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案

时间:2023-01-12 10:59:27 教案 我要投稿

幼儿园教案(通用15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幼儿园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幼儿园教案(通用15篇)

幼儿园教案1

  活动目标

  1、感知玩泡泡游戏的乐趣。

  2、学习画圆的技能,培养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可以吹出泡泡的物品,粗细不同的吸管。

  2、小鱼吹泡泡的画纸、作画工具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1、 全班幼儿带到户外。教师扮演鱼妈妈向幼儿游去:“小朋友们,你们看,是谁来啦?”(表演小鱼吹泡泡)教师:今天小鱼要和大家来玩一个吹泡泡的游戏,你们高兴吗?好那我们来比一比谁吹大。(告诉幼儿用吸管沾泡泡水时,在吸管上戳个小洞,泡泡水就不会吸上来。)

  2、发给幼儿事先准备好的吹泡泡工具,沾上泡泡水,看看谁吹的'泡泡大。“泡泡水好玩,能不能把它吸到嘴里,或弄到眼睛里呢?”提问:“你看到的泡泡是什么样子的?(圆圆的)过渡:“孩子们,听说教室里也有一条鱼宝宝在吹泡泡呢?我们一起进去看看,好吗?”

  3、引导幼儿添画泡泡。(室内)

  (1)出示放大的作画图,“你们看,它吹得泡泡怎么样?”(太少了,而且也不好看)“你们想不想帮助它们吹出更多的泡泡?”(引导幼儿用各种颜色添画圆)教师边说边根据幼儿意愿演示。

  (2)幼儿作画,教师指导。

  4、结束教师:小鱼宝宝谢谢小(3)班的小朋友帮他吹出了美丽的泡泡,现在请小朋友把画好的小鱼送到大海里去把。

幼儿园教案2

  活动目标:

  1、通过参加生日庆祝活动,感受生日庆祝活动中热闹、愉快的气氛,激发幼儿之间纯真的友谊。

  2、在掌握歌曲《过生日》的基础上,引导幼儿积极大胆地创编其他过生日的方法与形式,感受与表现不同的生日情趣。

  材料与环境创设:

  1、幼儿已熟悉歌曲《过生日》

  2、录音音乐《友谊永芬芳》、《生日快乐》等。

  3、"生日HAPPY"主题背景以及生日蛋糕、蜡烛、各类打击乐器等。

  活动流程:

  一、营造气氛、激发兴趣师热情介绍今天过生日的幼儿,并为过生日的幼儿进行当众化妆,宣布即将举行"生日庆祝活动",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1、节奏乐表演《敲锣打鼓放鞭炮》

  鼓励幼儿合作表现出热闹欢庆的气氛。

  2、复习歌曲《过生日》

  引导幼儿演唱时表情自然愉快,声音和谐整齐,表现出参与生日庆祝活动的热情。

  二、联想创作、尝试创编

  1、探索创编的方法

  (1)引导"过生日除了买蛋糕庆祝以外,还可以怎么过也是很开心很有趣的?"(让幼儿相互讨论)

  (2)当幼儿说出一种形式后,则请幼儿来尝试编进歌曲中。重点引导幼儿注意编唱时有一定的节奏,编唱的内容能围绕主题。

  2、联想创编幼儿自由结伴在活动室一角进行自由编唱。师观察引导幼儿大胆编唱,鼓励幼儿创新。

  三、交流表现、分享快乐

  1、交流表现:让幼儿上来交流编唱的内容,及时肯定鼓励幼儿,让幼儿感受和表现不同的生日情趣。

  2、分享快乐、达到高潮:在"生日快乐"的音乐声中推出已插好蜡烛的生日蛋糕,集体为过生日的小朋友庆祝生日。(在愉快热烈的音乐声中,师幼边歌边舞,结束本次生日庆祝活动)(制作生日礼物)活动反思:

幼儿园教案3

  活动说明

  我们闵行区在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城区的过程中,培植了许多小树林。这些树林是幼儿开展野趣活动的好场所。我们把幼儿带到小树林,开展“捉知了”活动,把“攀爬、投掷、跨越、奔跑”等体育项目串成充满野趣的游戏,孩子们一个游戏接着一个游戏玩,体验到了在大自然中运动的快乐。

  活动目标

  1、促进跨越、投掷、攀爬等动作的协调发展。

  2、培养合作、勇敢精神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3、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4、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5、探索与实验,激发幼儿主动探索的积极性。

  活动准备

  1、事先与小树林的管理人员联系好。

  2、提前告知家长,取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如给幼儿穿运动装、运动鞋等。

  3、老师去小树林进行实地观察和准备:(1)排除安全隐患。(2)将若干“知了”卡片投放在树上:“小知了”贴在树身的低处:“中知了”放在较高处的树杈上;系在最高处的、幼儿可以攀爬的树枝上。

