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说课稿

时间:2022-12-08 16:50:40 说课稿 我要投稿

寓言说课稿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我们该怎么去写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寓言说课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寓言说课稿

寓言说课稿1

  说课导入:

  “世界是寓言 我们就是寓意”

  美国诗人华伦说:“世界是寓言,我们就是寓意。”有兴趣阅读世界上那些精美的寓言,我们确实可以找到许多生活的答案。

  “从前,有一个国王……”故事就开始了,小时候我们刚认识世界也常常从这一句开始。正是大人们给我们讲解的那些寓言,伴我们度过了美好的童年,给了我们一个个充满遐想的小世界。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在本单元所处的位置及课文特点

  本单元共有六篇文章,其单元训练点为研究探讨,深入领会。训练目的在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主动学习,主动探究,主动获取知识。这个训练点,是根据高一学生求知欲旺盛、思想活跃的心理特点,以及高中阅读训练体系而确定的。如果能够训练学生研究探讨文章深层含义的能力,不仅有利于两年后的高考,更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

  《读<伊索寓言>》是我国现代文学研究家、作家钱钟书先生的作品,选自他的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写在人生边上》具有妙趣横生、启人心智的特色。作家柯灵谈钱先生散文风格和魅力时也说:《写在人生边上》是散文集,篇幅不多,而方寸间虽有一天,言人所未言,见人所未见……本文就最能体现钱先生的言人所未言,见人所未见的特点。作者借《伊索寓言》中的九个寓言故事,或引申,或反对,洞烛世相,化腐朽为神奇,提出了自己非常独特的见解,让人叹其思维之独特,见解之老到,语言之犀利。这真是语文园中的一棵智慧树,满树开满了玄想之花,长满了心灵之果。不仅能获得情感上的愉悦,更能获取智性上的满足。

  2.教学目标

  针对这样的文章特点以及本单元的训练要点,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以下几点:

  知识目标:能初步理解九则寓言的本意和作者的独到见解。

  能力目标:通过体会本文的独到见解,进行模仿体会,尝试解读寓言,赋予新意。

  情感目标:通过训练学生的编写寓言的能力,进一步了解现实生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这三个目标的设置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3.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学习重点并结合学生的学习实际确定教学的重点为理解钱钟书通过《伊索寓言》的解读所表达的对当时一些社会现象的看法,难点为让学生联系现实社会背景和教师提供的动物画像编写寓言,体会寓言的社会意义。

  二.教法分析

  1、教学设计理念

  注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注重师生互动,在提供方法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

  2教学模式

  课堂上,教师的引导及教材是学生感知和观察的对象,学生正是通过教师所讲和教材所展示的内容经过思考获得对客观世界的认识的。这种观察与思考是有计划、有目的的,它不是消极的注视,而是一种积极的思维过程,是一种思维知觉。从这一点出发,再结合本篇课文的实际特点,确定本节教法的指导思想是想方设法引起学生注意,引导他们积极思维,热情参与,独立自主的解决问题。具体做法如下:

  ①提问法--逐步引导,逐渐深入。

  ②自主探究法--学生实践,巩固提高。

  ③讨论法--积极参与,总结规律。

  ④点拨法--展开联想,拓展思路。

  ⑤ 比较法—寓意比较,掌握角度和方法。

  其中讨论法和点拨法是最基本的方法。讨论的基本要求,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就教材的重点和疑难问题进行集体讨论以求明确。这种教学方法的最大特点是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养成当众说话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如在讲授过程中让学生共同探讨《伊索寓言》中“徒劳的寒鸦”本义与引申义的区别,发表自己的见解。我个人认为,教学方法的最本质特征就是要促进大多数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促进全体学生积极动脑。因而,我的这次课讨论的方式较多,有小组讨论、师生对谈等。所谓点拨法,就是在关键处,进行恰到好处的启发引导,让学生展开联想,拓展思路,把问题引向深入,高质量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可以说,点拨法是开启学生智慧,点燃思维火花,提高教学效率,解决语文教学少慢差费现象的一把金钥匙。 例如在结合“禽言兽语”进行编写寓言时,最适宜用此法。

  三、学法分析

  1.学生现状

  正如一位教育家所说:一个差的老师只会奉献,而好的老师则教给学生发现真理。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是由少积多、由浅入深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学生通过对《咬文嚼字》的学习,对本单元的学习重点已经了解,而且也基本掌握了攻克学习重点的一定的方法(这种方法是既结合课前印发的讲义,又通过做练习逐步掌握起来的)。

  2.学法指导

  为了使学生的认识能向纵深发展,教学本文时就是继续围绕教学重点并结合本篇课文固有的特色,在课堂上经过老师的提问、讨论,及学生的自主探究、编写等手法,帮助学生逐步突破教材的重难点。教给学生学法正是实现叶圣陶老先生提出的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教的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我很重视让学生主动参与和互相学习,学习中尽量让学生自己动口、动脑、动手,这是一个最重要的环节。我也注意强调一些学习习惯的养成,如提倡不动笔墨不读书,让学生养成圈点勾画的读书习惯,在这节课里也有体现。这些都是让学生终生受益的方法和习惯。同时教师的启发诱导再贯穿始终,这样就既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四.教学程序分析

  (一)导入

  寓言是假托故事来说明一个道理或教训,富有启发性,本文有很多寓言都看似简单,但道理深刻。一则寓言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内涵,今天我们要学的《读〈伊索寓言〉》中,钱钟书用饱含哲理的语言向我们重新诠释了《伊索寓言》的几个故事,那么请同学们快速的阅读这篇文章,找出这篇文章到底涉及到了几个寓言故事。(要求:快速阅读,给每个寓言故事加一个题目,填空式()的故事)

  说明:这篇文章对于心智不太成熟、阅历颇为单纯的学生来说,他们往往不能一下子就能有所领悟,尤其是这篇内蕴较深的课文,这样设计导语就能激起学生的兴趣,拓展学生的思维。

  (二)初步感知

  教师出示课件:

  故事名称 故事寓意 引申的寓意

  蝙蝠的故事 讽刺善变者 讽刺那些善于用投机方式使用自己的某些资本的人

  蚂蚁和促织的故事 享乐者挨饿活该 影射那些专靠给死人写文章而抬高身价的文人

  狗和它的影子的故事 戒贪得 讽刺无自知之明、听不得别人批评、不能知错改错的人

  天文家的故事 眼睛总朝上必摔跤 讽刺当时的上层政治

  乌鸦的故事 伪装者终现本相 讽刺那些品质卑下,嫉贤妒能的人

  牛跟蛙的故事 戒狂妄自大 讽刺那些自以为是,嗜痂成癖的人

  老婆子和母鸡的故事 戒之在贪 讽刺那些嗜财如命,极端吝啬的富人

  狐狸和葡萄的故事 得不到的东西都是不好的 影射贪心不足的人和害怕别人分抢应得利益的人

  驴子跟狼的故事 错行仁义反受其害 批评行医者时或草菅人命

  过渡:课文题目为《读〈伊索寓言〉》,重点就放在这个读字上面,作者通过这个读,赋予了伊索寓言新的内涵,我们也一样可以,当然,,读要有方法和角度,首先我们来看其中两则“乌鸦的故事”“老婆子与母鸡的故事”:

  (三)学生了解方法和角度

  教师出示课件。三张课件分别包含故事的内容、比较和角度。

  (四)学生利用方法和角度进行解读

  过渡:由这两则故事我们可以知道,钱先生之所以能赋予寓言新的寓意,是因为他从另一角度出发,结合现实生活进行理解。现在我想用伊索寓言中丙则故事,给大家尝试解读:

  教师出示课件:狗的故事、狐狸和狮子的故事

  学生利用方法进行解读。

  (五)方法的拓展运用:编写寓言

  过渡:纵观本文寓言,我们发现,寓言实际上是从动物(包括人)的嘴里吐出有启发性的人话来反映社会现实生活中一些现象的文体。在写作过程中我们应该学会编写简单的寓言。例如:(出示课件)现丰请各位同学根据我提供的画面,选择其中2-4个,写一则简单的寓言。

  教师出示课件,学生根据课件上的画面编写寓言。

  学生发表自己的`作品,教师作一定的评价。

  (六)综合评价总结:

  刚才大家所编写的寓言,都能够很好地揭示了社会的某些方面,但大部分是社会的丑陋面、阴暗面,人性的缺点,难道我们的社会你的眼中真的那么龌龊吗?生活是复杂的,我们不能说这个人是好人就一切都好,这个人是坏人,就一切都坏。人是一个复杂的动物,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同时存在于每个人身上,这个人之所以是好人,只是他好的一面占了主导地位,反之亦然。进一步说,我们对现实社会复杂性的了解,不能只看到阴暗的一面,因为我们的社会毕竟是在不断发展的,这个发展是前进而不是倒退。看人看事,我们都要动脑筋,不能过于简单了。

  (把生活本来的样子告诉学生,他们才有可能正确地理解生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七)作业

  请同学们联系当代,对《农夫与蛇》进行阐释。

  启示:读书的价值在于思考!

