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教学设计优秀

时间:2023-10-16 10:35:03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水调歌头》教学设计优秀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水调歌头》教学设计优秀,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水调歌头》教学设计优秀

《水调歌头》教学设计优秀1

  教学目标:

  一、诗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三、情景交融,想象丰富。

  教学重点:

  一、诗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教学难点:

  一、情景交融,想象丰富。

  二、提高欣赏能力,情感体验深刻。

  教学工具:

  录音小黑板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内容:

  一、导入:中秋的.月亮皎洁无暇,举家团圆的人们其乐融融,可是,在这本应团圆的日子里,又有多少离人看着这明月,黯然神伤。

  二、听朗读录音,感知全诗

  1、教师播放录音

  2、学生仔细聆听

  三、写作背景介绍

  1、学生汇报收集的材料

  2、教师补充介绍

  四、初读全诗,领会意境

  1、学生翻译全文

  (学生小组讨论,全班汇报交流。)

  2、提问:这首词描绘了什么样的情景呢?

  五、再读文章,体会感情

  1、抓住重点词句,说说作者表达的感情

  (学生抓住文章中的语句,结合自身的感受说一说对这首词的理解。)

  六、课外延伸,拓宽知识。

  1、提问:你们还能说一些咏月的诗句吗?

  2、学生交流汇报课外收集的诗句。

  七、听音乐,加深体验。

  1、教师放《二泉映月》、《花好月圆》音乐。

  2、学生仔细听音乐。

  (提问:这两首曲子分别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你能听出来吗?)

  八、配乐朗诵,加深印象。

  学生集体朗诵。

  九、课堂小结

《水调歌头》教学设计优秀2

  教学设想:

  1、 在多次诵读中,理解词作者表达的意思;

  2、 在品读重要词句中,感受词作的意境;

  3、 在想象与拓展中,获得乐观、豁达的人生思考。

  教学层次:

  一、 朗读词文,整体感知;

  二、 借月抒情,走进词境;

  三、 名句重读,读懂词情;

  四、 拓展体悟,读透词心。

  一、教学导入

  师:说起月亮,几乎没有人不喜欢。中国古代文人更是喜欢。有人说,中国人随便拿起一本古人的诗集,抖一抖,叮叮当当地会掉下好多“月”字来。千江有水千江月,掬水在手月在手。真的,中国诗人眼中的月亮一片冰心,于是千里婵娟是月,云破弄影是月,芦花深处是月,小楼吹笙是月,千江有水千江月,掬水在手月在手。啊,好诗多在明月中,诗人都拿月亮来抒发自己的情怀。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与月亮有着不解之缘的苏轼的《水调歌头》,看看它将围绕月亮身我们诉说什么。

  二、诵读品味

  1、字正腔圆地读。注意“阙”“不胜”“绮”等字音的准确。

  2、有板有眼地读。体会声音形式的有板有眼,提醒注意朗读中的停顿与节奏。

  3、有情有味地读。这一环节中,学生先听录音朗读感受,然后自由读,要求读出味道与感觉来。要达到这一要求必须是在理解词境理解词意之后。

  教师预设穿插问题:

  ①解读从小序入手,问词中借月亮来抒怀作者怎样的情怀。读懂怀子由的思念之情,赏析并诵读上阙中的前几句。(补充作者与子由兄弟情深的资料与词作)

  ②重点理解“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的含义。

  以“不关我月,是君__________________”的句式对应“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句的对话练习,来充分理解怀子由的离愁别绪。

  ③“兼”字告诉我们作者举杯对月,还另有一番感慨在其中。小序中没有介绍,下面老师也给大家读一次《水调歌头》,你从词中去发现。(配乐朗诵)

  ④赏析上阙,抓住“不知” “归去”读懂词人借月怀的内心祈愿,从 “欲”“恐”的矛盾中,理解作者的抱负及遭遇,从而体会“寒”字背后的愁苦与幽愤。

  ⑤作者是否一直陷入这样的幽愤与伤感中?从哪些词句中可读出来?(古难全;但愿)

  重点读解“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深刻意蕴和旷达情怀。

  (理解:人生的聚散离合如明月的阴晴圆缺一样,并非人力所能左右,这是人生无法摆脱的遗憾,既然如此就不必伤悲,在这里作者用形象化的语言表达出一种普遍而深刻的道理,体现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悟,同时表达了作者的旷达胸襟和乐观精神,以及美好的祝愿———希望人人年年平安,虽然远隔千里,也能共享美好的月光。)

  三、体悟拓展

  1、出示李白的《把酒问月》和《月下独酌》给大家。

  比较诗句:

  青天有月来几时?