  4、带好常用药品和若干沙包、纸团、纸飞标、小口袋。

  5、知识经验准备:之前在活动区投放过有关知了的图书。带幼儿玩过“穿树林”游戏。

  活动过程

  一、“穿树林”游戏

  1、到了小树林后,幼儿自由结伴玩“穿树林”游戏,目的是热身。(1)选定一片树林,绕每一棵树走一走;(2)在树林间蛇型避让跑一跑;(3)互相追逐跑。

  2、交流在树林里玩的感受,引出“捉知了”的游戏。

  二、“捉知了”游戏

  幼儿每人一只捉知了的小口袋,逐步提高“捉知了”的游戏要求。

  1、幼儿跨越小垄沟穿梭在树林里捉“知了”,比一比谁捉的“知了”多。此环节捉的是“小知了”。由于贴在树上较低的位置,幼儿都能捉得到,但要捉得多,需要克服困难,跨越一条条小垄沟,穿梭在树林里寻找。安排这一环节的目的是激发幼儿的兴趣,发展幼儿跨越等动作。

  (1)幼儿自由结伴捉“知了”,交流谁捉得多。

  (2)重点交流跨越小垄沟的动作。

  2、引发幼儿用投掷物帮助捉“知了”,看看谁捉“知了”的办法好。此环节捉的“中知了”放在位置较高的树杈上,需要有辅助物的`帮助才能捉到,如沙包、纸团、纸飞标以及树林中的其他资源等,其目的是让幼儿在创造性玩的过程中,发展投掷等动作。

  (1)幼儿自由结伴采用投掷方法捉“知了”。

  (2)重点交流如何采用正确的投掷方法捉“知了”。

  3、鼓励幼儿大胆攀爬捉“知了”,看看谁的本领大。此环节捉的系在树上最高处,需要攀爬才能捉到,目的是培养幼儿合作、勇敢精神,发展攀爬等动作。

  (1)幼儿自由结伴攀爬捉“知了”,老师提醒幼儿注意安全。

  (2)重点交流怎样安全攀爬上树捉。

  4、幼儿清点捉到的大中小“知了”数量。

  活动反思

  教师观察了解幼儿的兴趣点是一切教育活动的前提,关注孩子所关注,能从中埔捉到有利于教育幼儿的信息。最近看到幼儿户外锻炼时一直在谈论瓢虫。鉴于此,我知道孩子们对瓢虫很感兴趣,于是,我着手这次活动的准备。

幼儿园教案4

  教学目的:

  1、探索产生风的多种方法,幼儿对自然现象产生兴趣。

  2、知道风有大小之分,了解风力大小和人们生活之间的密切关系。

  教学重点、难点:探索产生风的各种方法,区分风力大小。

  教学准备:有关风的图片

  教学过程:

  1、看一看,说一说,风在什么地方?

  老师:小朋友们还记得吗?前几天,我们一起到户外寻找风娃娃,还做了观察记录。现在请你们告诉身旁的小伙伴,你是在哪里找到风娃娃的?

  请幼儿说一说记录内容。

  小结:当我们看到树叶飘摇,红旗飘飘的时候,知道有风,并且可以听到呼呼的风声,我们可以感觉到风吹在身上凉凉的。

  2、风是如何产生的.

  (1)教师出示静止的纸条和风车,提出问题:如何才能使纸条和风车动起来?用什么办法把风变出来?

  (2)幼儿用老师提供的材料和用具尝试把风变出来?看看谁想到的方法最多?

  (3)幼儿动手操作,并启发幼儿说一说自己的发现和探索结果。除了用老师提供的用具和材料,还有什么方法让这些东西动起来?

  (4)风力大小:老师用扇子扇风车,请幼儿仔细观察:为什么风车有时候转得快,有时转得慢呢?

  扇子轻轻地扇,产生的风力小,风车转得慢;用力地扇扇子,产生的风力大,风车也转得快。

  (5)小结:当用扇子扇动是,空气流动,变出了风;用嘴吹气,也可以产生风;跑步时,周围空气流动,也可以产生风。

  风力有大有小,适当的风力帮助人们做有益的事,风力太大,会危害,是有害。

  3、风和人类密切相关。

  (1)做游戏:有益的风和有害的风。

  出示图片请幼儿观察,并说一说那些风是有益的?哪些是有害的?

  幼儿根据风的有益和有害,贴上相应开心笑脸和不开心笑脸。

  (2)幼儿猜测:风还有什么好处和坏处。

  4、活动结束。

幼儿园教案5

  中国红

  【设计意图】

  现在孩子们对洋节很感兴趣,而对中国传统节日较淡然。中国的元旦、春节、结婚一般以“红色”来表现喜庆、吉祥,红色给人以强烈色彩感,红色随处可以收集。通过这个活动,订孩子感受“中国红”,了解传统民间艺术,并动手制作红色饰品打扮周围环境,表达自己喜庆快乐的情感。

  【活动目标】

  1、欣赏中国民间传统盛行以红色为寓意的“喜庆、吉祥”事物,感受其明快艳丽的色调。

  2、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倾听同伴的表达。

  3、用红色蜡光纸制作装饰品,增加幼儿对民间艺术的兴趣。

  【活动准备】

  师生共同收集红色的`实物。

  相关内容的图片资料,民间乐曲和录音机,红绸带。

  【活动过程】

  一、幼儿讲述,交流自己收集的红色物品。(剪纸、中国结等)

  提问:你收集的红色的东西是什么?是用来干什么的?

