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夸父追日》教学设计

时间:2024-12-20 09:34:35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夸父追日》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夸父追日》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夸父追日》教学设计

《夸父追日》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掌握基本的文言字词,学会翻译课文,并在课堂内背诵。

  2、过程与方法:通过积极完成“交流展示”、“巩固与提升”等环节,实现有效教学。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习夸父不畏艰险、追逐梦想的精神,并将其用于学习、生活之中。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朗读背诵文言课文,积累一些文言词汇。

  2、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理解文章的主旨。

  3、体会古代劳动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愿望和意志,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神话是我们文学天地中灿烂夺目的瑰宝。上个学期我们知道了女娲造人的神话故事,你还读过哪些神话故事(学生口述)?

  2、老师为大家准备了几幅画面,请仔细观察,分别讲述的是怎样的故事?(教师出示幻灯片,女娲造人、后羿射日、女娲补天、嫦娥奔月、愚公移山、精卫填海)。

  3、请学生说说关于神话的这一体裁相关知识。教师出示幻灯片加深学生的认识。

  神话是在科学水平不发达的远古时代产生的,那时的人们无法对许多自然现象做出科学的准确的解释。但是,人类又想要探求这方面的知识,所以,只好借助于想象来解决这个问题了,而这种大胆而奇特的想象恰恰就是神话故事中的亮点。这种想象体现了远古时代人们那种强烈的探求欲望。今天的社会科学技术高度发达,但仍有广阔的未知领域等待我们去探寻,去研究,所以,这种想象力、创造意识,都是我们今天仍迫切需要的。

  二、学习《夸父逐日》

  (一)、教师介绍《山海经》。

  《山海经》,书名,18篇。作者不详,各篇著作时代亦无定论,近代学者多认为不出一时一人之手,其中14篇是战国时作品,《海内经》4篇则为西汉初年作品。内容主要为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包括山川、地理、民族、物产、药物、祭祀、巫医等,保存了不少远古的神话传说。对古代历史、地理、文化、中外交通、民俗、神话等研究,均有参考价值。其中的矿物记录,为世界最早的有关文献。

  (二)、整体感知

  1.指名读课文,要求起来朗读的学生读准字音、节奏。其他同学听读,发现错误及时纠正。

  2.学生齐读一遍。读准字音、节奏。

  3.自主、合作。学生对照课文下注释,疏通文意,初步理解文句,划出疑难字词,然后小组讨论。(注意:小组成员发挥合作精神,会的同学教不会的同学。讨论不能解决的问题做上记号。讨论完老师抽小组成员汇报。看哪一小组认真,仔细,看哪一小组质疑精神最强。)(时间8分钟)

  出示幻灯片,强调翻译方法,出示幻灯片。

  对译:对译是按原文词序,逐字逐句地进行翻译。

  移位:翻译时要按现代汉语表达习惯移动词语位置。

  增补:增补是指古代汉语省略或表达过于简单的地方,今译时要作必要的增补。

  删减:只要译文已把原文的意思表达清楚了,个别词语可以不译。

  4、小组讨论,教师巡视,小组讨论结束后,抽小组成员汇报讨论结果,及时提出质疑,教师点拨指正。

  重点字词:

  饮于河、wèi(渭)北饮大zé(泽)

  夸父逐日(追赶太阳)?与日逐走(竞跑,赛跑)?入日(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北饮大泽(大湖,传说其大纵横千里,在雁门山北)欲:想要。河:黄河。邓林:桃林。

  一定注意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特殊的文言句式哟!

  古今异义——河:古义—————专指黄河今义—————泛指一切河流。

  走:古义————跑今义————步行。

  词类活用——北饮大泽:北:名词作状语,向北。

  文言句式:

  省略句——“弃其杖,化为邓林”等于“(夸父)弃其杖,化为邓林”。译为:他遗弃的手杖,化成桃林。

  状语后置句——饮于河、等于“于河、渭饮”。译为:就到黄河、渭水喝。

  5、参考译文:夸父与太阳竞跑,一直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他感到口渴,想要喝水,就到黄河、渭水喝水。黄河、渭水的水不够,又去北方的大湖喝水。还没赶到大湖,就半路渴死了。他遗弃的手杖,化成桃林。

  (三)、品析文本,体会夸父逐日的艰辛,感悟其精神品质。

  ⑴“入日”:一直追到太阳落山的地方,说明夸父逐日路程之遥远,夸父不辞劳苦,坚持不懈的精神。

  ⑵“河、渭不足,北饮大泽”:口渴难忍,饮干黄河、渭河的水仍无法解渴,足见夸父在追日途中英勇顽强的精神。

  ⑶“未至,道渴而死”:夸父为逐日最后焦渴而死,从中体会到夸父为探索自然、征服自然的强烈愿望和顽强的意志。

  ⑷“弃其杖,化为邓林”:夸父追求光明的信念永生不息,为了鼓励追求光明的人奋勇前行,他临死前奋力抛出手杖,化为一片桃林,希望树上的鲜果能为追求光明的人解渴,并给予他们前进的力量,我们可以体会古代先民探索自然、征服自然的强烈愿望和顽强的意志。

  (四)、探讨人物形象和主题

  1、你怎么看待夸父这一人物?

