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时间:2021-12-14 08:46:38 说课稿 我要投稿

【精华】说课稿范文汇编5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说课稿6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精华】说课稿范文汇编5篇

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谈礼貌》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第五单元中的一篇说理性的文章。文章告诉我们: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与人交往的时候,以礼待人,恰当地使用礼貌语言,能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社会生活更加美好。

  《新大纲》对高年级阅读教学提出的要求是:“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把读的主权还给学生,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思考和读书。”根据这些要求,结合教材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节课我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懂得礼貌待人能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社会生活更加美好。教育学生从小学会以礼待人,养成使用礼貌语言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懂得礼貌待人能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社会生活更加美好。教育学生从小学会以礼待人,养成使用礼貌语言的习惯。这一重点的确定是根据教材编写特点决定的,目的是通过学生自主学习,积极参与、质疑问难,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在课堂上让学生充分地读,分角色朗读、齐读、个别读等。在读中体会感情,明白礼貌待人能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社会生活更加美好。从而养成从小学会以礼待人,使用礼貌语言的习惯。

  二、说学情

  作为五年级的'学生,他们在几年的语文学习中,已习惯懂得按一定的预习方法预习课文。学生预习了课文,对课文内容有了初步的了解。这样,课堂上学生学得轻松,教师教得轻松。

  三、说教法学法

  本课主要采用学案导学的教学方法。根据教材实际情况,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学生采用 “圈画批注”、“有感情朗读”、“分角色朗读”、“表演”等学习方法。这样既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有效地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采取谈话导入,让学生感受到文明礼貌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并提出问题,文明礼貌有什么好处?接着板书课题,走进文本。

  (二)复述回顾

  通过复述回顾,让学生明确本课作者的观点以及作者所举的三个事例:问路、踩裙、理发。

  (三)设问导读

  在本课,我设计了三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读故事,学知识,明道理。请同学们默读“问路”的片断,伸出小手,动动笔杆,用“? ???”划出岳飞和牛皋的有关态度、语言、动作的语句,用“﹏﹏”划出作者得出的结论的句子。

  在这个环节中,我认为既锻炼了小组之间成员的默契度,也增加了全班同学的凝聚力,也让他们在分角色朗读的过程中,感受到了两种不同人物的言谈举止所造成的不同结果,从而感受到礼貌待人的好处。

  第二个问题: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请同学们大声朗读第三、四自然段,按以下学习步骤,自学“踩裙”和“理发”两个事例。

  对于踩裙和理发这两个事例,学生根据问题要求进行学习,这一环节的设计,是把学习的主权还给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只能充当组织者和引导者。让学生以自己的方式去解读文本,在交流展示的环节中,教师只需要予以指导、点拨。对于学生的表演,通过生生评价与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给予学生充分的肯定和鼓励,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三个问题:知识源于不断的积累。打开你的知识库,展示一下自己吧!请你想一想,说一说生活中礼貌待人的事例,并写出有关礼貌的名言、俗语或成语。

  学生畅所欲言,在班上向其他同学展示自己课下搜集的小故事,联系生活实际,真正感受到礼貌待人的好处。

  语文学习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每天不断的学习和积累,正所谓“厚积而薄发”。因此,在这里,我让学生交流古今中外一些有关礼貌的名言、俗语和成语,让他们养成积累名言警句、俗语、成语的好习惯,这样的学习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四)拓展练习

  语文来源于生活,更要运用到生活中去。通过拓展练习锻炼了学生的灵活应用能力,也使学生所学的知识得到了巩固。

  (五)课后作业

  通过课后作业的小练笔,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平移与旋转是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的内容,平移与旋转这两种现象是生活中比较常见的几何现象。课程标准不要求对这两个概念进行定义,更不需要学生去背诵结论性语句,只要求学生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去感知这些现象。