  二、欣赏图片感受“喜庆、吉祥”的寓意,体验中国红明快的色彩。

  1、幼儿分“过年了”(灯笼、对联、福字、剪纸、唐装)、“婚庆(轿子、蜡烛、红盖头、喜字)”两个主题欣赏。

  提问:你看到了什么?我们会在什么时候用到?都是什么颜色的?看见了这些心里有什么感受?有些什么意义呢?

  教师小结:在中国红色代表“喜庆,吉祥”。过年,过节的时候,人们喜欢穿上红色孕,表达开心快乐的心情。用许多红色的饰物来装扮周围的环境,表达祝福。

  2、幼儿听音乐再次欣赏图片。(喜洋洋)

  3、幼儿欣赏录像(《喜乐年华》),感受红红的节日气氛。

  4、演示FLASH《小朋友点炮竹》,向幼儿拜年。

  三、幼儿自制红色饰品,布置周围环境,表达喜庆快乐的情感。(配上音乐)

  分五组:剪窗花、画福字、卷炮竹、做灯笼、贴红包。

幼儿园教案6

  活动目标

  1、在看看说说中理解诗歌内容,了解春天是万物复苏、播种的季节

  2、激发幼儿对喜欢春天的情感

  环境创设

  图片4副

  重点与难点

  在看看说说中理解诗歌内容,了解春天是万物复苏、播种的季节。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师:听听,窗外是什么声音?(下雨了)

  2、讨论:你喜欢下雨吗?为什么?

  二、感受理解

  1、师:听一听,看一看还有谁也喜欢春雨?

  2、出示种子图片,提问:(1)小雨下到了哪里?(2)它为什么喜欢春雨?(3)它会对春雨说些什么话呢?

  3、出示桃树、麦苗图片,请幼儿尝试根据老师的示范,以儿歌的句式来回答问题

  4、师:原来有真么多的植物也喜欢春天。老师把它编成了一首好听的`儿歌,你们想听吗?

  5、老师完整朗诵儿歌《春雨》,幼儿倾听

  6、幼儿跟着老师学念儿歌

  7、分角色进行朗诵

  三、活动延伸

  1、师:除了这些植物,还有谁也喜欢春雨?请你们也象儿歌里说的一样,说句好听的话。

  2、鼓励幼儿尝试创编

幼儿园教案7

  一、活动要求:

  1、知道鸡会生蛋,蛋能孵出小鸡,初步感知蛋和鸡的外形特征

  2、愿意和同伴一起看看说说,体验成长的快乐和精彩

  二、活动准备:

  鸡蛋人手一个、母鸡妈妈的头饰、小鸡玩具人手一个、课件

  三、活动过程:

  (一)激趣引疑

  1、猜猜,鸡妈妈的宝宝长什么样?

  (二)认识蛋宝宝

  1、抱抱蛋宝宝

  重要提问:看看蛋宝宝长得什么样

  比比蛋宝宝都长得一模一样吗,他们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说一句悄悄话,告诉蛋宝宝你很喜欢它

  2、听听蛋宝宝的故事

  重要提问:你听到了些什么?

  蛋宝宝是怎么变成小鸡的呢?

  3、亲亲鸡宝宝

  重要提问:看看小鸡长得什么样

  猜猜,鸡妈妈看到小鸡出壳了,它会对小鸡说什么呢?

  好好照顾你的'小鸡,让它生活的很幸福,好吗?

幼儿园教案8

  设计意图:

  近期,我班有好几个小朋友过生日,蛋糕对孩子来说十分的熟悉,绝大部分孩子喜欢蛋糕,但蛋糕上的精美花纹又往往会引起小朋友“啊”的一声。因此,让孩子们亲自动手制作自己喜欢的事物,一定会让他们心花怒放,喜笑颜开,在充分满足其好奇心的同时,又能真切地感受做蛋糕的快乐,在此过程中培养孩子良好的饮食习惯,帮助他们懂得珍惜食物,懂得感谢他人,同时,在制作的过程中,使孩子的想象力和审美能力得以更进一步的发展。

  活动目标:1、通过欣赏标花蛋糕,初步了解蛋糕纹样的基本制作过程。

  2、学习挤捏的`动作,锻炼幼儿手指的活动力度。

  3、培养幼儿懂得珍惜食物,学会感谢他人的情感。

  活动难点:能用适当的力度进行挤捏,并能标出简单的花纹

  活动准备:事先制作完成的成品标花蛋糕一个,教师示范用的蛋糕一个(略大于幼儿),幼儿制作用的小蛋糕、奶油装袋人手各一份;切好的小水果若干(如小蕃茄);擦手用的毛巾每人一块。

  活动过程:一、导入活动,引起兴趣

  师:今天是老师的生日,客人送来了一样礼物(教师故做神秘的打开盒子)

  1、引导幼儿说说蛋糕是什么样的?

