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花生》教学反思

时间:2022-05-18 10:51:15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落花生》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刚到岗的教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课堂教学,对教学中的新发现可以写在教学反思中,教学反思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落花生》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落花生》教学反思

《落花生》教学反思1

  在教学这一课时我先让学生明确课文围绕“落花生”讲了几部分的内容。学生经过精心的预习和课堂上的通读之后能说出课文是围绕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这几个方面来讲的。接着我引导学生重点品析“议花生”这个部分,在学花生的品质时,学生质疑:课文中把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进行了比较,是不是说它们只是外表好看而没有实用价值呢?这个问题也是我要重点讲解分析的。在我的引导下学生各抒己见。其中有一个同学就讲的非常好:“老师,我觉得在这里只是把桃子、石榴、苹果的果实的生长位置作了比较,目的是要突出花生的默默无闻、不计较名利,而不是有意贬低这几样水果。”我很意外他能这样说。他讲到了花生的实用, 我就顺势引导学生去体会“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别人没有用处的人。”如果体会了这句话的含义,也就弄清了作者的写作意图。于是我紧紧围绕这句话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什么样的人是有用的人,”“讲体面是什么意思”并点拨学生联系周围的生活实例深谈,学生在我的`启发下,感悟到的“清洁工”“建筑工人”“警察叔叔”教师等工作都是具有花生品格的人。

  今后在教学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让学生有自由的空间,不必用教师参考书上的理解去把学生的思维固定死,只要说的有理,不离主旨,我想教师就应该鼓励。我想这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也会有很大的帮助。这节课还有一个遗憾,本文是很典型的借物喻人的文章,我却忽略了作者这一写作方法。今后备课要更加认真才不会犯同样的错误。

《落花生》教学反思2

  《落花生》是一篇极富哲理的课文。全文围绕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议花生来写,突出议花生这部分内容。我在教学时侧重于引导学生对父亲与我的对话内容进行探讨,交流,感悟,收到较为满意的效果。

  (一)读中品位,理解感悟

  本课语言优美,感情真挚,含义深刻对学生极有教育意义。我在设计时作到以读为本,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自读,师生合作读,生生配合读,分角色读,齐读等,去体味文章的语言,去感受多的蕴涵的哲理,这样一遍一遍的要求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满意效果,从而加深学生对课文的感悟能力,使学生获得情感的体验。

  (二)联系生活,情感升华

  《落花生》一课中的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别人没有用处的人。是全文的点睛之笔,体会了这句话的内容,也就弄清了作者的写作意图。我紧紧围绕这句话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什么样的人是有用的人,讲体面是什么意思并点拨学生联系周围的'生活实例深谈,学生在我的启发下,感悟到的清洁工建筑工人警察叔叔教师等工作都是具有花生品格的人。使学生明辨是非,强化了情感的熏陶。

  (三)重视积累,灵活运用

  在组织学生学完《落花生》一课后中的优美语言,在此基础是上,引导学生进行语言实践活动,我设计了几个主题:1、描写一种物品;2、描写一个人;4、叙述一件说明道理的事件。从而鼓励学生灵活运用课文里的语言,进而体会到运用语言的方法和积累语言的乐趣

《落花生》教学反思3

  儿童的世界是情感的世界,他们对事物的认识,都带有情绪化色彩。布卢姆在提出其学校学习的模式时认为,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都有情感因素陪伴着认知因素而出现,并且在教学中,情感不只是作为手段促进认知教学,而且还作为目标来促进整个教学活动。

  我们的小语界同仁也日益意识到:传递知识不再是教学的目的,真正的教学应是以情感为依托和手段,充分地、最完善地发挥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语文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已把人文性定为语文学科的基本性质。

  语文教学的人文化能够更贴近学生的心灵世界与情感世界。学生、教师与文本真真切切的对话获得将是无穷无尽的感悟。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只有情感的血液在知识这个活的机体中欢腾流动的时候,知识才能触及人的精神世界。”也就是说只有在学生心目中产生“想学习”的内在情感因素,才会激发学习的用心性。因此我们的语文课堂就应是开放而有活力的,就应是流淌着情感的。课堂教学应当为学生创设放飞灵性翅膀的机会。如教完《落花生》一课,向学生提出“你想做什么样的人”的问题,让学生自主分成了代表“苹果”和“花生”两方,展开三次辩论。第一次讲自我的'好处;第二次说对方的不足;第三次谈当今社会为什么需要“苹果”和“花生”这样的人。此时,学生思维的火花递发出来,他们纷纷说出许多精彩的辩词。课堂气氛热烈,学生你一言我一语,个个小脸涨得通红,辩论到达了高潮,呈现出一派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平等讨论、自由辩论的气氛。最后,大家统一认识到:人要注重外表,但更要注重对社会的作用。这样的三次辩论,层层深入,启发学生懂得了不一样的工作、不一样的环境,需要不一样的人才,当今社会“苹果”、“花生”两种人都需要。教学在潜移默化中到达了育人的目的。教师在辩论中,已不仅仅仅再以“解惑”为己任,而是以指导、帮忙、服务的身份出此刻学生的面前,调动学生学习的主人身份主动投入到辩论中去。

