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时间:2022-01-27 17:04:34 说课稿 我要投稿

有关说课稿模板合集八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可能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说课稿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我们该怎么去写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说课稿9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有关说课稿模板合集八篇

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怀念母亲》是人教版是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是我国著名文学家季羡林先生所写。课文以回忆的形式,介绍了作者对两位母亲——亲生母亲和祖国母亲“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充分表达了作者对亲生母亲永久的悔恨,对祖国母亲不变的爱意。

  课文结构分明,层次清晰。作者借助日记、散文摘抄的语段,描述了在漫长的留学生涯中,对母亲和祖国的怀念,将对两位母亲的敬意,相同的爱慕表达的酣畅淋漓。最后,作者呼应作文开头,说明为什么会有对两位母亲不变的情怀,使文章结构浑然一体。

  二、说学情

  六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已经具有一定的阅读文本的能力,能够基本了解本文的主要内容,但是《怀念母亲》这篇文章作者的年代背景与学生的年代背景相差甚远,学生缺乏深刻的现实体验,对情感的领悟可能不够深入。因此,在新课前,我以“走近季羡林”为题介绍季羡林的成长过程,给学生读他的作品《赋得永久的悔》,为深入理解本文体验情感做好铺垫。

  三、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会读8个生字,会写“真挚,避免,朦胧”等词语。

  过程与方法:理解课文内容,揣摩重点语句,从纯真朴实的语言中感受作者对两个母亲的同样崇高的敬意和真挚的爱慕之情。

  情感:体会作者思念祖国的情感,感悟爱国情。

  四、说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抓住那些表情达意的关键词句,通过朗读感悟,理解季羡林对两个母亲的同样崇高的敬意和真挚的爱慕之情。

  难点:能抓住关键词、句、段和日记,体会季羡林思念祖国的情感,感悟爱国情思。

  五、说教学法

  朗读体验法、小组探究法、圈点勾画法。

  六、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常言道“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上课伊始,我会用洽谈(谈话)导入新课:“同学们,母亲,多么神圣的.呼唤,多么圣洁的字眼,你们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自己的母亲吗?(可爱,美丽,勤劳)”我接着引导“是的,在我们心中,母亲是最伟大的、至高无上的,著名作家季羡林的文章里,就酣畅淋漓地体现着对母亲的敬意和爱慕”(引出课题)

  课件出示季羡林生平及主要经历及作品《赋得永久的悔》,学生经过默读,接着说“那么,本篇课文作者怀念的仅是生养他的母亲吗?让我们走进《怀念母亲》。”

  (这样的导入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又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语文教学的关键就是让学生读,并在读中悟,在这一环节,我将采用……

  在解决完生字词后,再次让学生通读课文,“说说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学生经过通读可以从文中得出(作者有两个母亲,对这两个母亲有着同样崇高的敬意和爱慕)

  这样的设计能

  (三)深入研读,体验情感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研读是深入地和文本对话,在这一环节,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我将采用谈话法,向学生抛出第一个问题:“文中从哪些句子中可以感受作者对亲生母亲崇高的敬意和真挚的爱慕?”在此给学生3分钟的思考时间,思考结束后,采用自主回答的方式,学生可能会找出一下句子进行回答“我痛哭了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是灵魂不全的人。我怀着不全的灵魂,抱终天之恨”

  引导学生练习练习上下文,感受作者从六岁离开母亲到母亲去世,作者有十多年的时间不在母亲身边,虽然中间有短暂的回归,但毕竟时间短暂,没有与母亲促膝长谈的机会,如今母亲逝世,即使想报养育之恩,也永无机会了。

  接下来引导学生通过有感情的朗读相关句子,并从“食不下咽、抱终天之恨”等词语感受作者因无法尽孝而心存自责,愧疚的心情。

  语文教学中谈到,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接着我继续引发学生思考:“作者对母亲的怀念十年如一日。后来,作者离开的祖国,到德国一座孤寂的小城哥廷根留学,地域的距离能高割断作者的怀念吗?(相反这怀念又添了分量)”

  默读第三自然段,想想作者的怀念中,又增添了什么?(对祖国母亲的怀念)

  我继续引发学生思考:“那么文中有哪些地方体现了作者并没有割断对亲生母亲的怀念,有哪些地方又体现了对祖国母亲的怀念”在此采用探究法,让学生…….

