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击乐的教案

时间:2024-05-15 09:47:52 教案 我要投稿

打击乐的教案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打击乐的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打击乐的教案

打击乐的教案1

  【活动目标】

  1、在熟悉乐曲的基础上,尝试用手铃,响板碰铃为《瑶族舞曲》伴奏。

  2、迁移手铃舞中的有关线索,在教师的指挥下演奏打击乐。

  3、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安静有序的收放乐器。

  【活动准备】

  1、幼儿围坐成马蹄形。

  2、各种乐器放在椅子下边。

  3、音乐磁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1、教师领着幼儿一起随《瑶族舞曲》的音乐空手打节奏的动作。

  师:孩子们,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的《瑶族舞曲》(一)还记得吗?让我们一起来复习一下吧!

  2、认识乐器及方法,引导幼儿迁移韵侓活动的有关线索,讨论乐器的配器方案。

  师:今天赵老师还请来了三位乐器朋友,一起来看看他们是谁?

  (教师出示三种乐器请小朋友依次来认识并向乐器打招呼)

  师:刚刚我们在边听音乐边做动作,想想看这3种乐器中那个乐器是摇着演奏的呢?

  小手点击的动作呢?手指眼睛鼻子嘴巴的动作呢?

  3、教师用演奏乐器的动作指挥幼儿空手练习。

  师:现在你们的小椅子下边都有一个正在睡觉的小乐器,现在请你轻轻地看看,不要吵醒她,看完以后以最快的速度坐好。

  师:我现在来问一问这边的.孩子你们是什么乐器,哦,那你们就是碰铃队(依次总结乐器队)

  师:现在让我们念着儿歌空手练习一遍。

  师:这次让我们跟着音乐空手练习一遍好吗?

  4、教师指挥幼儿用乐器演奏,并根据幼儿演奏的具体情况做出总结。

  师:刚刚你们表演的非常好,现在请你拿乐器来演奏,但是在拿乐器之前我来考考你,请看我这个手势是什么意思?(准备动作)那我在做这个手势的时候请你们轻轻拿起乐器做准备动作好吗?(练习几次拿乐器)

  师:听音乐练习一遍。(结束乐器放在小腿上),那如果加上表情就更好了。(听音乐做第二次演奏)

  5、亲子音乐游戏

  师:今天赵老师还带来了另一种乐器,如果你想见识一下的话,现在请把乐器轻轻地刚到前边的筐子里回到自己的位置做好,我请他出来。

  师:(出示乐器)你们认识他吗?对,他就是口琴,今天他也和我们一起玩游戏。

  师:刚刚我们在点点摇的时候除了用手摇,你觉得还可以用哪里摇呢?谁来试一试?

  现在请你起立把椅子放两边我们一起跟着小提琴来玩一玩点点摇。

  师:除了点点摇可以怎么玩?哦,也可以转。

  师:现在请你找到自己的小伙伴面对面站好听音乐准备。

  师:想不想和爸爸妈妈一起玩呢?请你去邀请你的爸爸妈妈让我们一起跳舞吧!

打击乐的教案2

  活动目标:

  1、根据划船游戏和图谱拍出节奏型,并在此基础上学习用打击乐器演奏。

  2、初步学习按相应节奏型为乐曲设计配器方案。

  3、能看指挥较准确地演奏,体验共同合奏的快乐。

  活动准备:划船图片、乐器若干、图谱一张、磁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设置情境,幼儿学玩划船游戏

  1、观看划船图片。

  2、欣赏乐曲,熟悉旋律(介绍意大利民歌《桑塔·露琪亚》)。

  3、教师随音乐表演动作与音乐匹配让幼儿欣赏。

  “划——划——划——划——划——划——划——划——!”

  “一二三!加油啊!一二三!加油啊!一二三!加油啊!”

  “哦——哦——”

  4、幼儿随音乐表演动作,并喊出不同的节奏型。

  (二)引导幼儿拍节奏型

  1、幼儿边欣赏老师的'动作,边以拍手的形式拍出相应的节奏型。x——│x——│x——│x——│x——│x——│x——│x——│

  x x x│x x x│x x x│x x x│x x x│x x x│

  x"——│x"——│

  2、师生共同修改图谱,拍出相应的节奏型。

  3、看指挥,随音乐拍出相应的节奏型。

  4、老师指挥幼儿分组拍节奏型。

  (三)在教师引导下讨论配器方案

  1、x——可以用什么乐器?如何演奏?

  2、x x x如何演奏?

  3、x"——可以用什么乐器?如何演奏?

  (四)幼儿练习使用乐器演奏

  1、幼儿看教师指挥进行空手练习。

  2、幼儿拿乐器,看教师指挥进行演奏。

  3、交换乐器进行演奏。(告诉幼儿这是一首三拍子的歌曲,激发幼儿进一步的学习欲望)

打击乐的教案3

  活动目标

  1.原有身体动作的基础上,将乐曲的节奏型用拍手等方式表现出来。

  2.引导幼儿尝试根据节奏型和图谱设计出配器方案。

  3.感受乐器音色的不同,体验合作演奏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幼儿会随音乐做律动。

  2.铃鼓、碰铃、圆舞板、大鼓、《苹果丰收》音乐CD。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幼儿随音乐《苹果丰收》做律动入场

  请幼儿说一说怎样去的果园,走到后怎样摘的苹果,苹果摘满后心情怎样。

  二、引导幼儿创编身体动作

  1.说一说刚才我们是怎样去果园的`?走到后干了些什么?最后怎样?

  2.出示图谱,引导幼儿把乐曲的节奏型用拍手等方式表现出来。

  (1)老师把刚才我们摘苹果的过程画了下来,看一看哪里表示去果园的路上?哪里表示摘苹果?哪里表示举起箩筐?哪里表示庆祝丰收?

  (2)看着图谱,用拍手的方法把节奏拍出来。

  (3)除了用拍手的方法,还可以拍什么?引导幼儿用拍腿、拍肩、跺脚等方法拍出乐曲节奏。

  3.将幼儿分成三部分,教师指挥幼儿分别用身体动作表现节奏。

  4.解决最后难点部分:在庆祝丰收时,大家很高兴,该多少人拍手?