  教师在新型的课堂上也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既“重文本”又“超文本”,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大阅读策略,不断拓宽语文教学的途径。总之,教学资料只有被教师心灵化,然后才能在学生心中真正地活起来。

《落花生》教学反思4

  在课前,我让学生查找相关资料,了解了花生的生长特点及有关花生的常识。从而让学生知道花生名字的来历。这样更好地,以及更深刻的理解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本篇文章语言浅显,但所说明的道理却很深刻,富有教强的教育意义。在上这节课时,我先引导学生把花生的品格(好处),特别是爸爸所指出的“最可贵”的那一点理解到位,然后再让学生与做人道理联系起来,以便更深刻的理解和体会花生那优秀的`品格。

  在课文中,重点应该放在理解爸爸说的“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这句话上,由落花生的特点体会到做人的道理。让学生深刻懂得生活中的道理,是无处不在的。

  课上孩子们都能很好的集中注意力听讲,同时也能积极发言。只有个别孩子仍然思想“开小差”,不能控制自己,主动参与到课堂的教学活动中来。本周即将期中考试,衷心希望孩子们能考出优异的成绩。

《落花生》教学反思5

  《落花生》一篇叙事散文,全文围绕“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议花生”来写,真实地记录了作者小时候的一次家庭活动和所受到的教育。课文着重讲了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情况,通过谈论花生的好处,借物喻人,揭示了我们要学习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说明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表达了作者不为名利,只求有益于社会的人生理想和价值观。在教学中,我注重了以下几方面。

  一、抓住重点,整体感知

  在课堂教学中,当学生明确课文围绕"落花生"讲了“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议花生”这几部分内容后,提出一个问题:这几个部分内容中你最喜欢读哪个部分,为什么?让学生自选内容,学习体会,学生兴趣盎然,教师站彩纷呈。并在无拘无束的自学中个性得到了发展,而通过学生的发言,我知道多数学生喜欢读“议花生”这一部分,而这一部分恰好又是文章的重点、难点之所在。这样,我就从学生的兴趣需要中找到了教学的突破口,从而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了学习效果。

  二、读中品味,理解感悟

  本课语言优美,感情真挚,含义深刻对学生极有教育意义。我在设计时做到以读为本,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自读,师生合作读,生生配合读,分角色读,齐读)等,去体味文章的语言,去感受蕴涵的哲理。这样一遍一遍的要求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满意效果,从而加深学生对课文的感悟能力,使学生获得情感的体验。

  三、联系实际,情感升华

  《落花生》一课中的“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别人没有用处的人。”是全文的点睛之笔,体会了这句话的内容,也就弄清了作者的写作意图。让学生围绕这句话进行热烈地讨论。对于当今社会,你想做花生一样的人,还是想做苹果、桃子、石榴一样的人?

  我在课上设计了《实话实说》栏目,让学生阐述自己的真实想法,我的目的是不干预学生的想法,让学生有独立表达自己看法的权利,无论他想做何种人,只要他的理由是充分的。学生课上说得非常精彩,并能阐述自己的观点和理由。有的学生说想做落花生一样的人,对社会默默奉献。有的同学说想做苹果、桃子、石榴一样的人,也讲究体面,敢于表现自己,也能对社会有贡献。多数同学说要做花生、苹果、桃子、石榴两种结合的人,该默默奉献时奉献,该表现时表现。我真的为学生有这样的见解而感到高兴。并让学生联系周围的生活实际谈谈,在我们身边有没有像花生一样默默奉献的人,学生感悟到清洁工、教师、建筑工人、医生等都是具有花生品格的人。学生说得有理有据,这一环节学生的情感再次得到了升华。

  四、体悟情感,课外延伸

  在课的结尾,我还设计了本文的写作方法的点拨。用“花生,我想对你说……”作为开头写一段话,让学生说出心里话,把语文学习与写作有机地结合起来。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设和谐、融洽、欢快的人文氛围,应善于营造民主、平等、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和学习环境。让学生的个性得以充分张扬,让人文精神在语文教学中得以渗透。

《落花生》教学反思6

  《落花生》是一篇叙事散文,极富哲理。它真实地记述了作者小时候的一次家庭活动和所受到的教育。全文围绕“种花生——收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议花生”来写,突出“议花生”这部分内容。课文着重讲了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情况,通过谈论花生的好处,借物喻人,揭示了学习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的主旨,说明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表达了作者不为名利,只求有益于社会的人生理想和价值观。

  根据教材的特点,我引导学生重点品析“议花生”这个部分,在学花生的品质时,质疑:课文中把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进行了比较,是不是说它们只是外表好看而没有实用价值呢?我抓住疑点,引导学生讨论,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思维闸门打开了,各抒已见,虽然说法各不相同,但无论哪种见解都是发自内心的表白。其中有一个同学就讲得非常好:“我觉得在这里只是把桃子、石榴、苹果的果实的生长位置作了比较,目的不是有意贬低这几样水果,而是要突出花生的默默无闻、不计较名利。”这样的课堂讨论,凸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敢于探究,敢于直言。