  2、说说自己最喜欢蛋糕的哪一部分,为什么?(幼儿交流)

  二、了解、学习蛋糕纹样的基本制作方法

  1、你们知道蛋糕上漂亮的花纹是怎么来的吗?(幼儿谈自己的生活 经验,引导幼儿说出是用奶油做出来的)

  2、示奶油袋

  师:瞧!这是什么呀?(奶油)你看它的样像什么?(伞)

  3、教师讲解演示:A、演示:这顶伞我们呀要倒着来用,用手握住伞柄,将伞尖朝蛋糕,用五个手指用力的挤捏(请幼儿边听边模仿老师徒手做一遍动作),让奶油从袋里出来,标到蛋糕上(教师示范标出简单点状花纹)

  B、引导幼儿观察手指用力与不用力时奶油的变化,并练习捏的动作。

  三、幼儿操作

  1、鼓励幼儿大胆尝试,标出与老师不同的纹样。

  2、提醒幼儿留意挤捏的力度,动作稍慢些。

  3、表扬标出不同花纹的小朋友,并为制作完成的小朋友提供小水果,加以点缀。

  四、作品展示

  小朋友的蛋糕太美了,我们一起开个生日会吧!(大家齐唱生日歌,吃蛋糕)结束。

幼儿园教案9

  设计意图:

  我们班在开展“树”的主题活动中孩子们表现出了许多教师预设内容以外知识点的兴趣,在涉及到“树在生长中可能遇到的帮助与危害”这一内容上,我发现幼儿间的争议很大。从幼儿争议的内容来看,幼儿关于“树”的知识面大小和经验积累程度有着较大的个体差异。孩子们相互争论的背后其实显现了幼儿求知探索的动力,他们表现出的那种零星、松散的经验,非常需要教师以一种较为严谨但又不失童趣的态度去帮助幼儿梳理与补充。我以大班孩子喜闻乐见的迷宫游戏为主线,设计了运用已有经验进行分组讨论的形式了解自然界中对树的生长起益害作用的常见事物、知道保护树木的基本常识、培养环保意识的活动。

  活动目标:

  1.了解自然界中对树的生长起益害作用的常见事物。

  2.能结合已有经验积极安全交流,体验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活动的乐趣。

  3.知道保护树木的基本常识,培养环保意识。

  活动准备:

  大树迷宫教具图一幅,小迷宫5幅,记录表5份,笔5支,苹果插卡5张,录音磁带《大树妈妈的话》等

  记录表:

  迷宫图:

  活动过程:

  一、简单复习树与人类的关系,引出课题

  1.你喜欢树吗?为什么?

  2.小结树给我们人类生活带来的好处

  二、认识“大树迷宫”

  1.迷宫上有谁?教师重点补充介绍(酸雨、蘑菇、树藤、污水等)。

  2.交代规则:碰到树喜欢的东西可以前进,碰到树不喜欢的东西不可以前进。

  3.请一位幼儿上来试走迷宫,

  (说明:本环节的指导重点是引导幼儿对迷宫中设置的障碍内容及行走规则作一了解,并且引起猜测和悬念。)

  三、幼儿分组走迷宫,组内交流与讨论

  1.交代要求:四人一组,边玩边讨论:说说哪些是树喜欢的,哪些是树不喜欢的,为什么?(选出小组长记录讨论结果)

  2.幼儿分组玩小迷宫,交流讨论。

  (说明:这是整个活动的重点环节之一,重点是引导幼儿积极参与小组讨论、探索,培养合作学习的意识与能力,以语言、记录表等形式来表现、交流、分享讨论的结果,引起幼儿之间的互动、幼儿与环境的互动,更好地让幼儿在活动中发挥主体性。)

  四、集中交流并引导幼儿梳理相关经验

  1.展示5组的记录表,引导发现不一致。请各小组代表发表意见,引导其他组注意倾听

  (说明:这一环节很长,教师要注意把握主次,重点梳理起争议的、认识上有共性错误的东西,如“长颈鹿”、“树藤”等,而对“太阳”、“雨水”等显而易见的事物尽可以一笔带过。)

  2.小结:“……等能帮助树更好的生长,所以大树喜欢它;……等给树的生长带来危害,所以大树不喜欢它。”

  3.大家一起检验刚才某某小朋友走的迷宫路线对不对。

  4.幼儿分组检验刚才走的迷宫路线,给正确的小组插上表示奖励的“红苹果”卡。

  (说明:在集中后再让幼儿去自行调整,有利于幼儿对以往经验和新获得经验之间进行调整和内化,这比教师简单的给出“某某小组对了、某某小组错了”这样的评价来的更有价值。)

  5.还有哪些东西能帮助树更好地生长?还有哪些东西会给树的生长带来危害?