  让学生展开讨论,发表自己对《伊索寓言》以及寓言故事的作用的意见,也可以是自己知道的其他寓言。未必要赞同以前的看法,却应当从中明白一个道理:读书的目的不是尽信书本,而是促自我思考,敢于发出自己的声音,表达自己的见地。。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可以说去救毒蛇其实是缺乏生活常识;帮助别人也是有选择的;蛇不会冻死,它不需要帮助,农夫是多管闲事;蛇咬农夫是本能的反应,是正常的;农夫自救的能力太差了……

  钱钟书先生说:“伊索寓言,是大可一读的……”在《读伊索寓言》一文中,他以生花妙笔评点伊索寓言中的几个小故事,这也许是对寓言最有趣、最深刻的评价。不仅是关于动物的伊索寓言如此,还有许多其它的美妙的寓言也是如此,都是大可一读的。

寓言说课稿2

  《读<伊索寓言>》所在的单元,是人教社出版的《语文》第二册第二单元。本单元共有四篇文章,其单元训练点为“研究探讨,深入领会”。训练目的在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主动学习,主动探究,主动获取知识。这个训练点,是根据高一学生求知欲旺盛、思想活跃的心理特点,以及高中阅读训练体系而确定的。如果能够训练学生研究探讨文章深层含义的能力,不仅有利于两年后的高考,更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下面,我就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四个方面来说课。

  一、说教材

  《读<伊索寓言>》是我国现代文学研究家、作家钱钟书先生的作品,选自他的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写在人生边上》具有妙趣横生、启人心智的特色。作家柯灵谈钱先生散文风格和魅力时也说:“《写在人生边上》是散文集,篇幅不多,而方寸间虽有一天,言人所未言,见人所未见……”本文就最能体现钱先生的“言人所未言,见人所未见”的特点。作者借《伊索寓言》中的九个寓言故事,或引申,或反对,洞烛世相,化腐朽为神奇,提出了自己非常独特的见解,让人叹其思维之独特,见解之老到,语言之犀利。这真是语文园中的一棵“智慧树”,满树开满了“玄想之花”,长满了“心灵之果”。不仅能获得情感上的愉悦,更能获取智性上的`满足。

  针对这样的文章特点以及本单元的训练要点,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及教学重点、难点:

  能力教学目标:

  1.探讨文章的中心意思,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2.培养学生自主发现、研究、探讨问题的能力。

  语言教学目标:理解文中难句的含义及文章语言的特点

  教学重点、难点:探讨文章的中心意思,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二、说教法

  为完成上述目标,我采取了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易到难、由感性到理性——来教学。其做法是:

  先抛开文章常见的作者背景介绍、朗读课文及由前往后讲的常规作法,而是从学生最喜欢的、比较容易理解的“猪肚”部分——文中的九则寓言入手,请学生指出这九则寓言的原意和新意。这样做,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可以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引导学生慢慢进入钱先生的内心世界,深入探讨文章的中心意思,理解文章的写作意图。

  同时,在处理这九则寓言的原意和新意时,我又主张不下发《伊索寓言》的原文,而是从钱先生的文章中揣摩、分析。这样,学生体会了钱先生驾驭语言的能力及每则寓言的写法——先写寓言故事,再写寓言故事的原意,最后写寓言故事的新意,又培养了他们阅读分析能力。一举而多得,何乐而不为?

  然后,引导学生探讨文章的主旨及写作意图。这项工作的完成,离不开一个问题,即“作者为什么会这样解释寓言故事?”“为什么他的想法和我们一般人的想法不一致?”因而,我设计了第二个问题“作者翻新《伊索寓言》的依据是什么”。理解了这个问题,前面的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了,也自然引入下面的步骤,即“作者在读完《伊索寓言》之后,有哪些思考与结论,本文的中心意思是什么”。

  四个问题的设置是一环扣一环,缺一不可,中间漏掉哪个环节都不能完成教学任务。

  三、说学法

  在学法设计上,主要采用了课前预习、分组讨论的形式。课前,各小组讨论九则寓言的原意和新意,课上大家交流。这样学生能充分地了解原文。

寓言说课稿3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寓言二则》中的第一则《掩耳盗铃》。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学法、说教学程序以及说板书设计等五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1、说教学内容

  《掩耳盗铃》这则寓言选自语文版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第2课,讲了一个盗铃人掩着自己的耳朵去偷人家的铃的故事。讽刺了那些自己欺骗自己的人,告诉人们做了坏事想叫别人不知道是不可能的,自作聪明的结果是骗了自己,骗不了别人,这种人是极可笑的。

  这则寓言以文言文的形式向我们讲述,全篇共42个字,篇幅短小,语言精练、简约、生动。

  2、说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1)通过自学,掌握“掩耳盗铃”这则寓言中的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这则寓言的寓意。

  过程方法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诵读这则寓言。

  (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成语“掩耳盗铃”的意思并用这个词造一个句子。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从中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

  3、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

  教学重点:理解这则寓言的内容和寓意。

  教学难点:能用“掩耳盗铃”造句。

  教学准备:学生准备:预习课文 准备铃铛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二、说学情

  这则寓言故事的内容大多数学生在课外已有所了解,并且文言文后面配有大意,对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有一定的'帮助。但由于文言文与现代文相比,在词语、句式等方面差别较大,再加上学生又是第一次接触,学习起来可能仍感到有一定的难度。

  三、说教法、学法

  1、教法分析

  为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营造一种“民主、平等、合作”的教学氛围。我采用范读引路--导学铺路--点拨过桥

  2、学法分析

  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自读自悟,质疑问难,合作交流、教师点拨中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说教学程序

  我这堂课的设计主要分四部分:

  (一)激趣导入,揭题解题

  (二)明确目标,整体感知

  (三)理解内容,揭示寓意

  (四)创造表演,拓展延伸

  (一)激趣导入 ,揭题、解题

  1、首先播放动画片《掩耳盗铃》,让同学们欣赏。

  2、揭示课题, 《掩耳盗铃》这个成语故事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一则寓言故事《掩耳盗铃》中来的。

  《新课标》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首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一堂课成功的关键。因此,在进行导入环节时,我抓住了学生的兴趣爱好,给他们播放动画片,学生边看动画边听故事,听完后揭示课题,让学生说出故事的名字,然后告诉学生:《掩耳盗铃》这个成语故事就是从古代文学作品《掩耳盗铃》这个寓言故事中来的,同学们阅读的兴趣自然高涨了。

  (二)明确目标,整体感知

  1、明确学习目标

  (1)课件出示学习目标。齐读

  (2)过渡:这是一篇文言文,语言和我们以往学过的课文不同,先听老师范读一遍

  2、初读,整体感知课文

  (1)教师范读,学生听,注意语气和停顿

  (2)学生用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要求: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在自己不明白的字、词或句子旁边做上记号。

  (3)检查自学情况。A.指名试读课文。B.质疑(这个问题不宜急着解决,可放到下一环节中)

  目标既是学习的目的也是动力。有了学习目标,学习起来就有了明确的方向,不再盲目了。因此,在教学第二环节时,我通过大屏幕将这一课的学习目标清晰地展现出来,学生齐读,明确本堂课的学习任务。由于学生初次接触到文言文,对这种文体还很陌生。所以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时,我先范读一遍课文,让学生注意语气和停顿,然后让学生模仿老师去读,要求: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在自己不明白的字、词或句子旁边做上记号。再检查学习情况指名读课文,在读通、读顺课文的基础上对课文进行质疑,培养学生思考质疑的能力,但是这个问题不宜急着解决,可放到下一环节中再去解决。

  (三)理解课文内容,揭示寓意

  1、自己对照译文读懂课文,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2. 学生相互交流疑难问题,

  教师适时点拨。

  (1)重点理解字、词的含义:亡--逃亡,欲--想、要,走--跑,椎--槌儿,闻--听。怳然--形容声音很大

  (2)理解“欲负而走。则铃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铃怳然有音”的意思

  3.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小故事。(要求不宜过高,只要能讲清楚内容即可)

  4、问题贯穿,理解课文内容

  (1)思考:这个盗铃人的想法、做法你们认为对吗?为什么?

  (2)引导学生先讨论,然后交流,分析。

  (3)指名回答,教师小结:那个人想掩住自己的耳朵就行了,可是他却掩不住别人的耳朵,他的做法只能是自己骗自己,骗不了别人,这种做法叫(自欺欺人)( 板书)他的做法在别人看来是十分愚蠢、可笑的。

  5、你从这个故事中能汲取什么教训?(或这则寓言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

  学生小组交流后,指名回答。

  6、用自己的话说说成语“掩耳盗铃”的意思。

  7、指导有感情朗读。

  ①指名读课文,注意读出自作聪明的语气。

  ②齐读全文,注意诵读时要把盗铃人自作聪明的愚蠢表现读出来。

  在教学第三环节时,我先让学生对照译文读懂课文,不理解的地方再做上记号。这里,学生上一环节中画出的问题有的自己已经解决了,剩下的难点问题再师生共同解决。这样就为课堂节省了时间。复述课文,训练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要求不宜过高,只要能讲清楚内容即可。紧接着我紧扣主题,以一个问题贯穿进去理解课文内容“这个盗铃人的想法、做法你们认为对吗?为什么?”这里我考虑到学生在阅读中的情感投入,没有直接给盗铃人的想法下判断,而是给学生留足空间去思考、感悟、然后交流,最后教师小结。很自然地就过渡到寓意,“这则寓言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通过刚才的讨论交流,学生谈起来就很轻松了,重难点不攻自破了。最后再指导有感情朗读,通过自由练读,师范读、男女生比赛读等形式指导学生朗读,把自己对课文的理解读出来。

  (四)合作表演,扩展延伸。

  1、同学们,发挥自己的想象给故事补充个结尾吧!

  2、指名回答,我们把这个故事完整的演出来好不好?

  3、小组内合作表演,分出角色,准备道具

  4、全班展示表演。

  5、想一想,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有没有类似“掩耳盗铃”的事?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谈谈感想,学生讨论后自由发言。

  6、课件出示:选择成语填空

  掩耳盗铃 亡羊补牢 揠苗助长

  现在许多家长望子成龙,不顾孩子实际,让孩子学这学那,这真是( )!

  我发现了自己的错误,赶紧改正,还算( )吧!

  有的同学做练习册上的题目,照抄后面的答案,这不是( ),自欺欺人吗?

