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香·金陵怀古》教案

时间:2024-05-11 16:20:47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桂枝香·金陵怀古》教案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桂枝香·金陵怀古》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桂枝香·金陵怀古》教案

《桂枝香·金陵怀古》教案1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吊古伤今”的写作手法

  2.体会作者蕴含于词中的深沉感情

  3.背诵整首词

  二.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蕴含于词中的深沉感情

  三.教学准备

  1.幻灯片(自制)

  2.录音机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1.导入

  同学们,我国悠长的历史给我们带来了无数的辉煌,同时也给我们留下了无数的伤痛。而我们的前辈先哲们面对这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时,都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进行了思索和咏叹。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咏怀古迹的不朽篇章。如左思的《咏史》、李白的《越中览古》、杜甫的《咏怀古迹》、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等等等等。而其中又以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最为有名。我为大家朗诵一遍。(放音乐和《念奴娇·赤壁怀古》的幻灯片)

  师问:“这首词给你们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生答:“雄壮、豪放、有气势!”

  师说:“的确,这是苏轼官贬黄州时,面对滔滔江水,联系自己的仕途遭遇,所产生的人生体验。也是苏轼豪放词的代表作。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也是一首气势雄壮的怀古之作,它是与苏轼同时代的另一位大文豪王安石的作品,在这首词中作者要告诉我们怎样的人生体验呢?现在,就让我们一同走进王安石的.内心世界。(板书标题)

  2.互动交流(上片)

  师说:“请大家翻到文学作品选读的68页。”

  师说:“我们先一起把整首词读一遍,注意语速不要太快!”

  师讲:“通过预习提示的介绍,我们知道这首词是王安石晚年的作品,也就是王安石3.互动交流(下片)

  师问:“下片以念往昔总起,首先作者为我们列举了一个典故:是当敌国大将已攻到宫门之外,陈后主还在醉生梦死,与宠妃们寻欢作乐。陈后主不过是一个典型例子,因荒淫而亡国者又何止陈后主一人!这种”悲恨相继“的亡国悲剧连续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生答:“是贪恋女色、不理国事”

  师问:“这只是表面现象,其实作者已于词中告诉我们了,是那一句?”

  生答:“繁华竞逐”

  师说:“对了,正是这种穷奢极欲、贪图享乐、不思进取的作法才造成了国破家残,败亡相续的后果!”

  师问:“有没有同学愿意起来解释‘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这一句?”

  生答:“后世之人登上高处,只会空叹什么荣耀与耻辱!”

  师问:“那后世之人有没有吸取前车之鉴呢?”

  生答:“没有?”

  师问:“何以见得呢?作者有告诉吗?”

  生答:“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师问:“这是借用了杜牧《泊秦淮》中的‘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这一句,但在此作者为什么还要强调‘至今’和‘时时’这两个时间副词?”

  生答:“杜牧生活的唐末到王安石所生活的宋初如此长的一段时间,但这种繁华竞逐的生活依然不变,在这里之所以要强调‘至今’和‘时时’就是为了让统治者对这种导致六朝覆亡的那种奢靡、荒淫的生活有所改变,让悲剧不再重演!”

  师说:“所以,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并不希望只是对历史空空的感叹,而是要从政治上加以改革。吸取历史的教训,避免重蹈覆辙。这不是一般文人的见解,而是政治家的见解!”

  师说:“好的,大家对下片已有了一定的理解。我们一起来根据黑板的是的图示把下片试着背诵一下。”

  4.互动交流(拓展、提高)

  师问:“学完了王安石的《桂枝香·金陵怀古》,我们再回头把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联系起来。这两首都是怀古之作,都是借景抒发自身的感情,但从人文精神、人生体验上着眼,二人有没有差别?大家可与前后左右的同学自由讨论,再起来回答。”

  师总结说:“两首词一比较,我们不难发现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只是悲叹自己华发早生,壮志未酬。这是对于自我人生价值的关照,是道家个体精神的集中体现;而王安石的《桂枝香·金陵怀古》却是对于国家命运、前途的担忧,是对社会的关照,这是儒家‘居高位则忧其民,退居江湖则忧其君’的兼济天下精神的体现。我们说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是中国古代思想的两大主流,对中国文人,乃至中国社会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就老师而言,老师认同道家那种对人个体发展的关照。但同时,老师更倾向于儒家那种积极进取、探索和对国家社会的关注的精神。而在今天,于我们在座的各位同学而言,那就要求大家不要只作那种‘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书呆子,而要在学好本领的同时投更多目光去关注我们社会的发展,关注我们国家的发展。

  师说:“由于时间关系,我们的讨论暂时就到这儿。在座的同学还话要说的,请将自己的看法形成文章,以随笔的形式交到老师这儿。让我们的思想继续碰撞,产生更多的火花!”