  (说明:设计这样的提问有利于扩展幼儿的已有经验以及对新获得经验的顺利迁移。)

  总之在这一大环节中,老师的作用定位于鼓励幼儿更好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并让别人理解,引导幼儿关注到一致与不一致的观点,以引起幼儿的争议与深入思考,协助幼儿概括得出幼儿知识水平可以理解的结论。)

  五、谈话:我要做大树的朋友

  1.你想帮助大树更好的生长吗?怎样帮?以前哪些习惯要改掉?(贴上小孩卡)

  (说明:新《纲要》的科学领域目标中显著的一条是强调了环保教育的重要性。我们的孩子无论是在农村还是在城镇,都会不同程度的感受到这样或那样的环境问题,但对于他们的引导,更有价值的是引导他们从身边的事做起,从幼儿日常行为表现中去截取契机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引导他们从事力所能及环保活动。)

  2.听听大树妈妈的话。

  “大四班的小朋友,你们好!我是大树妈妈。听了你们刚才的话,我的心里真是太高兴了!如果您想做我真正的`朋友,请你记住我说的话:不要摘树叶玩,要知道树叶是我们的头发呀,我可我不想变成光秃秃的样子;别割破我的树皮,要不然细菌进去了我也会发炎生病的;不要把重东西挂在我身上,腰酸背痛的感觉我可不想再有了;要是有空给我喝点水我就更开心了。小朋友,记住我说的话了吗?请你把这些话说给你的家里人听,也请他们来做我的朋友吧!再见!”

  (说明:在这一环节的处理上,引用“大树妈妈”角色的用意是——以播放配乐录音《大树妈妈的话》来生动地引导幼儿爱护树、保护树,进一步激发幼儿珍惜自然和初步的环保意识。这一处理在一定程度上掩饰了一些教师讲知识、说道理的痕迹,有利于活动轻松氛围的延续。)

  六、结束与延伸

  1.激发幼儿在区角活动中制作迷宫图的兴趣。

  2.活动之余再回去找找有关树的知识。

  (说明:鼓励幼儿回去通过其他途径去了解与“树”相关的知识和信息,让那些对本活动具有浓厚兴趣的幼儿可以有一个继续关注的动力与需要,这也体现了教师引导不同兴趣程度的幼儿自主参与的意识。同时建议幼儿在区角活动中尝试制作迷宫图,为鼓励幼儿参与下一个活动激发兴趣。)

幼儿园教案10

  设计思路:

  一眨眼的功夫,小朋友在幼儿园已经度过了两年的美好时光,今天是第三年的开始,小朋友们长大了,是小班和中班的哥哥姐姐了。通过让幼儿学习这首诗歌,让幼儿明白自己已经长大了,不再是以前的那个自己了,现在的自己不能什么事情都依赖别人,而应该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自己穿衣服、自己系鞋带、自己叠被子等等。

  活动目标:

  1、能掌握诗歌的内容,并初步学会用不同的语气较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2、培养幼儿看图说话的能力,发挥幼儿的想象力。

  3、进一步激发做大班小朋友的自豪感。

  4、理解诗歌所用的比喻手法,学会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5、学会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大胆参与讨论。

  准备:

  1、幼儿画册。

  2、多媒体。

  活动过程:

  1、导入。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很多好看的图片,你们瞧!

  (教师出示课件)

  二、看图说话。

  1、出示第一幅图片,提问:

  (1)在这张图上面你都看到了什么呢?

  (2)哦!原来这是一所幼儿园,开学了,有一个大班的小朋友高高兴兴地来到幼儿园,他要上大班了,你们猜一猜,他会说些什么话呢?

  2、出示第二幅图片,提问:

  这张图上都有谁呢?他们在做什么呢?

  3、出示第三幅图片。

  (1)图上出示的是什么呢?(一件衣服)

  (2)你们自己会不会穿衣服呢?

  (3)有一个小妹妹她自己不怎么会穿衣服,作为大班的小朋友会怎么做呢?

  4、出示第四幅图片。

  (1)小朋友,你们看,这是什么呀?(纸球)

  (2)这是这个大班的.小朋友自己折的玩具纸球,他棒不棒呀?

  (3)那你会自己做玩具吗?你曾经做过哪些玩具呢?

  5、出示第五幅图片。

  (1)这个小朋友真懂事,真能干,老师会怎样呢?

  (2)那这个小朋友会说些什么呢?

  三、欣赏并熟悉诗歌内容。

  1、师:老师把这些图片编成了一首好听的诗歌,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2、教师有感情地朗诵诗歌《我是大班小朋友》。

  提问:

  (1)这首诗歌叫什么名字?

  (2)听了这首诗歌,你们心里有什么样的感觉?

  3、请幼儿带着问题再欣赏一遍。

  师:我们再一次欣赏这首诗歌,在欣赏之前,老师布置给你们一个任务:诗歌里的小朋友帮助别人做了哪些事情?你们最喜欢哪一句?