  (1)然而这凄凉并不同普通的凄凉一样,是甜蜜的,浓浓的,有说不出的味道,浓浓的糊在人心头。

  (2)我想起自己长眠于故乡地下的母亲,真想哭!我现在知道,古今中外的母亲都是一样的!引导学生从凄凉二字入手,进行想象说话:“想象季老为什么“凄凉就是幸福”的呢”

  学生通过想象说话,深入体会到作者复杂的心情,“对祖国的热爱和深深的思念”

  最后全班齐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引导学生认识到两个母亲的身份不同,对母亲的怀念却永远不变的,从而呼应文章开头,使学生真正体会到作者真挚的情感,并交流写法特点

  (四)拓展延伸,巩固提高

  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在此环节我是这样设计的

  你对亲生母亲和祖国母亲有什么话要说吗。要求学生写一写(在进行思想教育的同时也锻炼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升华了情感)

  (五)小结作业

  编筐编缕,贵在收口,对于小结部分,我会用提问形式引导学生与我共同回顾本节课所学知识,提出一个小问题:“同学们,通过本课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进行简短的回顾后,引导学生总结(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也能让我体验到学生的学习效果)

  作业:读写结合,季羡林先生独在异国他乡,在凄冷的黑夜里,望着满天的繁星,他会想些什么呢?

  七、说板书设计

  怀念母亲

  亲生母亲——悔恨

  祖国母亲——热爱

说课稿 篇2

  我说课的题目是《科学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上海教育出版社初中思想品德六年级第四课《热爱科学 学会学习》第一框节。下面我就从设计理念、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方法、学法指导、教学过程和对教学效果的预测等方面向各位专家、老师说说我是如何进行《科学改变着我们的生活》的教学设计的。

  一、说设计理念

  体验是最真实、最感性的一种内心感觉,它能内化学生的道德认知,培养学生的道德意志,引发学生的道德行为,使知、情、意、行在品德形成过程中成为和谐的整体,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发展。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营造一个有利于体验的良好环境,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让学生积极、主动、愉快地学习,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这是我设计《科学改变着我们的生活》这一教学内容所要遵循的理念。为让学生切实体验、感受到科技的神奇,落实设计理念,我通过创设情境、组织学生竞赛等环节来引发、增强和拓宽学生的体验。

  二、说教材

  1.说课题在课程中的地位

  本单元的第一框节《科技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主要强调科技的发展的重要作用,讲述三个内容:(1)生活中处处有科学;(2)科学改变着我们的生活;(3)为建设和保卫祖国,努力学习科学知识。通过对当今世界科技成果的介绍,使学生感受到现代生活处处有科技,科技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创造着人们的生活,对现代科技发展有更充分的了解,从而为 “建设和保卫祖国努力学好科学知识”做好铺垫。

  2.说教学目标

  本课主要是让学生体验、感受科技的神奇,让学生在感受和体验的`过程中形成能力和掌握知识。依据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了解生活中处处有科学,理解现代科学技术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重大作用,懂得建设和保卫祖国需要科学知识,并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采摘智慧果活动,感悟“生活中处处有科学”,通过课前调查、交流讨论等活动,尝试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认同科学技术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激发热爱科学的兴趣和情感,鼓励学生树立为祖国奋发学习科学知识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

  3.说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科学技术对社会经济生活的重要作用

  依据:本课的主要内容是对现代科技发展情况的介绍,主要让学生体验、感受科技的神奇,而科技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是学生能够而且是最为直接的感受。

  4.说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为建设和保卫祖国努力学习科学知识。

  依据:在教学的过程中,要让学生体会、感受科技神奇的同时,也要发热爱科学的兴趣和情感,鼓励学生树立为祖国奋发学习科学知识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

  三、说学情

  学生对现代科技有着浓厚的兴趣,具有较强烈的表现欲。学生通过参加我校经常开展科技小发明小制作活动以及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和收集、分析信息的能力,这为本节课采用活动教学的形式提供了较有利的条件。