  夸父是个不怕困难,勇于探索;敢于挑战大自然;热爱光明,憎恶黑暗;有理想、有抱负、有牺牲精神、甘为人类造福的英雄人物。

  2、你如何理解这则神话的主题?

  通过神话,表现夸父无比的英雄气概,反映了古代人民探索自然、征服大自然的强烈愿望和顽强意志。

  3、你对夸父逐日的行为有什么看法?

  表面看来,夸父逐日的行为是以失败告终,但上古时代的神话是人类用来表达征服自然愿望的一种手段,这类神话的着眼点并不在于最终的失败,而是以此来表达那种勇于探索,不怕牺牲,造福人类的可贵精神。

  4、这则神话为我们叩开了一扇艺术之门,它借助丰富的想象力,散发着灿烂的艺术魅力。不必说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也不必说曲折动人的故事情节,单是那深刻的思想内涵,就是对我们人生最好的启迪。.从夸父这个神话人物的身上,我们得到了什么启示?

  树立远大的理想,为实现理想不畏艰难,不懈努力。(教师做充分的准备:夸父是一个有胆量有决心,目标远大,气魄非凡,意志坚强的英雄人物。通过神话,表现夸父无比的英雄气概,反映了古代人民探索自然、征服大自然的强烈愿望和顽强意志。夸父死后,他的手杖,还要化成一片桃林,将顽强的生命延续下? 后来人们用夸父逐日来比喻人有宏大的志向或巨大的力量和气魄。)

  我扩写的是“化为邓林”这幅画面。(老师可以先做个示范,抛砖引玉)

  夸父十分疲惫,渴死在半路上。顷刻间,电闪雷鸣,北风呼啸,被丢弃在路边的拐杖腾空而起,在半空中独自旋转。突然,一声霹雳,拐杖落到地底下,粉红的桃林拔地而起,蜜蜂在桃花中采花酿蜜,蝴蝶在林间追逐嬉戏。

  (五)、作业:

  1、背诵课文,翻译全文。

  2、课文短小,但故事情节波澜曲折,《夸父逐日》是由“夸父逐日、饮于河渭、北饮大泽、道渴而死、化为邓林”五组动画构成的,任选一个,展开想象,将其扩写。

《夸父追日》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诵读《夸父逐日》,初步感知文言文,培养孩子的文言语感。

  2.通过文白对照,感知文言文与阿拉文库不同的语言特点。

  3.学习夸父敢于挑战自然、追寻光明的。

  教学过程

  一、诵读文言故事,导入新课学习。

  1.教师诵读文言文《夸父逐日》,引起孩子的诵读兴趣,初步培养他们的文言语感。

  2.学生模仿诵读。

  3.借助注释,理解文言大意,感知故事内容。

  二、阅读白话故事,进行文白对照,感知文白语言特点,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

  1.自读阿拉文库《夸父逐日》,感知故事内容,扫除生字。

  2.接龙朗读课文,师指导重点句段的朗读语气。

  3.在阿拉文库旁标注文言文,进行文白对照,正确理解文言文内容,培养孩子阅读文言文的兴趣。

  4.同桌交流对照内容(一人文言,一人白话)。

  5.根据屏幕上出示的句段,找出对应的文言部分或白话部分。

  三、再读文章,感受故事背后蕴涵的。

  1.思考:夸父为什么要追赶太阳?

  2.你认为“光明”指的是什么?

  3.你从夸父的身上学到了什么?

  4.你有没有自己的`“光明”,该怎样去实现他?

