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时间:2021-12-19 17:36:43 说课稿 我要投稿

精选说课稿集合十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往往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怎样写说课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说课稿10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精选说课稿集合十篇

说课稿 篇1

  一、课题选择

  1、家用电器种类繁多,学生每天都在接触它,很熟悉,研究它,学生有兴趣。

  2、家用电器铭牌上的信息涉及到的初中物理知识多。仔细研究它,可以说涉及到了初中物理中的所有重要的电学知识和大多数力学、热学中的重要知识。

  3、把部分物理基础知识融入到家用电器铭牌中,复习课中基础好的学生没有炒现饭的感觉,基础差的学生也没有听天书和与己无关的感觉,相反可使他们感觉到物理知识和咱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并且很实用,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和激情,在复习课中达到人人有所收获的目的。

  4、便于创设一些真实的生活情景,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目的

  1、知识与技能:知道常见家用电器铭牌上的一些参数所表示的物理意义,从而加深对相关基础知识的理解,会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家用电器铭牌的分析,培养学生善于观察身边物理现象的习惯,通过对日常生活中一些常见实际问题的解决,让学生亲自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的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解决学生实际生活中的具体问题,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物理知识是非常有用的,从而增加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热情。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常见家用电器铭牌上部分参数所表示的物理意义。

  难点:会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四、学情分析

  即将毕业的九年级学生两极分化相当严重,准备考高中的学生在认真听讲,认真学习,没有学习目标的同学上课心不在焉,而复习课,对基础好的学生而言,认为是在炒现饭,上课时不随教师的思维转,其实他们只是掌握了书本上的一些基础知识,如果把这些知识放到一些真实的问题情景中考查他们的各种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又无法下手了。

  五、教法设计

  1、情景讨论法:通过拍摄一些家用电器的铭牌图片和学生身边的真实生活问题情景,激发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

  2、小组合作交流法:提供自由交流的空间,发挥学生的团体合作精神

  3、协作教学法:教师以指导者身份从旁协助,

  六、学法指导

  学生在学法上主要是加强小组合作与交流,大胆进行讨论、学会倾听、评价和自我反思,从而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

  七、--

  教学准备

  前一个星期布置学生双休日到家电城或家电维修部去认识各种家电,并观察和记录各种家电的铭牌,对不了解其意义的参数请教家电销售人员和维修人员。

  (设计意图:让学生深入社会、深入生活,通过从生活到物理的认识过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改革以书本为主,实验为辅的教学模式,提倡多样化的学习方式。)

说课稿 篇2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数学八年级上册第十五章《平移与旋转》第一节《图形的平移》。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法与学法分析、教学过程分析、设计说明四个方面来谈谈我对这节课的教学设想。

  第一方面: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图形的平移对图形变换的学习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学生在前面已学习了轴对称及轴对称图形,在此基础上还将学习生活中的旋转与旋转设计图案等内容。同轴对称一样,平移也是现实生活中广泛存在的现象,是现实世界运动变化的最简捷的形式之一,它不仅是探索图形变换的一些性质的必要手段,而且也是解决现实世界中的具体问题以及进行数学交流的重要工具。为综合运用几种变换(平移,旋转,轴对称,相似等)进行图案设计打下基础。

  2,教学重点与难点.

  平移是现实生活中广泛存在的现象,它不仅是探索图形变换的一些性质的'必要手段,而且也是解决现实世界中的具体问题以及进行数学交流的重要工具。认识平移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是学习本节内容的重点。平移特征的获得过程,教科书中仅用了一段文字,很少的篇幅,对于这个特征,不是要学生死记硬背,而是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探究归纳能力,对八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本课的难点是平移特征的探索及理解。

  3,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平移的定义、特征和要素

  (2)能力目标:

  通过探究归纳平移的定义、特征及要素,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

  经历观察、分析、操作、欣赏以及抽象,概括的过程以及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过程,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增强审美意识。

  第二方面:教法与学法分析

  教学不只是传授知识,让学生单纯记忆前人的研究成果,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创造思维,引导学生去探究,发现结论的方法。这正是实施创新教育的关键,鉴于教材内容特性是探索平移特征,要素,便于进行生成性学习,故选用探究式教学主动学习的教学策略与方法以及联系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重要学习方式。引导学生根据现实生活的经历和体验来理解理论知识。在采用问答法时,特别注重不同难度的问题,提问不同层次的学生,面向全体,使基础差的学生也能有表现的机会,培养其自信心,激发其学习热情。有效地开发各层次学生的潜在智能,力求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同时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启发学生从书本知识回到社会实践,学以致用,落实教学目标。

  另外,我还运用多媒体投影为师生的交流和讨论提供了平台。

  第三方面:教学过程分析

  课堂结构:(一)创景引趣 (二)新课讲解 (三)反馈练习 (四)平移动画欣赏 (五) 小结并布置作业五个部分.

  (一)创景引趣

  我在教学开始讲述20xx年南京江南大酒楼成功完成整体平移,世界上拥有建筑物整体平移技术的国家为数不多,而我们中国人能够完成这项伟大的工程,作为中国人的我们感到无比的自豪。这样在引入新课的同时对学生进行了德育教育。

  (二)新课讲解

  在新课讲解中我又具体分了几个小环节。

  1、为了使学生对本节的学习内容有一个初步的认识,我首先出示学习目标:

  2、探索新知

  观看运动图片及动画。如:电梯、缆车、火车、吸尘器等。(小组讨论)以上几种物体的运动前后有什么特点?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良好的习惯,然后总结出运动前后什么变了?(位置)什么没变?(形状、大小)。

  联系生活讨论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运动前后也是位置变,形状、大小不变?

  为了进一步加深理解,在这之后又通过演示:图中(1)至(8)中哪几个苹果可以看作是由中间的苹果平移得到的?