  四、说教法

  (1)本课的教学方法是体验法和探究法。为实现预设的教学目标,我将以引导学生体验探究为主,采用活动的形式实施教学。

  (2)教学手段:借助电脑等多媒体辅助教学。

  五、说学法

  自主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对资料的搜集、整理、交流和展示,学会主动探究、获取知识,让他们在感受科技的魅力的同时,享受亲历知识产生过程的快乐。

  情感体验法:让学生带着对社会生活的体验进入课堂,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生活体验去感受科技的魅力,从而进一步提高对现代科学技术的认识。

  六、说教学过程

  导入环节:

  出示旧塑料瓶

  问:在你的眼中,这些旧塑料瓶是垃圾还是宝物?为什么?

  教师引导:科学把这些“垃圾”变成了“宝物”,在现代生活中科学也正在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关注的热点话题引入课题,激发学生兴趣和探究欲望。

  (媒体出示课题) 第四课 热爱科学 学会学习

  第一框 科学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环节一:生活中处处有科学

  学生活动: 采摘智慧果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竞赛,看哪个小组采摘得“智慧果”最多)

  设计意图:通过知识竞赛,感受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一些现象,他们的背后都蕴含一定的科学道理,生活中处处有科学,科学就在我们的身边。

  (出示标题):1、生活中处处有科学。

  环节二:科学技术对社会经济生活的重要作用

  出示瓦特的照片

  说一说:你能说说瓦特的故事吗?

  引导归纳:

  发现蒸汽有强大的力量 改良蒸汽机 蒸汽机的广泛运用

  (科学发现) (技术进步) (推动生产和社会进步)

  出示材料,问:产量提高100倍和效率提高600倍的原因是什么?

  设计意图: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帮助学生交流、分享、体验和提升生活经验,让大家分享探究和获取知识的快乐,实现教学过程在具体情境中的动态生成

  (出示课题):2、科学推动着生产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学生活动:

  调查与交流:生活中的科学……

  (出示课题):3、科学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讨论,学生感受到科技影响着自己的生活、改变并创造着自己的生活的同时,自己的表达、合作、探究的能力得到了展示,这对培养学生兴趣、增强学生自信心有着重要意义,而且又能较好地落实教学重点。

  出示图片:先进的军事科技

  播放视频:神舟七号

  讨论、交流

  (出示课题):4、建设和保卫祖国需要科学知识

  环节三:为建设和保卫祖国努力学习科学知识

  阅读天地:

  思考:1、科学家们学习科学知识的目的是什么?

  2、你最钦佩科学家们的哪些精神?

  3、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应如何向科学家们学习?

  (出示课题):5、为建设和保卫祖国努力学习科学知识

  设计意图:让学生不但感受到科技的神奇,也要激发热爱科学的兴趣和情感,鼓励学生树立为祖国奋发学习科学知识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从而实现难点的突破。

  环节四:课堂小结

  收获园:

  学了本课,我的收获是……

  课外实践:

  我是小小发明家……

  设计意图:相信自己也有能力进行科技发明和创新,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崇尚科学、勇于创新的热情

  七、说对教学效果的预测

  1.通过教学,我预计会达到以下教学效果:

  (1)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了科技的魅力,对科技对经济社会和人们生活的影响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热爱科学、崇尚科学、勇于创新的意识将得到进一步强化。

  (2)学生体验到了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并获取知识的快乐,这对帮助学生转变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思想品德》课的兴趣和效率有着重要意义。

  2.可能出现的问题:

  (1)学生对一些科技常识掌握的不够,导致课堂讨论活动的深度不够。

  (2)学生的活动积极性很高,所查找和展示的资料比较丰富,导致教师对每个活动时间分配不好。

说课稿 篇3

  尊敬的各位评委:

  下午好!我是小学组一号选手。今天为说课的内容是:⑴技巧:双手抱球前滚翻。⑵游戏:看谁爬的快

  一、说教材

  主教材(双手抱球前滚翻)是大纲及课标要求掌握的基本动作之一,且在水平一时已经学习了蹲立、俯卧、仰卧等体操动作。滚翻是学习复杂技巧动作的基础,也是生活中自我保护的一种方法和技能。游戏的设计可以让学生上、下肢锻炼趋于平衡,同时,也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