  《新课标》指出,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因此,在教学第四环节时,我先发挥学生的创造想象,补充故事的结尾,然后把这个故事完整的演出来,为有效利用课堂时间,教师可参与其中分出角色,准备道具,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生活中类似“掩耳盗铃”的事情很多,引导学生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谈谈感想,学生讨论后自由发言。这个问题看似平淡,实则是课堂上的又一次小高潮,将学生的认知与实践相结合,才会有体验与感悟,最终回归生活。

  我们学习寓言故事不只是要读懂内容,领会寓意,更主要的是要会运用,为此我设计了一道填空题,可以说是对本堂课教学目标的反馈,通过学生的完成情况来检验教学目标的实现。

  (五)说作业布置

  选择作业:①回家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②找几个小伙伴,把这个故事演给别人看;③用“掩耳盗铃”说一句话。④阅读下一则寓言故事《画蛇添足》

  (这是一项选择性作业,设计体现了教学的民主和开放性)

  五、说板书设计

  掩耳盗铃

  掩耳盗铃 -- 自欺欺人

  (“板书总是为教师的教及学生的学服务的”。为了让学生能直观地理解,我设计了少而精的板书语言,使古文内容更为清晰。)

寓言说课稿4

  [学习目标]

  1、能借助注释及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

  2、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3、了解课文中寓言所蕴含的道理,能说出自己的理解

  [学习重点难点]

  在理解故事内容和寓意的基础上,流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教材分析]

  一、主题思想

  《郑人买履》这篇寓言以简洁生动的语言叙述了古代有个郑国人去集市买鞋,因只相信量好的尺寸却不相信自己的脚下,结果没有买到鞋的故事,讽刺世上很多人不顾实际情况,只相信教条的做法。

  《刻舟求剑》讲的是这样一个令人捧腹的故事,战国时,楚国有个人乘船渡江,他佩带的剑掉到了江里,他马上在船舷上刻了一个记号,船靠岸之后,他立即从刻下记号的地方跳进水里去找自己的剑,结果当然是找不到的,这则寓言故事,用来调整那些办事拘泥固执,不知变通的人。

  二、思路结构

  《郑人买履》

  第一层:郑人买履的过程和结果。

  第二层:通过人物对话,使故事的讽刺效果大大增强。

  《刻舟求剑》

  第一层:楚人丢剑和找剑的过程。

  第二层:议论、讥笑这种找剑方法是糊涂的方法。

  四、写作特色

  这两则寓言故事篇幅都很短,但情节完整、叙事生动、语言明白如话,有很强的艺术魅力。

  [教学设想]

  所选的两篇文言学生并不陌生。《郑人买履》在小学人教版十二册原文出现过,《刻舟求剑》在第六册以白话文的方式出现。现在又出现在初中第一册教材中,为小学与初中学习过渡降低了难度。在教学时,重点应在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学习方法的指导上。

  [学习过程]

  预习导学:

  1、查阅课外资料,掌握文学常识

  提示:①准备以前学过的一两则寓言并能口述出来

  ②查找作者及寓言出处的相关资料

  2、课前须掌握的`字词与句式

  ⑴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并解释

  度其足( )吾忘持度( )遂不得履( )( )遽契其舟( )( )

  ⑵翻译下列各句。

  ①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②置之市,而忘操之。

  ③宁信度,无自信也。

  ④是吾剑之所从坠。

  ⑤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3、反复阅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语言口述故事情节。

  [学习内容及学法指导]

  在熟读的基础上,由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合作学习,读懂课文大意,学习文中常用的文言实词和虚词;创设情境,共同探讨寓言所蕴含的道理

  [课堂学习]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我国寓言故事很多,请同学选择一两个讲给同学们听听。

  读过这些寓言故事之后,你明白了一些什么样的道理。

  (如“龟兔赛跑”:乌龟跟兔子赛跑,结果兔子失败。寓意:骄傲使人落后、失败。 “守株待兔”:种田人放弃劳作,想不劳而获。寓意:成果靠劳动取得,不劳而获的侥幸心理是危害自己的。)

  这就是寓言:在一个短小的故事中蕴含着一个深刻的道理。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另外两则寓言:《郑人买履》和《刻舟求剑》,相信大家一定能明白更多的道理。

  2、请学生起来介绍作者及寓言出处的相关资料

  二、熟读课文,整体把握。

  1、齐读课文。指导有感情有节奏地朗读课文。读《郑人买履》时,要读出郑人“忘持度”的懊恼之情和回答别人时的执迷不悟的神气,另外别人问话应表现出疑惑之情。读《刻舟求剑》时,要读出同船人催他时着急怀疑的语气和那个掉剑人不慌不忙、十分自信的语气。

  2、师生评价,正字正音。

  3、学生自读,画出并掌握文中的生字词

  4、试着翻译课文,并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5、找出疑难问题

  三、合作探究

  1、以小组为单位解决疑难问题

  2、在班上讨论研究小组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

  四、反馈交流

  1、给加点字注音

  买履 度其足 涉江 契其舟

  2、找出句中通假字,并加以解释

  (1) 置之其坐

  (2) 反归取之

  3、请指出“之”在下列词语中的意思

  (1) 置之市

  (2)而忘操之

  (3) 何不试之以足

  4、解释加点字,并翻译句子

  (1) 何不试之以足

  (2) 是吾剑之所从坠

  五、翻译复述故事内容,并思考讨论

  1、找出《郑人买履》中能反映那个买鞋的郑人思想性格的语句,就寓言的内容来看,你认为郑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2、你有什么办法找到《刻舟求剑》中楚人丢失的那把剑?

  3、《刻舟求剑》的故事为什么要详写“刻记号”这一细节?

  “刻舟”时把握十足的神态和“求剑”时的茫然没有结果的无奈相映成趣,这一细节生动刻画了这个愚蠢不知变通的家伙的心理状态。想象“刻舟”时的神态和“求剑”时的茫然,用自己的话表述。

  4、郑国人和楚国人错在哪里?这两则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有什么现实意义?

  六、共同完成“拓展练习”

  ①根据意思写出成语:

  没有真实本领的人,混在里面凑数,或比喻以次充好。 ( )

  比喻自己的言行前后互相抵触。 ( )

  画蛇时给蛇添上脚,比喻多此一举,不但无益,反面有害。 ( )

  塞住耳朵去偷铃,比喻不能欺骗别人只能欺骗自己。 ( )

  ②阅读下文,回答下面问题。

  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

  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之先行,子随我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已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1、这则寓言说明了什么道理?

  2、用“狐假虎威”造一个句子。

  3、“兽见之皆走”中的“走”是什么意思?请列举出带“走”字的成语三个。

  4、口头复述《狐假虎威》的故事大意,可以发挥联想和想象,力求说得生动流畅。

  [巩固与延伸]

  1、采取多种形式背诵课文。

  2、展开合理想象,扩写《郑人买履》或《刻舟求剑》的故事

  3、选择两则寓言中你喜欢的一则,小组表演,注意丰富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

寓言说课稿5

  一、说教材

  《亡羊补牢》《揠苗助长》是两个中国古代寓言故事。两则寓言故事情节简单有趣,都把深刻的道理寄寓在短小的故事之中,故事浓缩成了两个常用的成语,给人启发与教育。选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是让学生了解寓言表达上的特点,把握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同时,增加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积累,引导他们喜欢寓言,学习读懂寓言的方法。

  二、说教学目标: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结合本组课文的训练意图和我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注意多音字的读音。

  2、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出“亡羊补牢”“揠苗助长”两个成语的意思。

  3、比较句子的不同,能体会词语“赶紧、焦急”在句子中的作用。

  根据教学目标和本课的内容、特点,我确定了本课的重难点为:引导学生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并能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谈一谈感想。

  下面我来说说本课的教法和学法。

  三、教法和学法

  1、选择教法,明确思路

  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和语文素养,以及自主合作精神,创新精神,是新课标的重要的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体现新课标的三维目标,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构建开放而富有活动的语文课堂。教学本课,我采用了情景教学法和点拨法。

  2、学法指导,形成能力

  自读自悟,读悟结合,以读促悟,以悟生情。

  抓重点词语,品读赏析,积累丰富语言,运用语言。

  3、理念指导,精心设计

  抓住语文本色,体现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引导学生学习寓言,发展语言,是阅读教学责无旁贷的任务。本课内容浅显易懂,故事情节简明有趣,但意义深远。在本课教学中,我力求在赏析语言中让学生懂得做错了事要及时纠正,在理解懂得做错了事要及时纠正的过程中习得语言,提高语文素养。

  遵循阅读教学规律,重视体验感悟。新课标明确提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能一老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

  四、说教学设计:

  这篇课文我分为两个课时,分别学习两首寓言,采用模式为:激趣导入——整体把握——细读品析——拓展交流。生字的学习是随文识字。

  1.激趣导入。寓言对于二年级学生已经不陌生,可以通过询问他们喜欢什么样的寓言来引入课文。寓言的模式讲解可以简单的带过,不做重点。然后引入要学习第一篇寓言,《亡羊补牢》。

  2.整体把握。让学生自由朗读,发布朗读的任务,包括划出生字词,标上自然段序号,将课文的句段读通读顺。小组或同桌之间相互正音。教师通过小游戏小练习检查正音情况,开火车认读生字,引导同学采取寻找形近字、组词扩词、用词造句的方法识记生字,分组读课文检查阅读情况。

  指名回答“亡羊补来”的课题意思,请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寓言内容,理清文章思绪,讲清起因、经过、结果,培养学生初步的因果逻辑思维。

  3.细读品析。引导学生回答两次丢羊的原因分别是什么?结果又是怎么样的?根据课文中街坊的劝告可以看出养羊人什么样的性格?让学生在课文中寻找原文作答,对养羊人的评价也要有凭有据,整体把握养羊人的优缺,借此教育学生不能盲目对一个人评价,也不能盲目的看待问题。这篇课文的重点是让学生明白无论什么时候想改正错误,都不晚。对课文中的部分词语比如“赶紧”等能表现出人物情感的修饰性的词语也需要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这样修饰性词语的作用,初步了解文辞的准确性。

  4.拓展交流。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互相交流类似的经历。也可以预设情境,让学生模拟完成自己的选择。这样既能够让亡羊补牢的道理深入到生活中,也能够让学生很自然的`学习到及时改错勇于改错的道理。

  5.学习揠苗助长的方式与学习前文一致,要求学生在概括大意的时候用起因、经过、结果来概括,整体把握,逐步分析。拓展交流可以在最后,两篇寓言都学完了的情况下,由学生自由选择自己喜欢哪一篇寓言,有依据的谈谈自己的感受。联系生活实际,说说类似的事情。

  五、板书设计

  12 寓言二则

  亡羊补牢 揠苗助长

  第一次丢羊 毫不在意 起因 巴望禾苗快点长

  第二次丢羊 后悔、修羊圈 经过 拔苗

  结果 再也没丢 结果 全部枯死

  (听劝告,及时改正) 生长规律 急于求成 适得其反

  本节课的板书,既概括了本节课的内容,又体现了知错就改,为时不晚的寓意,帮助学生初步了解故事性文章的三个要点,起因、经过、结果,引出寓言,学习了这种写作模式。形象直观,条理清晰,既辅助了教学,又达成了三维目标,便于学生学习。