  在深入学习时,我还将重点放在理解爸爸说的 “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这句话上,由落花生的特点体会做人的.道理。在讨论外表好看和不好看与有用和没有用的关系时,我尊重学生的不同感受,鼓励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去体会。由于文章采用的是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在充分接触文本后,我让学生联系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讨论:作者把落花生比喻怎样的人?在生活中哪些人,也像落花生那样不图虚名、默默地做着奉献?通过联系实际,学生能认识到自己身边在平凡岗位上默默无闻地做着贡献的普通劳动者,就像落花生一样,他们所从事的工作也许并不令人羡慕,他们的劳动成果也许并不引人注目,但他们在为大家服务,例如:清洁工、送报人、修理工、医生、教师、军人、教师等。我们学习落花生,不仅不要看不起外表不美,但实际有用的人,而且我们自己也要像落花生那样,甘愿做普普通通的人,在平凡的岗位上,为别人带去更多的好处。

  通过这一课的教学,我深切地体会到,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以人为本,弘扬人文精神,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还学生自由的空间。

《落花生》教学反思7

  教材简介:《落花生》是新课标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这一单元的主题是“生活中的启示”,要求学生在把握课文主要资料的同时,领会作者从生活中得到了哪些启示,还要体会关键词句的含义。由于文本的背景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父亲的话又是难点,所以我在教学本课时,抓住课文主线——父亲的话进行教学,用以读代讲的方式让学生透过多次朗读课文去理解父亲的话。

  具体操作如下:1、你如何理解父亲的话,有什么感受?启发学生理解这篇文章的写作特点是借物喻人。作者借助落花生比喻哪一类人?也就是在我们的生活中哪一类人有落花生的这种精神?还可向学生进行价值观的教育。2、指导学生把重要的`段落背诵下来。采用理解重点词语,如“鲜红嫩绿、爱慕、矮矮地、分辨”,让学生说并填空,在反复阅读中体会花生不徒虚名,踏实做事,朴实无华的优秀品质。3、抓好课后小练笔的落实。目的是让学生在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的一面,另一方面也是培养学生学习课文的写作表达方法,透过比较、比喻等修辞手法去写作,让学生在学习中感悟,在学习中运用。

  在教学中,我还大胆尝试将两课时的教学任务安排在一节课完成。字词的学习、课文的梳理让学生透过预习完成。因为本文条理清晰,围绕花生写了“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四件事,学生自学即可完成。课堂上我重点讲解“议花生”,但因为在背诵父亲的话部分用时较多,关于社会中有哪些人具有落花生的精神这一拓展问题没有很好地展开,比较遗憾。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觉得教学设计要再完善些,把握好教学时光,注重课堂的高效性。

《落花生》教学反思8

  《落花生》一篇叙事散文,全文围绕“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议花生”来写,真实地记录了作者小时候的一次家庭活动和所受到的教育。课文着重讲了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状况,透过谈论花生的好处,借物喻人,揭示了我们要学习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说明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表达了作者不为名利,只求有益于社会的人生理想和价值观。在教学中,我注重了以下几方面。

  一、抓住重点,整体感知

  在课堂教学中,当学生明确课文围绕"落花生"讲了“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议花生”这几部分资料后,提出一个问题:这几个部分资料中你最喜欢读哪个部分,为什么?让学生自选资料,学习体会,学生兴趣盎然,精彩纷呈。并在无拘无束的自学中个性得到了发展,而透过学生的发言,我明白多数学生喜欢读“议花生”这一部分,而这一部分恰好又是文章的重点、难点之所在。这样,我就从学生的兴趣需要中找到了教学的突破口,从而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用心性,提高了学习效果。

  二、读中品味,理解感悟

  本课语言优美,感情真挚,含义深刻对学生极有教育好处。我在设计时做到以读为本,让学生透过各种形式的读(自读,师生合作读,生生配合读,分主角读,齐读)等,去体味文章的语言,去感受蕴涵的哲理。这样一遍一遍的要求到达了事半功倍的满意效果,从而加深学生对课文的感悟潜力,使学生获得情感的体验。

  三、联系实际,情感升华

  《落花生》一课中的“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别人没有用处的人。”是全文的点睛之笔,体会了这句话的资料,也就弄清了作者的写作意图。让学生围绕这句话进行热烈地讨论。对于当今社会,你想做花生一样的人,还是想做苹果、桃子、石榴一样的人?我在课上设计了《实话实说》栏目,让学生阐述自我的真实想法,我的目的是不干预学生的想法,让学生有独立表达自我看法的权利,无论他想做何种人,只要他的理由是充分的。学生课上说得十分精彩,并能阐述自我的观点和理由。有的.学生说想做落花生一样的人,对社会默默奉献。有的同学说想做苹果、桃子、石榴一样的人,也讲究体面,敢于表现自我,也能对社会有贡献。多数同学说要做花生、苹果、桃子、石榴两种结合的人,该默默奉献时奉献,该表现时表现。我真的为学生有这样的见解而感到高兴。并让学生联系周围的生活实际谈谈,在我们身边有没有像花生一样默默奉献的人,学生感悟到清洁工、教师、建筑工人、医生等都是具有花生品格的人。学生说得有理有据,这一环节学生的情感再次得到了升华。

