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时间:2025-03-18 08:23:07 说课稿 我要投稿

关于说课稿四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快来参考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说课稿4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于说课稿四篇

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本课是人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主题3《祖国迈开新步伐》中的内容。在《春天的故事》和《金色的海岸》两个二级主题学习中,学生了解我们伟大祖国的壮丽山河,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通过本节课《西部晨曲》的学习,了解西部的能源资源及其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启发学生认识西部大开发对于我国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意义。使学生感受到西部景色的熏陶,增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根据五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我国西部的大致范围、地理人文特色、经济发展状况。

  2、能力目标:启发学生认识西部大开发对于我国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支援西部建设发展的热潮,培养爱国情感。

  二、说教法

  1 讨论式教学 :针对学生对西部城市的模糊认识,设置相关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引导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看法。通过对典型城市的分析,来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2 体验式教学 :引导学生大胆交流自己去过西部城市旅游的感受。

  3 情境式教学 :对于了解西部资源这个问题,我主要采取了情境教学法,播放一些有关西部资源的图片以及视频。从而唤起学生学习的需要和情感的需要,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一种良好的心境中学习。

  三、说学法

  新课程提出要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这对每位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怎样在考虑到每一个学生的个性是否得到发展的基础上实现学生的积极参与和情感的激发。依据这一要求,遵循学生心理特点,在本课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又在表演中发现新知、得出结论,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理解学习内容,提高道德认识,强化品德能力。

  四、说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引发对西部城市的向往

  创设情景是一种以儿童的体验、感受为主要学习方式的活动。上课伊始,老师播放一段音乐,接着提问“我们欣赏的歌曲描绘的是祖国的什么地方?”引发学生思考,学生判断发言之后,老师归纳揭题:西部晨曲

  (二)合作、探究、分享、交流——多角度了解西部

  品德课程必须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我将通过四项学生探究活动突破本课重难点。

  1、“体验园”——感受西部城市的魅力

  课堂中,教师让学生评价,感知西部景色的美丽,让学生以小组派代表发言的方式交流所得,从而鼓励学生对疑问采取多种渠道探究的精神,并使学生对西部产生初步兴趣。

  2、小组交流——探究、交流西部变化,理解开发目的

  这一环节设计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通过观看视频,让孩子自己思考并与同伴交流,讨论现实中的情况,我们应该怎么做?进而提高学生分辨是非的能力,增强自己的意识。

  3、走进“资料卡”——知道有关西部的资料

  课程是要帮助儿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一环节是在学生探究性的学习中突破重难点的关键环节。教师让学生获得与之关系密切的相关法律规定,通过阅读,理解开发西部的意义。

  4、现场模拟——促进评价的教育作用

  新的教学理念倡导师生间、生生间的相互评价,促进正面评价对人的导向作用。因而,我通过学生观看视频作为评价和检验的活动形式,加深学生对西部开发的理解,感受祖国的美丽风景。

  5、巩固与分享——情感升华,畅想西部未来

  畅想未来:这只是西部山区里的一个变化,十年后,你们会把西部建成什么样?请同学们组成四人小组,选择其中的一个方面来描绘西部的未来。大家要分好工,有画画的同学,也有为西部人民写祝福语的同学,祝福语先写在心愿卡上,再贴在画好的画上。

  品德教育是一个自我内化的过程,它追求“使学生受到教育的同时又感觉不到有人在教育他”的这种如春雨无声润万物的意境。在本节课中,教师是学生活动的引导、深化者,学生在活动探究中愉悦地领悟和解决问题,真正体现“生活教育化,教育生活化”,让学生在快乐中享受学习,在学习中享受快乐。

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已经掌握了小数四则运算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在小数四则混合运算中同样适用,同时它也是为将来进一步学习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奠定基础。教材创设了“电视广告”这一计算电视广告费的情境,让学生利用小数四则运算的知识去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体会到小数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整数混合运算的顺序是一样的,并能运用小数四则混合运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说目标

  1. 体会小数混合运算和整数混合运算顺序是一样的,会计算小数四则混合运算(以两步为主,不超过三步),利用学过的小数加、减、乘、除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2. 在研究小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的过程中,体会数学知识的联系。3. 利用小数计算来解决问题,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体会数学的价值。

  三、说教法

  这节课我主要采用合作学习、自主探究、讨论发现的教学方法,放手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根据自己的学习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通过计算、探究、讨论、观察、比较等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究,去发现,去“再创造”新知识。