  最后在由以上涉及到的运动师生共同总结出平移定义、特征及要素。为加深对平移定义、特征及要素的理解,动画演示用直尺和三角板画平行线。同时借助此动画向学生说明什么叫对应点、对应线段、对应角。然后马上做一个找对应点、对应线段、对应角的小练习,以便加深记忆。

  (三)、反馈练习

  学生对所学知识是否掌握了呢?为了检测学生对本课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进一步加强知识的应用训练,我设计的练习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满足不同层次学生需求,针对解答情况,采取措施及时弥补和调整.

  (四)、平移动画欣赏

  让学生在欣赏优美动画的同时加深了对平移定义、特征及要素的理解与认识。

  (五)、小结并布置作业

  第四方面:设计说明

  本节课开始讲述江南大酒楼完成整体平移,在引入新课的同时对学生进行了德育教育。出示学习目标后,在通过课件演示学生熟悉的几种物体运动,让学生在观察、探索的基础上归纳出平移的定义,特征和要素。这既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又体现了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的理念.学生亲身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不但改变了以往学生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而且在教学活动中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良好的学习习惯.然后利用一组练习题由易到难加以巩固,最后由平移动画欣赏再现平移过程,再次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通过走进生活引出新内容,使学生认识:数学源于生活,并运用于生活。这是整节课的一条暗线,真正体现新课标的理念。本课的教学过程设计为:情境问题探究反思(归纳)提高,这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理念数学课堂教学方式的根本转变。

  以上是我对这节课的教学设想,恳请各位领导、老师指正。

说课稿 篇3

  一、说教材

  《地毯下的尘土》是语文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童话。本单元所选的四篇童话具有较强的思想性、艺术性、可读性,容易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个有利条件,在激发学生阅读积极性和主动性前提下,让学生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受到教育。课程标准里提到“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地毯下的尘土》这篇童话通过动作、心理等描写方法塑造了一个勤劳能干、诚实善良的童话形象,并且通过童话故事的讲述告诉我们一个诚实、善良、勤劳的人是一定会有回报的,从而让学生受到思想的熏陶和感染。

  在学习这篇童话时,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分析米妮形象,学会通过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我把它称之为知识目标。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课堂的口语表达能力,我把它称之为能力目标。

  情感目标:体会故事深意,学习主人公的优秀品质

  二、说教法

  《地毯下的尘土》是一篇充满浪漫想像、富有生活情趣的童话作品。本文的故事情节不复杂,内容也比较简单,人物形象也并不难分析。且语文课程标准里提到:“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所以本课的教学设计着眼于1课时的时间内放手让学生自主合作学习,通过老师讲授与学生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在理解和掌握了教材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三、说学法

  学习这篇文章要用朗读与讨论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理解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并在分析人物形象和口语锻炼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思想意识,使学生意识到每个人都应认认真真地对待自己的工作,这就是人的美德。

  教具准备:自制课件(多媒体教学)

  四、说教学程序

  (一)新课导引

  1、情景设计

  放映《白雪公主》的幻灯片。

  相信大家也一定知道它的体裁学生:童话(在学生回答的过程中放映幻灯片)

  回顾上学期学到的〈〈犟龟〉〉等童话作品,并回顾童话的特点。

  明确: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它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社会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幻灯片)

  引入白雪公主和小矮人等人物。明确白雪公主之所以得到小矮人们的帮助,是因为她的善良、纯洁。并让学生表达“你最欣赏你的同学、朋友身上的什么品质?”从而调动课堂气氛的活跃。

  2、引入新课

  刚才我们欣赏了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的故事,现在我们将有机会走近十二个小矮人的世界,去看一看发生在他们身上的童话故事。

  3、书写标题:地毯下的尘土

  作者:莫德·林赛,美国作家。(幻灯片)

  (二)诵读活动

  下面让我们一起走向地毯下的尘土,去探询那里发生的故事。分角色朗读全文。明确重点字词的读音及解释:被褥真挚葱茏眷顾津津有味(幻灯片)

  (三)品析课文

  (1)朗读结束后交流:米妮的形象

  (鼓励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敢想敢说,不人云亦云)

  明确:米妮是一个勤劳能干、善良诚实的好孩子。(幻灯片)

  (2)问题探究:

  a找出文中描写米妮勤劳能干的语句

  提示:①父亲去世早,米妮从小就帮助母亲挑起了家庭的重担。妈妈不在家的时候,把家里收拾得干干净净,像一只新的发夹一样光鲜。洗盘子,擦地板,把家弄得漂漂亮亮的

  ②自己出去找工作,来到了树林中的小屋。等她的手一暖和过来,她就开始整理房子。她洗了盘子,整理了床,擦了地,正了正火炉前的地毯,把十二把小椅子沿着火炉摆成一个半圆——动作描写(幻灯片)

  b找出文中描写米妮善良诚实的语句

  “米妮把脸……尘土!”它写出了米妮的诚实——心理描写(幻灯片)

  教师进一步引导:谁能说一说这些描写是什么角度进行描写的?

  明确:正面描写。(学生回答)(幻灯片)鼓励,并引导除了正面描写还有什么描写?

  明确:侧面描写。例子?(幻灯片)

  明确:小矮人非常“高兴和吃惊”,“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晚上小矮人们回家来了,他们发现炉子里的'火烧得红红的,桌上一桌热气腾腾的晚饭正等着他们。

  “那位小姑娘,”星星们叫道,“把房子整理得像星光一样敞亮。”

  以上这些都是从侧面描写小姑娘的勤劳能干

  (在学生回答的过程中放映幻灯片)

  (四)交流探讨

  (1)童话题目是“地毯下的尘土”,可地毯下的尘土却在课文较后面才出现,换成“勤劳的米妮”或“诚实的米妮”行吗?

  解惑:《地毯下的尘土》这个题目很有深意,耐人寻味。从题目上一点也看不出作者想要说明什么。通读全文便可知,“地毯下的尘土”是课文所讲故事的关键点,它暗示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小姑娘米妮自觉主动地打扫地毯下的尘土,是表现米妮诚实的一个重要情节,也是揭示作品主题的一个主要内容。

  (2)米妮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解惑:一个诚实、善良、勤劳的人是一定会有回报的,故事还告诉读者要养成“认认真真地对待自己的工作”的良好习惯。

  (五)课堂口语练习

  米妮,我想对你说

  (鼓励学生勇于解剖自己,认识自己的不足,力争不断完善自己,既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又提高了思想认识!)

