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数学教案

时间:2024-12-17 09:48:35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初一数学教案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一数学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一数学教案

初一数学教案1

  [教学目标]

  1、了解多边形及有关概念,理解正多边形及其有关概念、

  2、区别凸多边形与凹多边形、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1)了解多边形及其有关概念,理解正多边形及其有关概念、

  (2)区别凸多边形和凹多边形、

  2、难点:

  多边形定义的准确理解、

  [教学过程]

  一、新课讲授

  投影:图形见课本P84图7、3一l、

  你能从投影里找出几个由一些线段围成的图形吗?

  上面三图中让同学边看、边议、

  在同学议论的基础上,老师给以总结,这些线段围成的图形有何特性?

  (1)它们在同一平面内、

  (2)它们是由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几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

  这些图形中有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八边形,那么什么叫做多边形呢?

  提问:三角形的定义、

  你能仿照三角形的定义给多边形定义吗?

  1、在平面内,由一些线段首位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叫做多边形、

  如果一个多边形由n条线段组成,那么这个多边形叫做n边形、(一个多边形由几条线段组成,就叫做几边形、)

  2、多边形的边、顶点、内角和外角、

  多边形相邻两边组成的`角叫做多边形的内角,多边形的边与它的邻边的延长线组成的角叫做多边形的外角、

  3、多边形的对角线

  连接多边形的不相邻的两个顶点的线段,叫做多边形的对角线、

  让学生画出五边形的所有对角线、

  4、凸多边形与凹多边形

  看投影:图形见课本P85、7、3—6、

  在图(1)中,画出四边形ABCD的任何一条边所在的直线,整个图形都在这条直线的同一侧,这样的四边形叫做凸四边形,这样的多边形称为凸多边形;而图(2)就不满足上述凸多边形的特征,因为我们画BD所在直线,整个多边形不都在这条直线的同一侧,我们称它为凹多边形,今后我们在习题、练习中提到的多边形都是凸多边形、

  5、正多边形

  由正方形的特征出发,得出正多边形的概念、

  各个角都相等,各条边都相等的多边形叫做正多边形、

  二、课堂练习

  课本P86练习1、2、

  三、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相关概念、

  四、课后作业

  课本P90第1题、

  备用题:

  一、判断题、

  1、由四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叫四边形、()

  2、由不在一直线上四条线段首尾次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叫四边形、()

  3、由不在一直线上四条线段首尾顺次接组成的图形,且其中任何一条线段所在的直线、使整个图形都在这直线的同一侧,叫做四边形、()

  4、在同一平面内,四条线段首尾顺次连接组成的图形叫四边形、()

  二、填空题、

  1、连接多边形的线段,叫做多边形的对角线、

  2、多边形的任何整个多边形都在这条直线的,这样的多边形叫凸多边形、

  3、各个角,各条边的多边形,叫正多边形、

  三、解答题、

  1、画出图(1)中的六边形ABCDEF的所有对角线、

  2、如图(2),O为四边形ABCD内一点,连接OA、OB、OC、OD可以得几个三角形?它与边数有何关系?

  3、如图(3),O在五边形ABCDE的AB上,连接OC、OD、OE,可以得到几个三角形?它与边数有何关系?

  4、如图(4),过A作六边形ABCDEF的对角线,可以得到几个三角形?它与边数有何关系?

初一数学教案2

  一、学习与导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借助数轴理解相反数的意义,懂得数轴上表示相反数的两个点关于原点对称,会求有理数的相反数;

  过程与方法:经历概念的生成、应用,体会相反数的意义,简化数的符号,学习观察、归纳、概括的策略与方法;

  情感态度:通过师生、生生合作学习,促进交流,激发兴趣。

  二、学程与导程活动:

  A、准备活动:

  1、师生游戏“唱反调”:我们知道在小学学过的0以外的数前面加上负号“-”的数就是负数。现在我说一个正数,你们给它添上“-”号说出来,我如果说一个负数,你们反过来说出对应的正数。+3、+1、-1/2、-18.4、0.75,学生很快说出-3、-1、1/2、18.4、-0.175。

  2、上述“唱反调”的两个数3与-3,1与-1,-1/2与1/2……,在数轴上对应的点的位置如何?可建议生择两组在数轴上表示以后作答(在原点两侧到原点的距离相等,真可谓从原点背道而驰“唱反调”)。

  提问:数轴上与原点距离是4的点有几个?这些点表示的数是多少?

  归纳:设a是一个正数,数轴上与原点距离是a的点有两个,分别在原点左右表示-a和a,我们说这两点关于原点对称。

  B、学习概念:

  1、像3和-3,1和-1,-1/2和1/2这样,只有负号不同的两个数给它一个什么样的关系名称合适呢?生:互为相反数,师:很好,我们把上述只有负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oppositenumber)。也就是说3的相反数是-3,-3的相反数是3。可见:相反数是成对出现的,不能单独存在。

  一般地,a和-a互为相反数。“-a”可读成“a的相反数”。

  2、在数轴上看,表示相反数的两个点和原点有什么关系?(关于原点对称)

  3、从上述意义上看,你看如何规定0的相反数更为合理?