  二、说学生

  二年级学生在生活中见到很多平移和旋转的运动现象,在他们的头脑中已有比较感性的平移和旋转意识,受生活经验的限制,对于好多现象的判断还有些模糊,更无法想象,不能透过现象用数学的眼光来抓住运动方式的本质。

  三、说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生活事例,使学生初步了解图形的平移变换和旋转变换,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

  2、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技能目标:使学生能正确判断图形的这两种变换数学思考:在认识平移和旋转现象中,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初步渗透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

  情感目标:能积极参与对平移和旋转现象的探究活动,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对身边平移和旋转有关的某些事物的好奇心。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判断生活中的平移与旋转现象。

  难点:

  1、对没有旋转到一周的物体的判断,如荡秋千等。

  2、建立学生的.空间观点。

  五、教学用具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游乐园主题图及各种游乐项目运动现象的部分图等。

  学 具:学生学环境中的书、文具盒、桌子、凳子等。

  六、 教学方式与方法

  1、探究式师生互动学习方式

  2、观察法与分析法七、说教学过程本节课安排了六个层次,分别是玩一玩、学一学、说一说、画一画、做一做、练一练:

  ( 一)玩一玩——感知平移与旋转运动现象

  我是这样引入的: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到公园去玩一玩,(出示主题图),哇,你发现了什么?(通过教师夸张的语言将学生吸引住,然后出示多媒体:旋转椅、缆车、摩天轮、跷跷板、滑滑梯等。在认识的基础上让学生观察它们是怎样在动,并让学生动起手来比一比,根据这些物体的运动进行分类,一类旋转,一类平移,初步感知旋转和平移现象。)

  (二)学一学——分析平移和旋转现象的特征(课件出示旋转动画和平移动画)让学生说说什么是平移?什么是旋转?让学生通过实物的再次观察抽象出:旋转就是围绕着一个中心转动,运动方向发生改变。平移就是直直地移动,方向不发生改变。得出旋转与平移这两种现象的本质。

  (三)说一说——例举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找出旋转与平移的特征以后,再让学生列举在生活中见到的旋转与平移现象,在说的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对现象描述的准确性和语言表达的完整性。例如:电风扇叶子的转动是旋转现象,学生很可能说成风扇叶子是旋转现象等等。

  列举生活中的旋转与平移现象以后,再让学生眼睛闭上,边想边用手做一做,什么是旋转?什么是平移?

  (四)画一画——体验在方格纸中画出平移后的物体本环节主要让学生在方格纸上画出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本知识点是本节课的重点,通过多媒体呈现"蚂蚁搬家"游戏 来互动学习突出重点,让学生观察分析得出:要看图形平移了几格,只要先找出一组对应点,再数一数对应点中间有几格,对应点之间的格数就是图形平移的格数。

  (五)做一做——在做中体验平移和旋转现象

  让学生利用桌子、凳子、椅子、学具或自己的身体等做一做旋转与平移现象。在做的过程中,教师注意观察,将做的好的点到前面。让他们表演并说说自己做的是哪种运动现象,下面的学生判断正确与错误,并说说为什么?

  等学生做完以后,教师用一根线栓住一只粉笔旋转,让学生判断,然后停下,不做完一周,做荡秋千状,又问学生,这是什么现象?为什么?紧接着推门问:门的运动属于什么现象?为什么?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总结:象刚才粉笔运动和门的运动,虽然没有做到一周,但是仍然是围绕中心运动,属于旋转运动。然后让学生列举生活中这样旋转的现象。在这里通过老师的做很自然清晰地突破了难点。

  (六)练一练——解决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问题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完成课后练习,第一题让学生观察之后便回答,然后核对。第二题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指生说说为什么这样画?第三题,下列现象哪些是平移?哪些是旋转?自己选择用符号表示出来,然后指生说说为什么这样判断。第四题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用动画形式集体订正。第五题作为课堂作业独立完成。