  三、在老师的引导下探索打击乐器的配器方案

  1.看看自己椅子下有什么乐器,引导幼儿想想碰铃、圆舞板在什么时候演奏比较合适?箩筐在头顶举过时用什么乐器比较合适?什么时候加入大鼓?

  2.幼儿看指挥模仿打击乐器演奏动作。

  3.幼儿分声部演奏乐器。

  4.请幼儿当小指挥并交换乐器演奏。

  四、结束活动

  秋天的苹果又大又甜,我们整理好乐器来品尝苹果。

打击乐的教案4

  :大雨小雨

  活动目标;

  1、在会唱歌的基础上,学习用打击乐器表现歌曲的强弱变化。

  2、探索打击乐器的不同音色,不同的演奏力度,并看指挥与同伴合作演奏。

  活动准备:

  铃鼓、碰铃等乐器,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1、复习《大雨小雨》

  (1)齐唱歌曲,注意唱出歌曲中强弱的变化。

  (2)全体幼儿分成两部分,分别唱出大雨小雨的不同特点。

  (3)全体幼儿边唱歌曲,边做相应的动作。(除“哗啦啦”做双手手腕转动,双手由上而下转动等幼儿自编动作外,其余都按歌词内容做不同力度的拍手动作)

  2、探索打击乐器的音色几演奏方法。

  (1)教师出示铃鼓,碰铃,幼儿倾听它们发出的声音,说一说谁的声音发出时像大雨、谁的像小雨。

  (2)幼儿用打击乐器尝试演奏,教师重点指导摇奏方法。

  3、乐器演奏

  (1)确定“哗啦啦”双手手腕动作,用铃鼓摇奏表示。

  (2)教师担任指挥,并用乐器模仿动作指挥幼儿演奏打击乐器。

  (3)教师用指挥动作指挥,并暗示幼儿用合适的力度演奏打击乐器。

  (4)幼儿交换乐器进行演奏。

  4、可以逐步请幼儿担任小指挥,和全体幼儿一起演奏乐曲。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打击乐‘拔根芦柴花’”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打击乐‘拔根芦柴花’”

  【活动目标】

  1、在熟悉曲调的基础上,尝试用自制乐器演奏乐曲。

  2、训练幼儿的节奏感,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

  【活动准备】

  自制的打击乐器一套(筷子每人两把,每把筷子由三根筷子捆在一起,茶杯、雪碧瓶做的摇铃、易拉罐做的响筒各一个),“单簧管波尔卡”音乐节奏图,写有三种节奏型的.大白纸一张。

  【活动过程】

  一、幼儿听音乐进教室

  幼儿集体听音乐,跳舞蹈进教室,坐在座位上一起拍手至音乐结束。

  二、复习已学过的节

  出示写有节奏型的卡片,让幼儿徒手练习打节拍。

  (节奏让幼儿动脑筋,可用古诗“静夜诗”、“悯农”等念出这种节奏型)

  三、新课——打击乐“拔根芦柴花”

  1、师:小朋友节奏拍得真好!下面请你们听一首音乐(放“拔根芦柴花”音乐)。

  提问:这首音乐好听吗?(好听)

  这首音乐叫什么名字?(拔根芦柴花)

  师:现在请小朋友再听一遍音乐,听一听这首音乐是几拍子的节奏?听起来有什么样的感觉?(放“拔根芦柴花”的音乐让幼儿边听音乐边自由的做动作)

  提问:这首音乐是几拍子的节奏?(2/4拍)

  这首音乐听起来有什么样的感觉?(活泼、快乐,就像过年一样的热闹、舒服……)

  2、师:今天老师教小朋友演奏这首音乐,先听这首曲子的第一部分。(放第一部分的音乐)

  提问:哪个小朋友能拍出这段音乐的节奏?(让个别幼儿练习拍节奏×××|×××|)请某小朋友上来带领大家边听音乐边拍节奏。(放第一部分的音乐让幼儿练习)

  师:继续听音乐的第二部分,听听我们拍什么节奏?(放第二部分音乐)听完音乐后让幼儿拍出×× ××|×× ××|节奏,请一个幼儿上来带领大家边听音乐边拍节奏。(放第二部分音乐)

  师:大家一起听音乐的第三部分?听听拍什么样的节奏?(放第三部分音乐)听完音乐后让幼儿拍出××|××|××|节奏,请一个幼儿上来带领大家边听音乐边拍节奏。(放第三部分音乐)

  师:小朋友节奏拍得真好!老师把你们拍的三种节奏型写在纸上,现在请小朋友拿起我们喜欢敲的筷子跟着音乐演奏一遍。(放“拔根芦柴花”音乐,出示图——老师指挥幼儿看三种节奏型演奏)

  师:演奏得真好,下面看一看这是什么?(出示茶杯,自制的响筒、摇铃,让幼儿说出自制乐器名称)

  师:对了,这是我们自己做的响筒、摇铃。这是我们经常用到的小茶杯,今天就用我们自己做的小乐器演奏这首音乐,幼儿听音乐分别用响筒、摇铃、小茶杯演奏第一段音乐。

  师:第二段音乐我们要分组演奏,先用响筒演奏音乐的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用茶杯演奏,第三部分用摇铃演奏,最后两小节大家合奏。

  师:我们学会了合奏,分组演奏,现在我们完整演奏这首曲子,第一段音乐合奏,第二段音乐分组演奏,第一部分用响筒演奏,第二部分用茶杯演奏,第三部分用摇铃演奏,第二段音乐最后两小节大家合奏。

  让幼儿练习演奏两遍。

  四、跳“单簧管波尔卡”舞。让幼儿尝试用身体动作表示音乐节奏强弱、快慢

  师:我们一起跟着音乐跳舞吧!请你们用自己想出来的动作学一学这些美丽的花和枝条在音乐声中跳舞的样子,音乐一样的地方做一样的动作,音乐不一样的地方做不一样的动作。(最后,老师同幼儿一起随欢快音乐出教室)

打击乐的教案5

  活动目标:

  1、观看舞蹈动作,掌握乐曲的基本节奏型;学习用打击乐器为乐曲《花狸虎》伴奏。

  2、引导幼儿在乐曲念白处创编不同的节奏型,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

  3、激发幼儿充分享受参与音乐创编过程带来的乐趣,同伴间学会合作与交流。

  活动准备:

  1、打击乐器:碰铃、圆舞板、铃鼓。

  2、音乐图谱。

  活动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课题

  师:有一只可爱的花狸虎要出去找朋友玩,请小朋友边看老师的舞蹈边想一想它是怎样找到好朋友的?