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恐龙》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它是一篇知识性短文,通过生动有趣的语言向学生介绍了恐龙的种类、形态特点和生活习性,内容通俗易懂。

  全文共六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介绍了恐龙的生存时间和地点。第二,三自然段介绍了恐龙的种类和形态特点。第四,五自然段介绍了恐龙的生活习性,最后一个自然段说到了恐龙的消失至今还是一个谜。

  2.教学重点、难点

  课文通过生动有趣的语言向学生介绍了恐龙的种类、形态特点,内容通俗易懂。借助图片、游戏等手段,帮助学生体悟恐龙的种类、形态特点,进而有感情地朗读,并学习掌握课文描写恐龙的说明方法(打比方、作比较、列数据)。

  二、说教法学法

  将“情景创设”,“主动探索”,“协作学习”,“会话商讨”等多种新型教学方法综合运用,有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孕育。

  1.情境渲染:通过视频、游戏、文字、图片,创设情境,渲染气氛,使学生了解恐龙的特点,认识各种恐龙并积累语言。

  2.分层递进:由浅入深,从教师精讲雷龙特点到自学感悟,并在此基础上自主创作。从扶到放,把传统的以教为主的教学方式改变为以学为主,并按照最有效的个人化原则来学习(如选择喜欢的恐龙图片进行交流),体现了因材施教、因人而异的教学规律。

  3.赏识成功:通过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生本对话之间的多向交互,让学生交流自主学习成果,激励了学生的创造欲望,促进了学生自信心,自我意识,自我概念的形成。“让学生感受一个成功的,主宰的自我。”

  三、说教学过程:

  《恐龙》是一篇知识性短文,通过生动的语言介绍了学生心中最神奇的一类动物,以平时学生对恐龙的兴趣和认识来看,若不注意,有可能上成一堂知识介绍性质的自然课。因此,根据学生实际,针对课文特点,本课教学首先应立足“语文学科”的学科特点,利用这些知识进行语言能力训练,在阅读中学习如何运用说明方法增加知识性文章的可读性。其次,以本课为载体,通过生动活泼地学习,激发学生课后继续探索研究恐龙世界的兴趣。我设计了如下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出示恐龙的图片,并提问,你们认识它们吗?让我们一起喊出它们共同的名字——恐龙。

  屏幕山形象逼真,生动直观,新颖鲜活,为学生提供了多样化的外部刺激,从而使教学一开始就牢牢抓住了学生的目光,并延续至整堂课,并顺利展开教学。

  (二)、创设情境,认识恐龙

  创设游恐龙园的情境,让学生逛恐龙园,在了解课文内容后,对自己感兴趣的恐龙反复研读。在此基础上,结合图片,教师讲读课文,从重点讲解到半扶半放到自品自读书本描写的语句,了解了恐龙的特征以及学习课文对恐龙的描写方法,适时给予奖励,调动学生积极性,从而加强学生对语言的感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提炼,最终达到品读的目标。

  (三)、猜猜我是谁

  这是一个游戏环节设计,让学生操作一个将恐龙图片拖移到相对应的'文字上的游戏,这个游戏练习的设计,在于让学生达到对恐龙外形特征进一步了解的目的,因此游戏的完成也促进了文本的巩固。

  (四)、恐龙园招聘解说员

  这一环节是对课文重点内容的提升,在学生通过学习了解了恐龙的特征以及学习课文对恐龙的描写方法后,给自己喜爱的恐龙做介绍,将语言积累进一步内化,讲出恐龙的特征,达到了知识的迁移。并积极鼓励学生在介绍时加入自己课前搜集的资料,让自己解说的恐龙更加生动具体,对解说精彩的同学颁发“小小解说证”,充分调动了学生主观能动性和积极参与意识,让学生真正进入角色,乐在其中。

  (五)、课外延伸

  语文教学绝不仅局限于课文知识,同时要求适当拓宽。在可结束时,给学生关于恐龙的网站,让他们课后自己查阅,记下相关资料,组织交流讨论。课外延伸要求学生将这种探究延续到课外,培养学生对恐龙知识的持久兴趣,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热情,以达到持续发展的目的。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恐龙》说课稿之二,恐龙,希望对你有帮助!

说课稿 篇5

  一、纵横联系,说教材

  《蒲公英》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第三组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选取了三个有趣的故事,每一个故事都说明了一个道理,分别告诉学生怎样正确认识自己,怎样理智看待别人,怎样拿出实际行动。《蒲公英》是一则寓言故事,全文采用拟人的手法,写蒲公英的种子对太阳公公的嘱咐有不同的想法和做法,结果他们的命运也各有不同,从而揭示出了深刻的人生道理。

  牐犝馄课文在本单元中取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它对本组课文的学习方法起着示范作用,我在仔细对教材进行分析解读基础上,依据课文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本课教学目标:

  牐1、方法性目标:

  牐犃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和运用词语;通过理解关键词语来理解课文内容,读好人物对话;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来理解课文。

  牐2、情感性目标:

  牐犕ü课文的学习,明白做人要脚踏实地、实事求是,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同时也看到蒲公英种子的探索精神,但不提倡无谓的牺牲。

  牐3、能力性目标:

  牐犚猿醵痢⒕读、赏读、活读为主线,在不同方式朗读训练的基础上,让学生在“多读多想、读懂课文,读书感悟”的同时,提高自身的朗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朗读、感悟来理解课文,读好课文。教学难点:深刻体会寓言的含义。

  教学突破:采用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读出理解,读出感受,并创设情景让学生敢想敢说。

  二、灵活多样,说教法

  牐1、信息收集法

  牐牎队镂目纬瘫曜肌访魅分赋觯貉生应“初步具备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课前,我让学生多渠道多途径搜集有关蒲公英传播种子、发芽生长等方面的资料进行阅读了解,这既为上课做好了准备,又培养了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牐2、情趣盎然法