  我今停杯一问之。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我歌月徘徊,

  我舞影零乱。

  起舞弄清影,

  何似在人间。

  唯愿当歌对酒时,

  月光长照金樽里。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问:比较中发现了什么?

  (有相似或相近的地方。原来《水调歌头》的问月、舞月、愿月是从“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的李白诗中继承而来,借月亮来抒怀的词作中它确是属于顶峰之作了。)

  2、同学们,这让我想起评论家周啸天的一句话:“向上看一首诗的继承,可知推陈出新之妙;向下看一首诗的影响,则可见其衣被百代之力。”词中的更妙处且不论说,就来看看它衣被百代之力。”衣被百代中的被是动词,该读披,披及的意思,换一个成语就是——流芳百世的魅力。想过它为什么会有流芳百世的魅力吗?

  (从苦闷的悲观中走出来,到了豁达乐观的人生境界,一位从失意矛盾中走向胸怀坦荡的达观的文人留给后人的温暖与美好,慰藉着千年来普天下不得意与离恨的人,超脱的灵魂装着美好的东西就会永世活着。)

  3、评述中接着还有一句“好的作品,往往在一个或几个方面给后世之人以启发。”

  这就是说好的作品能让我们更好更多地读出自己所思所悟的东西。

  (借余光中的诗句脱化一下,来对名句说出你的味道与理解……)

  师:点拨长久与婵娟

  千年后你的一句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轻叩我额头

  “当”地一弹

  挑起回音袅袅…… 我明白

  4、词读到现在,你肯定相信一种评价了——清代词评家胡仔在《苕溪渔隐丛话》说:“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千古绝唱的中秋月词作,用你共鸣感悟到的.情感有情有味地再来读读这首东坡词——《水调歌头》,能背诵就更好了。(配乐朗诵)

  四、结束语:

  优秀的作品优秀的人值得我们一生用心去读。东坡的这首词,从千年前的宋代向我们飘来,它的芳香,还将向遥远的未来飘去……以后无论在何时何地,只要能再一次与它相遇,让我们都能从心底生发出一个真诚的声音: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下课,同学们再见!

  教学后记:

  课前我让学生先预习课文,查阅相关的资料,并且先找王菲的《水调歌头》这首歌曲听。课上,我按我的教学思路进行教学:欣赏歌曲——引出词作者苏轼(学生展示预习情况)——导入新课《水调歌头》——理解词牌——介绍写作背景——预习检测——(听读课文)朗读课文——自主探究、疏通文意——小组研讨、理解内容、体会感情——背诵课文——课堂检测。由于预习比较充分,学生发言介绍作者、朗读、理解词义等方面都表现比较好。在小组讨论环节中,同学们轻松应对,圆满完成了教学内容。这节课总的来说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学生读书、回答问题、背书都比较大胆。但通过检测,我发现学生会说并不代表会写,问题百出,比如:有的学生把“矛盾”的“矛”写成了“予”,把“婵娟”的“婵”写成了“蝉”,把“古难全”中的“古”写成了“故”等等。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得到的启示是:

  一、教师备课必须充分,扎实。教师备课不仅要熟悉新课标的要求,更要钻研教材,多翻阅资料更要备学生,掌握学生的实际。因为,教师所备的内容不完全是为了让学生明白,重要的是教师对教材内容要吃透、吃准,有的放矢,这样,教师自己才能在课堂上游刃有余、得心应手。只有这样,教师才能轻松应对课堂上有可能出现的任何情况。

  二、多给学生创造条件,引导学生去发现、解决教材或资料中存在的疑难问题。因为现在的资料,包括教材和教参,只要我们认真阅读,就不难发现,问题相当多。教师鼓励学生用怀疑的精神去阅读资料,对学生能力的提高很有好处。

  三、要重视学生的默写。现在的学生,你让他说,他会说的头头是道;你让他读,这也不是多么难的事。但是,如果你让他默写,那就说不准了。因此,对学生加强默写训练很有必要。只有让学生多写多练,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汉字书写能力。

《水调歌头》教学设计优秀3

  教学目的

  1、知识与技能:了解有关词的文学常识,理解词句的含义,背诵全文。

  2、过程与方法:读——悟——赏。

  3、情感与价值观:理解词人超然达观的思想,及对人间生活的热爱。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语句,了解词意,体会思想感情。

  2、品味精妙的诗歌语言。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说话训练

  2、欣赏音乐《但愿人长久》

  3、介绍有关词的知识

  4、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

  二、朗诵全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注意画出你认为比较重要的词语,或不太熟悉的词语。

  2、指名朗读,齐读。

  3、本词的上片和下片都写了什么?又有什么不同?