  1、老师表演舞蹈,幼儿欣赏。

  提问:花狸虎是怎样找到好朋友的?

  2、舞蹈结束后请幼儿说说自己的感想。

  通过讨论幼儿明确了花狸虎找朋友的过程(走——跑——找到朋友快乐的欢呼——好朋友一起出去玩),同时幼儿了解了乐曲的基本节奏型。

  3、逐步出示图谱,带领幼儿边看图谱边做动作。

  二、观看图谱,引导幼儿创编声势讨论配器。

  师:我们用舞蹈的形式表现了音乐,现在请小朋友再帮老师设计一套声势动作。

  1、出示图谱,自由创编声势动作。

  师生讨论结果:走——拍腿,跑——拍肩,欢呼——跺脚,好朋友一起走——拍手。

  师:现在请小朋友看老师的指挥,我们分组做一下声势动作。

  2、看老师指挥,分组做声势动作。

  师:小乐器看到我们玩的这么高兴,它们也等不急了。你们快点想一想小乐器怎样来演奏?

  3、教师出示乐器,集体讨论乐器的配置方案。

  教师引导幼儿进行创编,给幼儿提供充分展示自己想法的机会。

  师:现在请小朋友拿起小乐器,看老师指挥演奏一遍。

  4、演奏阶段。

  (1)看教师指挥,幼儿用小乐器分组进行演奏。

  练习时重点指导幼儿注意倾听,相互配合。对在演奏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教师及时给予解决,注重培养幼儿以强带弱互帮互助的学习品德。

  师:我们用最漂亮的表情,最好听的乐声再来演奏一遍。

  (2)教师指挥幼儿进行多声部乐器合奏练习。

  师:小朋友,当我们在念“哼哪一支 哼哪| 哈那一支 哈”,表示快乐欢呼声的地方还可以怎样敲?

  (3)引导幼儿在念白处创编不同的节奏型。

  幼儿讨论,教师带领幼儿一起学习新创编的节奏型。

  师:你们最喜欢哪一种节奏呢?我们听音乐演奏一遍。

  (4)师生根据新创编的节奏型,进行演奏。

  师:这次我们交换乐器,再换一种新的节奏来演奏。

  (5)交换乐器,进行演奏。

  师:有没有小朋友想当一当神气的小指挥呢?

  (6)孩子当指挥演奏一遍。

  (7)学演奏家站起来演奏一遍。

  三、结束部分

  教师小结:花狸虎和它的.好朋友在小朋友们好听的乐声中玩的更高兴了,花狸虎想请小朋友和它一起出去玩,你们接受它的邀请吗?(接受)好,我们一起出发吧。(听音乐做动作下场)

  四、活动反思

  本堂课打破了打击乐以单纯的奏乐活动为目的的课堂模式,把舞蹈的形式加入其中,让孩子们在课堂中能够动静交替,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图谱的设计使用,让孩子们有了具体的感知对象,使原本抽象的乐曲,具有了形象化的特点。依据图谱设计声势动作和配器的过程中,充分体现了幼儿自主学习的教学理念。本着幼儿在前教师在后的教学思路,充分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师生之间配合默契、关系融洽,展现出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缺点方面,安排的内容有点多,一节课上起来有点仓促,可以适当分解内容,减轻幼儿课堂压力。俗话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一堂好的音乐课应该体现“教学游戏化的”教育理念。整堂课充分调动幼儿多方感官,幼儿在听、说、看、动等多种形式中体验音乐,交流互动。我想,好的音乐课应该是一种艺术享受,我会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在新的教育理念的熏陶下,和孩子们一起探索,一起成长!

打击乐的教案6

  一、设计思想

  以声势教学法和唱游教学法为主,利用生活中能发出声响的物品,让幼儿用敲击的方式演奏出不同的节奏型,感受不同的物体可以发出不同的声音,在敲击力度的控制下声音会有大小的变化。通过引导和思考让幼儿从生活中观察,在生活中感受音乐,并大胆的创编节奏,激发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在唱游的过程中感受音乐带给我们的真、善、美。

  二、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对打击乐的兴趣和艺术表现的喜好。

  2、通过引导幼儿观察图谱,用打击乐演奏的方式表现音乐,从而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及感官能力的提高。

  3、在熟悉演奏歌曲节奏的基础上,根据节奏型分组演奏,感受互相合作的乐趣。

  4、欣赏歌曲,感受歌曲活泼有趣的特点。

  5、愿意参加对唱活动,体验与老师和同伴对唱的乐趣。

  三、活动准备

  音频音乐,生活物品(筷子、塑料瓶、不锈钢杯子)、ppt、图谱。

  四、活动过程

  1、师幼问好:以唱歌、打节奏的'形式问好。

  2、导入:今天是小熊的生日,小熊邀请老师去参加他的生日聚会,老师准备了一首歌曲送给小熊,大家想不想和老师一起去给小熊过生日呢?可是,生日聚会上每个人都要表演节目哦,小朋友们都准备好了吗?

  3、认识生活物品,了解这些物品在生活中的用途。敲击时又会发出什么样的声音呢?能不能将这些物品用在音乐中演奏出好听的音乐呢?让我们一起试一试吧!