  二、说学生

  水平二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对动作的模仿能力很强,而且他们有好学的愿望。因此在教学中需要运用不同的教法、丰富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三、说目标

  根据课标对本节课的要求,同时针对该学段的身体状况和认知水平。所以,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让学生掌握双手抱球前滚翻的动作方法,培养正确姿势并掌握游戏规则。

  2、增强学生上、下肢的`力量,提高身体素质,发展学生的协调性和柔韧性。

  3、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参与意识、保护与帮助意识等,进一步消除学生的恐惧心理。

  四、说教学重、难点

  依据课标和学习实际、为了使学生比较顺利地达到教学目标,我确定了以下重难点:

  重点:双手抱球前滚时团身抱膝 难点:团身紧、滚动圆滑

  五、说教法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达到本节课设定的教学目标。我特设定了以下的教法和学法:

  讲解示范法 纠错法 保护与帮助法 保护与帮助法是体操学习不可缺少的教法和学法,它可以学生团结合作的意识,也有助于消除练习者的恐惧心理。

  六、说教学准备

  为了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为做了如下教学准备:

  体操垫、排球若干,土质操场一片,土质操场可以最大限度的预防受伤。

  七、说教学过程

  接下来,为谈谈我的教学过程,我的教学过程共分为三部分:

  准备部分:在这一阶段,除了课堂常规便是准备活动了。在操场上学生可能不知道热身的范围,热身时,可提前将体操垫、排球摆成圆形或正方形,让学生完成热身,并在跑动中完成热身操。

  基本部分:在主内容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讲解双手抱球前滚翻的动作要领并做出示范。主内容可进行梯度教学:

  首先,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体操垫上进行滚动练习,教师做出保护与帮助的示范练习,每组练习4-6次即可。

  其次,前滚翻的练习,教学时,将本梯度的内容简化为“含胸、低头,滚动像皮球”,以提醒学生掌握正确的动作要领。练习时,教师应巡视指导并纠错。

  再次,双手抱球前滚的练习,在完成前两个梯度的情况下,组织学生在保护与帮助的情况下完成练习。练习时,教师应巡视并给予一定的指导。

  游戏:看谁爬的快

  游戏的设置主要为了充分达到上下肢锻炼的平衡。同时,游戏的设置也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游戏场地的设置中,我用体操垫排在一起作为起点、将排球放在另一端作为游戏的终点。每组游戏结束,根据情况作出适宜的评价。

  八、说课的结束部分

  为了消除学习时而产生的紧张状态,可利用体操垫和音乐进行情境放松。紧接着是教师的小结、评价、整理器材、师生再见。

  本节课预设的练习密度:约为65℅ 心率为100-120次∕分

  总之,运动是生命的滋润剂,是青春的笑容;运动是对生命的投资,是对健康的保险;生命在运动中延续,健康在锻炼中加固。

  自此,我的说课完毕,谢谢评委们的聆听!

说课稿 篇4

  本课复习的《图形与位置》,主要是复习小学阶段确定位置的四种方法。教学的整体流程分为:一是交流回顾、调整起点,在整理与反思“我们学过哪些确定位置的方法”时,帮助学生唤起回忆,建构知识系统。二是综合练习,沟通联系,练习设计带着连续性、体现拓展性。将练习与实践中的3小题由浅入深,有连续地组织成一条复习主线,同时增加动手实践这一内容,注重思维的发散、求异。在此过程中凸显自主性,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独立思考、充分交流、深刻体会。三是反馈小结,内化提升,旨在让学生通过一堂课的复习,进一步体会这些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不仅各有特点,而且都有其应用价值。

  回顾本堂课的教学,主要有以下体会:

  1、示例引路,练习深化。

  在复习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位置时,教师先通过把数学书放在手上让学生描述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座位,说说自己的前后左右分别是谁?在复习“用数对表示位置“时,先让学生用数对表示熊猫馆的位置,让学生在对比中明确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然后让学生用数对表示其他景点的位置。在复习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物体的位置”时,通过教师的引导,唤起描述的.相关知识点,然后在书上填一填来巩固描述位置和确定位置的方法。这样,通过教师的示例引路,唤起和激活了学生对相关知识的回顾和建构,并通过相关练习,把知识点及时巩固、夯实和深化。