  师说:“最后,我们一块将整首词背诵一次,注意词中感情的把握!”

  师说:“很好,今天的课就上到这儿,下课!”

  六.板书设计

  桂枝香 金陵怀古

  王安石

《桂枝香·金陵怀古》教案2

  【教学目标】

  1.体会《桂枝香·金陵怀古》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2.掌握赏析怀古词的一般方法及步骤。

  3.培养学生准确鉴赏咏史怀古诗词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梳理赏析怀古词的一般方法及步骤,并能学以致用。

  【教学方法】讨论法、归纳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国著名学者和作家余秋雨说过,中国传统文学中最大的抒情主题,不是爱,不是死,而是怀古之情、兴亡之叹。自古以来,历代文人志士所写的咏史怀古诗词,深受人们的喜爱,成为我国古典诗歌宝库中不可或缺的内容。今天,我们学习的这首怀古词是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王安石创作的《桂枝香·金陵怀古》,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首词,感受一下它的文化魅力。

  二、整体感知鉴赏

  1.一读,读准字音

  同学们大声自由朗诵这首词。注意读准字音。

  2.二读,读通文意

  结合课下注释疏通句意,对句意的理解,还有哪些疑问,相互交流。

  可能存在的疑惑:

  ①“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帆棹用的是借代的手法,代指江面上的`船;背,是迎着,逆着的意思;矗:矗立。

  ②“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彩舟是华美的小船;云淡是指天空上笼着一层淡淡的云;星河是指倒映着星空的长江

  ③“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六朝旧事怎样就流走了?随流水,这里表面上看是长江之水,但在这里应该是从时间的角度来考虑,也就是说六朝的繁华奢靡都随着朝代的更替消逝在历史的长河中。

  ④“门外楼头”:用门外代指韩擒虎,即指门外大军压境;用楼头代指陈后主,即指楼头统治者仍荒淫无耻

  ⑤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一下,这首词写了什么?

  明确:上阕写景,下阕抒情

  ⑥学生齐读整首词。

  3.三读,读出感情

  分析作者抒发的感情,思考探究。(学生讨论完成)

  ①上阕主要是写景,写了什么时节的景?

  明确:晚秋之景

  ②作者都写了哪些景?这些景的特点是什么?

  明确:澄江、翠峰、征帆、残阳、西风、酒旗、彩舟、淡云、星河、白鹭。

  景物特点:壮阔雄伟,繁华热闹,富有生机,天地阔远的金陵秋景图,

  ③下阕词人触景生情,怀古之感油然而生,凭高而望,词人抒发感慨。这种情感的抒发是通过什么途径实现的呢?

  明确:用典。

  ④齐声朗读下阕,找出下阕用了几个典故。作者借典故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明确:“门外楼头”和“《后庭》遗曲”两个典故。

  第一处典故:六朝统治者利用江南秀丽山川,繁华竞逐,荒淫误国,最终上演一幕幕亡国的悲剧。第二处典故:陈后主所制的艳曲《玉树后庭花》被人们认为是亡国之音。作者借两个典故希望北宋统治者从六朝灭亡的历史教训中吸取经验,不要一味贪图享受而重蹈历史之覆辙。

  三、总结方法

  回顾一下,在学习过程中结合怀古词的特点我们用了什么方法、步骤完成了鉴赏?

  明确:1.抓住景物特点,因景析情

  2.抓住史实,弄清史实和现实的关系(类比/对比)

  3.明确写作意图,把握诗词主题

  四、拓展鉴赏

  运用总结的鉴赏怀古词的方法、步骤,阅读下面这首宋词,通过分析景物、典故,把握作者感情。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①?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②,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③。生子当如孙仲谋④。

  【注】①神州:指中国,此处指中原被金人占领的沦陷区。②兜鍪:即头盔,此处借指士兵。③曹操曾对刘备说:“今天下英雄,惟使君(刘备)与操耳。” ④曹操率大军南下,见孙权的军队威武雄壮,感叹道:“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刘表)儿子若豚犬耳!”

  五、布置作业

  1.把辛词《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的鉴赏内容写在学案上

  2.完成学案上《江城子》的练习

  3.背诵《桂枝香·金陵怀古》

【《桂枝香·金陵怀古》教案】相关文章: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11-15

《哦,香雪》读后感12-08

香菱学诗读后感05-01

风会记得一朵花的香读后感04-29

《风会记得一朵花的香》读后感04-28

大班健康教案起床喽教案06-10

《观潮》教案02-12

《微笑》教案02-01

手指的教案02-08

《叶公好龙》教案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