  八、板书设计

  旋转与平移

  旋转现象 平移现象

  围绕一个中心运动 直直地移动

  方向发生改变 方向不变

  九、本节课要注意的地方:

  1、语言要富有激情,不要罗嗦,要简练。

  2、学生很可能要说出一些错误的旋转与平移现象,要注意引导他们运用旋转与平移的特征,去加以判断。

说课稿 篇3

  一、学生作文现状分析

  通过我对我校三年级的学生的作文调查,发现45%左右的学生不喜欢写作文,只有10%的学生喜欢作文,其余学生介于两者之间。而不喜欢作文的原因中,认为字数较多的学生占75%左右,害怕重写的学生40%左右,不知道写什么的学生占15%左右,以上数据说明,老师在作文课上的指导以及在作文课后的评讲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探知世界的好奇心,打开他们的思维,选取有新意的材料以及有效的作文评价是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对习作教学的具体要求如下:鼓励学生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写作的自信心,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的、最受感动的内容。《语文课程标准》同时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可见,作文教学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然而,大多数小学生对作文缺乏兴趣、缺乏自信、缺乏激情,学生的作文缺乏真情实感、缺乏个性,这也是不争的事实。特别是自从进入小学三年级后,写作的要求变得更高了,孩子们从今开始接触“正式”作文了。如何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写作技巧、自主作文、形成写作能力,是小学习作教学的当务之急。

  北师大版课标实验教材三年级上册《集市与超市》是一个开放单元,开放单元的目的是拓展语文学习的空间,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学语文。我今天为大家呈现的《记一次自己购物的经历》就是根据教材第七单元《集市与超市》中 “笔下生花”设计的习作指导练习。

  “记一次购物经历”这一话题对三年级的孩子来说,虽然是新奇有趣的,但要孩子将自己的一次购物经历写清楚、写明白还是比较有难度的。为了让学生在写作时能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课前,我围绕“购物”这一主题结合“初显身手”、“畅所欲言”、“开卷有益”设计了多个体验活动。让学生有了一定的购物经历以后再来进行习作创作就容易多了。

  三、教学要求

  1、学习目标

  学习将一次自己购物的经历写清楚、写明白;

  习作过程中能主动运用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方法让习作内容更具体;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评价能力;

  2、学习重难点的定位

  这节课的学习重难点定位于通过学生回忆一次自己购物的经历,指导学生利用写作六要素将一次经历写清楚,并运用一种或多种描写手法让习作更具体。

  四、学生定位

  学生刚刚进入三年级的学习,刚刚接触写作。通过访谈节目的情景创设可以激发学生说话的欲望,从而引导他们说真话,表达真情实感,如实的记录下自己的购物经历。

  五、习作指导环节的设计

  1、创设情境

  访谈节目导入,介绍在场嘉宾,吸引学生的注意,引出“购物”这一话题。

  2、现场调查,了解学情

  3、谈话活动

  谈话的过程中,由购物时的心情引入,充分调动学生脑海中自己的购物体验:购物的心情不仅有快乐、高兴的,还有悲伤、难过的,甚至还有愤怒的。再请学生回忆购物原因,暗示学生购物的原因各有不同,自然购物的经历也不是“千人一面”,要说清楚购物经历,原因可少不了。

  4、小组交流,畅所欲言

  小组交流自己的购物经历,让学生大胆在组内畅所欲言,并让学生比比看,谁说得棒。

  5、生谈经历,引出写作要素和描写手法

  请学生谈一谈自己购物的经历,其他学生听完后评评哪些方面说的好?为什么好?通过学生的评价引出写作要素和描写手法。最后,师生共同总结。

  6、特殊场景创设,同桌交流

  出示各种生活中常见的“大减价”、“买一送一”等图片,再次刺激孩子表达的愿望。当孩子们看到这些图片时,非常的激动。我抓住时机引导学生把黑板上的写作要素和描写手法送到自己的购物经历里,同桌交流。