  4、看课件,引导幼儿理解诗歌内容。

  提问:

  (1)诗歌里大班小朋友帮助弟弟妹妹做什么?在幼儿园做了什么?

  (2)你们喜欢诗歌里的小朋友吗?为什么?

  四、看《幼儿画册》,引导幼儿在教师的暗示下练习念诗歌,激发幼儿产生做大班小朋友的自豪感。

  (1)提问:你们是怎样朗诵这首诗歌的呢?(启发幼儿带着自豪感朗诵诗歌)

  (2)你们现在也是大班的小朋友了,你会做些什么呢?

  五、欣赏歌曲《我是大班小朋友》。

  (1)师:现在你们长大了,是大班的小朋友了,你们应该更加懂事了,也应为自己而感到自豪和光荣。

  歌曲响起。

  (2)师:我们一起庆祝一下吧!(师幼一起跳舞)。

  教学反思:

  1、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

  本次活动采用了课件,在制作课件的过程中我尽量做到符合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课件在创设情境的同时大大节约了制作教具的时间。图片优美、生动,而且我在课件中穿插了优美的音乐,还有我自己制作的录音—我是大班小朋友。让幼儿在优美的意境中学到知识。在最后一个环节播放歌曲——我是大班的小朋友,与主题吻合,激发幼儿做大班小朋友的自豪感。

  2、给幼儿插上想像的翅膀。

  老师是孩子的引导者,而非包办者。在活动中,我采取的看图进行说话这种方式,让幼儿动脑,给予幼儿更多、更大的空间,让幼儿有机会去说。在幼儿遇到困难的时候,我则会适当地引导他们。通过这种一问一答的方式,激发幼儿说的欲望并给幼儿插上想像的翅膀。

幼儿园教案11

  活动设计背景

  我们老师在日常活动中观察到:大班上学期,幼儿已有一定的生活自立理能力,也能为集体做一些事情。但是大部分幼儿还存在一定的依赖性,尤其在家中凡事都由父母包办,缺乏独立性。为了提高幼儿的独立意识与自理能力,丰富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老师尝试让幼儿在说说、画画中制定做事的计划,从而帮助幼儿提升已有做事经验,萌发幼儿乐意做事的情感,提高幼儿的自主能力……

  活动目标

  1、在说说、画画中了解一些自己会做的事情。

  2、在自己制定计划中体验做事的快乐,萌发幼儿乐意做事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让幼儿独立计划做事有一定的局限性

  活动准备

  1、自己、家里、大三班、小区的四列小火车样板。

  2、幼儿操作的纸和笔、浆糊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

  1、老师讲故事《君君请客》

  2、幼儿讨论:君君为什么留不住朋友?

  二、观看《小美做事》

  1、我们看看小红会做些什么事情?

  自己穿衣服

  在家里扫地

  帮助班级整理图书

  在小区中捡垃圾

  三、幼儿制定计划

  1、想一想:你为自己、家人、班级、小区做过什么事?

  2、幼儿制定计划

  用简单的绘画表现为自己家人、班级、小区做过的事。

  四、计划归类

  1、我们一起把你们做的事来分一分,贴一贴(幼儿将自己计划书、按自己、家里、班级、小区进行分类。)

  2、教师总结归类。

  五、拓展“我乐意做……我会做”

  引导幼儿尝试做更多的'事。

  教学反思

  学期大班的专题内容是培养幼儿的计划能力。对于大班幼儿来说,独立计划做一些事有一定的难度。那么如何引导幼儿逐步地尝试计划呢?我们觉得要选择一些幼儿熟悉,平时经常做的事,这样促使幼儿去计划时能大胆、积极主动地进行,而非因困难度过大而退缩、害怕。

  班中的幼儿有一定的自理能力,但“我会做事,我想做事”的意识还很薄弱,因此这一方面着手,让幼儿去尝试计划一下,我会做的事,以及我想做的事,幼儿的兴趣很高。让幼儿进行计划与成人相比很大的差异,成人可以用文字表达,而幼儿只能用绘画的形式来表现。故在活动中人物做事的简笔画是主要的表现方式。

  在设计的各活动中,为了引出幼儿计划,在前两个环节中运用“军军与小红”两个截然不同的角色进行讨论,激发了幼儿要学习小红会做很多事。在每个环节之间,老师将四大幅示意图放于教室的四周。幼儿归类黏贴时积极地投入,并能仔细观察,从而将自己的画正确归类。

  在最后交流与乃至此后几天中,幼儿常围绕着四大幅画在交流。并时常来告诉我:“老师,我今天又做了××事!”