  识字、写字教学是低年级的教学重点,在几遍读文的过程中,学生基本解决了会认的问题;在本节课的写字指导中,我重点指导“亡”“牢”等字,主要从笔画笔顺上进行指导,教给学生写字方法,其他的逐渐放手让学生独立识字,相信学生会逐渐掌握写字方法,提高书写能力,促进其良好习惯的养成。

  总之这节课,我以疑为线索,以思考为核心,以拓宽创新精神为本,以培养学生能力为目的,把时间放给学生,培养学生独立钻研,自主学习的习惯,使学生由乐学到学会,最终达到会学会用。

寓言说课稿6

  各位评委老师下午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人生寓言》(板书:课题、作者),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五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人生寓言》是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三课,两则寓言都依据辩证逻辑构想而成的。本单元在内容上紧承第一单元,仍以人生为主题。但侧重点稍有不同,第一单元侧重人生感悟,本单元侧重人生理想和信念。在本单元所选的五篇课文中,《人生寓言》是其中意蕴深长的一篇,是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能力的好教材。(二)教学目标:

  根据本单元要求,结合新课标“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的要求,我设计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和能力目标:

  (1)能正确读写本课要求掌握的生字词及复述寓言故事;

  (2)了解寓言的特点,探究并简要概括寓意;

  2、过程和方法目标:

  (1)指导学生朗读;

  (2)揣摩《白兔和月亮》语言的精美和《落难的王子》构思奇妙。

  (3)学习从寓言的关键情节入手,探究寓意。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体会寓意,培养学生应对财富和不幸的审美心态和坚韧意志。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a 诵读;

  b 抓住关键情节,揣摩寓意,并联系生活体验进一步加深对寓言哲理美的理解;

  (2)、教学难点

  理解《白兔和月亮》中对人类的讽刺和《落难的王子》的奇妙构思。

  二、说学情

  七年级学生具有初步的整体感知课文的能力。对于像本文这样有趣的寓言故事,学生比较感兴趣,因此针对学生这一特点,我对这堂课总的设计意图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丰富学生的想像力,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即“主动学习于好奇心”。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寓言,在轻松氛围中走进寓言。

  三、说教法学法

  说教法:引导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习,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我教读本课的指导思想是:把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主动权教给学生。因此,为了较好的完成教学目标,在教学方法上,我采用了情境教学法、分角色朗读法、讨论法、点拨法及媒体教学法。

  说学法:新课标提倡“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据此,本节课堂上从朗读、复述、抓关键词语句子入手,学生自主学习、分组合作、师生共同探究,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在阅读中领悟,逐步理解课文蕴涵的深刻道理。

  四、说教学过程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课堂教学我准备按以下七个环节展开。

  环节一、名言导入,初步感知

  英国哲人培根说过:“幸运并非没有恐惧和烦恼;厄运也绝非没有安慰和希望”。一只先前心旷神怡地赏月的白兔,一旦拥有了月亮却紧张不安心痛如割;一位先前极为脆弱的.王子,遭遇凶险的厄运却能勇敢地承受不被打倒。周国平的《人生寓言》将为我们阐述如何去应对幸运和厄运这人生两大难题。

  设计意图:通过名言导入,设置疑问。让学生带着疑问进入课文,激发阅读兴趣。

  环节二、资料助读,预习反馈

  1、简要介绍寓言及作者周国平;

  2、字词积累。教师检查学生课前对生字词的预习情况,有针对性的对某些容易读错写错的生字词进行指导。

  设计意图:积累文学常识和字词,落实基础,扫清生字障碍,为诵读打下基础。

  环节三、自由诵读,请你复述

  自由诵读并以小组为单位,选出代表进行两则寓言复述,教师简要评价。(具备“完整准确,突出要点”的复述能力)

  设计意图:该环节的设置可以很好提高学生的复述能力,达成新课标的要求,提高学生口语能力。

  环节四、整体感知,研读赏析

  在这个环节我将分别阐述《白兔和月亮》与《落难的王子》的设计过程:

  1、《白兔和月亮》

  问题一:这则寓言的主题词是“得失之患”,在情节发展中有两处转折,请学生加以概括。白兔从她前后不同的情感体验中悟出一个什么道理?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关键环节入手揣摩寓意,让学生从白兔的不同心境中体会白兔最后的决定。同时为下一问题做了铺垫。

  问题二:“和人类不同的是,我们的主人公毕竟慧心未泯,她终于去拜见了诸神之王,请示他撤销那个慷慨的决定。”寓言中这样提到人类,含有什么意味?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讨论中,加深对主题的理解,进而引出对人类行为的思考和感悟,从中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进而解决教学重点。

  2、《落难的王子》

  问题一:这则寓言故事讲的是应该如何对待苦难的道理,作者假设了一个极端的例子。落难王子的人生感悟是什么?这则寓言的寓意是否可以概括为“只有遭遇厄运才能坚强起来”?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深入体会王子的人生感悟,并从中悟出这篇寓言的寓意。在两则寓意的对比中,去领悟面对厄运时人应该有的一种坚韧意志和勇于担当的态度。

  问题二:《落难的王子》这则寓言虽然短小,但情节却是一波三折,引人入胜。那么这则寓言在构思上有什么特点?(从人称、事件设计、语言反复三方面思考)

  设计意图:从对寓言故事的构思中,了解写作特点,鼓励学生大胆创作,让学生多留意生活,多从生活中去发现,去创作。

  环节五、对比阅读,拓展延伸

  将两则寓言连贯起来思考,进行比较阅读,你有什么启发?在小组内交流讨论结果。学生代表发言后教师总结。

  设计意图:新课标明确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该环节的设置就是为了实现对学生这种综合能力的培养,突出了语文课程的综合性和开放性,进而解决教学难点。

  环节六、课堂小结

  两则寓言所要告诉我们的道理,绝非仅仅只是寓意,希望同学们在幸运或厄运来临时,能以一个良好的心态和坚韧的意志去面对,相信你的生活定会丰富精彩。

  环节七、课后作业

  1、写课后生字。

  2、试写一篇寓言故事。

  设计意图:我把课后作业分为知识类和习作类。用意在于让学生既巩固知识点,又发挥发挥学生想象力,学以致用。

  五、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此板书力图全面而简明的将授课内容传递给学生,清晰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理清脉络。

寓言说课稿7

  课件我今天所说课的篇名是《人生寓言》,它是人教版九年义务初级中学七年级语文教材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三篇课文。

  一、课文特点及在教材中的地位我认为周国平先生是一位哲人,他的文章虽形式浅显通俗但意义深刻隽永,耐人寻味。此文在新教材中编入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三篇文章,从编者意图来看,显然出于以下几种考虑:

  1.这个单元继续教学有关人生的课程,它是第一单元的延续。第一单元的内容侧重写对人生的体验和感悟,回答在人生道路上,遇到困难和挫折该怎么办。本单元则侧重写对人生的理解和选择,有的阐述理想,有的阐述信念,有的论述人生价值。很显然,这些内容都比较严肃而深刻,理性的成分比第一单元要重得多,而周国平的《人生寓言》正能引导学生联系自己更深入切身的感受、体会、思索有关人生的问题,使学生正确地把握人生态度,对待人生际遇。

  2.初一的学生要继续培养良好的朗读习惯和提高朗读水平,此文优美的语言,精美的表达正适合通过反复朗读训练,提高学生朗读水平和对语言的感受能力;从而加强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丰富学生的语言,提高语言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3.这是初中首次出现的.寓言文体,编者延续第一单元的人生主题,让学生通过感悟人生,得到启示从而概括出文章的寓意,其实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已不知不觉了解到寓言的文体特点,易于开展寓言的写作训练。

  二、教学目标与教学重点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分析,我将此课的教学目标确立为:

  1.了解寓言的文体特点和写作方法。

  2.理解课文内容,领悟课文蕴涵的寓意。

  3.继续练习朗读,提高朗读水平。感受优美的语言,学习精美的表达。

  4.正确地把握人生态度,对待人生际遇。教学重点是目标2、3;目标1、3是本文的难点。

  三、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运用“教材无非是一个例子”,但教材又是一个很特殊的例子,它与数理化的例子不同。

  首先,它是一个综合性的复杂的例子,从不同的方面可以有不同的理解运用;

  其次,这个例子本身也很重要。因此,一方面,我们要将这一例子用好用足用得其所,另一方面,我们还不能得意而忘言,得鱼而忘荃,可以说,“言”“荃”更为重要。“整体阅读,探究质疑”是我上这节课的指导思想,在教学方法的选用上主要体现这一点,在处理教材时,先让学生通过默读、分角色朗读等方式从整体上进行充分的感知,并找出关键词句,教师展示屏幕板书进行适当的引导,以便于学生理解故事从而能概括寓意;然后让学生分组就文章自己的一些想法展开讨论质疑,再进行集体研讨释疑,这里我也设计了几个问题供参考,以便学生借鉴;最后通过看图编写寓言的比赛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寓言的特点及写法。我在教学中充分体现新课标要求的“自主、合作、探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采用圈点批注、朗读、讨论、质疑、课堂练习等方式使学生动脑动手。为增大课堂教学的容量和提高效率,采用多媒体课件。

  四、学法的指导和学习习惯的培养对于我们的学生来说,学法的指导和习惯的培养尤为重要,这是新课标所突出强调的,因此,本课十分注重以下五点:

  1.用普通话正确大声地读,要求读音准确停顿恰当,能初步读出语气。

  2.学习使用圈点批注的方法。

  3.加强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

  4.培养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

  5.根据间接经验学习感悟人生。五、教学过程设计本课教学时数拟为一课时教学过程:

  1、导入:联系第一单元有关人生的感悟及学生作文中展露的坚强不屈的人生观,激发情感,创设氛围,导入本课的学习。

  2、揭示目标

  3.目标的实现:

  ①看导语,默读课文《白兔与月亮》,粗略了解课文大意;通过屏幕板书复述故事,概括寓意。

  ②分角色朗读课文《落难的王子》,注意语调、停顿和重音。通过屏幕板书提示概括寓意。初步完成目标2、3,接触难点;

  ③学生四人小组讨论,就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再进行集体探究释疑,这里我也设计了几个问题供参考,以便学生借鉴。完成目标3及重点;

  ④根据幻灯片出示的图片发挥想象,比赛编写寓言故事,并让其他同学揣摩概括寓意。完成目标1及通过训练解决难点;

