受到人生的启迪。

  教学过程:

一、生本对话

  获取信息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画杨桃》这篇课文,请同学们拿起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待会儿请你说说,在读的过程中,你脑子里出现了哪些问题。

  2、学生自由读课文,提出质疑

  [设计意图]学生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每人所获取的信息丰富多彩,对文本的理解也充满个性,产生的问题也会因人而异。

  二、梳理问题

  板书存疑

  为什么同学们看了我的画,会哈哈大笑,而老师不笑?

  为什么看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就不一样?

  为什么老师要让同学轮流坐到我的位置上来看?

  为什么父亲和老师的话那么相似?

  简单板书:

  哈哈大笑?

  角度?

  轮流坐?

  相似?

  [设计意图]教师和学生一起梳理问题,把有研究价值的问题进行简单板书,这些问题激活了学生的阅读期待,诱发了学生和文本以及师生、生生之间对话的渴望。

  三、多项对话

  触发感悟

  (一)画

  1、我们带着问题也来画幅画,看看能不能通过作画、评画,把这些问题解决了。把课文读懂了。

  2、小作者画杨桃,我们来画洒水壶,虽然东西不同,但一样能考察你有没有读懂课文。(拿出洒水壶放好)

  3、画之前,同学们先找找:书上那些句子能指导我们正确作画呢?

  学生找句,交流

  主要是父亲的话和倒数第二段中:我们应该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是什么样,就画成什么样。(学生齐读。)

  4、我们作画的要求是不要画得太细致,只画它的基本轮廓。仔细观察,按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去画,不会画的,再读课文,边看,边读,边画。时间五分钟。

  (学生作画,教师巡视。)

  [设计意图]以画的形式解读文本,引发学生探究精神,进而激发学生的对话热情。

  (二)评

  现在我们来评价几位同学的画,我们不管他画的技术好不好,只是通过他的画,评价他有没有读懂课文。不过你在评价时得引用文中的话来判断他有没有理解。

  1、(出示一幅画)谁来评他的画?学生评价这位评价的同学是否正确。以判断他是否站到了作画者的位置上进行评价。引用书上的话。

  老师看了看这幅画,走到我的座位上坐下来,审视了一下讲桌上的杨桃。

  (圈出表示动作的词

  看了看、走到、坐下来、审视。理解审视)

  于是,老师请这几个同学轮流坐到我的座位上。

  坐到我位置上的同学还笑我的画吗?那开始的哈哈大笑是因为他们(从自己的角度来看)老师没笑是因为(知道先从同一角度来评价)

  齐读这两句话。引导评画的同学坐到作画者的位置上去评价。

  (学生评价后,大家反馈)现在你知道文中的老师为什么要让同学轮流坐到我的位置了吗?(从同一角度来评价)

  2、出示一幅和第一张角度不同的画

  她读懂课文了吗?指名说,能从书上找依据吗?

  学生交流:

  提起杨桃,大家都很熟悉。但是看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也就不一样,有时候看起来真像个五角星。因此

  我们应该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上什么样就画成什么样。

  你看到一样东西,是什么样,就画成什么样。

  表扬评价的同学观察仔细,会读书。

  采访作画者:你为什么能画得那么准确?也用书上的句子回答。

  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觉得自己画得很正确。

  表扬她和小作者一样自信认真。(板书:我的画认认真真,老老实实)

  和第一幅画比较:同一把水壶,为什么他们画得这么不同?(学生自由说)黑板上的第二个问题你明白了吗?

  3、展示一幅画走样的画

  指名评价,结合书上的话,说说他怎么画成这样?

  (没有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没有是什么样就画成什么样。想当然,画走了样。)

  顺势理解不要想当然,画走了样。

  [设计意图]在明确研究的方向和重点之后,教师及时组织学生进行画、读、评等形式的对话,在对话中,学生思考,行动、探究,争论,提高了交流、沟通的能力,同时,也使知识在对话中生成。

  (三)再读老师和父亲的话,明理

  父亲和老师的话,你在画画时做到了吗?指名读他们的话。(媒体出示)

  请你也来细细地读读他们的话,读着读着,你有了什么新的感受?

  学生读后自由说。(做事要认真,细致,老老实实或者实事求是)

  你再找找父亲和老师说的话,哪些地方相似?(你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就画成什么样)板书:父亲的话

  老师的话

  是什么样,画什么样

  为什么他们的话这么相似?现在你能谈谈你的'理解吗?(这是画画的要求,他们有相似的经验。他们都希望我养成实事求是的办事态度)

  四、联系生活,交流体会

  1、生活中,你看到过或着自己遇到过类似画杨桃的事吗?