  教师示范:老师先为大家演奏一首《生日快乐歌》。教师一边唱歌一边用这些物品打击不同的节奏,将歌曲风格由普通改编为爵士等不同风格,编配不同的打击节奏型。让孩子们感受这些物品所发出的声音,调动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习的兴趣。

  师:小朋友们,你们想试一试吗?那老师就带着大家一起演奏音乐吧。

  4、演奏过程:了解乐器的演奏方法,利用声势训练法和唱游法引导小朋友们看图谱,根据图谱的画面敲击不同的物体,将简单的节奏相组合,发出有趣的节奏。

  第一遍:认识图谱,了解如何敲打。

  第二遍:分为两种节奏型演奏。

  第三遍:分组表演,互相配合。

  第四遍:小朋友和老师一起跟着音乐演奏。感受打击乐在音乐中的魅力。

  通过每一遍的演奏学习,幼儿的兴趣得到到了很大提高,由易到难,深入浅出,将幼儿的音乐感无形中提高,同时也锻炼了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

  五、活动延申

  我们已经学会了用瓶子,杯子等生活用品来演奏音乐,小朋友们还能从生活中找出哪些物体可以发出声音?演奏美妙的音乐呢?

  六、活动小结

  小朋友们都会演奏音乐了, 个个都是小小演奏家,我们一起愉快的结束这次活动吧。(在歌声中结束活动)

  活动反思

  本班幼儿正处于4—5岁年龄阶段,他们对鲜明而有特点的节奏、音响和舞蹈律动具有浓厚的兴趣,节奏性活动是幼儿阶段主要的音乐活动,而这一阶段也正是发展幼儿音乐感受能力的关键时期。因此,为了进一步培养幼儿的节奏感,为了他们在今后的活动中能将自己对音乐的感受、自己的情绪情感更好地表现出来,于是我结合《纲要》以及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与实际情况,设计了“小小演奏家”这一音乐活动。此次活动的主要目的是:

  1、引导幼儿能按一定的节奏型为乐曲作即兴伴奏,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

  2、鼓励幼儿运用多种方式表现节奏,体验与同伴合作游戏的快乐。

  在此次活动的设计上我主要考虑到以下几个方面:

  1、自然引出节奏型,使活动更加顺畅。

  为了让活动看起来不生硬,我带着孩子学小鸟飞到大森林里,又在森林里做早操这两个环节联系在一起,并将创编好的儿歌运用到这里。引导幼儿通过边做早操边有节奏地说儿歌,随之转化为节奏图谱,又以给兔子命名的方式说出节奏型,引导他们感知四分音符与八分音符时值的不同这一过程,使孩子很自然的就熟悉了这一节奏型的节奏特点,有了初步的感知。

  2、活动游戏化。

  活动中能为孩子创设一个宽松愉悦的环境,让孩子情绪高涨,积极、主动、专注地投入到活动中也是活动顺利开展的重要因素。因此,整个活动都是在游戏化的环境中开展的。我所创设的森林背景,为的是在与孩子们像小鸟一样飞入森林中时,会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通过模仿小鸟的许多动作、与森林中的大树做游戏等活动,来引发幼儿的积极情绪,使他们在活动中表现得更主动、更专注。之后又以游戏的口吻和他们一起锻炼身体做早操,边说儿歌边做动作;向孩子们展示小兔节奏图谱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等等。

  3、运用多种感官使幼儿逐步掌握节奏型。

  幼儿需要在听觉、视觉、肢体运动及言语的充分协调下,获得艺术体验。我通过让幼儿反复听音乐,并引导他们用语言、肢体动作、敲击物品、敲击乐器等多种方式来表现节奏,调动了多个感官,通过不断变换幼儿手中的物品,增加难度,引导幼儿在欢快的游戏中反复练习节奏型,不仅让幼儿充分表达了自己的情绪情感,更让他们从中获得了艺术体验。

  4、还有一点是我在活动中随时进行了调整。

  在用不同声势打节奏的环节中,设计活动时,我本想让每一组的幼儿用不同的声势来为乐曲配伴奏,如:一组跺脚、一组拍腿、一组拍手等,一边打节奏一边来体验这种合声所带来的快乐。活动进行到这时我感觉他们对节奏型的掌握还不够好,分开打节奏更易受到别组的影响,同时音乐又很长,一种声势打下来孩子会很累,于是我调整为在整个乐曲中带孩子变换不同的声势来配伴奏,也达到了活动的目的。

打击乐的教案7

  活动目标:

  1、要求幼儿在原有身体动作的基础上,将乐曲的节奏型用拍手等方式表现出来。

  2、引导幼儿尝试根据节奏型和图谱设计出打击乐的配器方案。

  3、培养幼儿看指挥协调一致地演奏打击乐器。

  活动准备:

  1、幼儿会随乐做律动。

  2、铃鼓、碰铃、圆舞板、大鼓。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幼儿随音乐《苹果丰收》做律动入场。

  “小朋友,秋天到了,果园里的苹果丰收了,我们一起去摘苹果吧。”

  二、引导幼儿创编身体动作。

  1、说一说刚才我们是怎样去果园的.?走到后干了些什么?最后怎样?

  2、出示图谱,引导幼儿把乐曲的节奏型用拍手等方式表现出来。

  (1)老师把刚才我们摘苹果的过程画了下来,看一看哪里表示去果园的路上?哪里表示摘苹果?哪里表示举起箩筐?哪里表示庆祝丰收?

  (2)看着图谱,用拍手的方法把节奏拍出来。

  (3)除了用拍手的方法,还可以拍什么?引导幼儿用拍腿、拍肩、跺脚等方法拍出乐曲节奏。

  3、声部拍节奏。将幼儿分成三部分,教师指挥幼儿分别用身体动作表现节奏。

  4、解决最后难点部分:在庆祝丰收时,大家很高兴,该多少人拍手?

  三、在老师的引导下探索打击乐器的配器方案。

  1、看看自己椅子下有什么乐器,引导幼儿想想碰铃、圆舞板在什么时候演奏比较合适?箩筐在头顶举过时用什么乐器比较合适?什么时候加入大鼓?