  ⑤寓言文体小结,布置作业。强化拓展训练,巩固本课学习内容。

  附一:

  (1)《白兔和月亮》板书

  (2)《落难的王子》板书

寓言说课稿8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生寓言》,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设想、教学程序、板书设计几个方面对本课的教学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1、课文特点、地位和作用:

  《人生寓言》是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三课,两则寓言都依据辩证逻辑构想而成的。本单元内容上紧承第一单元,仍以人生为主题。但偏重点稍有不同,第一单元偏重人生感悟,本单元偏重人生理想和信念,而且在前一单元的基础上,上了一个台阶,内容比较深沉、严肃,理性的成分浓厚得多。这样的编排,可以使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升一个层次。

  本单元教学要求,与上一单元既有延续性,又有所提高。在理解课文内容方面,要求熟读课文,联系自身的人生体验,深入思索,反复咀嚼,领悟课文深长的意味。同时要注意学习课文的表达技巧。在阅读方法方面,要继续练习朗读,提高朗读水平,并学习课文的表达技巧。据此,我确立了教学重难点。

  2、教学目标:

  根据本单元要求,结合新课标“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的要求,我设计的教学目标如下:

  ⑴知识和能力目标:

  ①理解、积累词语:审美、闲适、慧心、心旷神怡、得失之患、险象迭生多愁善感等;

  ②学习从寓言的关键情节切入,探究寓意并简要概括,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

  ③在朗读中加深理解,提高朗读水平;

  ④揣测《白兔和月亮》语言的精美和《落难的王子》构思奇妙。

  ⑵过程和方法目标:

  理解寓意,学习精美的表达。体验反思,提升效果。

  ⑶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正确地掌握人生态度,对待人生际遇。

  3、教学重难点:

  ⑴抓住关键情节,揣测寓意,并联系生活体验进一步加深对寓言哲理美的理解;(重点)

  ⑵理解《白兔和月亮》中对人类的讽刺和《落难的王子》的奇妙构思。(难点)

  二、说教法

  引导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习,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我教读本课的指导思想是:把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主动权教给学生。

  1、教师创境导入、指导诵读、深入研读、合作精读、对比阅读等,使学生能够较准确、流畅地复述故事,品味其精美的语言特点和深刻的寓意;

  2、抓关键词语、句子的方法,按设疑──探究──释疑──质疑的程序展开,以问题引思路,以疑问求深入,大胆倡议有疑而问,提倡“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伟大”的精神;

  3、设境法、点拨法、积累法等,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如请你复述、请你品味、小试牛刀等尊重学生,以学生的体验为基础,不拔高,不灌输,拉近与学生的感情距离,这也可以叫做感情法。

  三、说学法

  七年级新生对寓言的学习有了一点点基础,但理解也仅仅限于浅层次上。特别是以人生为主题的寓言,理解上更需要一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过程。

  而新课标提倡“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考虑,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据此,本节课堂上从朗读、复述、抓关键词语句子入手,学生自主学习、分组合作、师生一起探究,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在阅读中领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明理,在练习中巩固,在质疑中创新。逐步理解课文蕴涵的深刻道理。

  四、说教学程序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2、资料助读,预习反馈:

  ⑴简要介绍寓言和作者周国平。

  ⑵字词积累:课后“读一读,写一写”内容。

  (说明:新课标要求学生能“搜集自身需要的信息和资料”。首先指名学生介绍,其他学生进行补充,争取由学生自主介绍完整,教师做总结,协助学生进行文学常识和字词的积累,体现了这一要求。)

  3、指导朗读,整体感知:

  ⑴教师范读,读出语气和情感,学生体会。

  ⑵自由诵读两则寓言,考虑以下问题:

  《白兔和月亮》在情节发展中有两处转折,请加以概括。白兔从前后不同的情感体验中悟出一个什么道理?

  4、自由诵读,请你复述:

  以小组为单位,选出代表进行两则寓言复述,教师简要评价。

  (说明:新课标要求学生具备“完整准确,突出要点”的复述能力,该环节的设置可以很好提高学生的复述能力,达成新课标的.要求,提高学生口语能力。)

  5、深入研读,请你品味:

  以小组为单位,深入研读课文,从中摘录出你认为优美的语句,加以体会和推荐。

  (说明:本项目的设置本着“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的教学理念,依据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的要求,充沛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并且很大程度上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所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完成体会语言的教学任务)

  6、合作精读,质疑探究。

  7、对比阅读,拓展延伸:

  将两则寓言连贯起来考虑,进行比较阅读,你有什么启发?在小组内推荐讨论结果。学生代表发言后教师总结。

  (说明:新课标明确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多篇和评价的能力”。该环节的设置就是为了实现对学生这种综合能力的培养,突出了语文课程的综合性和开放性。)

  8、轻松回读,体验反思。

  9、课堂检测,小试牛刀。

  10、课堂小结:

寓言说课稿9

  教材分析

  知识是教不尽的,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获得语用经验,培养语感,练就语文能力,提升语文素养。古代的寓言故事有很多,也不是唯一的一本可以用来做教学例子的寓言故事集,教材无非是给了我们两则学习寓言的例子,我们所要做的,便是引导学生从对这两个例子的学习中,认识寓言、了解寓言并指导学生进行寓言创作,实现经验的传递、语感的迁移。寓言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两个故事,情节都很简单,而且篇幅短小,很适宜初一阶段的学生学习。

  教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做为语文学习材料,实施教学更应遵从这些原则。所以,我在教学中紧紧抓住语文学习的“实践性”不放松,充分借助多媒体引导学生开展综合性学习,多给学生创造实践的时间和空间,尽可能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直接参与的机会,以便他们能从对课文的解读中获得语用经验、语感体验。做到将作者的想象和联想激活、物化为学生自己的想象和联想,并运用于寓言创作之中。所以,教法上应做到走进例子解读与走出例子创作并重,让学生成为学习寓言的主人。

  教学过程

  教育应当贯穿于学生的兴趣当中,使学生的兴趣在教学的每节段都能连贯地表现为注意、等待、探究和行动。对知识感兴趣并想拥有它、实践它,是每个渴求知识的人所具有的情感冲动,任何一个可能吸引学生注意力的东西,任何一项可能激发学生求知欲的知识或技能都是他们所感兴趣的,极有可能使学生焕发出旺盛的求知欲,我们做老师的,要因势利导,抓住学生的兴趣点,鼓励他们去表现,进而让学习成为学生人生价值的自我实现。基于此,整个教学过程由三步构成:

  一、看动画引入,初识寓言

  在师生互动学课文时,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我拟从学生的生活本身和他们已取得的经验出发,借助多媒体播放他们熟悉的.寓言故事的方法,引导学生初识寓言,培养学习寓言的兴趣。

  二、互动学课文,了解寓言

  教学的第二步,便是与学生一起完成两则寓言故事的学习,我以一个语文活动中心和实际主题的身份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中。首先通过观看动画对两则寓言有整体感知,让学生复述故事情节,加深学生印象,然后以小组合作的形式理请故事情节,多角度理解寓意,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三、联想加想象,创作寓言

  《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因此我设计了这样两道练习,第一是给没有直接寓意的故事添加寓意。第二是进行简单的寓言创作。学生有各自不同的生活体验,有对问题的不同思考角度,写出来的寓言也必定个不相同。

  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课堂教学应给学生在课外进行延伸性学习以指导,仅借助一节课两个例子的教学是无法让学生学得关于寓言的所有知识的,在课堂上创作寓言也因受到时间等因素的影响而呈现功利性,这与语文学习的渐进性、广泛性要求是不相适宜的,一是引导学生直接接触相同类的语文材料,推荐几本寓言故事集他们阅读。这其中有中国寓言(如《中国寓言故事》),也有国外寓言(如《拉封丹寓言》),我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记下自己的收获,二是建议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自己熟悉的寓言进行改编,进行交流;也可以搜集存于民间的寓言故事,举办一个“讲寓言故事”比赛活动,把对寓言的学习延伸下去。

  教学反思:

  老师角色的恰当定位,再加上得法的引导,学生主体性的激发,必将使课堂教学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让学生带着社会生活的体验走进课堂,运用自已的生活体验、情感倾向和语用经验去解读作者的生活体验、情感倾向和语用经验,进而实现生活体验、情感倾向和语用经验的转化,再结合相应训练在实践中得以历练,让学生带着语文课堂的收获走向生活实践,实现学习与生活的有机衔接,这样的教学必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寓言说课稿10

  第一、教材特点:

  两则寓言选自《伊索寓言》,篇幅短小,情节生动,形象鲜明,语言流畅,讽刺性强,能激发学生联想、想象兴趣,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

  第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教学理念,结合寓言的'特征,本文教学目标设定为:

  1、了解寓言的文体特点和《伊索寓言》等有关文学常识。

  2、学会分析寓言情节,领悟深刻寓意的学习方法。

  3、联想、想象,培养初步写作寓言的能力。

  4、领悟寓言哲理,联系生活与自身实际,培养健康情感与高尚人格。

  第三、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重点】目标2学会分析寓言情节,多角度领悟寓意,培养发散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

  【学习难点】目标4领悟寓言哲理,联系生活与自身实际,培养健康情感与高尚人格。

  第四、教法与学法:

  客观上讲,思源学校的学生基础不好,学习积极性不高,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融入课堂学习活动,成为学习的主人,始终是课堂教学最重要的任务。为此,在教法、学法上,我采取了以下措施:

  1、教法:搞好导学案设计与课件设计,问题要小、浅、易,让学生经过努力能完成学习任务,有所收获。教师少讲,学生多学、多说、多做,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学法:围绕着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针对课文实际,设计了导学案程序作业,引导学生一个个去完成,让学生逐步了解知识,掌握方法,提高能力。

寓言说课稿11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把握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懂得做事要脚踏实地,不可急于求成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读懂课文,感悟寓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24课《寓言两则》。

  2、课题里有两个生字,谁能把他们读一读?

  3、什么是寓言?寓言就是用一个小故事来说明一个道理。“寓言两则”就是两个寓言小故事。

  4、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第一则:《揠苗助长》

  二、初读课文

  1、学课文之前,我们先来认识课文里的生字词。

  课件出示“焦急、宋国、筋疲力尽、兴致勃勃、纳闷”等词语,学生读词

  2、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边想,《揠苗助长》这篇课文给我们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

  三、指导读文

  1、课文的哪个自然段写了农夫想让自己的禾苗长得快些?