  2、主线分明,前后衔接。

  按照学生学习的先后顺序,通过相关例题的呈现,再现学习过程,唤起学生的回忆,系统建构知识体系。而后沿袭教材的先后顺序这条主线组织复习内容。各个环节前后衔接、自然引出。由现实空间物体的描述——平面图上方向的描述——用数对表示在青山动物园景点的位置——回到平面图用方向和距离描述位置、叙述行走路线。

  3、突出主体,自主建构。

  复习不同于新授,主要是让学生围绕知识点主动建构、自主建构,教师应把时间还给学生,机会让给学生。课中尽量让学生在不同的复习形式中进一步梳理、夯实和提升知识体系。

  不足之处:

  1、在第一环节回顾小学阶段先后学习了哪些确定位置的方法时,因为我事先没有让学生整理知识,所以学生缺少思维储备,反映木讷,指名回答也是有所触及而不能完整表达,而且表述的没有顺沿教材的呈现顺序。此环节的教学,反映出还是需要学生系统梳理知识。此时,如果教师留有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小组交流,可能效果会好一些。

  2、部分学生的发言回答还是比较积极,但是发言的面不广,有些学生虽然知晓但还是习惯于听讲,缺少一种对话交流的氛围。

说课稿 篇5

  一、设计思路: 近来我发现我班幼儿对于面点比较喜欢,但对于面粉却一无所知。面粉是一种可塑性较大,探索性较大的物品,具有较大操作性和探索性。中班幼儿喜欢操作,喜欢自己动手,并且做一些能吃的东西就更为愉快,科学教育的内容应从幼儿的身边取材,我这次活动的选材就来源于生活所以我设计了关于面粉的活动。

  二、教学目标 教育活动的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新《纲要》中指出:目标要注重全面性,要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根据我们青豆班孩子的实际情况和年龄特点,我确立了包含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目标:

  1、通过玩玩、说说、做做的活动,初步感知面粉外部及内部的特性及各种类型的面粉制品。

  2、激发幼儿动手操作的兴趣,巩固捏、团、搓、压等技能培养幼儿发散性思维。

  3、激发幼儿喜欢吃面粉制品,及爱惜粮食的情感。

  根据目标,我把活动的重点定位于:初步感知面粉外部及各种类型的面粉制品。

  难点是:尝试用加水的方法把面粉变成面团感知面粉内部粘的特性。

  为了有效地突破重点和难点,我还采用了一定的方法,如让幼儿观察、尝试、探索,在实际操作中解决问题,建构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等。新《纲要》中指出:“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应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幼互动。因此,教师不光要与孩子平等地参与活动,更应该具备对幼儿科学教育活动的观察、研究和指导的技能,同时顺应幼儿的创造性思维,采取相应的适宜的教法与学法,我将在活动过程中具体为大家介绍一下。

  总之,目标的定位遵循了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注重科学教育内容的趣味性、方法的灵活性、手段的多样性,以游戏操作为基本活动方式,寓教于乐,动静交替,为此我还做了如下活动准备:

  三、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面粉、水、盘子、抹布(人手一份)、各类点心若干布置在流动小商店

  经验准备:活动前丰富大量好吃的面粉制品的食物,奠定此次活动的基础。

  四、活动过程: (一)激发兴趣引出活动内容: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活动一开始我就提了以下一些问题:流动小商店来了,商店里放着什么?你认识这些糕点吗?它们都用什么原料做的?通过层层递进的提问法引出活动的主题面粉。

  (二)初步感知面粉外特性,活动的'重点在这一环节中,我给予幼儿一定的探索机会,让幼儿通过各种感官去初步感知面粉的外部特性,主要采用独立探究法:新的科学教育观强调让孩子独立探究,通过自己动手动脑解决问题。在本次活动中,我放手让幼儿独立去尝试、探索,事先不做示范,不直接告诉他们结果如何,而是让孩子感到他们有新发现,自己得到结果和找到答案,主动建构知识经验。幼儿通过看、摸、闻的方式感知面粉的外部特征:白色、无味、会粘在身上手上,再通过实验法与米粒比较感知面粉轻的特点。