  三、品析词句,感悟主题

  1、找出你最感兴趣的词句读一读,并说一说其中所蕴涵的感情。(你最喜欢文中哪些语句,为什么?你感触最深的句子是哪一句,为什么?最能激发你联想的.句子是哪一句?)

  2、思考:作者咏诵的仅仅是天上的明月吗?

  四、表情朗诵

  1、体会语气、语调,背诵。

  2、分组比赛。

  五、拓展训练

  积累有关“咏月”的古诗名句。

  六、小结

  由学生小结学到什么,悟到什么,教师补充。

  七、布置作业

  写一篇诗词鉴赏。谈谈自己的理解,能写多少算多少。

  附:板书设计

  水调歌头

  苏轼

  上片

  借明月自喻清高

  下片用圆月衬托离别

《水调歌头》教学设计优秀4

  【教材分析】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选自初中语文第四册第五单元。本单元教学重点是诵读古代诗文,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本课的重点是训练学生朗读诗词的能力,借助联想和想象在古代诗词中的运用训练学生合理、大胆、独特的联想和想象能力;领会诗词所表达的强烈的真挚的情感,培养积极、乐观、健康的生活态度。

  依据:根据《语文课程标准》中的基本理念、课程总目标以及第四学段(7—9年级)阅读目标的相关内容阐述和初中语文第四册教学参考书中对此课的教学重点提示。

  【学生条件】

  1、原有知识状况;学生在初一一年额初二上学期已经接触了的唐诗宋词,对苏轼有了一定的了解。

  2、学习需要;唐诗,宋词,元曲,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并列的三座高峰,作为宋一代文学的代表,学生对宋词有一定的了解但不够全面。苏轼是北宋最伟大的文学家,学生对苏轼的宋词有一定的好奇心和兴趣,渴望对其有更深的认识。

  3、学习风格;自主,合作,探究。

  【学习内容结构】

  文学常识介绍

  对词的相关内容的介绍

  对词人苏轼的及其写这首词的背景介绍。

  内容解析

  疏通文意。

  整体感知。

  深入理解。

  【教学目标】

  一.普适性目标:通过联想和想象感悟古代诗词的意境。

  行为目标:

  1、能通过听这首词的录音,认真体味这首词的意境

  2.能通过想象这首词的图景,联系中秋节的氛围感受词人的心境。

  3.能通过重点字词的理解与把握感悟意境。

  二.普适性目标:培养学生朗读能力和联想、想象能力。通过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引导学生培养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行为目标:

  1、能够流畅地有感情地朗诵这首词。

  2、能通过学习完这首词以后发挥自己自己的联想和想象能力续写一片小作文。

  三.普适性目标:培养学生积极、健康、乐观的人生态度。

  行为目标:用自己的话表述作者的认识呢个态度,和自己在学完这首词以后的心理变化。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词的意境,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难点:联想和想象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

  【时间分配】:两课时

  【教学材料】

  收音机,朗读带,多媒体(在有条件下)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导入

  老师在黑板上画一个月牙或者是在多媒体上放一张月亮的幻灯片,边画边要求学生回忆与月亮有关的故事、传说和诗句,如果有困难也可与同学小声相互启发、相互讨论,然后找学生起来回答,同学补充。

  接下来老师播放这首词的录音带,联系当时的情景和作者的身份让学生自己感悟其中的思想感情。同学们可以相互讨论自由谈论。

  二.揭示知识

  说起月亮,几乎没有人不喜欢。中国古代文人更是喜欢。有人说,中国人随便拿起一本古人的诗集,抖一抖,叮叮当当地会掉下好多“月”字来。千江有水千江月,掬水在手月在手。真的,中国诗人眼中的月亮一片冰心:它引动乡思——“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它传送友情——“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它安慰游子——“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啊,好诗多在明月中,诗人都拿月亮来抒发自己的情怀。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与月亮有着不解之缘的苏轼的《水调歌头》,看看它将围绕月亮身我们诉说什么。这首词是苏轼在仕途失意的一个中秋之夜写下的。(给学生明确本堂课的学习任务,并请同学们猜想作者在这首词中借月亮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讲授知识