  牐犜谘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适时创设情景谈话激趣,拔动学生心中的理智的琴弦,由此“披情入文”,达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效果。课堂中,教师的谈话也必不可少,或指导、或点拔、或解疑、或释惑,将学生的思维不断引向深入。

  牐3、体验教学法

  牐犎醚生走进课文,当太阳公公、当“小降落伞们”、当那两颗小种子,通过不同的角色体验,与文本展开零距离的对话,实现“三维一体”的教学。

  牐4、读书指导法

  牐“文章思有路,遵路识其真”。(叶圣陶语)如何带领学生走近文本、感悟文本、超越文本,读书指导十分重要。在本课的教学中,我通过“初读、精读、赏读、活读”对学生的读进行四个层面的指导,让学生的读步步深入,在教材中走几个来回,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三、主动参与,说学法

  1、联系生活法

  牐“语文的学习和生活的外延相等。”新课标一语道出了生活是语文学习的土壤。教学中,必须将课堂与生活进行有效地整合。《蒲公英》一课教学中,我积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结合自己,想明白做人做事的道理。牐2、读书入境法

  牐犂识潦鞘会古老而又富有生命力的学习方法。新课标尤其强调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实现素质的全面提升。学习《蒲公英》过程中,我着力于创设情境,开展多层次、多视角的读,如初读、精读、赏读,个人读、小组读、齐读,指名读、比赛读、分角色读等等,让学生读中入情入境,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从而优化自身的综合素养。

  3、合作探究法

  牐犘驴纬逃绕涑导要培养学生的个人意识和团体协作能力,在多维互动的学习中实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中,我多次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在个体感悟的基础上,实现优质资源的共享。如:在小组里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课文,说说学懂了什么?

  牐4、多元评价法

  牐犜诳翁醚习评价中,我尝试让自评与他评、师评与生评相结合,让评价主体多元;让总结性与商讨性评价相结合,让评价方式多元;让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让评价项目多元。通过积极、有效的评价,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在“评价”中成长。

  四、多元阅读,说程序

  牐牳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我设计了以读为主的课堂教学策略,让学生读出一方新天地。

  牐1、激趣导入

  上课伊始,让学生观看动画,并通过教师的激情谈话导入新课的学习。

  2、初读感知在这个环节中,我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不通的就多读几遍,不能随意放过。通过初读,学生了解了课文的大概内容,在读给大家听的过程中体会到了通过自己努力获取成功的喜悦。

  3、精读探究在这个环节中,我让各学习小组的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学习,并在小组里面进行交流探究、梳理疑难,在精读过程中,让学生采取读、画、圈、议等方法,形成个体感悟,而后开展“合作探究”活动。在相互印证,相互补充的基础上,形成共识。

  4、汇报交流

  牐犜诮涣鞯墓程中,我让学生抓住重点词句进行理解。通过朗读比较、角色扮演、重点圈议等手段,让学生明白蒲公英的种子对太阳公公的嘱咐有不同的想法和做法,他们的命运也各有不同的原因,从而揭示出深刻的人生道理。

  牐5、赏读体味

  牐犜诖嘶方诮萄е校要以指名读、小组读、分角色读、扮演读等多层次的朗读训练,对文中的内容进行仔细揣摩、回味。我特别注重情境的创设,让学生置身于课文的角色中去,设身处地地读,如临其境地读。

  6、想象说话在学生学完全文后,我设计了“假如你是太阳公公,会怎样劝告那两颗想落到沙漠里和湖泊里的小种子?”“你自己想对这两颗小种子说点什么呢?”两个问题,让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看法。陶行知指出:“真正的教育必须培养出能思考会创造的人。”在此,我鼓励学生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不强求一致,更不拘泥于教参,“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理解”。学生置身于这种主动、生动、活泼的学习情境中,对课文进行了多角度的、有创意的解读,尽展其独特的思维和丰富多彩的个性。课堂上,不断闪烁着学生美丽的创新思维的火花。学生体验着成功的喜悦,追求着创新的价值,走向创新的人生。此时的阅读,成了学生“个性化的行为”,成了心灵的对话。

  五、自我反思,说体会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本节课中,我本着鼓励多元解读,展现独特思维的观念,努力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同时我也在个性化阅读方面做了一些尝试,没有照搬教学参考书上的正确答案灌输学生,而是在学生充分阅读的基础上,尊重学生的主体感受,鼓励学生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适时让学生“辩一辩”,让学生在思想碰撞和观点交锋的过程中,形成独立思考、独立判断的能力,帮助学生在懂得探索与幻想重要的同时,要正确处理听从和盲从的关系,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说课稿 篇6

  一、说教材

  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56-57页教学内容,一个实践活动课——制作年历。这节活动课是学生掌握了年、月、日知识后的综合应用。在制作过程中,学生会输出大量年、月、日的知识,经历从年具体到月再具体到日的过程。体现了年月日之间的内在联系。这节实践活动课可以说既是对年、月、日这一单元知识的总结,又体现了数学的应用性与趣味性。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具有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有一定的小组合作意识和能力;具有一定的观察、发现、分析、交流和搜集资料的能力;同时还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比较关注自己周围的事物,对自己熟悉的事物比较感兴趣,喜欢关注“有趣、好玩、新奇”的事物等。这些都为本次活动的学习得于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

  根据以上分析,我为本课设定以下几个活动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活动复习巩固本学期所学的年、月、日的知识。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制作年历,掌握年历的一般制作方法和注意点,培养学生动手设计制作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有用”、“数学就在生活中”、“数学能帮助我们解决生活的实际问题”。

  活动重点:掌握年历的组成要素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设计制作能力。

  活动难点:掌握年历的制作方法。

  二、说教法、学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富有个性的过程……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本课通过五个实践活动来体现学生的自主活动,让学生从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实际状态出发,在观察发现、分析、交流、操作、评价中学习,巩固对年、月、日的认识。老师作为组织者和参与者,指导上充分体现在精心设计的问题情境上,努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三、说活动教具准备