  7、生谈经历,同学送题目

  请学生加上黑板上的写作要素和部分描写手法谈自己的购物经历,学生说得比较完整的,请同学送他个好题目。

  六、学生练写

  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给学生留下了大约 25 分钟左右的习作时间。

  七、习作修改

  课标要求学生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乐趣。我在作文评改过程中,鼓励愿意分享的学生将习作读给全班听,并让听的学生说说别人的习作怎么样?好,好在哪里。有问题,又需要在哪些方面改进。

  八、教学反思

  这是我从教以来的第一次习作指导公开课。上完这节课,我真的很兴奋。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对“教学相长”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对“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的相互对话过程”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在准备这堂课的过程中,我对自己的教案进行了前后五次大的调整,总共进行了十余次试讲,磨课的过程虽然艰辛,但是我确实成长了许多。

  总的来说我的感悟有三点:

  一是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课前对学生情况进行了充分了解,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他们自己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是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不能越殂代疱。要相信学生的能力,不要低估他们,甚至要有向他们学习的想法。

  二是教师要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当学生学习中出现了问题时,要凭借教师对教材的理解,为学生“引”好路。努力去点燃他们思考的“火把”,切忌将答案一古脑地“灌”给他们,而“贪污”了对他们来说最可贵的思维过程。

  三是教师要有创新和求实的精神,创新的教学设计能够提高课堂效率,不能盲目采用和照搬别人的教案,不经思考,不考虑学情。

  当然,这堂课还有很多的不足:

  一是我对学生的评价语言比较单一,对学生回答的引导也不太深入。例如:在学生回答自己的购物心情时,会重复学生的回答。

  二是教师课堂机智的欠缺,当学生的回答与我预设的情况有出入时,对学生的评价和引导就会出现一定的偏差。例如:一个孩子在讲述自己的经历时用了很多个“然后”,而我没有及时纠正。

  三是我的作文评改环节,没有落实既定目标,也没有注意对范例标点符号的修改。

  这节课无论是从学生身上还从领导的评课中,我都学到很多,我想今后,我会在教学中不断总结经验,想方设法使自己的教学水平快速提高。

说课稿 篇4

  一、教材分析

  《慈母情深》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六组中的一篇略读课文根据课标对五年级的学段要求,本单元以“情”立意,学习通过外貌、语言和动作描写表现亲情”为语言训练目标,安排了《地震中的父与子》、《慈母情深》、《“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学会看病》四篇课文

  其中《慈母情深》是著名作家梁晓声小说《母亲》中的节选课文语言平实,笔触细腻,记叙了母亲在极其艰难的生活条件下,不顾别人劝阻毅然拿钱给“我”买书的故事,通过对母亲外貌、语言、动作等的描写,勾勒出一位辛劳、瘦弱、开明、慈爱的母亲形象,字里行间吐露着一份深厚的慈母情,也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那份敬爱之情

  二、教学目标

  1.认识“陷、碌、攥”3个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作者通过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等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方法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母亲的慈祥与善良,体会母爱的深沉

  本文教学重点和难点是引导学生研读文本,对母亲外貌、语言、动作描写的重点句、段的品析,体会母亲的慈祥、善良以及我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与崇敬之情

  三、教学设计

  本文情感丰富,每句语言都蕴含情意,但因为是略读课文,学习时不可能面面俱到,只有取其精华中的精华,在教学时,为营造朴素、扎实的语文教学课堂,让课堂充满浓浓的语文味和人文味,我紧扣目标,根据本课的重点、难点安排教学内容,主要从以下五个环节设计

  第一环节: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简短谈话,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收拢学生的心课件出示名人歌颂母爱的两句名言:①世界上只有一位最好的女性,她便是慈爱的母亲②世界上只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这样导入意在唤起学生对母亲的感情,引发学生的阅读期待