  2、课件出示:第一自然段内容,师范读

  3、大家注意看“焦急” 的“焦”,我们应该怎样记住它?

  生描红

  4、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这一段,边读边想,哪些词让你感受到农夫的焦急?

  5、课件出示:宋国有个农夫,他巴望着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就天天到田边去看。

  “巴望”是什么意思?

  6、课文中为什么要用“巴望”而不用“希望”呢?我们把词语换进去读一读,看一看。

  课件出示:他巴望着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

  他希望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

  7、农夫巴望着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所以就——(课件)天天到田边去看。

  8、这段中还有个地方表现出农夫很希望自己的禾苗长得快些,一起看句子:(课件出示)可他总觉得禾苗一点儿也没有长,心里十分焦急。

  9、禾苗真的一点儿也没有长吗?农夫为什么觉得它一点也没有长?

  10、我们一起读一读这段话,体会一下农夫的焦急心情。

  11、心里着急就得想办法啊,于是就在那想啊想啊,终于想到了一个好的办法。它的办法是什么呢?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看看他想到了一个什么办法?

  12、同学们一起读第二自然段。

  13、想出了办法应该很轻松才对,农夫怎么会“筋疲力尽”呢?

  14、课件出示图片:虽然是这么的累,你看看他脸上的表情:高兴着呢,因为他算是看到了自己的禾苗生长了一大截。

  15、看到自己的禾苗生长了一大截,虽然累,但还是高兴,同学们试着把这种感觉读出来。

  16、农夫觉得自己的办法怎样?

  17、读第三自然段。

  18、都这么累了,农夫怎么还这么兴致勃勃的呢?

  19、 齐读这段话。

  20、农夫这么急着让自己的禾苗快快长高,得到的结果又是怎样的呢?

  齐读第四自然段。

  21、禾苗为什么都枯死了?如果你是这个农民的儿子,看到了这一幅情景,你想对农夫说些什么呢?

  22、 现在你知道“揠苗助长”的是什么意思吗?

  四、 表演内化

  1、这么精彩的故事,同学们想不想演一演啊?

  2、表演结束了,老师想采访一下他们。

  (1)“农夫,看到你的禾苗长了一大截,心里怎么样啊?”

  (2)“小禾苗,被农夫拔了上来,你有什么感觉?你想对农夫说些什么吗 ?

  3、同学们,看到这样的场景,你想对农夫说点什么呢?

  4、学习完了这则寓言你们明白了什么道理?

  5、我们不光要明白这个道理,最重要是要真正引以为戒,在生活中不要犯同样的错误。

寓言说课稿12

  [教材分析]

  四则寓言有两则是选自《伊索寓言》,另外两则选自《韩非子》。前两则极具讽刺意味,作者已点明寓意:希望和结果的矛盾,是〈赫尔墨斯和雕像者〉讽刺性之所在;〈蚊子和狮子〉讽刺了战胜强大敌人却撞在蜘蛛网上的蚊子。〈智子疑邻〉说明持相同看法的人却因身份不同遭到不同对待。〈塞翁失马〉阐述了祸与福的对立统一关系。但本课更在于灵活地分析寓意,允许从不同角度作概括。

  [教学目标]

  1、用自己的话多角度概括寓意,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2、分析故事情节,学习改写、编写寓言。

  3、翻译《智子疑邻》、《塞翁失马》,积累文言词语。

  [教学重点]

  多角度概括寓意

  [教学难点]

  学习改写、编写寓言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赫尔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

  一、导入

  寓言总是很受孩子喜欢,这个学期我们学过寓言吗?什么是寓言呢?

  读“课前导语”。

  二、朗读寓言,分析故事情节

  1、朗读《赫尔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读出人物的语气。

  思考:①“赫尔墨斯又笑着问道”的“笑”你认为是一种怎样的笑?表现了他怎样的心态?

  ②赫尔墨斯为什么先问宙斯、赫拉像的价钱如果首先问自己的雕像的价钱,结果会怎样?

  ③一个银元是贵还是便宜?

  ④如果蚊子不先发表“挑战宣言”就去进攻狮子,结果仍然是战胜了狮子,这对故事情节会有怎样的影响?

  2、根据情节,归纳寓言寓意。

  三、改动寓言情节后让学生讨论寓意,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学生讨论,这样改动情节后寓意有没有变化?为什么?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赫耳墨斯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尊重,就化作凡人,来到一个雕像者的店里。他看见宙斯的雕像,问道:“值多少钱?”雕像者说:“一个银元。”赫耳墨斯又笑着问道:“赫拉的雕像值多少钱?”雕像者说:“还要贵一点。”赫耳墨斯听后,默不作声,悄然离去。

  蚊子和狮子

  蚊子径直朝狮子飞过去,趁狮子没有准备,张嘴就咬,而且专咬狮子鼻子周围没毛的地方。狮子气得用爪子把自己的脸都抓破了,也没抓到蚊子。蚊子战胜了狮子,就吹着喇叭、唱着凯歌飞走了。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中的赫耳墨斯打听到宙斯和赫拉的雕像的价格后,为什么一言不发,悄然离去了?他心里这时是怎么想的?显然,原文中讽刺缺少自知之明、妄自尊大的人的.寓意也要改变了。改动后的《蚊子和狮子》去掉了蚊子向狮子宣战和取胜后得意忘形,撞在蜘蛛网上被蜘蛛吃掉这两个情节,那么原文中讽刺蚊子的骄傲之意便不存在了。

  所以寓言的寓意,是从故事情节中得来的,如果改动情节,那寓意相应也有变化。并且作者依据现实生活想像创造的,阅读寓言故事,首先要分析故事情节;而创作寓言,更不能忽视对情节的具体想像。

  四、联系实际,深入探究

  1、在现实生活中,你遇到过类似的人吗?

  2、你觉得这两个故事还适用于哪些人呢?

  五、布置作业

  1、自编寓言故事,注意考虑情节是否合理、具体,情节与寓意是否一致,寓意能否揭示一种生活道理。参考题目:①嘴和眼的对话②树和斧子

  2、预习《智子疑邻》《塞翁失马》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智子疑邻》《塞翁失马》

  教学过程:

  一、导语

  昨天,我们学的是古希腊的寓言,今天,我们来学习中国古代寓言两则。中国古代有许多这样的寓言,它们就像珍珠一样散布在古代思想家的作品中,它们作为论据来阐明事理,非常具有说服力。如:《智子疑邻》选自《韩非子》。《塞翁失马》选自《淮南子》。

  三、疏通课文

  1、学生朗读,自主探究。

  2、四人小组相互交流探究。

  3、小组提出无法解决的字词,全班讨论。然后教师打出课件,学生解释加点的字。

  联系上下文,解释加点的词。

  宋有富人,天雨墙坏不筑,必将有盗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人胡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

  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

  胡人大入塞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

  这个环节一定要落实,这些加点词语中有的属于古今异义,有的属于一词多义,有的属于词类活用,不需要给学生分类,但一定要求学生结合上下文把意思讲对,这也是为了帮助学生积累文言词语,为以后学习文言文打基础。

  四、复述故事情节

  在读懂的基础上,让学生复述,加深理解。

  五、多角度归纳寓意

  1、先引导学生读课本204页钱钟书伊索寓言新解,鼓励学生多角度、有创意地发表见解。

  《智子疑邻》

  积极方面:听意见只应听正确的,而不要看这意见是什么人提出,对人不能持偏见。

  消极方面:要注意自己与听话者的关系,如果关系疏远,即便说的意见正确,效果也不见得好。

  《塞翁失马》

  这位失马的塞翁,不以众人之“吊”为忧,不以众人之“贺”为喜,在复杂的现实面前,沉着冷静,方寸不乱,既看到了“祸福同门,利害相邻”,也看到了“祸福相转而相生”,充分地体现了道家“淡泊无为,蹈虚守静”的心态。这种祸福相依、利害相伴、且能“转而相生”的观点是符合辩证法的。但这种随缘自适、随遇而安的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及相对主义观点,否定了衡量事物的客观标准,是不够科学的。同时,文末以“丁壮者……死者十九”来反衬塞翁之子以跛独存,格调也较低。

  2、如果学生觉得难,可提些问题进行启发。同时也指导学生尽可能把话表述得简洁、准确。如:讨论《智子疑邻》时,可问:对正确的意见应该采取怎样的态度?如何正确对待别人提出的意见或建议?

  学《塞翁失马》,可以问:好事坏事能转化吗?必然转化吗?举例说说好事、坏事在什么条件下转化?

  福与祸的转化,需要一定的条件,不能让学生误解成福与祸的转化是必然的。如,家庭突遭打击,变故,陷入困境,这是祸,但如果能从容、镇静,在困境中拼搏、奋起,那么,这又不失为一种宝贵的精神财富。当然,在困境中一蹶不振,丧失信心,甚至失去生活勇气,那么,这祸就只能是祸了。所以,要注意把握好转化的点、条件。

  五、扩展阅读

  课件打出成语:郑人买履、买椟还珠、画蛇添足、守株待兔、滥竽充数等,让学生讲讲这些故事及寓意。

  六、布置作业

  1、翻译文言文。

  2、课外读〈伊索寓言〉〈中国古代寓言选〉

  教后反思:

  1、其实,并不是所有的寓言都适合多角度解读,如〈赫尔墨斯和雕像者〉,其明白的寓意已经很难再有想像的余地,一定要改变故事情节反而生硬。

  2、确实很有必要引导学生多阅读一些简短深刻的文言寓言,既积累了一些成语,又提高了学生文言阅读的能力。学生也很感兴趣。

寓言说课稿13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生寓言》,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设想、教学程序、板书设计几个方面对本课的教学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一)课文特点、地位及作用:

  《人生寓言》是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三课,两则寓言都依据辩证逻辑构想而成的。本单元内容上紧承第一单元,仍以人生为主题。但侧重点稍有不同,第一单元侧重人生感悟,本单元侧重人生理想和信念,而且在前一单元的基础上,上了一个台阶,内容比较深沉、严肃,理性的成分浓厚得多。这样的编排,可以使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升一个层次。