  四、体悟情感,课外延伸

  在课的结尾,我还设计了本文的写作方法的点拨。用“花生,我想对你说……”作为开头写一段话,让学生说出心里话,把语文学习与写作有机地结合起来。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设和谐、融洽、欢快的人文氛围,应善于营造民主、平等、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和学习环境。让学生的个性得以充分张扬,让人文精神在语文教学中得以渗透。

《落花生》教学反思9

  近日,和孩子们再次学习经典文章《落花生》,在孩子们的带动下,有了许多新的发现和感受。

  课文围绕“落花生”分别讲了种花生、吃花生、议花生三部分,在学习“种花生”这一段时,我问孩子们看到种花生的过程了吗?孩子们抓住“买种的买种,动土的动土,灌园的灌园”来讨论,我问孩子们,这句话可以用上“有的……有的……有的……”来表达吗?孩子们立刻转换了句式:我们姐弟几个都很喜欢——有的买种,有的动土,有的灌园。我接着问:这两种表达有何异同?孩子们思考片刻回答到:这两种句子都有分工合作的意思,但是文中的表达更能体现孩子们的激动,好像一下子就散开,各干各的活去了!我借势创设情境:孩子们集合了!谁去买种?孩子们争着喊“我去!”我问你是谁?为什么选择这个任务?孩子们立即进入角色:我是哥哥,我的速度快!(这么着急啊!)谁去买种?“姐姐”马上举手,说道:我最细心,一定挑选最好的种子回来!谁去灌园?“弟弟妹妹”们都喊着:我们来,我们把家里的水盆、水桶都找出来,赶快把这片隙地浇灌好,湿润的土地才好让花生发芽!(这简直是各负其责,齐心协力啊!)此时,有个学生又问:种花生的过程不止这些呀!我借势一导:你能用文中的句式来表达一下吗?孩子们立即接道:除草的除草,清理的清理,后来还有施肥的施肥,捉虫的捉虫等等。是啊,这么多的事情,为什么作者只写了“买种、动土、灌园”这三件事呢?孩子们立即明白了:这三件事最重要,做好这三件事花生就可以种了,后面的事情就在期待中度过了了!课文中说“短短几个月,居然收获了!”刚好,重点词句出现了,我问学生,“居然”表示什么?孩子们都说,体现了文中的兄弟姐们对于花生收获的惊喜,对自己第一次种花生就能成功的开心,对终于可以吃花生的期待、兴奋!就这样,体验了这个“看似辛苦、实则快乐”的`种花生的过程。

  对于“品花生”这一部分,文中描述得挺简单,但是,读到这里,我总觉得应该读出点什么。我问孩子们:从这一段中,你可以看出作者及家人对花生的喜爱吗?孩子们说:妈妈把花生做成几样好吃的食物,说明妈妈能干的同时,对花生也是了解的,指导它可以怎么变成让我们喜爱的食物。同时,为了花生我们特意举办“收获节”,这是多大的爱啊!可是有学生质疑:既然这么爱花生,为什么把收获节放在后院的茅亭中,不在家里呢?细心的学生立刻发表自己的发现:后院的茅亭可以赏月,环境多好啊!借着这位学生的发现,我引导学生发现这里适合举办收获节的更多原因:赏月、吹风、传递欢笑声,一家人其乐融融,这才是”收获节“的氛围!

  在”议花生“部分,通过父子共议、父亲评议、全家合议来展示对花生的认识。对于父亲和孩子们的谈话部分,我让学生尝试用关联词来表示花生的好处,四年级学生对此已经信手拈来了:花生不但味美,而且可以制油,更重要的是谁都可以贱价买来吃。我进一步提升要求:你能用一个词语来概括吗?孩子们立刻想起了”物美价廉“,这就是我们眼中的花生!作者用父子之间的对话展示花生的这个特点,好不好?孩子们明白:家人一起谈论,才能展示其乐融融;而且每个孩子都很喜欢花生,都知道它的特点。那么,对于父亲的评议,有用什么方法展示花生的什么特点呢?孩子们通过自读思考后,了解父亲用对比的方法,体现了花生的不爱炫耀(谦逊低调、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质。最后”全家合议“部分突出重点的句子: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伟大、体面的人。我问孩子们:爸爸的心里,“有用的人”、“伟大、体面的人”各指怎样的人呢?孩子们结合上文学习明白,“有用的人”要懂得默默奉献,“伟大体面的人”只顾着别人对自己的夸奖,只顾炫耀自己。为了让孩子们更加细致地理解,我让孩子们以我为例,告诉我该怎么样做呢?孩子们说道:老师,你不要总想着去参加什么比赛争第一,就平平凡凡地当好老师,教好自己的学生就好了!老师,即使你是个优秀的老师,也不要到处去炫耀,还是要做好自己平常事情!我一听,这是对我进行“谦逊平凡”的教育啊!这时,我们班的“智多星”站起来说:老师,我不同意这个说法,谁说优秀、伟大、体面的人就一定是骄傲的,就像花生一样,你看不见它地下的果实,只有接触才知道。人也一样,我们只有去接触和了解才能知道这个人的真心!孩子们的认识又上升了一个层次啊!