  四、说学法

  1.合作讨论学习的方法:新课程理念十分重视学生间的合作与交流。在本课当学生根据“电视广告”情境提出问题后,让学生小组合作讨论解决,不仅有利于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发挥集体智慧,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协作能力。

  2.计算、观察、发现的方法:在通过计算解决了平均每秒多少元后,让学生观察两种解法的综合算式,从而发现小数混合运算和整数混合运算顺序是一样的。在巩固练习中也让学生通过计算自己发现方法,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精神。

  五、说教学过程

  1.复习铺垫,情境引入。

  教学一开始,通过学生易错的一道简单整数混合运算的口算题,既突出强调了运算顺序的重要性,又复习回顾了整数混合运算顺序。接着以学生感兴趣的“电视广告”情境提出问题,引入新课学习。这样做,紧紧扣住了新旧知识的联系,促进了知识的迁移,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揭示了课题。

  2.合作探究,发现规律。

  (1)提出问题:平均每秒多少元钱?

  (2)小组合作探究。

  (3)全班交流方法。

  (4)小结发现规律。

  在教学中,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数学结论,更应该注重学生“发现”意识,引导学生参与探讨知识的形成过程,尽量挖掘学生的潜能,让学生通过努力,自己解决问题。这一教学过程,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自主计算、观察发现的方式,使学生在自己探索中学习知识,发现规律。

  3.巩固练习,拓展提伸。

  (1)课本“试一试”

  (2)巧算24.

  在这一过程中,通过课本“试一试” 小结出四则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一看二算三检查,体会“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感受数学的价值;同时以巧算24再次感知混合运算中运算顺序的重要性,达到拓展提伸的目的。

  4. 全课总结,布置作业。

  以谈本节课学习收获的形式,整理学习要点,梳理学习感悟;同时布置适量作业以达到应用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

说课稿 篇3

  拿到这篇文章,我首先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课文写的是住在机关四合院的“劳动者们”种太阳花的事全文共四个部分,分别交代了种太阳花的原因,太阳花从种子落地到一起开放的过程,单独一朵太阳花的'生命极其短促,来年还种太阳花,通过作者记叙种太阳花的经验和感受,表露了人对花的爱恋,花对人的启迪。

  在第一课时中,我主要解决以下问题,一是带领学生把课文的四个部分的内容了解清楚;二是根据课后生字表和课文重难点勾画重点字词,并布置学生查阅资料,初步理解字词的含义;三是引导学生读课文,用多种方式读熟课文,做第二课时的铺垫。

  本节课开课,我先回顾课文的主要内容,整体感知,然后请学生画出描写太阳花美丽的句子,抓住“闪”等词语,“像彩霞那么艳丽,像宝石那么夺目”句子分析试图一边把学生引到美的情境之中,激起学生积极参与和学习的欲望,一边通过读重点语句,细读悟情,挖掘太阳花的美,在了解太阳花生长过程的同时,感受人对花的依恋,同时体会作者的观察的细致,描写的生动。

  接下来,进入下一个重点也是全文的难点:太阳花美且经久不衰,是什么原因呢?让学生再读第三部分课文,然后通过各种形式的诵读,引导学生逐层深入地理解太阳花经久不衰的原因,就是太阳花不怕困难,乐观向上,主动让位的品质。

  最后通过仿写练笔,联系自己身边的人,学生有所思有所感,感受到人文关怀,体会到做人的道理,升华主题。

说课稿 篇4

  大家好!现在就对我所执教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品德与生活》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2课《手拉手过“六一”》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手拉手过“六一”》是未来版一年级《品德与生活》下册第三单元中的一个主题,本节课主要是在回忆“六一“国际儿童节及如何来度过上小学以来的第一个儿童节活动的快乐中,感受集体生活的温暖和社会对儿童的关爱,并通过了解贫困儿童、残疾儿童的学习、生活现况,进一步体会自己生活在温暖的社会环境中的幸福和快乐。能尽自己的能力帮助有困难的小朋友,做有爱心的孩子。

  二、说设计理念

  学生在已有的生活情感体验上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回忆“六一”儿童节的欢乐心情,再让学生设想怎样过“六一”,然后通过收集有关资料,了解到希望小学、孤儿院、残疾儿童的学习、生活现状,体会到自己生活在温暖的社会环境中的幸福,最后通过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这些儿童的关爱之情。

  2、教学目标:根据教材的编写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知道“六一”节是全世界儿童的节日,设计一个“六一”小计划。