  教师:**年年历卡,多媒体

  学生:每人搜集一份或多份旧年历;水彩笔以及制作年历需要的材料等。

  四、说活动过程

  (一)实践活动一:展示收集的年历。

  同学们,老师发现有的同学已经迫不及待地拿出自己收集的年历了,想不想展示并介绍一下你收集的年历?请大家一饱眼福吧!(让学生到前面来依次向全班展示并介绍)。

  生1:我收集的年历是今年的挂历,一个月一张,可以挂在墙上。

  生2:我收集的是一本台历,一天一张,放在桌子上,用起来很方便。

  生3:我收集的是一本万年历,里面的内容课多啦,有很多年的年历呢!生4:我收集的年历只有一张,全年12个月的都在这上面。……

  (预设:如果学生没有出现这么多种类的年历,我就用来演示)

  同学们收集的年历可真不少!有的是单张的,有的是整本的;有的可以挂在墙上,有的可以放在桌子上。仔细观察,这些年历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生1:年历上都是12个月,都是从1月到12月,都有星期……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依次整理出制作年历所需的知识。

  (设计意图: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年历,通过收集年历,展示年历,一方面让学生更多,更直观地了解年历的形式、结构,另一方面也为学生自己制作年历启发灵感,打开思路。)

  〈二〉实践活动二:准备制作年历。

  大家收集的年历这么漂亮,想不想自己动手制作一个?

  那么你们打算怎么做呢?结合你们小组带的材料,以小组为单位交流一下,说出你们的制作方案。

  学生汇报不同的制作方案。

  在制作之前,你认为有什么困难呢?提出来,我们共同解决。(这里进行小组讨论,然后汇报。)

  生1:今年的年历已经有了,我提议制作明年的年历!不过,我们还不知道明年1月1日是星期几。

  是呀,万事开头难,不知道明年的第一天是星期几,从哪儿开始写呢?

  生2:我有办法,看今年的年历,只要知道今年最后一天是星期几就可以了!然后让学生看今年的年历,判断出明年的第一天是星期六。

  你真会动脑筋!还有其他困难吗?

  我们不知道明年二月份有几天。

  对呀,二月可是个特殊的月份。明年二月有几天呢?

  生3:因为**年是闰年,根据四年一闰的特点,******年都是平年,二月都是28天。

  生4:我想用彩笔来区别节日,可我知道的节日太少了?

  如果有学生收集了节日,就让学生展示,如果没有,我就可以出示。

  假如在制作的过程中,你们遇到什么困难,随时提出来。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提出制作困难,可能更贴近学生的认知水平,也更实际一些,一般来说,学生提出的困难,都是有待解决的问题,如果不及时解决会影响制作过程。所以要先提困难,防患于未然。)

  〈三〉实践活动三:分组制作年历。

  1、激发制作兴趣:

  刚才,我们共同解决了制作年历可能遇到的`困难,下面大家就大显伸手,制作出体现自己小组特色的年历吧。请大家分组制作,制作前,组内成员先进行合理的分工,咱们团结、有序地进行。

  2、各小组开始制作。

  3、教师巡回指导,了解制作情况。(对小组出现的问题加以指导)

  (制作年历的过程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有了兴趣就会更多的投入,更多的探索与创新。因为学生前面有了制月历的基础,并且手中有很多的年历当样品。这里我就没有提出过多的要求,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制作出有特色的年历。)

  〈四〉实践活动四:召开“年历展示会”

  1、各小组推选代表介绍本组作品,为展示会做好准备。

  2、展示会开始

  同学们,大家好!**年年历展示会现在开始!哪个小组愿意展示本组的年历,请举手。注意:由于本次展示会的参展作品众多,请着重介绍本组制作的年历的特色之处。

  小组1:我们设计的年历非常别致,每一个月都写在一种动物做的卡片上,。

  小组2:我们设计的年历没有他们的漂亮,我们12个月都做在一张纸上,用起来非常方便,可以随身携带。

  (开办年历展示会,让学生身处在一个展示交流的氛围中,更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在交流中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教师进行活动总结。

  〈五〉实践活动五:总结年历的作用

  大家制作的年历如此精美,那么,我们可以用它来做什么呢?

  生1:可以选几个挂在教室里,用来查日期。

  生2:可以将全班同学的生日圈起来,给过生日的同学送去祝福。

  生3:可以将老师的生日,爸爸、妈妈的生日,重要的节日都圈起来。

  生4:可以根据年历制定学习计划。

  ……

  (课讲到这里,水到渠成地过渡到年历的作用。从学生的发言中,我们听到了学生的自信,学生的友爱之心。)

  〈六〉总结延伸

  看来,年历的作用还真不小!通过这节课的制作、交流、欣赏,你一定有许多收获,假如你又有了新的制作思路,还可以利用课余时间来实现它。相信自己,你一定行!

  (设计意图:在于让学生带问题离开课堂,继续进行学习与探索。)

  五、说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是这样设计的,把学生的作品贴到了黑板上,这样更让学生有成就感。

  以上就是我的说课,如有不妥之处请各位老师给于指正。

说课稿 篇7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七课《传热比赛》。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法指导、教学方法,教学程序及理论依据几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前后联系和教材思路及编者意图

  这节课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热胀冷缩、热是怎样传递的等知识的基础上,为进一步认识热传递的性质而设计的。教材这样安排,重点是通过实验巩固热传递的同时,认识不同材料的物体传热性能不相同,而同一材料的物体传热性能也不相同。教材具有动手操作性强、科学性强、逻辑性强的特点,为了实现编者意图,教材安排了两次比较实验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为继续深入学习科学知识奠定基础。

  2.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通过对教材分析,把握教材思路结构和特点,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知道不同材料的物体,导热性能是不一样的;同一材料的物体,导热性能也不一样。

  过程与方法目标: 能设计同种材料物体传热性能的比较实验方案,并能根据方案进行实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情感。

  (2)教学重点:能设计实验方案,根据方案进行实验。

  (3)教学难点:进行同种材料物体传热性能的对比实验。

  二、学法指导

  本节课依据学生的心理特征,认知水平、教材特点,从落实《科学课程标准》的新理念出发,我突出了“自主探究,动手操作、小组合作,观察分析”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在探索过程中做到“动口猜想,动手实验,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多种感官共同参与,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渗透于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三、教学方法