  (三)了解面粉粘的内部特性这一环节是活动的难点,根据幼儿好奇、好动的特点,运用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在这个环节我安排了孩子们自由探索和操作。充足的材料保证了每个孩子都有探索操作的机会。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是引导者、支持者、参与者。幼儿动脑筋利用教师提供的材料使面粉变成面团。在设计中教师注重幼儿的主动性,让幼儿从无目的地操作,到点出重点加水操作,加以指导,其中基本由幼儿主动发现,主动解答,极大的发挥幼儿的主动性。教师随机地进一步感知面粉粘的特性。此环节探索性较大,幼儿兴趣极高。在讨论有哪些好吃的食品是用面粉做出来的呢?这一环节中我利用幼儿已有的经验来感知各类面粉制品的同时也进行了爱惜粮食的教育,目标三在这一小环节中得到落实。

  (四)学做小厨师这一环节中面团的可塑性给予幼儿极大空间的想象,发散性思维,再度让幼儿表现展示的机会,把自己的想象付诸于行动,把想象的内容展现出来。此环节让幼儿产生极大的成功感,体验到活动的乐趣所在。目标二在这一环节中得以落实。

说课稿 篇6

  我说课的内容是《组合图形面积》。下面我和大家汇报一下我的设想,我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流程;板书设计;学习评价这几个方面来谈一谈。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组合图形面积》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第一课,学生在三年级已经学习了长方形与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在本册的第二单元又学习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与梯形的面积计算,本课是这两方面知识的发展,也是日常生活中经常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在此基础上学习组合图形,一方面可以巩固已经学过的基本图形,另一方面则能将所学的知识进行整合,注重将解决问题的思考策略渗透其中,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教材在内容呈现上突出了两个部分,一是感受计算组合图形面积的必要性,二是针对组合图形的特点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探索性。

  2.学情分析:

  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直观操作,对组合图形的认识不会很难。所以在探索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时,我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方式达到方法的多样化。重视让每个学生都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来,让活动有实效,真正让学生在数学方法、数学思想方面有所发展。因此我设计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3.说教学目标:

  (1)在自主探索的活动中,理解计算组合图形的多种方法。

  (2)能根据各种组合图形的条件,有效地选择计算方法并进行正确的解答。

  (3)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有关组合图形面积的实际问题。感受计算组合图形面积的必要性,产生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4、说教学重、难点:

  针对五年级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掌握用割补法求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计算组合图形面积的多种计算方法,根据图形之间的联系和一定的隐蔽条件,选择最适当的方法求组合图形的面积。

  二、说教法、学法

  1.说教法

  (1)多媒体教学法

  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引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情感投入,激活学生原有知识和经验并以此为基础展开想象和思考,自觉地构建良好的知识体系,特别是分割图形的几种方法通过课件的演示,学生一目了然,直观形象,印象深刻,从而使计算方法水到渠成,更好的突出了教学重点、突破了教学难点。

  (2)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教学法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转变教师角色,给学生较大的空间,开展探究性学习,让他们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并与同伴交流,亲身经历问题提出、问题解决的过程,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

  2.说学法

  (1)自主观察思考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当学生真正自己主动、积极的参与到学习中时,才能最为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引导学生自己来观察组合图形的特点,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逐步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也有利于后面小组的合作学习以及更好地倾听他人的不同意见,进一步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

  (2)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能够帮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通过与他人的合作获取更多的方法,找到合适、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本课让学生在自主观察思考的前提下,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来进一步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3)学习归纳

  改变了以往的教师总结为学生自己归纳总结,相对来讲学生收获的不仅仅是知识还有更多的学习经验。

  三、教学流程

  为完成本节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根据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强调的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我在教学本节课时从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和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让学生充分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组合图形的趣味性,体会到数学的魅力。所以制定了以下教学环节:

  (一) 课前测评

  (二) 目标导学

  (三) 达标练习

  (四) 达标小结

  (一)课前测评

  1.说一说:

  说出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2. 判断

  (1)三角形的面积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2)两个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3)等底等高的两个三角形面积一定相等。

  (4)下面的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面积相等。

  3. 算一算:

  王奶奶家有一块平行四边形的地(如下图),分成三块种蔬菜,计算3块地面积的大小?