  学习结束之后,我也觉得“花生”越品越有味道!我爱“落花生”!

《落花生》教学反思10

  教学《落花生》这篇课文,难点在于理解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深刻含义,懂得做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的人”。

  学生在充分阅读、思考和小组进行交流讨论后,为了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述能力和张扬个性,我组织了一场辩论会,以“你觉得当代社会和未来社会更需要怎样的人?” 为辩论题。根据学生的.意愿分为正反两方,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生活的所见所闻所感,把花生的品格和做人的道理联系起来,对人生和未来有了更多的思考。

  学生兴致勃勃,辩论的气氛非常热烈,最后两组辩得难分难解。我热情予与鼓励和赞扬,但并未给学生一个标准答案,而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社会去思考人生的价值。

《落花生》教学反思11

  自从进行新课程改革以来,我学习了一些新课程的新理念、新方法,观摩了一些新课堂,也进行了一些实践,自认为是一个是一个新课程的忠实执行者。可当我“顺利”上完《落花生》这篇课文时,我才发现自己竟把新课程倡导的“收集、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当作了摆设。

  为了一改过去教师在课堂上满堂灌或是满堂问,学生在课堂上被动接受的状况,新课程倡导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让学生通过收集资料、小组合作、探究性学习等方式,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能力。

  明明是赞同新课程倡导的这些学习方式,明明在自己教学实践中做,可我更多地是把这些学习方式当作了摆设,这是我教完《落花生》这篇课文后才发现的。《落花生》是一篇传统课文,我已执教过几次了,而且课文内容比较简单。因此,我在教学这篇课文时完全丢掉了教学设计。我先让学生预习,然后检查预习情况,接着用了“花生的好处有哪些?父亲的话是什么意思?作者最后说的一句话是什么意思?课文有什么写作特色?”等几个问题引导学生轻松学完了课文。正当我为自己驾轻就熟地教完这篇课文而自鸣得意时,我无意中翻开了教学设计,闪入我眼帘的“收集”、“合作”、“探究”等词语让我的脸刷地红了。我预设的这些学习方式都成了摆设,我的课堂教学看似顺利,可是从新课堂的要求来看,实则是一堂失败的阅读教学。

  接着,我反思了自己的其它课堂教学,发现这样的情况并不是个别现象。虽然教学设计中有“收集”、“合作”、“探究”等预设的学习方式,但很多时侯,我在课堂上几乎成了唱独角戏,或者是用一个个问题牵着学生跟我走,忽视了学生的主题体地位,忽视了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究其原因,我为自己找到了这样几个理由:

  1、学生家庭条件有限,没有电脑,缺少书籍,到哪儿收集?即使安排了也没有几个学生会去收集。

  2、在平常的学生合作中,课堂看似热闹,可没几个学生在真正地讨论问题,多数学生只是在当听众。

  3、学生的知识水平有限,探究对他们来说难度太大,何况又耽误时间,课堂?夏亩有那么多时间让他们探??

  可是,我马上又推翻了自己的理由。没有电脑和书籍,就不能收集了吗?可以问老师、家长。没有几个学生真正地讨论问题,就可以不安排合作吗?可以激发全体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探究难度大、费时间就不组织探究吗?可以逐步教会学生探究的方法,可以安排学生课外探究。更何况,学生现在收集、合作、探究的效果不好,最起码可以培养他们这方面的习惯,等他们条件具备了,能力增强了,不就能很好地采用这些学习方式去自主地学习了吗?而教会学生学习不正是教学的一大目标吗?

  自己和自己交锋了几个回合后,我真正认识了自己的理由是站不住脚的。新课程倡导“收集”、“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太有必要了。它不仅是为了我们的课堂有生机,更是为了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实现教会学生学习的目标,促使学生终生学习。

  因此,我对自己说,别把“收集”、“合作”、“探究”作摆设。

《落花生》教学反思12

  《落花生》教育我们“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花生“藏而不露”的品质被称为是它最“可贵”之处,学生学了课文,知道不能只讲体面,要做一个有用的人,按说课文到此可以结束了,但我觉得仅此不够,因为有不少学生片面地认为:“长得不体面,才是有用的人。”

  学生们各行己见,有的.学生说:苹果漂亮但不实用!马上有学生反对:不是这样的,苹果不但漂亮,而且很好吃,我喜欢……

  那么花生和苹果到底谁好呢?我让学生反复朗读父亲的话,细细体会,终于使学生明白:花生“藏而不露”有内在美,苹果鲜红嫩红有外表美,它们结果在什么地方是植物生长的规律,与好坏没有关系。如果一个人不但外表体面,而且又有才能那是最好的。特别是当今社会竞争激烈,要想找到理想的工作,除了有真才实学,外表“体面”也往往起了很大的作用。