  想一想,再和你的小伙伴们交流交流。

  [设计意图]

  生生对话,可以让学生之间相互弥补,可以使学生思维活跃,使得学习变得有趣,并且富有创造意味。

  2、集体交流,想说的自己站起来。最后再对所说的进行一番评价。

  a、达芬奇画蛋的故事。

  b、画蛇添足的故事。

  c、三个画师的故事:一个国王瞎了一只眼,跛了一条腿,请画师画像。第一个美化了国王,画了健康的眼睛和腿,国王觉得在讽刺他,就杀了画师。

  [设计意图]

  语文源于生活,在结束阶段,跳出文本,联系生活,引导学生把读到的语言文字和自己的生活经验沟通起来,把思维的触角延伸到更广阔的阅读世界。让学生有更多的发现需要阐述,更多的问题需要解决,对话的源头之水就会汩汩而来。此时,大家可以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交流彼此的生活积累、情感和观念。

  3、同学们很会动脑筋,也很会联想,对课文也体会得真深刻,让我们再通过读,把我们的理解传递给每一个人。(齐读父亲和老师的话。)

  五、再次质疑

  拓展对话

  1、课文学完了,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2、你还想对文中的父亲、老师、同学们和本文的小作者说写些

  什么呢?想和我们们班的老师、同学们说些什么呢?

  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

  (表扬小作者画画认真,留心观察。向老师说说自己的观点,意见)

  [设计意图]通过以学生为主体的多种对话形式,使学生个体之间、学生个体与群体之间、学生和老师之间、学生和文本之间产生思维的碰撞和交融,来共享知识、共享经验、共享智慧、共享情感、共享语文世界的精彩与美妙。

  六、作业:

  1、摘录对你启发很大的话。(或改编成座右铭)

  2、作业册。

  板书:父亲的话

  是什么样,画什么样

  老师的话

  我的画认认真真,老老实实

  哈哈大笑?

  角度?

  轮流坐?

  相似?

画杨桃教学设计优秀2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叮嘱、想当然、前排、靠边、一幅画、审视、严肃、半晌、和颜悦色、熟悉、教诲”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老师说的那段话。

  3、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或看问题,都应该实事求是。

  教学重难点:

  本课教学重点和难点是学习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蕴含的道理。

  教学准备:

  杨桃实物;小黑板生字词

  教学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出示实物,导入新课

  1、师出示杨桃实物,并请学生读“资料袋”。

  2、师谈话导入:今天我们学习《画杨桃》这篇课文,看看课文中的我从画杨桃这件事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二、初读课文,认记生字

  1、自由轻声读,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出示小黑板,认读生词(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认记生字):

  叮嘱、想当然、前排、靠边、一幅画、审视、严肃、半晌、和颜悦色、熟悉、教诲

  指名读,正音:“嘱”读zhǔ,不要读成shǔ;“审”是翘舌音又是前鼻音;“肃”是平舌音;“晌”读shǎng,不要读成xiǎng

  三、自读自悟,汇报交流

  1、默读思考:“我”是怎样画杨桃的?同学们怎样评价“我”的画?老师怎样做怎样说的?(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2、交流课文内容: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3、提出自己的疑问(简单问题当堂解决,解决不了留待进一步读书解决。)

  第二课时

  一、朗读感悟

  1、默读课文,找找哪几段具体写了画杨桃的事。(边读边用笔做记号)

  2、练习朗读2——18段。

  指导朗读要点:

  (1)我”是怎样画杨桃的?“我”认为画得怎样?

  抓住重点句:“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体会“我”的一丝不苟。

  (2)通过对比体会人物心情,把握准感情:

  ①同学们看到“我”画的杨桃时认为画得怎样?态度是怎样的?老师的态度又是怎样?

  (找出老师的动作,分角色朗读,老师、同学们的对话,体现两者态度的不同。)

  ②当老师让学生坐到“我”的座位观察后,学生的态度又发生了哪些变化?

  第一次老师问“画像不像杨桃”时,同学们嘲笑的'语气;第二次老师问“杨桃像不像平时看到的杨桃”,同学支支吾吾的语气。(对比体会读好这部分内容)

  抓住“和颜悦色”一词,指导老师耐心和诚恳地批评这部分。

  二、升华领悟:

  1、出示父亲和老师的两段话,①朗读思考:他们的话相似在哪里?都说的什么意思?明白“教诲”的意思吗?

  通过反复读,学生能体会出父亲和老师都是教育“我”要实事求是,不能想当然。

  ②再读,老师的话哪几句和父亲的不相似,是什么意思?(从不同角度看问题)

  ③师总结:父亲和老师教“我”做人实事求是,不能想当然,这是做人的根本!从画杨桃一事中,“我”还明白了从不同角度去贯彻,会看到不同的结果,这种科学的思想方法,怎能不让“我”终身受益呢?

  2、背诵老师讲的一段话。

  3、齐读,交流体会:读后想到了什么?可引导联系《题西林壁》一诗、《画鸡蛋》一文,进一步理解从不同角度看问题有不同结果的道理。

画杨桃教学设计优秀3

  教学目标

  1、会写本课9个生字,会认本课14个生字。掌握多音字“倒”。能积累“靠、视”等生字拓展的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读出不同人物对话的语气。

  3、能说出看到“我”画的杨桃,老师和同学们的做法有什么不同,并说说自己受到了什么启示。

  教学重难点

  1、朗读课文,能读出对话的语气。用自己的话说出老师和同学们看到“我”画的杨桃的不同做法。

  2、联系课文内容,理解老师通过画杨桃这件事所说的道理。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出示杨桃实物或图片)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水果吗?(让学生自由举手说一说)今天,我们要学一篇课文,就与杨桃有关。(板书:画杨桃)看到这个题目,你们想知道什么?