  本单元教学要求,与上一单元既有延续性,又有所提高。在理解课文内容方面,要求熟读课文,联系自己的人生体验,深入思索,反复咀嚼,领悟课文深长的意味。同时要注意学习课文的表达技巧。在阅读方法方面,要继续练习朗读,提高朗读水平,并学习课文的表达技巧。据此,我确立了教学重难点。

  (二)教学目标:

  根据本单元要求,结合新课标,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的要求,我设计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和能力目标:

  (1)理解、积累词语:审美、闲适、慧心、心旷神怡、得失之患、险象迭生多愁善感等;

  (2)学习从寓言的关键情节切入,探究寓意并简要概括,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

  (3)在朗读中加深理解,提高朗读水平;

  (4)揣摩《白兔和月亮》语言的精美和《落难的王子》构思奇妙。

  2、过程和方法目标:

  理解寓意,学习精美的表达。体验反思,提升效果。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正确地把握人生态度,对待人生际遇。

  (三)教学重难点:

  1、抓住关键情节,揣摩寓意,并联系生活体验进一步加深对寓言哲理美的.理解;(重点)

  2、理解《白兔和月亮》中对人类的讽刺和《落难的王子》的奇妙构思。(难点)

  二、说教法

  引导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习,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我教读本课的指导思想是:把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主动权教给学生。

  1、教师创境导入、指导诵读、深入研读、合作精读、对比阅读等,使学生能够较准确、流畅地复述故事,品味其精美的语言特点和深刻的寓意;

  2、抓关键词语、句子的方法,按设疑探究释疑质疑的程序展开,以问题引思路,以疑问求深入,大胆倡导有疑而问,提倡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伟大的精神;

  3、设境法、点拨法、积累法等,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如请你复述、请你品味、小试牛刀等尊重学生,以学生的体验为基础,不拔高,不灌输,拉近与学生的感情距离,这也可以叫做感情法。

  三、说学法

  初一新生对寓言的学习有了一点点基础,但理解也仅仅限于浅层次上。特别是以人生为主题的寓言,理解上更需要一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过程。

  而新课标提倡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据此,本节课堂上从朗读、复述、抓关键词语句子入手,学生自主学习、分组合作、师生共同探究,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在阅读中领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明理,在练习中巩固,在质疑中创新。逐步理解课文蕴涵的深刻道理。

  四、说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二)资料助读,预习反馈

  1、简要介绍寓言及作者周国平;

  2、字词积累:课后读一读,写一写内容。

  (说明:新课标要求学生能“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 首先指名学生介绍,其他学生进行补充,争取由学生自主介绍完整,教师做总结,帮助学生进行文学常识和字词的积累,体现了这一要求。)

  (三)指导朗读,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读出语气和情感,学生体会;

  2、自由诵读两则寓言,思考以下问题:

  1)《白兔和月亮》在情节发展中有两处转折,请加以概括。白兔从前后不同的情感体验中悟出一个什么道理?

  (四)自由诵读,请你复述

  以小组为单位,选出代表进行两则寓言复述,教师简要评价。

  (说明:新课标要求学生具备完整准确,突出要点的复述能力,该环节的设置可以很好提高学生的复述能力,达成新课标的要求,提高学生口语能力。)

  (五)深入研读,请你品味

  以小组为单位,深入研读课文,从中摘录出你认为优美的语句,加以体会和交流。

  (说明:本项目的设置本着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的教学理念,依据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的要求,充分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并且很大程度上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所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完成体会语言的教学任务)

  (六)合作精读,质疑探究

  (七)对比阅读,拓展延伸

  将两则寓言连贯起来思考,进行比较阅读,你有什么启发?在小组内交流讨论结果。学生代表发言后教师总结。

  (说明:新课标明确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该环节的设置就是为了实现对学生这种综合能力的培养,突出了语文课程的综合性和开放性。)

  (八)轻松回读,体验反思

  (九)课堂检测,小试牛刀

  (十)课堂小结

  《人生寓言(节选)》选了两则,一则是《白兔和月亮》,一则是《落难的王子》,说的是人生应该怎样对待财富;对待厄运,把概念再提升一级,是人生应该怎样对待好事与坏事,好事可以变成坏事,坏事也可以变成好事,《白免和月亮》意在一则戒贪。白兔从自己的生活体验中明白了,拥有月亮不如没有。如果某种拥有并不能给自己增加幸福,反而徒增苦恼;那就不如没有。《落难的王子》教人不要畏惧厄运。王子那样脆弱的人都挺过来了,谁又不能呢,厄运可以使人坚强。

寓言说课稿14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伊索寓言》属于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课文。本单元属于故事集锦,由成语故事、文学故事、民间故事和寓言故事组成,其中成语故事中的两篇故事都是来自寓言故事的成语,来自寓言的成语故事和寓言故事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它们都是通过一个小故事,用比喻、人格化修辞方式等,来讲明某个原理或者教训的文学作品,往往带有嘲讽和劝诫的性质。

  《伊索寓言》产生于希腊的古典时期,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其结构短小精悍,内容博大丰满,既有深刻丰富的思想性,又有形象生动的艺术性,适宜任何年龄的人阅读本文讲述了三则寓言,紧凑密切,意蕴丰厚,以浅近的语言把角色描画得绘声绘色,生动传神,使人读后兴致盎然,从其中获得深刻的启迪和教益。《狐狸和乌鸦》讲狐狸吃不到蒲萄发语辞蒲萄"是酸的,不好吃";《牧童和狼》讲一个牧童屡次大叫"狼来了"棍骗乡村居民,当"狼真的来了",谁也没有去帮忙他;《蝉和狐狸》讲狐狸想吃蝉,便假装嘉赞蝉的歌声妙美,但蝉看穿了狐狸的企图,没有上钩。每则寓言都以篇末的一句训诫作结,具有画龙点睛的成效。本节课主要内容为《牧童和狼》和《蝉和狐狸》。

  2、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选一两个自己喜欢的寓言故事,讲给别人听。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知道这三则寓言的故事,能从寓意获得教益。

  3、教学重点:

  (1)知道这三则寓言的'故事,能从寓意获得教益。

  (2)能选一两个自己喜欢的寓言故事,讲给别人听。

  4、教学难点:知道这三则寓言的故事,能从寓意获得教益。

  5、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二、说教法、学法

  根据本课教材特点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遵循“积极指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教学理念,运动谈话式、启发式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创造学习,前后联系,读中感悟,在学法指导上,我注重调动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积极性,教法上以问题发现法为主,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程理念,适时点拨,以读促悟。

  三、说教学过程

  (一)、设景生趣,自主学习(5—8分钟)

  导入:

  1、同学们都很喜欢看寓言故事,那你们知道寓言故事有什么特点吗?

  寓言,是通过一个小故事,用比喻、拟人等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往往带有讽刺和劝诫的性质。

  2、简介《伊索寓言》及其作者。伊索是公元前6世纪的希腊寓言家,曾经是一个奴隶。他机智幽默,聪颖过人,在儿童心目中始终扮演一个故事大王的角色。《伊索寓言集》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座丰碑。它的内容十分在一定历史条件下,题材相当广泛,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古希腊的社会现实和风土人情,尤其集中反映了下层社会里奴隶的思想感情。《伊索寓言集》里的角色大都由动物担任。这些动物和人一样,会思考,能说话,从本质上说仍是人的化身,代表着当时社会上的各色人物。 导语: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伊索寓言》,课文共有三个故事。请你快速读一读课文,看看是哪三个故事,读的时候注意生字的读音,读通读顺句子。

  (二)、研读感悟,组内学习(5—7分钟)

  读完课文,老师要考察一下大家生字词的学习效果(出示PPT)

  提醒学生注意“狐狸”在一起连读时,“狸”读轻声;“葡萄”在一起连读时,“葡”读轻声。

  我们首先来学习《狐狸和葡萄》。(板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三)、多元导悟,展示学习(10—15分钟)

  (1)故事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狐狸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是酸的。

  (2)(PPT课文第一自然段)葡萄架上,垂下几串成熟的葡萄。一只狐狸看到了,馋得直流口水。他想尽了各种办法去够葡萄,但是白费劲。 1.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狐狸非常想吃葡萄?2.小组合作讨论:狐狸能想到哪些方法去够葡萄?

  3.“白费劲”说明了什么?你能想象出此时狐狸的神情吗?

  (3)(PPT课文第二自然段)狐狸感到无望了,只好转身离开。他边走边回过头来说:“这些葡萄肯定是酸的,不好吃。

  1.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狐狸在“白费劲”、“无望”的情况下,仍然对葡萄恋恋不舍?

  2.同学们吃过成熟的葡萄吗?是什么滋味?狐狸为什么说葡萄肯定是酸的,不好吃?

  3.看来狐狸是吃不到葡萄,心里酸溜溜的。这酸溜溜的话该怎么读呢?谁来读一读?

  (4)(PPT课文第三自然段)有些人无能为力,做不成事,却偏偏说时机还没有成熟。

  1.从上面的故事你能知道“无能为力”是什么意思吗?你怎么理解这段话?

  2.你觉得狐狸是怎样的一个人?

  交流:自欺欺人、死要面子、自我安慰

  3.学了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

  吃不到葡萄,就说是酸的。狐狸先生的这句话,已经成为世人皆知的俗语了。

  (6)小结:

  其实在我们心中也住着这样一只狐狸,所以要看管好它,不能随便让它跑出来哦。

  (四)、巩固深化,共同悟学(8—10分钟)

  小雅朗诵比赛的了第一名,小芳却名落孙山,她撇撇嘴说:“有什么稀奇的,不就是个第一名嘛!”真是

  你在平时学习、生活中是否遇到相似的情况,你会怎么做?