  同时,我还引导学生明白“外表美”不仅仅是外表美,更重要的是要有健康美,要有干净的穿着,整齐的佩带,这样才算体面。我想如果许地山先生还活着的话他也会同意既然有外在美,更有内在美是最理想的人才。

《落花生》教学反思13

  《落花生》是一篇借物喻人、文质兼美的课文,写的是“我们”一家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议花生的事。“议花生”一部分是这篇课文的中心和重点,通过“我们”一家对花生好处的议论,说明做人要做像花生那样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其特点是:由物及人、借物说理、主次分明、详略得当等。

  一、教学设计的高效性。

  设计这篇课文教学时,我以文本作为载体,紧紧抓住作者和文本的联系展开教学,带领学生深入浅出,理解文本内容的同时,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第一了解作者许地山笔名的含义,第二学习本文的写作方法。课文的写作方法是主次分明,借物喻人,不但设计带领学生从文本中提炼写作方法,在安排教学内容时也紧紧抓住“主次分明”这一特点,简单地分析完“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三件事后,快速进入“议花生”部分。做到了一种统一,为课堂有效地节约了时间,体现了课堂的高效性。

  二、课堂提问和课堂训练的有效性。

  课堂提问要简、精,尽量做到提纲挈领,让学生围绕本节课的重难点来进行。在课堂上,我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和提出真正的问题,他们真正不理解、有疑惑的问题,既不是应付差事地随便提问,也不是投师所好地虚假提问。如:发现了“居然”的问题、父亲来了“实在很难得”的问题、“最可贵”的问题。在这堂课上,学生的质疑分为两个环节,一个是针对第一自然段,学生读出了“居然”这个显眼的词,并由质疑这个词的用意体会到了收获花生的意外和喜悦。第二个环节是默读3至15自然段质疑。他们的'确是不明白为什么父亲来了“实在很难得”;也不明白议花生为什么还要讲桃子、石榴、苹果。问题也是学生自己解决的,我只是提醒他们结合课前收集的资料,小组合作探讨解决。“体面”问题,“有用”问题则教师示弱,让学生帮着解决,运用以往的学习方法(如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或者鼓励他们大胆猜想,或者友情提示,诸如此类,既有学法渗透,又巧妙地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学生自己“学”,自己获得答案,体现了课堂提问和课堂训练的有效性。

  三、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高效课堂就是要把课堂更多地还给学生,让学生得到更多的锻炼机会,使每个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学习、合作交流,少走弯路,提高课堂效率。在处理“桃子、苹果、梨”的问题上,我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先填表,再讨论,最后感情朗读,既由浅入深,层次清晰,又体现高效性。

  四、情感渗透的有效性。

  本作作者借花生告诉我们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从“什么最可贵”到“为什么最可贵”的解读中,我采用了层层剥笋法:“体面”是什么意思?“只讲体面”是什么意思?我们能不能只讲“体面”?我们应该做什么样的人?通过这样发问,层层逼近,帮助学生理解了“体面”、“只讲体面”的差别,为准确地把握《落花生》一文的主旨扫除了障碍,铺平了道路。学生领悟到了“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真正含义,有效地渗透了情感教育。

  教师只有认真钻研教材,相信学生,解放学生,就一定能发展学生,就一定能实现课堂的高效性。

《落花生》教学反思14

  学习目标:

  1、 学习课文生字词;认识“茅”,会写“亩”、“尝”等7个生字;会用“居然”造句。

  2、 学习课文,知道课文围绕落花生讲了哪些事,课文主要抓住什么内容展开叙述。

  3、 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4、 学习本文重点突出,主次分明的写作方法,学习本课借物喻理的写作方法。试着选择一种事物写一写。

  5、 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爱的段落。

  教学重点:

  1、 紧扣爸爸说的一段话展开朗读体会,让学生认识到本文借物喻理的写作及其所喻的道理。

  2、 学习本文重点突出,主次分明的写作方法,学习本课借物喻理的写作方法。试着选择一种事物写一写。

  教学难点:

  初步了解借物喻理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

  花生生长示意图;石榴、苹果图片;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目标导学,简介作者。

  1、 师板书课题“落花生”。“落花生”是第四组课文中的一篇文章,学习第四组课文,要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领会作者从生活中得到了哪些启示。

  2、 师:“落花生”就是大家熟悉的花生,为什么叫它“落花生”呢? 生介绍后,师出示花生开花结果的示意图,加以说明:花生是一年一生草本植物,花黄色,花受粉后垂落到地上才生出花生,所以也叫“落花生”。

  3、 师:同学们喜欢吃花生吗?喜欢什么口味的?(让生畅谈。)

  4、 师:文中的作者许地山,(同学们通过资料袋了解作者。)作者也喜欢吃花生,而且在他母亲的带领下在自家的空地上种花生。嘿!居然收获了,他们一家人高兴地聚在一起过收获节。同学们愿不愿意和作者一起来分享他的喜悦呢?(生答)。那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15课落花生。