  针对学科特点、教材特点及小学生心理特征,我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法、直观演示教学法,并辅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展开教学。整堂课的教学始终遵循启发式教学原则,渗透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从而突出教学重点,突破学生实验中的操作难点,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四、课堂教学程序

  整堂课的教学,本着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宗旨。”我从“联系生活,激趣引入”入手,历经两个层次的“动脑猜想,动手验证”,引导学生得出结论,然后进行“开启智慧,勇攀高峰”,使所学知识得到及时巩固的同时将科学知识生活化,通过“盘点收获,升华主题”,最后的“ 奇思妙想,课外延伸”,既是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又为下节课的探究奠定了基础。

  (一)联系生活,激趣引入。教师先以学生熟悉的用手端烫水杯时的感觉入手,自然地引出与物体传热相关的知识,既为学习新知做足铺垫,又顺理成章的引出课题。

  (二)动脑猜想,动手验证

  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我让学生通过猜想、验证、得出“不同材料的物体传热性能不一样“这一结论。

  1.我先出示不同材料的小勺,然后让学生猜想谁的传热性能会好,并填写猜想结果,交流汇报。

  2.验证猜想,得出结论。在此环节的教学中,我首先给出明确地实验方法,指导学生在操作中,发现“不同材料的物体传热性能不一样“的结论。最后根据学生汇报,得出科学概念。

  3.联系生活找一找,说一说。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热的良导体和不良导体,然后教师课件出示一组实物图片,让学生辨一辨。

  此环节的设计,通过猜、做、找、辨等活动,在猜想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进一步进行精准地验证,体现“大胆猜测,小心求证”的理念,培养学生实验能力的同时,渗透尊重科学、用实事说话的科学态度。小结时,知识与方法并重,重知识更重学习方法的积累。

  (三)动脑猜想,动手验证

  本环节的教学,创设了铜、钢、铝为谁的传热性能好而争吵的情境,再次指导学生参与猜想与实验,得出“同种材料的物体传热性能也不一样”的结论。同时,再次渗透由猜想到验证科学的探究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设计实验方案,验证猜想,发散了学生思维,而教师的导向性实验设计单,以及酒精灯的使用演示,为学生扫除了操作验证的障碍,突破教学难点,实现教学目标。

  四、开启智慧,勇攀高峰

  本环节的设计,以填空、选择、判断和生活现象的'解释等不同的题型,将知识的巩固与应用以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挑战形式出现,依然抓住本课的一个“赛”字,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同时,遵循有易到难,有浅到深的原则,由纯知识性的巩固,巧妙过渡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将所学知识升华到运用阶段。

  五、盘点收获,升华主题

  引导提问,回顾本节课的学习过程及知识要点。精炼的小结,既概括性地指明了本课知识要点,更是把学生的探究思路拓展至广阔的大自然,激发学生探究科学奥秘的热情。

  六、奇思妙想,课外延伸

  “奇思妙想”这一课外作业的设置,旨在延伸所学,应用知识,同时,为下一课保温杯的制作奠定基础。

  板书设计: 良导体 金属

  热

  不良导体 木头 塑料

  猜想 验证

  我的板书简捷、明了,突出了本课的知识要点和主要学习方法。

  总之,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注重了学生的能力培养,情感的体验。始终引导学生去猜想、设计实验,验证猜想,分析得出结论,激发了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同时,本课设计中,不论是开课引入、还是新知的探究,以及巩固升华,始终将科学知识建立在现实生活中,实现了科学教学生活化。

说课稿 篇8

  一、说教材

  本课利用自然界中千姿百态的昆虫形象引起儿童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进行有目的的欣赏,探索,创作,表现,评价活动。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保护动物的环保意识,体现极具开放性,选择性的特点。

  二、说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了解昆虫的相貌特征及生活习性,感受昆虫的美丽和可爱,并画出一副自己与昆虫玩耍的画。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保护动物的环保意识,激发学生乐于观察,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三、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观察,欣赏,感知自然界及艺术作品中的昆虫的形色之美,引发热爱自然之情和环保意识。

  难点:抓住昆虫美丽的身躯和翅膀,加上自己的形象表现出来。

  四、说课前准备:

  教具准备:昆虫图片,多媒体资料,作画工具,范画,作画工程的背景音乐,昆虫头饰。

  学具准备:各种昆虫相关资料,作画工具或制作工具等。

  五、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1)猜谜。

  师:同学们,早上好!今天老师打个谜语给大家猜好吗?生:好。

  师:长相俊俏,爱舞爱跳,飞舞花丛,快乐逍遥。生:蝴蝶。师:恩,同门回答的非常正确,它就是美丽的蝴蝶。

  师:下面老师再来说一个,肚大眼明头儿小,胸前有对打砍刀,别看样子有点笨,捕杀害虫又灵巧。生:螳螂。

  师:小朋友真聪明,那我们就再来猜一个。小飞机,纱翅膀,飞来飞去灭虫忙,低飞雨,高飞晴,天气预报它内行。生:小蜻蜓。

  (设计意图:猜谜为孩子展开了思维天地,是孩子们学习知识,了解文化,启迪情感,丰富想象力的生动教材。)

  (2)引导学生回忆并说出自己喜爱的昆虫形体,颜色,花纹等特征和这种昆虫有什么生活习性。

  (3)请各组同学讨论人和昆虫的联系,小朋友们和昆虫之间,是怎样的友好相处?