  2、幼儿看指挥模仿打击乐器演奏动作。

  3、幼儿分声部演奏乐器。

  4、请幼儿当小指挥并交换乐器演奏。

  四、结束活动。

  秋天的苹果又大又甜,我们整理好乐器来品尝苹果。

打击乐的教案8

  活动内容:加油干

  活动目标:

  1、感受劳动歌曲的风格,尊重劳动人民的劳动成果。

  2、能在教师指导下,一边唱歌一边随歌词打节奏。

  3、能正确使用乐器,学习看指挥进行分奏、合奏。

  活动准备:《军民大生产》视频、《加油干》磁带、图谱、铃鼓、圆舞板、大鼓。活动过程:

  一、歌曲导入,激发幼儿的兴趣。

  1、播放音乐《军民大生产》

  (1)你们在歌曲中听到什么?

  (2)你们觉得这是一首什么样的歌曲?

  (3)为什么他们会发出“嗬嗨”的声音,它有什么作用?

  2、幼儿回忆有关劳动场景。

  (1)你们还见过哪些劳动的场景?

  (2)他们是怎么进行劳动的?

  二、播放歌曲《加油干》,幼儿熟悉歌曲并拍出其节奏。

  1、今天我们也要来学习一首关于劳动的歌曲《加油干》

  2、小朋友们地里的红萝卜熟了,我们一起帮忙农民伯伯去拔萝卜好不好?

  3、播放音乐,幼儿跟教师打出其节奏。(嗬嗨的时候我们应该用什么声音和动作来表示?)

  三、出示图谱,让幼儿根据图谱打出相应的节奏。

  1、幼儿看图谱用跺脚跟拍手打出相应的节奏。

  2、教师哼节奏,请部分幼儿上台打节奏。

  3、全班幼儿提出重难点,巩固加深练习。

  4、能辨别第一行与第二行的节奏类型不一样,并能打对拍子。

  四、分组进行打击乐表演。

  1、小朋友们都想为歌曲配上动听的'声音,不过老师有要求。

  2、介绍乐器的名称,感知乐器的声响与敲击的方法。

  3、分组领乐器,跟随音乐开始演奏。

  4、交换乐器进行演奏。

  5、分享点评

  五、活动延伸

  在区角贴图谱,幼儿进行自由大胆尝试不同的节奏型进行演奏。

打击乐的教案9

  【设计意图】

  《指南》中指出:"能用多种工具、材料或不同的表现手法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象",打击乐器是幼儿较为容易掌握的乐器,也是幼儿表达音乐的一种最自然、最直接的工具。此次活动有利于幼儿听辨、节奏和合作能力的发展。大班下学期幼儿具有一定的节奏感,对打击乐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此次活动通过游戏的方式引导幼儿使用打击乐器进行演奏,从而促进幼儿音乐能力的发展。

  【活动目标】

  1.观察图谱,根据音乐内容进行乐器的匹配并尝试合作演奏。

  2.体验与同伴合奏的乐趣。

  3.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4.教幼儿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态度。

  【活动准备】

  1.经验:幼儿欣赏过"超级玛丽"游戏并会随乐律动。

  2.物质:图谱、音乐、铃鼓、圆舞板、小叉,小鼓

【活动过程】

  一、根据图谱随乐进行超级玛丽的律动游戏,再次感受游戏情节的乐趣1.出示图谱,介绍内容,说说简单的口令。

  2.发现音乐、图谱和身体律动三者之间的关系,整理玛丽闯关的路线3.看图谱,分组表演律动,逐步完整表现音乐。

  二、探索为音乐匹配合适的"乐器武器",并能看指挥大胆地进行闯关演奏游戏1.根据身体动作的暗示,探索用不用的乐器匹配音乐并分段演奏2.看指挥完整随乐演奏,初步感受用"乐器武器"进行闯关的`乐趣(第一关)3.在游戏情节进展线索的提示下,累加小鼓进行合乐演奏。(第二关)(1)根据故事情节发展探索在(毒蘑菇)处累加小鼓,成功或失败根据幼儿演奏情况而定。

  (2)如果听到的是失败的音乐,师幼共同讨论失败的原因,再次进行闯关演奏。

  4.交换"乐器武器",体验用不同的武器进行闯关的乐趣(第三关)三、寻找闯关武器今天我们用了这四种乐器进行闯关,现在让我们一起回班里找找还有什么乐器可以用来闯关吧!

  【活动延伸】

  在区域中投放玛丽波尔卡音乐,引导幼儿发现不同乐器与音乐的匹配;为不同音乐匹配伴奏乐器。

打击乐的教案10

  活动目标:

  1.通过各个环节的摸索及律动,让幼儿听辩特定音效,掌握节奏的特点。

  2.感知乐曲的轻快活泼,并尝试用乐器表现。

  3.在打击乐活动中遵守游戏规则,体验音乐带来的欢快情绪。

  活动准备:

  音响一个、闹钟一个、双向筒8个、三角铁8个。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1.出示图片,请小朋友看看是什么?(钟)

  师:这个钟在睡觉,看我给它上发条,把它叫醒。

  看看我是怎么给它上发条的?它会发出什么样的`声音?

  一起来试一试。一共上了几次?

  给钟上了发条,钟的钟摆会怎样?(左右摇动)

  二、基本部分

  1.用小手臂模仿钟摆摇动

  师:钟摆会摇动,我们身体里的小手臂也是做钟摆左右摇动呢,想不想试一试?

  2.模仿闹钟响的动作

  闹钟走呀走,会发生什么事情呢(闹钟响了)你们的小手会不会做闹钟响的动作。

  一起来做一做这个动作。

  2.跟着音乐一起来玩游戏。

  三、跟着乐器演奏

  1.出示乐器,请小朋友听一听闹钟的钟摆和闹铃的音乐分别适合用什么乐器。

  2.用手来跟着音乐玩一玩。

  3.最后一拍乐器应该敲在哪个部位。

  4.跟着音乐用乐器演奏。

  5.请一个小朋友做小指挥,再次演奏。

  四、结束

打击乐的教案11

  【教材分析】

  学习合奏也是学习合作的开始,不仅节奏准确还需学会倾听,以便能和谐地演奏,提高幼儿的合作意识,感受音乐带来的快乐。《昆虫音乐会》是一首节奏抒情的乐曲,多以四分音符为主,教学重点是熟练掌握 4/4 拍节奏特点,学习三种不同的节奏型并能够按强弱规律使用打击乐器合拍地演奏。教学难点是学会看指挥,注意与同伴之间的相互配合,不突出自己,达到能协调地演奏。