  第二环节:初速读课文,整体感知

  五年级的学生应该达到一定的阅读速度,默读就是训练学生的阅读速度的一种有效方法让学生边读边感知课文主要内容是必备的能力,是阅读的基础

  基于这种理念,再加上事先学生没有预习过这篇课文,故我让学生默读或轻声读全文,整体感知课文,借助工具书扫除生字词障碍读通课文,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我认为阅读教学必须关注学生的学习起点,在学生大致了解了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我紧接着提出“课文中饱含了怎样的情深呢?” 引起学生进一步思考,也引出了统领学习的主要线索

  第三环节:再读(品读)课文,体会情深

  因为本篇课文是略读课文,文字浅显易懂,所以本环节我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慈母情深,到底从课文中哪些地方可以体会出情深?让学生动笔划出感触最深的语句,读读并谈谈自己的体会通过对母亲外貌、行动、语言描写的语句的朗读,解决了一个中心问题“作者是如何表现慈母情深的?”体会母情对“我”深深的爱,和“我”对母亲的感激、热爱、敬仰

  《慈母情深》一文以对话、抒情为主,字里行间流露出浓浓的亲情母亲赚钱养家是多么艰辛:“七八十台缝纫机发出的噪声震耳欲聋”“震耳欲聋”一词写出了母亲工作环境的恶劣,环境描写衬托了母亲工作的劳苦对这个词语的理解,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且这是个成语,成语的积累有助于丰富学生的语言文字,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所以,教学中我紧紧抓住这句话反复让学生朗读琢磨体味及至达到背诵,这也是训练语言的一种方法

  其中,作者眼中母亲辛苦工作的还有三个镜头,这是作者情感发展的线索,这三个镜头值得读一读,品一品我是让学生自己找出来品读的

  镜头一:“我穿过一排排缝纫机,走到那个角落,看见一个极其瘦弱的人,脊背弯曲着,头凑近在缝纫机板上”句中的“极其瘦弱”、“脊背弯曲”、“头凑近”将一位承受生活重担,辛苦劳作的母亲形象跃然纸上 镜头二:“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双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

  镜头三:“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四个“立刻”写出了母亲抓紧工作,不辞辛劳,而非作者用词的贫乏

  作家用质朴的语言抒写人间真情,这些句子是课文的重点所在,也是学生学习语言的好材料教学中我就是这样让学生通过仔细品味、朗读,在读中悟、悟中读,来体会作家笔下流淌着的真挚感情的

  第四环节:感情朗读,升华情感

  1.引入作者家境的介绍,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

  2.小练笔:学了课文后,我也有多少话想对妈妈说,请用上文中极有特色的句式,如:““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双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

  这个环节的设计目的在于让学生在写中深化,感受准确的语言所表达出来的美,体会平凡母亲的伟大,感受伟大的母爱,激发热爱母亲的思想感情,使学生自主地获取知识,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人

  第五环节: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读“阅读链接”中冰心的诗《纸船――寄母亲》;课件展示课外的《母亲颂》

  这个环节设计,意在让学生走出文本、走出教材,多角度感受母爱

  第六环节: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通过本文的学习,一定会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梁晓声的作品产生兴趣所以,此时,我引导他们去阅读与本文内容相关的小说原作《母亲》,课外阅读颂扬母爱或感激母爱的文章,如《母亲的“存折”》、《那一刻,我理解了母爱》、《妈妈的心,是瓷器》等等(可以上网查找)让课堂的余温在课外延伸,体现新课程的“大语文观”

  四、教学方法

  整堂课,以“情”为经,以“言”为纬,紧扣文章的语言入情悟情抒情,让学生在情感与语言中和谐共振,感悟慈母的情深在教学中我放手让学生找句子,谈体会,本着 “简简单单学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的语文教学观,让学生在研读“慈母情”的过程中,以具体语言为依托,通过自主学习、自主感悟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升华情感,从而提升学生的言语能力和人文素养,实现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完美统一