  (这一环节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在说一说,判断,算一算的过程中充分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到学习中来,在浓厚的学习氛围中感受到知识来源于生活,而又服务于生活,明确生活中的很多问题都和组合图形的面积有关)。

  由此揭示课题:组合图形面积(板书)

  (二)学习目标展示(多媒体课件出示)

  (三)目标导学

  1.学生独立与小组合作交流解决组合图形面积计算问题。

  小华家新买了住房,计划在客厅铺地板(客厅平面图如下)。请你估计他家至少要买多大面积的地板,再实际算一算。设计让学生合作交流解决 “小华家要买多少平方米的地板”这一生活问题.在这一环节中我真正的转变们了教师的角色,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获取更多的解题方法。让他们都有成功的体验.)

  2.小组汇报学习情况

  汇报时用多媒体将学生的学习成果演示出来,会出现下面几种情况:

  (1) 将组合图形分割成两个长方形

  (2) 将组合图形分割成两个梯形

  (3) 将组合图形分割成两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

  (4) 将组合图形填补上一个小正方形,使它成为一个大长方形,再用大长方形的面积减去小正方形的面积。

  学生边汇报,教师利用多媒体演示后随即板书。其他同学能清楚地与自己的思路进行比较,并及时发现错误并纠正过来。

  3.师生总结分割法填补法。

  接下来让学生自主观察比较上面几种方法的不同之处后,再总结出求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掌握“分割法”和”添补法”这两种计算方法.让学生明确分割图形越简洁,解题方法越简单。与此同时,教师要适时提醒学生们要考虑到分割的图形与所给条件的关系,有些图形分割后找不到相关的条件就是失败的。这样做有利于突破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四)达标练习

  为了巩固新知,我设计了不同层次的练习,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提高。

  (这一环节的教学,我注重对学生自信心的培养,让不同的学生都有不同层次的提高,让他们充分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从而信心百倍,勇于向困难发出挑战。同时我还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思维能力的培养。)

  数学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它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因此在这一环节中我又设计了课内延伸环节.

  (五)达标小结

  学习这节数学课,你有什么收获,或者有什么心得?

  (学生可以说知识上的收获,也可以说情感上的收获,既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又将本堂课的内容进行了总结.也可以评价他人的学习表现,生生互动评价,学生既认识自我,建立信心,又共同体验了成功,促进了发展。)

  四、板书设计

  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

  正方形 长方形

  1. 组合图形 三角形 平行四边形 梯形

  2. 分割法 7 ×3+4×(6-3)=33(平方米)

  [(6-3)+×4÷2 + [(7-4)×3÷2=33(平方米)

  6×4+3×(7-4)=33(平方米)

  3.添补法 6×4+[(6-3)×[(6-3)=33(平方米)

  (板书设计简洁,重点难点突出,一目了然。)

  五、学习评价

  把师评、互评、自评相结合。注重对学生动手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学习热情的评价,充分发挥了评价的激励作用。

  六、说教学特色

  1.课前测评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2.让学习有趣味性;

  3.提高学习积极性.

说课稿 篇7

  学生的智慧在指尖上。操作练习可以深化学生的内心体验。教学时,我首先拨动温度计,让学生知道零上温度用正数表示,零下温度用负数表示。接着,又设计了一个反向练习,让学生拨出上海5℃和北京-5℃,也就是零下5℃。如此,改变教材直接呈现三个城市的温度方法,让学生拨一拨,可以化静为动,通过小小的“拨”,唤起了更深层次的思考:要在温度计上表示温度,首先要确定0℃的位置,也就是在温度计中0刻度的重要性,使学生明确感悟到:温度中,0℃是区分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的分界点,零上温度用正数表示,零下温度则用负数表示。同时通过动手操作,学生兴趣盎然,既将正数、负数、零有机地整合到了一个新的概念框架中,实现了对0的再认识,又突出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突破了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的教学难点。紧接着设计一个基本练习,写出三个地方的温度,这样既能巩固所学知识,又能初步感知正数、负数的大小比较。

  回归生活,拓展运用——应用负数。

  数学与生活紧密相联,作为教师要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运用数学的语言来表达生活。在练习环节,我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生活中的信息,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自己身边的问题,使练习变的既有趣又有用。我设计了三种练习:

  1.电梯中的正负数:比如去五楼开会和到地下二楼,应按哪个键?