  在整个活动中,我注意到了幼儿的随机反应,并及时地鼓励、提醒、引导。如:汪涵说帮爸爸切菜,我就引导幼儿要小心,避免危险:又如沈子妍说要过节了,帮教室打扮,我马上与孩子谈到了要来临的圣诞与元旦,丰富幼儿各方面的知识。

  存在的不足:

  在活动中,幼儿围绕老师提出的四大主题“自己、班级、家里、小区”计划了做的各种事。但由于老师规定了范围,幼儿在计划时有一定的局限性。如在下次活动中,可以让幼儿计划做各种不同的事。

幼儿园教案12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活动,知道有封闭小孔的材料都能吹出圆圆的泡泡。

  2.尝试用聪明棒制作泡泡器,能用完整的语言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3.对科学活动有兴趣,体验成功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已玩过吹泡泡的游戏。

  2.材料准备:PPT,多种有孔的玩具、聪明棒,泡泡水,擦手毛巾。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小朋友,你们玩过吹泡泡吗?你是用什么工具来吹泡泡的?

  二、提供材料,探索发现。

  1.出示玩具,猜测结果。

  今天,张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些不一样的材料,请你们猜一猜,它们能不能吹出泡泡?

  2.实际操作,验证猜测。

  请你们把每一种玩具都去玩一玩,试一试,看看它们到底能不能吹出泡泡。

  3.分享发现,帮忙记录。

  宝贝们,你们每一个都试过了吗?请你们来分享一下自己的发现。

  (1)单孔积木:能吹出泡泡。

  (2)多孔玩具:每一个孔都能吹出泡泡。

  (3)正方形聪明棒:吹出来的泡泡是圆圆的。

  (4)一头开口的玩具:一头能吹出泡泡,另一头不能吹出来。

  (5)一根聪明棒:不能吹出泡泡。

  小结:没有封闭小孔的玩具不能吹出泡泡,只有那些有封闭小孔的玩具才能吹出泡泡。

  三、再次尝试,大胆创作。

  1.鼓励幼儿先用聪明棒来制作泡泡器,然后试着吹泡泡。

  一根聪明棒没有办法吹出泡泡,如果我们有许多聪明棒,你们能不能玩一玩、变一变,变出一个聪明棒泡泡器,让它们也能吹出泡泡呢?

  2.分享自己发明的泡泡器。

  你发明的泡泡器是什么样的?请你来介绍一下。

  四、拓展延伸

  老师也发明了一个泡泡器,它是一个立体泡泡器,可以吹出更厉害的泡泡,你们想不想试一试?

幼儿园教案13

  活动目标

  (1)、发展幼儿身体平衡感。

  (2)、探索绳子的不同玩法,感受用绳子玩游戏的乐趣。

  (3)、培养幼儿合作的意识,尝试共同制定游戏规则。

  (4)、发展幼儿空间辨别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5)、安静倾听同伴的讲话,并感受大家一起谈话的愉悦。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培养幼儿合作的意识”。,让幼儿感受用绳子玩游戏的乐趣。 难点是“尝试共同制定并记录游戏规则”。

  活动准备

  (1)“身体总动员”:《绳子变魔术》(幼儿用书)

  (2)、长绳若干、记录表、笔。绳子的数量多于幼儿的人数。

  (3)、音乐:《造飞机》、集合音乐、抒情音乐。适当运用音乐的感染力。

  (4)、听口令跑队形,尝试过记录的经验。大班幼儿对于记录已经不再陌生。

  活动过程

  (一)热身活动:

  以“开飞机”游戏, 进行队列队形练习,达到热身的效果.

  (二)、导入活动:

  (1)、用神秘的口吻告诉幼儿:“书里藏了一根有魔法的绳子,可以在上面走钢丝、跳舞、骑车、玩游戏。找找看,这根绳子藏在哪里。”

  (2)、和幼儿一起阅读“身体总动员”《绳子变魔术》,说一说这些小朋友和绳子玩的是什么游戏。

  (三)、个体探索:

  给每位幼儿提供探索的机会.并请幼儿介绍自己的`玩法。组织幼儿一起练习。(鼓励幼儿介绍不同的玩法,或一种方式多种玩法。)

  (四)、合作探索

  1、幼儿自主合作探索,感受多人玩的乐趣。

  2、请幼儿代表介绍游戏方法和游戏规则。

  (五)、记录活动。

  1、小组间共同商讨游戏的规则,并进行记录。在不断的探讨过程中,完善游戏规则,改进游戏记录方式。根据制定的游戏规则,进行游戏。(同一个游戏布置,可以有多种游戏方式。)

  2、点评活动。(教师点评和幼儿点评相结合)针对幼儿小组间的合作情况,记录的是否清晰、准确进行点评。

  3、交换游戏内容。

  (六)、竞赛活动

  师:你们最喜欢哪种游戏?根据幼儿的兴趣点,进行集体竞赛活动。比赛中,再次强调游戏规则。

  (七)、放松活动 在音乐声中,把自己想象成线条,用身体来表现各种线。再以开飞机的方式离开活动场地。

  教学反思

  幼儿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探索出了许多种用绳子玩游戏的方法,幼儿知道了同伴之间的合作是非常重要的,在游戏过程中,幼儿自己给游戏制定了许多的游戏规则,虽然有的游戏规则意思是一样的,但幼儿能够用不同的语言表达出来,而且说的头头是道,我认为是非常棒的,每一个孩子都玩的热火朝天,但是在记录游戏规则的时候,幼儿就不知到从何下手了,也许是因为孩子接触这方面比较少,所以才会“下不了手”,在以后的活动中,争取让幼儿自己多动手记录,老师起引导作用。