  情感目标:愿意参加各种形式的儿童节活动,并能与同伴分享节日的快乐。

  能力目标:用自己的方式帮助有困难的小朋友愉快地过“六一”。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知道“六一”节是全世界儿童的节日,设计一个“六一”小计划。

  教学难点:用自己的方式帮助有困难的小朋友愉快地过“六一”。

  二、说学情:

  现在,不少学生都自我为中心,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小皇帝生活,他们认为这是理所应当的,很少有孩子想想我们的幸福生活来自哪里。孩子们的自我意识强烈,对自己的喜好知道的一清二楚,可对社会的了解是少之又少,特别是社会对儿童的关爱及社会上的同龄孩子的现状也是知之甚少。因此,需要学生去感受有困难的孩子的生活,使学生能体会到生活在温暖的社会环境中的幸福和快乐。

  三、说教法

  《品德与生活》课程具有生活性、开放性、活动性这三个基本特征。本课教学采用直观教学法和互动教学法,以现实生活为主要源泉,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用师生对话、生生对话和小组交流等多种互动形式,让师生双方在活动中相互交流、沟通、启发、补充。

  四b、说学法

  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以及重视培养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基于以上观点,在本课教学中我主要指导学生采用“合作探究、观察思考、交流反馈”等方法,让学生始终在教师的引导下动脑、动手、动口,使学生在活动中发挥自主意识和创造才能,激发他们参与活动的兴趣。

  五、说教学过程

  根据本课内容,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我以组织学生活动的形式设计了三个环节,即:回忆“六一”, 制定“六一”小计划,“手拉手”过六一

  第一环节:回忆“六一”

  俗话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上课时我提问的方式引出“六一”儿童节。然后讲解“六一”国际儿童节的来历。随后我让学生回忆去年的“六一”是怎样过的,接着用多媒体课件播放“六一”节活动的场景:小朋友们有的尽情唱歌,有的欢快舞蹈,有的在做游戏,还有的在进行拔河比赛,他们是多么快乐呀!此环节通过学生交流、媒体播放,勾起学生的回忆,为下一环节做好铺垫。

  第二环节:制定“六一”小计划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提出:“要珍视童年生活的价值,尊重儿童的权利。”我充分关注学生个性差异,以教材中一年级五班李羽小朋友的“六一”小计划为样本,让学生小组之间讨论、交流,说说自己打算怎样过今年的“六一”节,并制定出“六一”小计划。让学生各抒己见,为自己的“六一”活动出谋划策,既尊重了学生独特的感受,也是对学生能力的锻炼,同时也突破了本课的重点。

  第三环节:“手拉手”过“六一”

  课标指出:课程以儿童生活为基础,但并不是儿童生活的简单翻版,课程的教育意义在于对儿童生活的引导,用经过生活锤炼的有意义的教育内容教育儿童。这里我安排了这样的活动:“手拉手”过六一。播放身边有困难的小朋友的视频,让学生通过对比感受到自己的生活是快乐的、幸福的,同时也了解到在我们生活中还有许多小朋友没有享受到应有的.快乐和幸福。在这里学生的感情得到了升华,产生了同情之心。此时我呼吁学生在今年的“六一”儿童节,与有困难的小朋友“手拉手”过“六一”。而后让学生通过画一画写一写的方式表达对他们的祝愿。在学生画和写的过程中,我播放音乐——《让世界充满爱》来渲染波动学生的情感之弦,使其更投入的写、画。接着随着音乐的旋律我在黑板上搭起一座彩虹桥,让学生上台粘贴作品并汇报交流,从而让学生认识到:只要我们人人伸出一只手来帮助有困难的人,这个世界将会变得更美丽,更团结,更和平。最后我以边歌边舞的形式结束这堂课让孩子们为自己的节日增添更多的快乐。

  以上环节,通过让孩子看一看、说一说、写一写、画一画的活动,燃起学生对有困难的儿童的同情和关爱,并能用自己的爱心去温暖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帮助他们,让爱的种子撒向他们心田,升华了感情,突破了难点。

  六、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是教学内容的再现,是课堂精华的体现。本节课我的板书是这样设计的:

  手拉手过“六一”

  保护儿童

  共享快乐

  这样设计,简洁明了,让学生一目了然。

【说课稿】相关文章:

说课稿07-17

《送别》说课稿07-02

《手指》说课稿07-03

《母鸡》说课稿07-23

《蜜蜂》说课稿09-23

《比尾巴》说课稿09-27

画风说课稿10-19

《掌声》说课稿09-26

《孔乙己》说课稿10-15

《风筝》说课稿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