  四、说板书设计

  结合本节课的内容,现将板书设计如下:

  伊索寓言

  《狐狸和葡萄》狐狸:虚荣,表里不一

  《牧童和狼》牧童:不诚实,经常说谎,自食其果

  《狐狸和蝉》蝉:善于观察、思考,保持警觉,存有戒心

寓言说课稿15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文言文,选自《战国策·楚策》。全文共有3个自然段,讲述了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老虎在森林中寻找食物,捉到一只狐狸。狐狸骗老虎,并假借老虎的威风吓走了小动物们。

  这篇古文是按事情发展顺序写的,起因、经过、结果各占一段。故事原本是魏国派去楚国的奸细江乙用来陷害楚国的相昭奚恤时給楚王讲的一个小故事。这则寓言后来形成了成语,常常用来比喻倚仗别人的势力欺压人。同时也说明凡事应开动脑筋,不能盲目信从,否则,就会闹出笑话。

  【学情分析】

  1、学生学习的古文不多,本课是初次接触到古文寓言,而且很难有语言实践的环境,因此朗读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2、古文中一些字的古今意思差别比较大,学生理解起来有障碍。

  3、理解文言文意思的方法学生在上一篇寓言中有过尝试,但还不熟练,教师要继续带领学生尝试运用这些方法自主学习。

  基于以上考虑,我确定教学目标如下:

  【教学目标】

  1、学会四个生字“逆遂皆畏”,了解“求、走、畏”等字词的意思。

  2、初步学习文言文的朗读,能够正确朗读《狐假虎威》。

  3、了解《狐假虎威》这则寓言故事的内容,懂得“狐假虎威”这个成语用来比喻借别人势力来欺压人,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初步学习文言文的朗读,能够正确朗读《狐假虎威》。

  理解寓言故事的内容。

  难点:

  懂得《狐假虎威》这个成语的意思

  【主要教学环节及设计意图】

  为了达成上述目标,我设计以下几大教学环节: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二、指导读文,确保正确

  三、自学交流,质疑解疑

  四、理解内容,想像朗读。

  五、练习背诵,扩展延伸。

  第一环节: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上课伊始,老师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书吗?(喜欢)

  老师也像大家一样喜欢书。今天我就给你们带来了一本特别的书,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出古书)

  这是一本古书,大家可千万不要小看它,它比我们爷爷的爷爷还要大得多,它最早出现是在两千多年前,书的名字叫《战国策》,这里面有一篇古文,名字叫《狐假虎威》(师板书课题)

  你们愿意和这篇古文交上朋友吗?(愿意)

  那我们快打开书,它就在我们的书上。这个时候老实交代一下,为了方便我们现在阅读,书中的古文变成了横排的,并且被加上了标点。

  【设计意图】

  这样的导入设计力求使学生在了解寓言的出处的同时感受到祖国文化历史悠久,产生继续学习古文的兴趣。同时,以和古文交上朋友为大情境,促使学生自主学习。

  第二环节:指导读文,确保正确

  此环节主要分四个步骤进行:

  1、学生自主试读:同学们先自己读读看,有不认识的字可以查看生字表,也可以请教别人。(学生试读,老师巡视,了解情况,随机指导)

  2、教师配乐范读:同学们读得很认真,但是因为大家还没怎么和古文打过交道,有些同学在读的时候遇到了困难。同学们听老师读一遍,注意听准字音。(师配乐范读。)

  3、学生练习朗读:你们自己练一练,尤其是那些不好读的句子,可以多练几遍。

  4、教师指导熟读:同学们可能都注意了,这篇古文中有四个生字,老师想请同学们来读读这几句含有生字的古文,看看大家是不是能把他读正确了?(指名读)

  今子食我,是逆天帝之命也。

  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你认为还有那句话不好读呢?咱们一同来读读吧。(还可以请一位同学当小老师领读。增加学生练习的次数,把字音读准。)

  预设正音:为、吾、长、己

  下面咱们一块来读一读这篇古文吧,熟练的同学就把声音放出来。

  天帝使我长百兽。

  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

  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

  (在教师指导熟读的这一步中,重点指导四个生字所在的句子:“今子食我,是逆天帝之命也。”“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还有一些容易读错的字音。例如“天帝使我长百兽。”、“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 “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

  【设计意图】

  此环节的设计力求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先由学生自己尝试着去读,然后再由教师对那些学生读不好的地方进行指导,有的放矢。至于范读,目的是希望让学生去模仿,因为靠学生自己是很难完全读正确的。

  第三环节:自学交流,质疑解疑

  1回忆故事。

  在学生已经能够把这篇古文读得比较正确后,老师带领学生一起回忆故事内容。也就是这篇古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学生通过预习和读课文能够用简单的语言讲述出来。之后老师提出向更深层学习的建议:仅仅明白古文的大概意思,只能当作这篇古文的普通朋友。你们想不想和它成为知心朋友呀?那就得去弄懂每句话的意思。

  2商讨学法。

  随即带领学生商讨学法:怎么才能弄懂古文每句话的意思啊?同学们,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吗?基于前一篇古文《滥竽充数》的学习,学生能够说出一些上次课总结的方法:看译文、看注释、查字典。之后教师点拨:看注释可是一种学习古文的重要方法,类似我们以前学习古诗的方法。译文除了帮助我们了解全文的大概意思以外,更重要的是帮助我们明白每句古文的意思,所以大家要在通读译文之后,把古文和译文对照着看。

  【设计意图】

  此设计主要是将刚刚学过的学习古文的方法进行回顾,使学生有意识的在学习之前选择、确定下适合的方法。

  3学生自学交流。

  (1)学生自学每句话的意思。

  (2)同桌提问,组内交流。

  (3)老师提问,班内交流。

  重点检查以下几句:

  天帝使我长百兽。

  是逆天帝之命也。

  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

  4质疑解疑。

  教师提问:你还有哪些问题呢?可以提出来。

  (学生提问)

  学生集中提问2、3次,师引导学生解答(针对不同情况)

  这一环节要处理题目中“假”的意思。如果学生问出:狐假虎威中的假是什么意思,解答。如果学生没有问出:狐假虎威中的假是什么意思,师引导学生问出,再解答。在狐假虎威这个题目中有没有你不明白的词?

  解答方法:先自己想一想,再选择。

  第四环节:理解内容,想像朗读。

  (一)学习第一段。

  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

  这一段主要是通过理解句子和重点字的意思来进行指导朗读。重点字主要放在“求”和“之”这两个字上。建议学生尽量把语速放慢一些,这样才能在朗读中体会到古文的韵味。

  (二)学习第二段

  这一段主要通过引导想象故事情景,体会老虎和狐狸的内心活动来理解古文内容,从而指导朗读。

  (1)第一句

  子无敢食我也。

  引导想象:狐狸在说这句话的时候什么样?什么语气?(很自信,镇定自若)

  他被凶猛的老虎捉到了一点都不害怕吗?(不是的,他是故意装出这副样子,想让老虎相信他,不吃他。)怎么读才能不被老虎吃掉呢?你试一试!

  (2)第二、三句

  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之命也。

  引导想像,揣摩心理:狐狸为什么要提到天帝?(天帝是天上的皇帝,他最大,谁都得听他的)有了天帝做靠山,那它为什么不说“天帝是我朋友”?干嘛要说让它“长百兽”?(告诉老虎,我比你还大,我是掌管你的,我是有本事的'!)那么狐狸肯定要在老虎面前突出自己的靠山,强调自己的位置,还要突出后果的严重性,这样才能吓倒狐狸,你们觉得这只狐狸怎么样?(聪明或狡猾)揣摩着狐狸的心理试着读这两句。

  【设计意图】

  狐狸仅编造了一个谎话就从老虎手中逃生,就这一点而言,不能不说他聪明。那么带领学生揣摩狐狸的心理,体会他这个谎话的作用才能使狐狸这个形象更加鲜活,学生理解才能更加深入。

  (3)第四句

  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

  这一句主要是进一步理解狐狸的聪明或者说是狡猾。他为了让老虎进一步相信他还要让老虎和他到处去走一走,并要老虎走在自己的身后。我在这里要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要“子随我后”?这也促使学生进一步去理解“狐假虎威”这个成语的意思。尤其是“假”的意思。

  此外,反问句式也是这一句的重点。我设计了四个层次:

  a观察句子特点

  b将句子换一种说法或说说它的意思

  c指导朗读,体会反问句的作用

  d了解古今词义的差别( “走”)

  【设计意图】

  体会句式在表达效果上的作用是阅读教学中的难点,需要点点滴滴的渗透,学生才能慢慢理解.古今词义的差别是我们在阅读文言文中障碍最大的,这里也只是起一个渗透的作用,以便学生今后更好的学习古文.

  (三)学习第三段

  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这一段的理解我主要设计了以下几个层次:

  (1)体会不同句子中“之”的意思不同

  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之:百兽(第一段出现了)

  故遂与之行。之:狐狸

  兽见之皆走。之:老虎

  (2)指导学生通过演一演深入理解古文的内容。在教师指导中,注意引导学生体会狐狸和老虎走在森林中,他们各自心里会想些什么,使形象更加鲜活,为后面的理解寓意奠定基础。

  【设计意图】

  演一演这一形式深受学生的喜欢,此处也适合学生表演,丰富了课文内容,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表达。

  (四)评价人物,升华主题

  通过学生评价狐狸和老虎一方面使学生认识到老虎有凶猛的一面,也有愚蠢的一面。狐狸虽狡猾,但也有可取之处,它急中生智保住了自己的性命正体现了它的聪明。另一方面使学生明白我们要学习狐狸的聪明机智,但不能利用花言巧语欺骗别人,更不能仗势欺人,站在老虎的角度来谈那就是凡事应开动脑筋,不能盲目信从,否则会闹出笑话。

  (五)续编故事,深入理解寓意。

  第五环节;练习背诵,扩展延伸

  (一)练习背诵

  (二)看画面背诵

  (三)扩展延伸

  老师质疑:关于这篇古文,你还想了解哪些呢?比如:这个故事最早是谁讲的啊?当时是怎么一回事啊?两千年前的事儿啦,怎么才能知道呢?于是我向学生介绍有关这篇古文的一些资料。希望是以网页的形式出现。

  这节课,我们与《狐假虎威》这篇来自两千年前的古文变成了熟识的朋友。在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中,类似这样的古文还有很多。同学们可以去多多结识他们。

  作业:

  1选择小伙伴,自编自演课本剧《狐假虎威》。

  2续编《狐假虎威》这个故事。

  附:板书设计

  狐假虎威

  先行随后

【寓言说课稿】相关文章:

《人生寓言》说课稿08-01

《寓言》教案07-29

寓言教案07-27

伊索寓言好词好句11-06

《寓言两则》教案12-20

伊索寓言读书笔记03-16

《伊索寓言》读书笔记11-09

《伊索寓言》读书笔记10-28

伊索寓言读书笔记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