  (一)文学常识介绍;

  1,介绍有关词的知识

  词:又叫长短句,也有的又叫“曲子词”、“乐府”等、词是古代适合合乐歌唱而产生的一种新诗体,(即“倚声填词”)。

  曲牌:每首词都有一个表示音乐的.曲调名(曲牌),它规定了可供演唱的词的音乐,也规定了作为歌词的“词”的字数、句数、韵数、韵位等。

  阕:是词的段落,也叫片。分两段的第一段叫上阕;第二段叫下阕;另外词的一首不分段的也称一阕。

  词概括乐调长短,分为小令、中调、长调(慢词)。词远在梁代时已有雏形,晚唐定型,盛于宋朝。

  小序:是交待了写作时间、背景,写作的缘由等这类说明性的文字。

  2、对苏轼及其写这首词的背景的简单介绍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是北宋杰出的文学家和书画家。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并称为“三苏”。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写此词之时,他宦途失意贬官,心情抑郁。这时他的弟弟苏辙正在济南任职,兄弟俩已有七年多没见面了。这年中秋赏月,作者欢饮达旦,在醉意朦胧之中写下这首词

  (二)内容解析

  根据注解,疏通文意:

  1、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皎洁的明月何时出现,我端起酒杯询问青天

  把酒:端起酒杯

  该句是化用李白的《把酒问月》中“青天有月何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2、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不知道月中宫殿,今晚该是哪一年。诗人写这首诗的时候正处在政治失意的时候,这首词反映了他内的矛盾:冷漠的现实使他得不到安慰和满足,因此萌生了乘风归去,飘然高举的奇想。

  3、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高处不胜寒。

  我想驾着长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归去:这里是指回到天上去。

  琼楼玉宇:指天上和人间,幻想和现实,出世与入世两方面都吸引着他,使他处在矛盾之中。

  4、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月下起舞,清影随人,清冷的月宫怎比得上人间。

  弄:是一个千古称颂的动词

  这时作者的思想从天上的幻境回到地上的现实,表现了作者对人间生活的赞美和热爱。

  5、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月光转过朱红色的楼阁,贴近雕花的窗户,照着离人不能成眠。朱:红色,正红色

  绮户:雕花的窗户

  这里既写月,又写月下离人。这就自然过渡到怀念子由的手足情深。它跟人有什么怨恨,为什么总是在别离时又亮又圆?词人用埋怨的口吻对月亮无可奈何的发问。但词人很快不领悟到离别是人生无法解决的永恒的遗憾因而自解自叹了。

  6、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人间有离别的痛苦、团聚的欢欣,月亮也会阴藏晴出,团圆残缺。这些事情自古以来难得圆全。词人言下之意就是说,既然如此,惟望各自珍重了。

  7、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但愿我们岁岁平安,远隔千里,共对这明月互相祝福。词人希望共赏明月中互相慰藉,这样就可以做到“不应有恨了”。全词以美好的境界结束,是积极乐观的。

  (三)对课文的整体感知

  1、词的上、下两阙主要写的是什么?两者之间有什么联系?

  上阙:望月(写景)情景

  下阙:怀人(抒情)交融

  2、作者对人生的感悟体现在哪些词句上?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3、词中哪些是实景,哪些是虚景?

  实景:明月、酒、青天,“我”、风、清影、朱阁、绮户

  虚景:宫阙(琼楼玉宇)

  4、哪些地方用到了想象?哪些地方用到了联想?

  联想:由明月(月圆)-团圆(人圆)

  想象:明月-宫阙-琼楼玉宇

  联想:由一个事物想到另一个事物叫联想

  想象:创造出新的形象或意境叫想象。

  5、这首词的主题是什么?

  这首词表达了诗人旷达的胸襟和对亲人的怀念。

  第二课时;

  (三)深入理解(学生自由发挥)

  1、先独立思考下面问题,然后与小组同学讨论交流后发表自己的看法。

  (1)、苏轼原来在朝廷做官,由于党派相争,他受到排挤,被贬为地方官,加之此时他与弟弟苏辙已有七年没有相见了,面对中秋圆月,他的心情会怎样呢?