  2.海拔中的正负数。因为学生对于海拔并不熟悉,所以,先利用让学生知道什么是海平面,什么是海拔高度等,既拓展了学生的课外知识,又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让学生知道高于海平面的用正数表示,低于海平面的用负数表示。

  3.存折中的正负数。让学生解释存折中的一些信息,并加以拓展练习,提出存折上还有多少钱这一问题,渗透正负数的运算,让学生学到实用的`数学。 四、课堂总结、知识延伸——拓展负数。 课堂的总结和延伸可以帮助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激发学习兴趣。在这个环节中我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知识,让学生进一步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负数,并以《生活中的负数》为题写一篇数学日记,丰富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加深对负数意义的理解。 各位领导、老师:现代教学论认为:学生只有在亲身经历或体验一种学习过程时,其聪明才智才能得以发挥出来。任何学习都是一种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有这样一句话:听见了,忘记了;看见了,记住了;体验了,理解了。回顾本节课的教学,我让学生感受数学、经历数学、体验数学,学生在知识性目标方面应该能够很好地落实,同时学生对已经学过的数初步地形成知识系统,对负数的知识也能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情感性目标落实到位。

  以上就是我对《认识负数》这一课的设计,不足之处,敬请各位领导、老师多多指正,谢谢!

说课稿 篇8

  一、说教材

  《6、5、4、3、2加几》是苏教版数学教材一年级上册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9加几和8、7加几,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通过实践探索、合作交流,自己得出6、5、4、3、2加几的计算方法。这部分内容的计算,学生已有一定的基础,因此主要通过学生自己探索来掌握。

  二、说学情

  本课的加法基本上都是大数加小数,例题促进学生探索,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特别是除了用“凑十法”外,还可以联系学过的相应的加法算式,直接算出得数,鼓励算法多样化。

  三、说目标

  基于以上对教材的认识及对编写者意图的理解,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从三个维度制定如下的教学目标: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提出并解决问题的过程,理解6、5、4、3、2加几的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计算6、5、4、3、2加几。

  2、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发展探究、思考的意识和能力,重视算法多样化,发展创新意识和思维的灵活性

  3、继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学习兴趣让学生应用知识解决生活里相关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的作用。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让学生通过实践探索、合作交流,自己得出6、5、4、3、2加几的计算方法。

  难点:让学生联系学过的相应的加法算式,直接算出得数。

  四、设计意图:

  1、由小白兔邀请小朋友去它家做客引入:

  把教学内容转化为具有“玩”,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兴趣,使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进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通过自主探索进行学习,可以使学生利用已有知识与经验,同化和索引出当前学习的新知识,这样获取的知识,易于学生保持。

  2、讲解例题。

  在讲解例题时,老师主要起到引导和总结的作用,整节课让学生自主的去探索发现并解决问题。从而使学生成为真正的主人。在计算较小的数加较大的数时,让学生自己去找方法。不仅在于怎样解,更在于为什么这样解,而及时对解题方法和规律进行概括,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3、能力训练。

  通过板演从而发现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在解题过程中多鼓励赞扬,使学生能巩固、羡慕、自觉地运用所学知识与解题思想方法。

  4、总结结论,强化认识。

  知识性内容的小结,可把课堂教学传授的.知识尽快化为学生的素质;数学思想方法的小结,可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数学思想方法在解题中的地位和应用,并且逐渐培养学生的良好的个性品质目标。

  5、变式延伸,进行重构。

  重视课本例题,适当对题目进行引申,使例题的作用更加突出,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串联、累积、加工,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6、布置作业。

  针对学生素质的差异进行分层训练,既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又使学有佘力的学生有所提高,从而达到拔尖和“减负”的目的。

【说课稿】相关文章:

《蜜蜂》说课稿06-26

《比尾巴》说课稿06-27

画风说课稿06-27

《掌声》说课稿06-27

草原说课稿06-28

《孔乙己》说课稿06-29

《穷人》说课稿06-30

《心声》说课稿06-30

《口技》说课稿06-30

《风筝》说课稿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