  五、说板书设计

  18.慈母情深

  瘦弱 贫苦 辛劳 通情达理

  这个板书设计是文章中心的浓缩,是课堂教学中师生双边活动的缩影我抓住重点词板书,简洁而清晰,达到画龙点睛的效果

  六、教后反思

  本课教后我有很多感受我认为自己是上了一堂原汁原味的原生态的课,学生是第一次见面,我也是第一次上这篇课文这些学生还是四年级的学生,此时要他们学五年级的课文,课前又从没有看过课文,这给这节课的学习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整个教学设计我认为还是很符合新课改的教学理念的自己认为做得较好的地方:1.教学目标基本上达成了

  2.尽管这节课我觉得时间紧了些,内容多,但教学效果还是好的3.课堂上我能根据学情灵活调节教学内容,不是在走教案也不是被学生牵着走,能关注学生的学情,调控到课文的重难点上来4.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训练学生的语言,也是我这节课和平时教学中力求做到的,比如:生字词的解决;如何通过人物的语言、外貌、动作来刻画人物形象;小练笔的训练,重点语句的朗读背诵都是在训练学生的语言;5.引领学生走出文本,走出教材,阅读课外相关文章,都体现了一种大阅读观6.板书设计体现了灵动性:在课题题眼“情深“下面画了好几道波浪线,是我在讲课中想到的,就画了波浪线,象征大海,情深似大海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说课稿

  我将从六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

  二、教学目标

  三、教学重点、难点

  四、设计理念

  五、教学方法

  六、教学过程。

  一、说教材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作者是美国著名作家巴德·舒尔伯格。文章主要叙述了“我”在七八岁的时候,写了人生中的第一首诗,母亲评价 “精彩极了”,父亲评价 “糟糕透了”,父亲和母亲对“我”的作品截然不同的评价,对“我”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使“我”在“精彩极了”的鼓励中,在“糟糕透了”的警告中,把握住人生方向,成长为一名著名作家。并且“我”也明白了,父母对自己的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爱。

  二、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感悟、质疑探究,体会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所包含的爱,感受爱的不同表达方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用心体会,联系生活实际,对爱有更深刻地理解。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朗读感悟、质疑探究,体会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中所包含的爱。

  难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用心体会,联系生活实际,对爱有更深刻的理解。

  四、设计理念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本课的设计恰当定位主题,通过朗读、感悟来理解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重视语文实践活动,以读为本,读中感悟,读写结合,力求在各项活动中使学生语文能力得到整体提高。

  五、教学方法

  《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部分明确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学习,,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悟、体验和理解。本节课我着力构建“读中悟、悟中读”的课堂教学模式,营造和谐的课堂情感氛围。对本课的教学,从“悟”字出发,以读为本,着眼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自我感悟,悟情明理,让有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参与学习,让课堂真正动起来。

  六、教学流程:

  良好的教学设想要通过教学实践来实现。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认知水平,再立足教材本身的特点,我安排了以下教学程序:

  1、、回顾课文的主要内容,让学生对课文有一个整体的把握。

  2、、出示巴德.舒尔伯格的资料,感受作者的伟大。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

  3、、品读父母对诗的评价,理解感悟

  先让学生朗读母亲的评价,体会母亲对“我”的赞扬和鼓励,正是母亲的鼓励给了我写作的信心和勇气。然后带着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再读母亲的话。

  得到母亲赞扬的小巴迪,心里洋洋得意,满怀希望地等待父亲的归来,让学生朗读巴迪等待父亲会来的句子,重点体会“七点。七点一刻。七点半。父亲还没有回来。”这个句子,让生反复朗读,并用心发现句子特殊的表达方式。我适时变换句子的形式让学生在再次朗读,从而体会小巴迪迫不及待的心情。