  【活动目标】

  1.在图谱的帮助下,能用打击乐器拍出三种不同的节奏型。(重点)

  2.学习用乐器与同伴进行合奏表演,提高倾听能力。(难点)

  3.体验与同伴共同演奏的兴趣。

  【活动准备】

  1.蜜蜂、蛐蛐、蝈蝈昆虫头饰。

  2.节奏卡片,木鱼、碰铃、响板等乐器。

  3.图谱,音乐录音。

  【活动过程】

  一、创设游戏情景,幼儿选择喜欢的昆虫头饰,激发参与活动的兴趣。

  1.森林里要举行昆虫音乐会,你们准备好了吗?我们先来排练一下。

  2.教师逐一出示昆虫图片和节奏卡,请幼儿按照节奏学说蜜蜂、蛐蛐、蝈蝈的叫声。

  二、出示两种节奏型,学习两声部合奏。1.创设情境:有请蜜蜂和蛐蛐一起唱歌。

  教师弹奏旋律,幼儿按照两种不同的节奏,一起演唱,不受同伴的干扰。

  蜜蜂: x x x x| x - - - 蛐蛐:xx x xx| x - - -

  2. 幼儿分角色按照节奏徒手进行演奏练习。蜜蜂: x x x x| x - - -

  蛐蛐:xx x xx| x - - -

  蝈蝈: x.x x.x|xx - - -

  引导幼儿随着音乐看节奏卡片进行拍打节奏,鼓励他们用拍手拍肩的.动作表示不同的节奏型。

  3.结合打击乐器进行合奏练习

  幼儿分成三组,第一次两种乐器练习合奏,第二次三种乐器同时合作拍出不同的节奏型。

  三、昆虫音乐会。

  1.幼儿扮演的昆虫选择相应的乐器。

  蜜蜂组使用碰铃,蛐蛐组使用木鱼,蝈蝈组使用响板。

  2.结合手势动作随音乐看图谱进行演奏。

  3.交换乐器,听音乐看指挥进行演奏。

  引导幼儿相互交换角色,变换节奏型和乐器,学习听音乐看指挥进行演奏。

  4.随着音乐录音,配上乐器将歌曲完整表演,邀请个别能力较强的幼儿担当小指挥。

  附:昆虫音乐会

  1=D 4/4

  5 5 6 6 | 5 5 3 - | 2 3 4 - | 3 4 5 - |

  x x x x | x x x - | x x x - | x x x - | 5 5 6 6 | 5 5 3 - |2.3 4 3 2| 1 - - - |

  x x x x | x - - - | x x x x | x x x - | xx x xx x |x - - -|

  x. x x. x|xx - - -|

打击乐的教案12

  设计意图:

  打击乐活动是幼儿园音乐教学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每个孩子都喜欢敲敲打打,对声音具有一种天生的敏感性,打击乐就很适合幼儿这种与生俱来的本能。在活动中,幼儿手、眼、脑、心并用,使大脑建立起复杂的神经联系,让头脑变得灵敏,聪慧。为了更好的完成音乐活动,我设计一打击乐活动《快乐的椅子节奏》让幼儿体验集体合作打击乐器的快乐心情,有助于培养幼儿良好的节奏感,相互倾听的能力,以及相互协调的良好品德。

  活动目标:

  1、积极探索打击椅子的不同部位发出的声响,尝试创编椅子图谱并进行演奏。

  2、通过尝试、比较等方法选则与乐曲节奏较为合适的椅子打击乐方案。

  3、体验用椅子进行演奏的乐趣。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录音机、乐曲、节奏图谱、指挥棒、椅子图片、笔

  经验准备:幼儿学过打击乐《巡逻兵进行曲》,已掌握X X|X X|X X|X O|。

  X X X|X X X|、X O|X O|三种不同的节奏。

  活动过程:

  1、整体节奏练习,继续感知X X|X X|X X|X O|、X X X|X X X|、X O|X O|三种不同节奏。

  (1)出示节奏图谱幼儿随乐曲做拍手动作。

  (2)启发幼儿分别为三种节奏型创编身体动作并演奏。

  2、探索的打击椅子各部位发出的声响,通过尝试、比较,选择与乐曲合适的打击部位匹配,创编椅子图谱演奏。

  (1)出示乐器——椅子。探索打击椅子什么部位能发出声响。

  (2)幼儿交流打击方法,教师用椅子图片进行记录,并创编椅子图谱。

  ①请个别幼儿示范,其他幼儿跪在椅子的后面休息。

  ②教师记录幼儿的不同方法。

  ③全体幼儿随示范幼儿进行模仿。

  ④将不同地方法匹配至节奏中。

  (3)幼儿根据椅子图谱进行演奏。

  (4)通过探索、尝试、讨论、比较等方法,选择与乐曲节奏较合适的打击部位匹配。

  (5)分组演奏。

  3、启发幼儿发现生活中的其他声音。

  活动反思

  音乐是用有组织的乐音来塑造形象、反映现实生活、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其基本表现手段是旋律和节奏。而打击乐是根据乐曲来打击乐器,通过各种乐器给音乐配伴奏以使乐曲更动听。同时也能使幼儿通过乐器敲击来表达和表现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刚开始练习打击乐时最好选择节奏鲜明的乐曲,因为节奏特点明显的乐曲容易敲击出效果,如进行曲,这样便于幼儿掌握节奏特点。大班幼儿可选择4/4拍的乐曲。另外还可以结合孩子们所喜爱的乐曲。为了避免练习的枯燥,通过创设情境,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自然地感受、理解,主动学习和掌握节奏感。 教师可注意观察和发现孩子们平时爱唱的歌曲,从中选择适合打击配乐的乐曲。因为关注幼儿的兴趣,更能引发幼儿主动学习、主动探索打击乐的积极性。以此来引发幼儿对活动的兴趣。