  商讨得:0的相反数仍是0,即0的相反数等于它本身。

  C、应用举例:

  1、两人一组,一人任说一个有理数,请同伴说出它的相反数。

  2、如果a=-a,那么表示数a的点在数轴上的什么位置?a=?(a=0)。

  3、在正数前面添上“-”号,就得到这个数的相反数,同样地,在任意一个数前面添上“-”号,新的数就表示原数的相反数,如:-(+5)=-5,-(-5)=5,-0=0。

  结合前面相反数意义的`量的学习,还可赋予-(-5)怎样的意义,从而帮助自己理解-(-5)=5吗?

  4、化简下列各数P124练习,你愿意继续尝试化简下列各式吗?

  +(-2/3),-(-2/3),-(+2/3),+(+2/3)

  你能试着总结规律吗?(括号内外同号结果为正,括号内外异号结果为负)。

  5、若a=-5,则-a=;若-x=7,则x=。

  三、笔记与板书提纲:

  课题应用举例中的2

  活动引例应用举例中的4(学生练习)

  概念

  四、练习与拓展选题:

  1、教科书P18/3;

  2、如图是正方形纸盒的侧面展示图,请你在正方形内分别填上6个不同的数,使折成正方体后相对的面上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写出满足条件的一种情形即可)。

初一数学教案3

  一、 学情分析:

  在此之前,本班学生已有探索有理数加法法则的经验,多数学生能在教师指导下探索问题。由于学生已了解利用数轴表示加法运算过程,不太熟悉水位变化,故改为用数轴表示乘法运算过程。

  二、 课前准备

  把学生按组间同质、组内异质分为10个小组,以便组内合作学习、组间竞争学习,形成良好的学习气氛。

  三、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掌握有理数乘法法则,能利用乘法法则正确进行有理数乘法运算。

  2、 能力与过程目标

  经历探索、归纳有理数乘法法则的过程,发展学生观察、归纳、猜测、验证等能力。

  3、 情感与态度目标

  通过学生自己探索出法则,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

  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运用有理数乘法法则正确进行计算。

  难点:有理数乘法法则的探索过程,符号法则及对法则的理解。

  五、 教学过程

  1、 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导入新课。

  教师:由于长期干旱,水库放水抗旱。每天放水2米,已经放了3天,现在水深20米,问放水抗旱前水库水深多少米?

  学生:26米。

  教师:能写出算式吗?

  学生:……

  教师:这涉及有理数乘法运算法则,正是我们今天需要讨论的问题(教师板书课题)

  2、 小组探索、归纳法则

  (1)教师出示以下问题,学生以组为单位探索。

  以原点为起点,规定向东的.方向为正方向,向西的方向为负方向。

  a. 2 ×3

  2看作向东运动2米,×3看作向原方向运动3次。

  结果:向 运动 米

  2 ×3=

  b. -2 ×3

  -2看作向西运动2米,×3看作向原方向运动3次。

  结果:向 运动 米

  -2 ×3=

  c. 2 ×(-3)

  2看作向东运动2米,×(-3)看作向反方向运动3次。

  结果:向 运动 米

  2 ×(-3)=

  d. (-2) ×(-3)

  -2看作向西运动2米,×(-3)看作向反方向运动3次。

  结果:向 运动 米

  (-2) ×(-3)=

  e、被乘数是零或乘数是零,结果是人仍在原处。

  (2)学生归纳法则

  a.符号:在上述4个式子中,我们只看符号,有什么规律?

  (+)×(+)= 同号得

  (-)×(+)= 异号得

  (+)×(-)= 异号得

  (-)×(-)= 同号得

  b.积的绝对值等于 。

  c.任何数与零相乘,积仍为 。

  (3)师生共同用文字叙述有理数乘法法则。

  3、 运用法则计算,巩固法则。

  (1)教师按课本P75 例1板书,要求学生述说每一步理由。

  (2)引导学生观察、分析例1中(3)(4)小题两因数的关系,得出两个有理数互为倒数,它们的积为 。

  (3)学生做 P76 练习1(1)(3),教师评析。

  (4)教师引导学生做P75 例2,让学生说出每步法则,使之进一步熟悉法则,同时让学生总结出多因数相乘的符号法则。多个因数相乘,积的符号由 决定,当负因数个数有 ,积为 ; 当负因数个数有 ,积为 ;只要有一个因数为零,积就为 。

  4、 讨论对比,使学生知识系统化。

  有理数乘法有理数加法同号得正取相同的符号把绝对值相乘(-2)×(-3)=6把绝对值相加(-2)+(-3)=-5异号得负取绝对值大的加数的符号把绝对值相乘(-2)×3= -6(-2)+3=1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小的绝对值任何数与零得零得任何数

  5、 分层作业,巩固提高。

【初一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教案05-16

实用的小学数学教案08-12

中班数学教案04-07

大班数学教案02-16

小学数学教案(必备)08-24

小学数学教案模板11-25

小班数学教案06-17

平行小学数学教案04-10

小学数学教案(实用)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