  苦闷,忧伤,惆怅,难过等

  (2)、作者大醉后有了想离开令他伤心的尘世飞向美丽的月宫的奇异想法,他的思想感情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矛盾,害怕寒冷

  (3)、从哪些诗句可以看出他的心情非常矛盾?

  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4)、“高处不胜寒”仅仅是指禁不住高处的寒冷吗?联系写作背景,还有无其他含义?

  不愿回朝廷做官,讨厌那里的党派斗争,勾心斗角;没有志同道合的朋友的孤单冷清;禁不住人世间的人情冷暖,世态炎凉等。

  2、小结:“高处不胜寒”内涵非常丰富,确实表达出了作者禁不住朝廷党派相争,互相排挤的打击,害怕回去没有自己的立身之处的思想感情。但在人间也不错,做个地方官,逍遥自在,同样可以为国家出力,为百姓造福。想通了,于是苏轼化解了心中的苦闷、抑郁之情,翩翩起舞。想象一下此时的苏轼的得意之状。

  3、讨论:对待政治上的失意,作者如此豁达,襟怀坦荡,真是了不起。夜深人静,皓月当空,但骨肉分离,作者又是如何看待这件事的呢?(“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学生探究、讨论,老师巡视、参与、指导)

  4、全班同学再齐读全首词,归纳总结出作者的心理变化历程。

  (苦闷——矛盾——豁达——祝愿)

  (四)品味

  1、通过学习这首词,你最喜欢词中哪一句或几句?请说明理由。

  2、配乐朗读,品味意境。

  【知识延伸】

  1、回忆自己曾经遭遇过的不如意的事情,用简洁的语言把事情的经过以及自己当时真实的想法说给大家听听。

  2、今后我们在人生的旅途中将会遇到许许多多的不顺心、不如意的事,学习了这首词后,从中受到了哪些启发呢?谈谈自己的看法。

  3、放两张艺术性强的幻灯片,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联想力,去想象图画。

  在运用联想和想象之前前弄清楚联想和想象的区别。

  (珍珠,月亮,地球,洋葱,鱼目等等)

  (猴子捞月,登天计划,天空等等)

  【总结概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北宋大文学家苏轼的水调歌头,对词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对苏轼这位大文学家也有更深的认识。掌握了想象和联想的艺术手法。更重要的是我们在欣赏这首词美感的同时体会到了那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我们每个人的人生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时常会遇到很多的不如意的事情,那我们怎么去迎接生活的挑战呢?我们应该是:失意时,莫伤悲;苦闷时,莫彷徨;失败时,莫气馁。正视失败,迎接挑战,我们的人生,定会成功。

  最后给大家播放王菲的歌曲《明月几时有》在歌声中结束这堂课。

  【作业布置】

  1、熟读背诵

  2、根据对词的意境的理解,给这首词配一幅插图(可以合作)

  3、根据下文开头,发挥联想和想象,续写文章、(100字左右)

  中秋的夜晚,凉风习习,我坐在阳台上,望着皎洁的明月,思绪万千…

  【板书设计】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苏轼

  上阙:望月(写景)情景

  下阙:怀人(抒情)交融

  苦闷——矛盾——豁达——祝愿

《水调歌头》教学设计优秀5

  教材分析

  《水调歌头》作为一首中秋咏月兼怀亲人的抒情之作,是中秋词中最著名的一首,向来脍炙人口。在教学中,应让学生"明其意,懂其理,诵其情"读出自己的理解和体验。训练学生朗读诗词的能力,借助联想和想象在古代诗词中的运用,训练学生合理、大胆、独特的联想和想象能力;领会诗词所表达的强烈的真挚情感,培养积极、乐观、健康的生活态度。培养学生自主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突出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设计多种情境,让生读,思,品,说。在能力发展的同时,让学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到审美乐趣。

  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对词不算陌生,对于诗词的积累有一定的基础,他们也很喜欢读诗词,但由于年龄及生活积累的局限,又使他们对于词的意境、内涵及如何鉴赏难于把握。因此,教会学生如何准确把握诗人的情感脉搏,如何读词、鉴赏词,应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作者借咏月表达的人生感触,学习词人乐观旷达的生活态度。

  (2)反复朗诵,体会诗歌的音韵美,意境美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3)背诵全词;积累咏月名句。