打击乐的教案13

  一、活动目标

  1、在熟悉《爵士进行曲》乐曲旋律和结构的基础上,能看老师的指挥为乐曲伴奏。初步感受并用乐器演奏表现尾奏音乐的渐弱。

  2、能根据模仿动作的变化,选择和记忆乐器分配方案及演奏步骤。

  3、能注意倾听他人演奏和集体演奏时声音的和谐统一。

  二、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

  1、与乐曲匹配的图谱。

  2、乐器:圆舞板、小铃、铃鼓(数量各占幼儿人数的三分之一);鼓和钹各一个。

  3、音乐《爵士进行曲》(整体音乐、分段音乐1、2、3)。

  经验准备:

  幼儿在第一层次教学中已欣赏过《爵士进行曲》并能随乐进行整体模仿动作。

  三、活动过程

  1、播放乐曲《爵士进行曲》,师幼随乐做第一层次中的模仿动作。

  老师:8月1日是建军节,在这一天,解放军叔叔将要参加一个盛大的阅兵活动,他们正在认真练习,准备以最好状态迎接这次活动。让我们也来学做小解放军,和他们共同来练习吧。

  师幼共同进行整体模仿动作练习。

  2、教师用身体模仿动作指挥幼儿按配器方案中的分声部进行模仿动作。

  老师:我是陆海空三军总指挥,小解放军们的一切行动都要听从指挥。我的眼睛看向哪一队、身体面向哪一队,就请那队的小解放军来做动作。

  老师用眼神、身体朝向指挥幼儿分声部进行模仿动作练习。

  3、在老师的提问启发下,幼儿讨论选择配器方案,并在教师的帮助下整理记忆演奏步骤。

  (1)引导和讨论出第一段音乐配器方案。

  提问:为了让阅兵活动更精彩,陆海空三军可以使用哪些乐器呢?起先,陆海空是一队一队走来的,乐器该怎么演奏呢?三队一起走来,又该怎么演奏呢?

  播放剪辑的.第一段音乐,幼儿演奏讨论、配器出的第一段方案。

  (2)引导和讨论出第二段音乐配器方案。

  提问:观众们兴奋地挥舞着国旗,许多国旗挥舞时会发出怎样的声音呢?使用什么乐器可以演奏出这种效果呢?挥旗后紧接着是拍手,拍手可以用什么乐器来演奏?为什么?

  播放剪辑的第二段音乐,幼儿演奏讨论、配器出的第二段方案。

  (3)引导和讨论出第三段音乐中渐弱的多种配器方案。

  播放剪辑的第三段音乐,幼儿欣赏,通过提问引导幼儿发现乐曲尾奏的渐弱。

  提问:你听出三军走步的声音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声音会越来越轻?那乐器怎么演奏才能让大家感觉到三军越走越远了呢?

  幼儿听音乐演奏三军越走越远的效果(即齐奏声音的由强到弱)。

  教师小结定义:声音从响到轻、由强变弱的表现方式,称为“渐弱”。

  进一步提问引导并表现难度较大的另一种渐弱方式。

  提问:除了让乐器演奏声越来越轻、越来越小来表示渐弱,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表示渐弱呢?走步声越来越轻了,代表队伍变多了还是变少了?该怎么演奏表现队伍越来越少呢?

  幼儿听音乐演奏三军越走越远的效果(即齐奏到两种乐器演奏、直至一种乐器演奏)。

  4、在老师指挥下幼儿用讨论出的配器方案用乐器完整为乐曲伴奏。

  要求:眼睛看指挥:倾听同伴的演奏,使自己的演奏合拍、不超前不落后。

  5、加入大鼓和钹的演奏,丰富演奏效果。同时引导幼儿边演奏边倾听。

  (1)老师出示大鼓:听,大鼓会在什么时候加入进来呢?

  老师担当鼓手与幼儿共同演奏。

  提问:你们听到大鼓什么时候演奏的吗?老师根据幼儿回答贴出敲鼓图谱(小礼花)

  老师担当鼓手再次与幼儿共同演奏。

  请个别幼儿担当鼓手与幼儿共同演奏。

  (2)敲击钹:听听,又有谁来了?出示钹,边敲击边引导:钹的声音又响又远,适合在什么时候演奏呢?请大家注意倾听。

  老师敲钹与幼儿共同演奏。

  提问:你们听到钹什么时候演奏的吗?幼儿回答后教师小结:原来钹是在放大礼花时演奏的。

  老师敲钹再次与幼儿共同演奏。

  请个别幼儿敲钹与幼儿共同演奏。

  6、幼儿使用配器出的效果集体完整演奏和交换乐器演奏。

  (1)完整演奏。要求:看指挥;鼓和钹抓准节拍进入;渐弱效果要表现出来。

  (2)交换乐器演奏。

打击乐的教案14

  活动目标

  1、能积极参与歌唱活动,体验歌曲的趣味及滑音的乐趣。

  2、学会演唱歌曲,借助简单而有节奏的念、唱和体态律动,丰富幼儿对音乐的感知表达形式。

  3、幼儿理解滑音的唱法,尝试说唱的形式表演歌曲,大胆的运用表情和动作表现歌曲的和谐,幽默的特点。

  4、能唱准曲调,吐字清晰,并能大胆的在集体面前演唱。

  5、使幼儿懂得歌曲画猫的诙谐幽默之处。

  教学重点、难点

  按照教学的目标和要求,我把这堂课的教学重点定位在让学习理解歌曲内容,活动中会控制自己的歌声。学习说唱形式的演唱方法及掌握滑音的唱法,是教学的一个难点,

  活动准备

  1.画有猫轮廓的纸若干张,黑笔人手一支;

  2.猫头饰,大头饰各一个,小头饰与幼儿相等`;

  3.音乐光盘《画猫》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创设情景表演《小上灯台》,引出新歌曲。

  1、老师扮演妈妈带领小去找食物,大队前进!播放音乐《小上灯台》。

  2.遇到了一只凶狠的大野猫(另一老师饰),使们的觅食行动受到了阻碍, 猫趾高气昂地走了。

  3.为新歌的画面,埋下伏笔。鼠妈妈:“哎呀呀,好痛!我可怜的孩子们被吓坏了吧?该死的野猫,眼睛要是再小点就不会发现我们了,看,这是被猫爪子抓的,要是猫的爪子再少一点,该多好啊!”