  1、谁画杨桃?怎样画杨桃?

  2、画杨桃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

  3、作者为什么要写画杨桃这件事?它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二、检查预习情况,交流重点字词

  1、指读生字词,同桌互读,开火车读。

  2、交流易读错生字,教师重点指导。

  而:零声母音节,念“ér”。肃:平舌音,念“sù”。

  晌:念“shǎnɡ”,与“响”要区分字形。

  嘻:念一声,“xī”。诲:念四声,“huì”。

  3、学习多音字“倒”,做组词练习。

  4、指导书写,教学重难点字。

  摆:扌罒去,注意左窄右宽,“罒”字中间是两竖。

  嘻:注意右边“喜”的写法,“士”不要写成“土”,第三横要长。

  5、读“读一读,记一记”中的词语。

  三、初步感知,了解内容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把生字词多读几遍。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标出自然段序号。

  3、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参照达标检测第2题)

  4、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不理解?提出来,全班交流解决。

  问题预设:

  (1)课文中老师怎样提的问题?

  (2)提的是什么样的问题?

  (3)同样是杨桃,同学们为什么画出了不同的样子?

  (4)老师为什么不直接把道理告诉学生,而是反复地提出问题?

  (5)课文最后为什么说“老师的教诲让我终生难忘”?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明确目标

  1、看到“我”画的杨桃,老师和同学们的做法有什么不同?

  2、作者在画杨桃时发生了什么事?其中包含着一个道理,究竟是什么道理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深入理解课文,感悟文义

  1、学习第1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其他学生认真聆听并思考:

  ①读完后你知道了什么?(“我”画杨桃的过程)②“我”是怎样画杨桃的?(理解“认认真真”“老老实实”“准确”等词语)

  ③猜测“我”把杨桃画成了什么?

  (2)同学们仔细找一找,“我”为什么把杨桃画成了五角星?

  (从“我”坐的角度看杨桃,杨桃就像个五角星。)

  (3)老师出示杨桃实物,请同学们观察。

  (学生亲自实践,从不同的角度看杨桃是什么样子的,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第2~17自然段。

  (1)朗读课文,并思考:

  ①开始同学们认为“我”的这幅画画得怎么样?后来又有什么变化?老师有什么反应?(指导朗读时,读出嘲笑的语气)

  ②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把有关的句子画出来。

  ③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一说同学们的认识为什么发生了变化。

  ④举例子说说为什么角度不同,看到的样子不一样。(板书:角度不同,样子不一样)

  ⑤同一事物,当别人和自己看到的不同时,应该怎样做?(当别人看到的或看法和自己不一样时,不要嘲笑别人,要学会尊重别人,从他人的角度看问题。)

  (2)分角色朗读课文,指导读出对话时不同的语气。

  ①强调同学一开始嘲笑的`语气,以及后来不好意思、尴尬的情绪。

  ②强调老师一开始严肃的语气,以及后来和颜悦色的态度。

  3、学习第18自然段。

  (1)为什么说老师的教诲对“我”来说终生难忘?(板书:终生难忘)

  (2)讨论:老师的话只适用于画画吗?(老师的话表明了一个道理:要实事求是,要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这个道理不仅仅适用于画画,还适用于生活中的很多事情。)

  (3)按照老师所讲的,当别人的看法、想法和自己不一样时,应当怎么做?(板书:不要……要……,要……要……)

  谁能用“不要……要……”说一句话?

  三、总结全文

  1、当别人的看法、想法和自己不一样时,先不要认为别人错了,要看别人是从什么角度看待问题的,要相信自己的眼睛,要实事求是。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这样做,那么,我们每个人一生都能得到好处,我们要牢记这个道理。

  2、齐读老师说的那段话。

  3、指导书写课后生字。

  教学板书

  13画杨桃

  教学反思

  我在教学过程中首先以实物导入新课,让学生自己观察杨桃的外观,看看他们能不能有什么发现,继而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读书。在做好了“读”的铺垫后,步步设疑,引导学生更深地进入课文,去更好地把握文章内容以及作者想要表达的观点。整体来说,本堂课设计比较严谨,思路清晰。

  课文讲解快要结束时,我组织学生讨论:老师的话是否只适用于画画?学生参与讨论十分积极,取得了较好的学习效果。

【画杨桃教学设计优秀】相关文章:

《画杨桃》教学反思04-11

说课稿画杨桃12-17

画杨桃教案03-28

《画》教学设计06-03

《流动的画》教学设计06-06

《石头画》教学设计与反思09-16

《画》教学反思04-06

莫高窟优秀教学设计08-06

《水调歌头》教学设计优秀10-16

穷人优秀教学设计0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