  小百科:绳子的出现最早可以上溯到数万年前。在人类开始有最简单的工具的时候,他们便会用草或细小的树枝绞合搓捻成绳子了。

幼儿园教案14

  活动目标:

  1、学习用脚带球往前走,培养幼儿脚的控球能力。

  2、发展幼儿的目测能力。

  3、激发幼儿玩球的积极性。

  4、通过活动锻炼幼儿的控球能力,让他们的身体得到锻炼。

  5、让幼儿知道运动有益于身体健康。

  活动准备:

  1、熟练掌握多种用手玩球的方法,看过甲A联赛。

  2、人手1球,塑料圈8个,小树2棵,奖牌4块。

  3、活动场地,足球音乐磁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扮演角色,热身运动。

  幼儿做小运动员,边走边拍球进场。

  提问:刚才你们用什么来拍球的?我们一起边听音乐,边拍花样球。

  现在没有口令也来做。

  二、幼儿探索用脚玩球。

  1、提问:你们小手本领真大,球都听你们的话。你们的.小脚会不会玩球?用脚玩球可是一个新本领,试试看。

  2、幼儿尝试用脚玩球,教师观察并发现幼儿用不同的方法,如用脚夹球跳,脚轮流踏球,脚带球走。分别请个别幼儿示范玩的方法,并带领大家学学试试。

  三、教师示范并讲解要领。

  教师示范并讲解:刚才他想出的方法叫用脚带球往前走,我也来玩玩,脚的这边叫内侧,脚的这面叫外侧,两边都可以踢,要想停住球,可以用脚的内侧或外侧,也可以用脚尖踩住球。

  1、幼儿与老师一起练习。

  2、幼儿自己带球往前走,要求幼儿眼睛看好前方,让球笔直往前走。

  3、带球过障碍。

  绕过几个障碍物走,如小树、椅子等。

  四、放松游戏"皮球搬家"。

  小运动员比赛一下,看哪一队运动员抱球本领大。

  1、先抱2个球,一定要又快又稳。

  2、加深难度,抱3个球,3个球都要管好。

  3、发奖牌,鼓励坚持到底的幼儿。

幼儿园教案15

  1 《鼓上的小米粒》活动反思

  这是一节大班的音乐课《鼓上的小米粒》,在今天的活动中,小朋友表现得特别棒,不但学会了歌曲,还能够边唱边用肢体动作表现歌曲。从整个活动的效果来看,幼儿兴趣浓,参与的积极性高,较好的实现了本次活动的教学目标。活动中,以幼儿喜爱的乐器——小鼓“唱歌”的形式导入活动,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我把学唱歌曲与有趣的科学探究活动相结合,让幼儿在探究活动中感受、体验击鼓的不同力度和频率与鼓面上的小米粒的动态变化的关系这一物理现象,获得知识和经验,有效地帮助了幼儿理解、记忆歌词,避免了生硬的歌词解说。另外我在“小鼓还能怎么唱”和“鼓敲击轻、重引起的米粒变化”的环节中,请幼儿大胆想象、操作和体验,为幼儿提供了探究和表现自己的舞台。其次,是教学的组织方面,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我注重游戏教学的`方法,动静交替,层层递进。在活动中,注重以游戏形式贯穿始终,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充分调动幼儿的参与积极性,较好地达到了教学目标,充分体现愉快教学给小朋友带来的乐趣。比如在扮演米粒跳舞和最后的《我是鼓,你是小米粒》的游戏中,幼儿玩得特别高兴,在玩的同时体验了敲鼓的轻重与小米粒的动态变化关系。

  在幼儿操作感受鼓点的震动方面没有顾及全体幼儿,只有部分幼儿上来操作了,其他的幼儿都是旁观者,并没有亲身体验。《纲要》指出:为幼儿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让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尝试。”本来,我也想多准备些鼓,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尝试,但我担心孩子们会乱,米粒撒在地上会转移他们的注意力而取消了这个念头。现在想想,只为了让教学保持有序而扼杀了孩子们的探究欲望,真是得不偿失。在最后的游戏环节,原本可以请幼儿三五成群结伴游戏,其中一幼儿当敲鼓人,其他幼儿当小米粒,然后互换角色,使幼儿充分体验到游戏的快乐。当时只考虑到教学的不要把时间拖得太长,而略了生生互动,这也是在以后的活动中应该引起重视的。

【幼儿园教案】相关文章:

幼儿园教案01-08

幼儿园健康教案03-15

爱上幼儿园教案06-09

幼儿园教案:电脑03-22

【热】幼儿园教案02-11

【热门】幼儿园教案02-11

【推荐】幼儿园教案02-04

幼儿园教案【精】02-05

幼儿园教案【荐】02-06

幼儿园安全教案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