  急于得到父亲赞扬的巴迪等来的却是怎样的评价呢?让学生朗读父亲对诗的评价,看学生从父亲的语言中读出了一位什么样的父亲。重点抓住“扔”这个动作进行体会,父亲扔掉的不仅仅是巴德的作品,更重要的是扔掉了巴德的得意洋洋,父亲对诗给予“糟糕透了”的评价,就是在警告巴迪不能骄傲自满。

  4、交流品读16、17自然段,内化感情(读、悟、问、议)

  课文16、17自然段是学习的重点,也是难点。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老师先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的15——17自然段,边读边在自己感受深刻的地方写上自己的感受,然后让学生充分交流自己的读书体会。接着运用“质疑法”理解课文内容。因为“学贵有疑,”,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引导学生积极质疑,把学生提出的有价值,体现教材重难点的问题加以梳理,最后形成两个重点问题:

  怎样理解“一个作家,应该说生活中的一个作家,应该说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需要来自母亲的力量,这种爱的力量是灵感和创作源泉。但是仅有这个是不全面的,它可能会把人引入歧途。所以还需要警告的力量来平衡,需要有人时常提醒你:“小心,注意,总结,提高。”2、作者为什么说“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

  学生在小组讨论交流、自由发言以后,引导学生领悟其中的深刻含义,指导朗读这两段,积累语言,铭记道理。

  5、联系自己生活,体会不同的教育方式 。

  课程标准要求在课程内容上,注重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现实,因为生活即语文,语文即生活。真正实现“教材生活化,生活教材化,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在以后的生活中,你会怎样面对来自周围的表扬与批评呢?

  6、总结全文,升华主题。

  总结课文,对学生的理解、感悟加以梳理、归纳、提升,提出殷切的期望。

  7、结束语。

  阳光,是幸福的起点,

  风雨,是成长的伙伴,

  快乐地享受阳光,

  勇敢地接受风雨。

  学会理解,

  懂得感恩,

  让我们在温柔的赞扬声中成长,

  让我们在严厉的批评声中茁壮!

  以诗结尾,既能给人意犹未尽的感觉,又能使学生的思想再次受到熏陶,情感得到自然升华。

  板书: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 ↓

  母 亲 父 亲

  ↓ ↓

  鼓 励 警 告

  ↓ ↓

  勇 气 傲 气

说课稿 篇5

  一、说教材:

  1、说课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人教版第六册第二十六课《一面五星红旗》第二课时。

  2、学习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内心情感的变化。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到“我”对国旗的尊敬和热爱,也体会到面包店老板对“我”的敬重和理解。

  3、教学重点是理解面包店老板态度的变化。

  教学难点是学习用外在动作表达内心情感的写法。

  二、设计理念: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的价值取向,也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三、说教学程序设计:

  本课的教学,我是按以下六个环节进行的。

  1、激情导入。

  2、整体感知。

  3、品读课文,读中感悟。

  让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感知与感悟,加深对句子的理解。引导学生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我通过启发、讨论等方式学习,针对教学的.难点,引导学生讨论“面包店老板的态度为什么变化?”促进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广开言路,扩大见识,弥补个人独立学习的不足,有利于培养创新精神和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关心文章中人物的命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4、创设情境,深入理解。

  模拟记者采访,锻炼学生说的能力,培养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语言。

  5、动情朗读,升华感悟。

  通过幻灯片展示,学生一次次走进五星红旗升起的地方,感受那一幕幕令人激动的场面,从中感受到我们祖国在不断强大,我们中国了不起,我们中国人了不起。以多维性角度去感染和教育学生,以情激情,使他们的心灵得到净化,受到震撼,激发起他们对国旗的热爱和尊敬之情。

【说课稿】相关文章:

《推敲》说课稿03-25

《燕子》说课稿03-26

《荷花》说课稿03-21

《观潮》说课稿03-21

《匆匆》说课稿03-22

掌声说课稿03-22

《力》说课稿03-23

《台阶》说课稿03-23

《吆喝》说课稿03-23

《散步》说课稿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