  2.过程与方法

  (1)采取多种形式反复朗读,引导学生感悟课文情感,培养学生语感。

  (2)师生通过合作、研讨、探究的学习方式品赏妙词、佳句,感悟古代诗词的意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热爱诗歌的情怀,丰富学生的古典文化修养。

  (2)培养学生积极、健康、乐观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和难点

  1、词人借咏月表达的人生感触及其旷达胸襟在词中的体现。

  2、训练学生朗读能力,借助联想和想象在古代诗词中的运用训练学生合理、大胆、独特的联想和想象

  3、把握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变化。

《水调歌头》教学设计优秀6

  教学目标

  1、学习欣赏咏月诗词的方法。

  2、养成良好的诵读诗歌的习惯。

  教学重点:

  学习欣赏咏月诗词的方法,养成良好的诵读诗歌的习惯。

  教学难点:

  作者对人生的感悟及其旷达胸襟在词中的体现。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我们传统意识中,每年农历八月十五的月亮是最圆最亮的。不知道同学们在

  往年看中秋圆月时有何感受?今天,我们不妨来欣赏宋朝著名诗人苏轼的咏月名篇《水调歌头》。看看他的感受如何。

  二、欣赏《水调歌头》

  1、简介词作背景,让学生了解创作时间及创作原因。

  这是一首中秋咏月兼怀人的抒情之作。是中秋词中最著名的'一首,向来脍炙人口,作于丙辰(1076)年秋节。当时作者41岁,为密州(现在的山东诸城)太守,政治上很不得意,与其弟子由已六七年不见,心情抑郁不欢。作者并未因此幻想超脱尘世,而是热爱着人间的现实生活。他认为,一个人一生很难十全十美,只要大家都能在月光下过得很好,也就可以了

  2、初读全诗,感知内容。

  (1)学生读书下注释。

  (2)由学生迅速自读课文。

  (3)点一生朗读(学生点评后,教师总结点评)

  (4)全班齐读

  3、疏通全文

  (1)学生对照全文,自主疏通全文,并记下读不懂、有问题的地方。

  (2)小小组交流问题

  (能小组内解决的自主解决,不能解决的有组长整理提出)

  (3)全班交流、解决问题

  (4)打出全文注释,学生自主整理在课本上。

  明确:皎洁的明月何时出现?我端起酒杯询问青天。不知道月中宫殿,今晚该是哪一年。我想驾着长风回到天上,又恐怕经不起那月中宫殿的高寒。月下起舞,清影随人,清冷的月宫怎比得上人间。月光转过朱红色楼阁,贴近雕花的窗户,照着离人不能成眠。它跟人不应该有什么怨恨,为什么总是在别离时又亮又圆?人间有离别的痛苦、团聚的欢欣,月亮也会阴藏晴出,团圆残缺。这些事自古以来难得圆全。但愿我们岁岁平安,远隔千里,共对这明月互相祝福。

  (5)问:对照注释你认为词的上下阕主要写了什么?两者联系何在?

  明确:上阕——望月写景;下阕——怀人抒情。

  两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6)作者对人生的感悟体现在哪些词句上?你如何理解?

  明确: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4、问:比较《十五夜望月》,你喜欢哪一篇?讲讲理由。

  5、音乐欣赏

  (1)播放王菲的《水调歌头》

  (2)第二遍播放,学生轻声跟唱,感受其中的情感。

  6、学生总结

  (1)欣赏诗词的方法

  明确:第一步:初读全诗,感知内容。

  第二步:驱遣想象,再现情景。

  第三步:诵读品味,领会诗情。

  (2)由学生总结学习本课的收获

  明确:这首词反映了作者仕途失意,幻想超然物外,但积极的处世态度终于战胜了消极“遁世”的念头,表现了作者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

  三、布置作业

  1、背诵这首词

  2、小作文:以“月”为话题,说自己想说的话。

【《水调歌头》教学设计优秀】相关文章:

中班优秀教学设计12-19

颐和园教学设计优秀07-12

鸟的天堂优秀教学设计12-29

金钱的魔力优秀教学设计02-18

《月光曲》优秀教学设计04-08

《成语故事》优秀教学设计01-15

《望洞庭》优秀教学设计汇编06-09

高中优秀政治教学设计08-23

部编版《田忌赛马》优秀教学设计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