  (二).学习新歌曲《画猫》

  1、初步感受旋律。

  2、理解、熟悉歌词

  ⑴鼠妈妈:从歌词与画面中发现大野猫发生了哪些变化?为什么眼睛要变得小小的,腿变得短短的,胡子要往上翘?┄┄(让他们自由发表自己的.观点)

  ⑵鼠妈妈:那你们喜欢这样的猫吗?那就让我们一起来画这样的猫吧!要求:4人一组,根据音乐歌词,合作画猫。(音乐旋律起)

  ⑶边检查画面,边再次演唱歌曲

  鼠妈妈:现在我要检查你们画的是不是我所喜欢的。共同用歌声检查自己的画。

  ⑷拿着自己的画,随乐一起表演唱

  (三)、结束部分

  一声猫叫鼠妈妈:妈妈告诉你们我们梦想的猫是不存在的,真的猫还是要来的,我们还是悄悄搬家吧!(《小上灯台》的音乐声中结束)

  教学反思

  第一,幼儿理解、记忆歌词中巧妙地结合图片。

  歌曲《画猫》歌词诙谐幽默、形象鲜明,幼儿感兴趣。这首歌歌词有一定的顺序性,但歌词之间没有鲜明的前后关系,幼儿易把歌词内容记颠倒。我根据歌词内容设计了一些小图片,如小、笔、小眼睛、小爪、短腿、翘胡子等。活动中我根据歌词依次出示小图片,引导幼儿边看边朗诵歌词。最巧妙的是把小的尾巴画成一个往上翘,来引导幼儿学习滑音,幼儿一看到便自然会把声音唱得像尾巴一样向上翘,立刻找到滑音的感觉。

  第二,各个环节衔接自然、逐层递进,活动结构严谨、紧凑。

  这首歌曲节奏较快,旋律起伏大,且有滑音、说唱形式等演唱技能的要求。能抓住重点,分解难度,层层深入。学唱歌曲环节中,我先引导幼儿自然地唱这首歌,再加入滑音的唱法,然后再指导幼儿运用说唱形式进行演唱,符合幼儿认知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规律,又能适时调整幼儿的心理状态,不断激发幼儿新的学习欲望,将活动逐步推向xx。

  第三,方法得当,充分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

  歌唱教学比较枯燥,需反复练习。为避免这一弊端,我首先用游戏导入活动来吸引幼儿,产生愉悦激发兴趣,接着根据幼儿好奇的特点引出“怪猫”,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猫怪在哪儿,在看图和学唱环节中,我不急于告诉幼儿歌词内容和演唱方法,而是引导幼儿去观察、讨论、寻找,使本是外在的学习任务变成幼儿内在的学习动机、需要。这样一来,幼儿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活动就真正成为幼儿主动学习的过程了。

  不足:通过这次活动,我深刻体会到新颖有效的教学活动手段能有效地帮助幼儿增强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能力。幼儿音乐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必须最大限度地体现音乐活动的独特魅力与优势,既要选择那些形象、生动、寓意含蓄、结构优美、幽默风趣的作品。教师必须以开放的、平等的、民主的、尊重幼儿的教育观念去选择方法、运用方法。

  1、我的语言和动作如能更加夸张和显示歌曲的幽默就更好。2、在活动设计上应该更加严谨。3、活动的环节之间过渡自然,但是环节间的活动要更加紧扣,层层递进。

  《纲要》中指出:要“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要避免仅仅重视表现技能或艺术活动的结果,而忽视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态度的倾向”。“教育内容要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等等。在音乐教育中我觉得以下三种教学方法和谐统一,才能真正地发挥幼儿的创造潜能。

打击乐的教案15

  活动目标:

  1、在学会《大中国》舞蹈的基础上,学习用乐器为乐曲伴奏。

  2、借助舞蹈动作的暗示,尝试选配乐器演奏方案。

  3、看指挥协调一致地演奏。

  活动准备:

  1、打击乐器:小铃、铃鼓、圆舞板若干(总数与幼儿人数相同)。

  2、录音磁带和录音机。

  3、幼儿人手两根彩条。

  活动过程:

  一、教师带领幼儿随着音乐表演红绸缎《大中国》。

  二、学习探索用拍节奏,表现《大中国》舞曲。

  1、教师:刚才,我们小朋友舞动红绸缎表演《大中国》,下面,我们来学习拍手伴奏表演《大中国》音乐好吗?

  2、教师反馈幼儿的想法,并将挥动彩条的【1】-【7】和【24】-【25】小节的.动作改成拍手的动作。

  3、幼儿随乐练习改变的动作(练习2-3遍)。

  4、幼儿尝试看教师指挥做拍手的节奏动作。

  教师:我来做指挥,你们看我的动作,我指到哪里,哪里的小朋友就拍手。

  三、幼儿讨论配器方案。

  教师:你们觉得什么动作可以做摇铃鼓的动作?拍手的动作可以用什么乐器呢?

  四、幼儿尝试看指挥用乐器演奏。

  1、幼儿看指挥看乐器的模仿动作。

  教师:我们不拿乐器,跟着老师的指挥做乐器的模仿动作,小铃是什么样子啊?铃鼓呢?圆舞板呢?

  2、幼儿看教师的指挥用乐器演奏。

  教师:请小朋友轻轻把乐器拿起来,看老师的指挥演奏。

  3、幼儿尝试交换乐器演奏。

  教师:现在,请小朋友把乐器放在自己的椅子上面,换一个座位拿新乐器演奏。

【打击乐的教案】相关文章:

中班音乐打击乐—龟兔赛跑教案06-09

打击乐说课稿11-27

大班健康教案起床喽教案06-10

手指的教案02-08

《观潮》教案02-12

《孔乙己》教案07-27

郑人买履教案07-28

《寓言》教案07-29

比尾巴教案08-01

舞蹈的教案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