  二、自主学习

  1、师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认读,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词意。 开辟:本课指把荒地开垦成可以种植的土地。

  茅亭:用草一类的东西盖的亭子。

  爱慕:由于喜欢或尊敬而愿意接近。

  吩咐:口头指派或命令。

  体面:(相貌、样子或穿着)好看;有气派。

  榨油:用力压出物体里的汁液。

  实用:本课指有实际使用价值的。

  居然:表示出示意料;竟然。

  三、探究训练

  1、分角色朗读,边读边思考课后第一题,说一说课文围绕落花生讲了哪些内容。

  生答师做相应的板书)

  (全文按“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的顺序写。)

  2、 再默读课文,用“//”标出各内容的起止部分。再说说其中哪些内容是详写的,哪些内容是略写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 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可分为三段。

  第一段(第一自然段),先写种花生、收花生。

  第二段(第二自然段),写母亲提议过一个收获节,并为过收获节做了准备。

  第三段(第三自然段到最会),写我们和父亲边吃花生边议论花生,爸爸对于花生的品格的`赞扬,使我们对普普通通的花生产生了敬佩之心。

  4、 小组讨论后汇报,在4个方面的内容上,“种、收、尝”写得很简略,而“议花生”写得具体。因为作者写作的重点放在“议”上,想从“议花生”中引出如何做人的道理,所以“种、收、尝”写得很简略。

  5、 师小节:全文重点突出,主次分明,读后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四、拓展训练(要求:默读课文,边读边做批注)

  1、你对哪一部分最感兴趣?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入课文的学习?

  2、集体读第一段,了解种花生、收花生。重点体会“居然”一词。

  (1)读出花生收获后一家人的意外、惊喜。联系生活,会用“居然”造句。

  (2)种了就是想收的,为什么收了却又说没想到?没想到什么?为什么没想到?感悟、体会花生顽强的生命力。

  五、品读课文,研析重点。

  1、花生顽强的生命力令我们惊喜、赞叹,同样也让母亲高兴,在第二段中有一句话表现了母亲的高兴,谁能帮我们找出来读一读。从这些句子中,你能感受到什么?

  师过渡:(是啊,一次意想不到的收获,也要过个节来庆祝,可见这一家人对生活是多么的热爱。这收获哪里是花生,分明收获的对生活的热爱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啊!)

  2、读一读3—15段,看看这热爱生活、积极乐观的一家人是如何边吃边议论花生的?

  再次分角色朗读“吃花生、议花生”的内容。

  师过渡:兄妹们所说的花生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而父亲指出的却是花生容易被人忽视的特点,而这容易被人忽视的恰恰是花生最可贵的好处。

  3、 默读父亲的话(小黑板出示父亲的一段话:花生的好处很多,……)

  (1)要求:读这段话,你能读懂什么?还有没有不懂的?

  (2)挂苹果、石榴示意图,抓重点词展开对比理解(师相机板书)

  花生 桃子、石榴、苹果

  矮矮地 埋在地里 高高地 挂在枝头

  挖起来才知道可贵 一见就生爱慕之心

  (3)明确花生的可贵之处:有用却默默无闻。

  (4)生谈自己的看法:要做一个怎样的人?为什么?

  4、反复读一读“我”说的话:“那么,人要做有用地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联系生活,先想一想“体面”“讲体面”“只讲体面”的各自含义,再深入体会父亲对我们的期望。

  六、总结全文,深化主题。

  朗读最后一段,找一找从哪一个词可以看出父亲的话给“我”很深的印象,体会“印”字用得准确,体会父亲的话对“我”一生的影响。

  “那一夜我们谈到深夜才散,花生做的食品都吃完了,父亲的话却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上。”许地山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长大后他埋头苦干,默默奉献,成为著名的教授和作家。他也应此取了个笔名叫落华生。勉励自己要做一个具有落花生品格的人。

  七、指导课后练笔。

  1、明确练笔要求。

  以《梅花魂》为例子,谈谈从中你悟到的做人道理。

  (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腰。他们就像梅花一样!)

  2、师生共同开拓思路。

  (1)扫帚:它拥有默默无言,宁可自己一身脏,换来环境干净清洁的特点,表现不为名利的精神。

  (2)蚕:它拥有“春蚕到死丝方尽”的特点,写它的献身精神。

  (3)粉笔:它拥有一再掏出心来工作的特点,写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3、选择以上或其他生活中的事物写一个小练笔(模仿本文,写清该物寓含的道理)

  八、作业。

  1、继续完成小练笔。

  2、背诵你喜欢的段落。

  3、注意观察生活中像花生这样的人并向他们学习。

  板书设计:

  种花生:买种—翻地—播种—浇水

  种收过程: 收花生:居然收获了。

  尝花生: 做成好几样食品

  好处:味美、榨油、便宜

  议花生 不好看

  特点:埋在地里很有用

  教学反思

  教学完《落花生》一课,我的感触颇多,我觉得在中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方面值得关注。