  (4)揭示课题:我和昆虫

  (二)讲授新课

  (1)出示课件:播放各种昆虫的录像和图片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大屏幕,找出美丽的会飞的昆虫。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做好记录:蝴蝶,蜻蜓,蝗虫,蝉,螳螂,蜜蜂(板书)(2)根据各种昆虫的卡片,引导学生赏析比较昆虫的颜色,外形,斑纹,动态等,来发现昆虫的美丽与可爱。

  蝴蝶:有美丽的大翅膀,翅膀的形状各不相同,花纹更是有条纹,点等,色彩斑斓,真是“飞舞的花朵”。

  蜻蜓:大眼睛,长尾巴,透明轻薄的两对翅膀,动作轻盈,灵敏,像一架小飞机。

  蝗虫:有着强劲有力的后腿。

  师:小昆虫的构成有头,胸,腹,一对触角,三对翅膀。同学们要记住啊。

  (设计意图:昆虫的世界是一个微观世界,近距离观察才能发现它的美丽、奇特,所以我设计了这个环节,引导孩子走近昆虫,细心体会。)

  (3)师:同学们看一下老师做的昆虫头饰,谁愿意学学自己喜欢的昆虫的飞行?学生纷纷举手要求表演。

  (4)学生飞行表演。

  师:小朋友们,今天我们班请来了几位我们的昆虫朋友。瞧,美丽的蝴蝶飞来了,好美啊!听,这是什么声音?原来小蜜蜂拍打着双臂飞来了。啊!同学们看一下,下面出场的是什么?哦,是小蚂蚱。“知了,知了”同学们听到了知了的声音齐声说:“蝉先生来了。”最后,小朋友看一下,正在挥舞大刀慢慢爬行的是什么?生:螳螂。是啊,今天螳螂可以吃一顿饱餐了。

  (设计意图:通过表演,激发学生兴趣,并体验昆虫的飞行,注重过程的体验。)

  (三)师生共同探究制作昆虫的方法。

  (1)欣赏范画

  a,欣赏书中学生范画:

  师:这些小昆虫的家都在哪里呢?平时会在哪里活动呢?

  生:个别发言。(草丛里、池塘边、树林中……)

  师:接下来让我们来欣赏一些绘画作品,看看他们画得怎么样?在这些画中小朋友和昆虫在干什么?(欣赏范画P3)

  生:个别发言。

  (小朋友和昆虫在一起玩。)

  (范画:构图饱满、颜色漂亮、人与昆虫表现生动)

  师:你能想象你和昆虫之间会发生什么故事吗?

  b,欣赏老师范画: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幅关于昆虫的画。请同学们看一下老师的画中画的是哪一种昆虫呢?那除了蜻蜓还有什么?小蜻蜓正在跟小青蛙在干什么呢?同学们想象力非常丰富,回答的都非常好。那老师的想法是这样的,在美丽的'池塘中,一只可爱的小青蛙坐在荷叶上快乐的歌唱,伴着音乐,美丽的小蜻蜓在翩翩起舞,配着翠绿的荷叶构成一幅多彩的画面。那如果让你们画,你们的想法是什么呢?

  (设计意图:昆虫的种类较多,但要同学们数出来却是较少,因为现实生活中看到的昆虫实在是少得可怜。城市的建设,环境的恶化,生活圈的狭小是其主要原因。本环节的设计目的旨在培养学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保护小动物的意识。)

  (2)根据构思来决定要绘画的昆虫。

  学生闭上眼睛,构思画面。(配上音乐,使学生走进其中)

  师:请同学们睁来眼睛,你们想好用什么样的表现方法了吗?

  表现要点:抓住昆虫的形象特征,

  添加适当的环境,

  用鲜艳的色彩表现。

  (3)根据想好的昆虫来选择绘画材料及昆虫动态。

  (4)小组讨论。

  (四)学生制作,教师巡视辅导。

  (五)提出作业要求:小组合作绘画一组自己喜欢的昆虫情景画。

  (六)展示学生作品,讲评。

  小组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昆虫童话剧表演。

  (七)课堂小结

  昆虫有成千上万种。它们是动物大军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以前,由于人类对自然的破坏,我们身边已经有许多小动物已经灭绝或濒临灭绝了。现在,我们一定要好好保护小动物,让它们和我们一样幸福快乐的生活。

说课稿 篇9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

  上午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奇异的绘画天地》。

  一、说教材

  《奇异的绘画天地》是人教版小学信息技术四年级的内容。它是关于画图知识铺垫的延伸,并且贯穿着以后整个的画图知识教学,是学生能够顺利、快捷操作使用画图的基础之一。

  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结构与内容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让学生熟悉画图功能的基本操作,初步掌握对图形进行彩色处理的方法。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主探索、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团体协作的能力。

  情感目标:让学生自我展示、自我激励,体验成功,在不断尝试中激发求知欲,在不断摸索中陶冶情操。

  教学重点与难点

  本着新课标,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绘画工具箱”中前7种绘画工具的名称,使用方法。

  难点:“奇异的绘画天地”丰富内涵的理解、体验与表现。

  二、说教学方法

  1、说教法

  根据皮亚杰的建构理论,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本课我主要采用 “创设情境法”、“任务驱动法”、“分层教学法”这三种教学方法。

  2、说学法

  本课教给学生的学法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故此本课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带着学习任务通过自主学习、课堂讨论、相互合作等方式,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实现知识的传递、迁移和融合。

  三、说媒体应用

  在本课中我主要采用多媒体课件和多媒体投影。

  四、说教学过程

  根据本课教学内容以及信息技术课程学科特点,结合四年级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和生活情感,我设计了如下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二)任务驱动,自学讨论

  (三)先练习,后演示

  (四)学生探索性总结,教师纠正并补充

  具体阐述: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首先展示一个美丽的电子画展情境(可用FLASH模拟一个场景),学生通过已有生活体验肯定会发表自己的评价,根据学生的回答,我及时提出:“喜欢这美丽的画面吗?打开课本你会发现自己很快也能制作这么好看的图画。”利用这种设计引导学生去自主研读教材。

  此环节设计目的是创设美好的学习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情景中主动、积极地接受学习任务,并且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这样就可以为后面的教学做好铺垫。

  (二)、任务驱动,自学讨论

  在创设了情境,明确了学习任务后,这时就应大胆的让学生在实践中摸索、获取新知。让学生带着问题,通过自己的学习、研究掌握本课的教学重点,在这学习过程中学生不能理解的难点,我主要设计三种方法进行突破:

  1、研读教材

  2、同学间合作讨论

  3、教师巡回指导。

  这一环节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在不断尝试中得到新知。学生把教材、同学、教师都作为学习的帮助者,目的是为了自我学习,让学生明白获得知识的途径有各种各样,同时也可照顾学生之间的差异。

  (三)、先练习后演示

  学生在明确了教学任务,掌握了一定的技能之后,就有一种跃跃欲试的'欲望,这时教师应把握时机让学生利用所学到的知识技能创作一幅作品,学生练习的同时教师巡回指导,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最后让学得好的学生通过投影设备演示操作过程。这样可以让那些自学能力差的同学及时的学到新知识,不至于掉队。(分层教学)

  (四)、学生探索性总结,教师纠正并补充

  在这一阶段,教师可以用“这节课,我学会了……”、“通过这堂课的学习,我会做……了”这样的形式来让学生总结,学生一边说教师一边纠正或提示学生,并且显示相应的内容以课件形式展示出来。

  为了检验和促进每个学生达到预期的目标,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总结是必须的,也是有效的。目的在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理解,使知识成为一个体系。

  五、作业

  让学生回家后思考一个问题:“你能否把你所掌握的信息技术的知识技能应用到生活、学习中的吗?”

  (突出说课中的亮点)在整个教学设计中,我感觉比较有特色的是:

  1、 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学习由被动接受变为愉快的学习。体现在自主学习,教师没有把教学任务一一讲解,而是让学生自主完成任务。

  2、 协作学习,交流的方式只是教师,学生之间互学。

说课稿 篇10

  一、教材分析

  《六国论》是高中语文教材第四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六国被秦国灭亡的教训,是许多文史家关注的话题。仅“三苏”就每人写了一篇《六国论》。而苏洵的《六国论》借古喻今,以谈论历史供当今统治者借鉴,这是苏洵高出其二子的地方。作者正是通过论古来寄托自己的感慨,针砭宋代当时的外交政策。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文言文教学要把握文意,学习文言基础知识是首要任务,《新课标》和《考试说明》都要求学生能够阅读浅易的文言文,这种阅读能力来源于学生扎实的文言文基本功,不能扫清文字障碍,读懂文章,一切鉴赏都是空中楼阁。因此我的教学重点首先就确定为对课文中重点实词、虚词的含义和用法。

  同时,由于《六国论》这篇课文最大的特点是论证严密,它以结构上的独特个性,奠定了现代议论文“三部曲”程式的基础,所以我制定的难点是紧扣中心论点逐层论述的写作方法。

  三、教学目标

  基于本课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和新课标中的三个维度,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以下三点:

  1、知识目标:掌握重点实词、虚词的含义和用法及特殊语法现象,正确译文。

  2、能力目标:感知本文论证严密的特点,学习并实践作者始终围绕中心论点不蔓不枝地展开论述的方法

  3、情感目标:了解作者借史抒怀,借古讽今的用意,领会六国破灭的历史教训。

  四、教法和学法

  想要使学生实现“能够阅读浅易文言文”这一目标,我主张对课本中的文言文做到“字字落实”,对课本中的文言知识要切切实实掌握。因此,在文言基础知识的教学上我选择了朗读法、勾画圈点法、批注法等进行学习。在学法上以朗读法讨论法为主。

  五、教学过程这篇课文设计了四个步骤

  (一)导入

  “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我将苏洵大器晚成的求学经历故事制成课件,向学生展示,这样可以缩小学生与历史人物、文言文的疏离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诵读讨论,积累文言知识,疏通文意。

  文言文教学要重视诵读重视积累,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归纳文言基础知识,可采用小组讨论交流的方式,教师适时点拨解惑,指导学生从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五个方面进行归纳,进一步巩固学习成果。这种归纳方法也是文言文学习的一项常规工作。

  (三)课文内容分析

  在鉴赏文章时,我特别注重教学的出发点,应该从学生的学出发,而不是从老师的教出发,教学的思路遵循学生的欣赏思路,我努力帮助学生习得鉴赏文章的正确思路和方法。帮助他们从感性走向理性,步步深入,逐渐拓展。

  第一步,让学生谈谈读完课文后所感受到的这篇文章结构上的最大特点是什么?这是对课文的`最直观的感受,是感性的。因为《六国论》特征明显,不足600字的文章,不枝不蔓,脉络清楚。

  第二步,本文是学习议论文写作的典范,我请学生思考讨论为什么这篇文章会呈现出结构严谨、脉络清晰的特点。在交流讨论内容时,带领学生完成文章结构图,引导学生从文本出发,剥茧抽丝,一步一步有意识地感受文章论点鲜明、论证严密、结构严谨的特点。通过探求文章的中心论点分论点,探求文章是如何围绕论点开张评论的,感受说理的雄辩力量和艺术性,让他们从感性走向理性,学习这篇议论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三部曲”议论文范式。学习对比论证的方法,着重体会段落中,句与句之间的逻辑关系,感受逻辑的力量。

  第三步,通过分析课文最后一句中四个“后人“的理解,引出写作背景,了解苏洵的写作目的。了解作者以史为鉴,借古讽今的用意,领会作者关心国家命运,反对屈辱求和的思想。

  第四步,文本探究:思考六国灭亡的教训在当今世界形势下的借鉴意义。

  (四)布置作业

  引导学生将《六国论》的论证思路、论证方法、结构安排加以实践,写一篇小论文,这样让学生不仅学习,而且实践,既加深理解,巩固成果,又把“读”与“写”沟通起来,实现教学目标。

  附板书

  六国论

  苏洵

  弊赂秦而力亏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在

  赂

  秦不赂者以赂者丧毋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玛丽

【说课稿】相关文章:

《推敲》说课稿03-25

《燕子》说课稿03-26

《荷花》说课稿03-21

《观潮》说课稿03-21

《匆匆》说课稿03-22

掌声说课稿03-22

《力》说课稿03-23

《台阶》说课稿03-23

《吆喝》说课稿03-23

《散步》说课稿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