  一、 教师应从始至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从导入的悬念到文章内容的理解,以及写作方法的说明和对教材内容的补充,应充分考虑到调动学生的原有认知,摸清学生的心理状态,使学生从头到尾都沉浸在一种我想探究,我想学习,我渴望解答这一问题的情境之中,这样才能把理解内容,升华感情与实践导行三

  者有利地结合起来,真正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二、教师应当营造平等、愉悦的交流环境,还要适时引导。

  语文课上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但被激发,就会问题多,答案多,话题多,有时甚至会与课文内容毫不相干,这时教师就要营造一个平等的交流氛围,但要避免学生谈的漫无边际,教师就要全面调控课堂,对于学生说得离谱时要采用适时适度的评价性语言及时把他们引导到课文的相关内容中来,还应注意不打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保护他们的求知欲

  三、学生搜集信息与理解课文是相辅相成的

  通过本课教学,我觉得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和途径都很差,因此时理解文章内容造成了一定的障碍,只能从教师搜集的资料外获得信息,相对来说,信息比较少。

《落花生》教学反思15

  《落花生》是我国现代作家许地山的一篇叙事散文名篇,全文围绕“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议花生”来写,真实地记录了作者小时候的一次家庭活动和所受到的教育。课文着重讲了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情况,通过谈论花生的好处,借物喻人,揭示了我们要学习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

  在设计本课的教学时,我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问题导入。以作者的笔名为出发点,让学生提出疑惑,带着问题学习课文。

  二、整体感知。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分析“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议花生”这几部分内容在文中着墨的多少明确“议花生”这一部分写得详,而这一部分恰好又是文章的重点、难点之所在,这样,就自然而然地找到教学的突破口,引导学生重点品读议花生的段落。

  三、读中品味。在学习“议花生”时,我主要是让学生自己体会花生的品质,知道父亲拿花生跟桃子、石榴、苹果比是一种对比的手法。但是没有过多的引导学生去理解。

  四、联系实际,情感升华。课文中的“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别人没有用处的人。”是全文的点睛之笔和中心句,体会了这句话的内容,也就弄清了作者的'写作意图。我设想让学生联系周围的生活实际谈谈什么是有用的人,我们身边有没有这样默默奉献的人,这一环节设计的意图是让学生学习花生的品质,情感得到升华。

  五、课外延伸。在本堂课的结尾,我布置学生仿照作者的写法,来写写对自己有启发的事物,由此深化对借物喻人写法的理解。

  在上完第一次课后,我感觉效果不是很好,特别是重点部分“议花生”用的时间太少了,学生言之无物。我们五年级教研组的王延芳老师、张玉莲老师、王海玲老师和孙在荣主任在听了我的课后,及时给予我指导,她们从如何突破重难点的角度帮我分析,给了我四条宝贵意见:

  一、我的这堂课在一开始总结主要内容时,分角色朗读耽误了较多时间,可以把分角色朗读放在“议花生”这一环节,这样就可以把时间放在重点部分的处理上。

  二、在处理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的比较时,可以用表格的形式呈现,这样学生能更直观地进行比较,理解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的不同。

  三、作者的主次分明的写作手法可以和借物喻人的手法一起放在最后,作为文章的一个总结,这样学生印象更深刻。

  四、讲课语速过快,学生可能反应不过来。

  听了几位老师的点评,我茅塞顿开,认真修改了自己的教学设计。在第二次全校语文听课展示中,我信心倍增,感觉处理重点内容的时间充足了,但是不知道是因为我引导的不够好,还是学生太紧张,在谈对花生品质的感受时,学生还是说的太少。讲完后的语文教研活动中,各个年级的语文老师针对我的这堂课进行了细致的分析,肯定了我的努力和进步,也指出了我需要进一步修改的地方。董梅老师指出我的一个错误:“对比”不能说成“作比较”,“作比较”是说明文中的说法。张玉莲老师建议,为了让学生在“议花生”部分有更多的想法可说,应该适当调整这部分的讲课顺序:先用表格出示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的不同,进行对比,再让学生谈感受,最后总结花生的品质,这样的设计才能让学生在充分理解之后言之有物。刘芳主任说,为了让这节课更完整,字词部分可以适当缩短时间,五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知识积累了,轻声字的读音可以在“三习学案”中有所体现,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轻声词语的特点,将节省出来的时间利用到花生的作用上,因为花生不光有默默无闻的品质,它确实还有很多作用。刘芳主任还说,为了让授课更精彩,还需要注意过渡语的运用,怎样让课堂更生动,也是我以后要关注的问题。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经过老师们的细心指点,我对怎样设计教学和如何授课有了更深的感悟和收获。要想设计好一堂课,除了要吃透教材,还应该重视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根据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环节,将更多的时间放在教学重难点上。在授课时,不光要注意教态和语速,还应该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和教具调动课堂气氛。当然,想上好一堂课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我会多向有经验的老师们学习,以教研促教学,努力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落花生》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落花生的教学反思10-05

《落花生》教学反思04-09

落花生教学反思04-17

人教版落花生教学反思10-08

《落花生》教学设计08-02

《落花生》教学设计02-10

落花生教学设计04-03

《落花生》教学设计15篇10-21

经典教学反思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