  四、延展阅读任溶溶先生主编的《神话故事》之《夸父逐日》,体会不同的语言风格与魅力,学习不同的语言表达技巧。

  五、布置作业:

  写一《夸父逐日》读后感。

《夸父追日》教学设计3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体会神话传说的神奇。

  2.交流从故事中得到的收获。

  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目标

  三、教学过程:

  1.谈话引入:

  同学们都喜欢听民间神话故事和神话传说吗?你们都听过那些故事?如:盘古开天地、嫦娥奔月等,今天,我们要阅读1篇我国最早的神话之一──夸父逐日,讲的是夸父追赶太阳,长眠虞渊的故事,表达了古代劳动人民对光明的'向往,以及征服大自然的雄心壮志。

  2.课题上带有“※”这样的课文我们以前学过,学这种课文有什么要求?(这是略读课文,要求采用各种方式学习,读懂故事大意……)现在我们继续用这方法来学习这个故事,请大家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哪些地方有趣,哪些地方感人,还有什么疑问

  3.读课文,自学生字词,抓住主要内容。

  ①查字典、词典、细读课文。

  ②围绕夸父逐日的故事,课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分三部分)

  一⑴:写夸父为什么要追赶太阳(勾出夸父心中所想的词句)

  二(2—4):写夸父追赶太阳,最后长眠在“虞渊”的壮举。(从夸父追赶的过程中,体现出什么精神?)

  三(5)写倒下的夸父变成一座大山,手杖化作桃林。(大山和桃林表示什么?)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夸父虽心想事未成,但夸父自强不息,顽强拼搏地民族精神十分可贵。激励人们精神百倍,奋勇前进,去完成夸父未竟地事业,使夸父的精神世代相传。

  5.感受神话的想象和神奇。

  课文通过丰富又夸张的想象,把神奇地地方具体化了。在文中找出来:

  “一眨眼就跑了两千里”形容夸父跑的速度快。

  “霎时间两条大河都给他喝干了”,形容口渴,为了解渴。

  6.布置作业:指导课后小练笔。

《夸父追日》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 了解神话,初步知道神话的.特点。

  3. 体会夸父为民造福,勇于牺牲的精神。

  4. 认识8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

  初步理解什么是神话,体会夸父的精神品质。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1. 板书课题,由课题提问题,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 学生自读课文。

  3. 小组互动。

  4. 集体交流,说说读懂了什么?

  5. 说说夸父是个什么样的人?

  6. 指导朗读。

  二、迁移练习

  1.检查识字。

  (1)巩固生字读音。

  (2)小组内认读,老师指读,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

  (3)交流识字方法。

  2.实践活动。

  收集神话故事,开一次神话故事会。

  板书设计:

  夸父逐日

  夸父——勇于牺牲——为民造福

《夸父追日》教学设计5

  一、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一定很喜欢听故事吧?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去学一个神话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叫——夸父。

  2、指名读,正音。

  3、你对夸父有什么了解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4、揭题:夸父逐日。

  指名读——同桌读——齐读

  5、读了课题,你有什么想知道的?

  预设:夸父为什么要追日?

  夸父是怎样追日的?

  夸父逐日的结果如何?

  二、初读课文

  过渡语:

  同学们真能干,紧紧抓住追日这个主要内容,提出了3个有价值的问题,就让我们一起带着这3个问题,自由读读课文,看看课文哪些自然段写了夸父为什么要追日?哪些自然段写了他是怎样追日的?写夸父追到日没有,又是课文的哪个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

  2、反馈较对

  ①夸父为什么要追日是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指名读——评价

  ②写夸父怎样追日的是哪个自然段?(2~4自然段)

  学习生字:虞渊渭河翰海大泽

  伏下身子向前一抛

  咕嘟咕嘟颓然手杖

  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请3位学生分别朗读2、3、4自然段,正音。

  ③齐读夸父逐日的结果,也就是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

  三、研读追日的原因

  过渡语:

  我们已经知道了写夸父为什么追日,怎样追日和结果如何的段落。那么,夸父为什么要追日?具体原因是什么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并用波浪线划出最能概括原因的句子。

  1、自由读,找句子

  2、指名读——小组读---齐读,你读懂了什么?

  3、小结:夸父喜欢光明,喜欢看到神州大地永远充满光明。因此,他要去追赶太阳,抓住太阳,他是多么——了不起啊!

  4、指导朗读。

  四、研读追日的经过

  过渡语:

  那么夸父是怎样追日的呢?老师这儿有3个词语,谁来读一读?

  1、出示:与日逐走、渴欲得饮、道渴而死。

  指名读——齐读

  2、这3个词语是什么意思呢?请同学们自由选择一个你最感兴趣的词语,读读课文2~4自然段,并且用直线划出哪些句子能读懂这个词语?

  3、反馈交流

  “与日逐走”

  ①找句子,读句子,你体会到了什么?(夸父跑得快)

  ②你从哪些词语体会到的?(像风似的、一眨眼、两千里)

  ③指导朗读。

  ④简单说说词义。

  “渴欲得饮”

  ①找句子,读句子,说词义。

  ②你从哪句话看出夸父很口渴?

  ③指导朗读。

  “道渴而死”

  ①找句子,读句子。

  ②理解句子:夸父为什么要到大泽去?但他还没到大泽就……,夸父只能遗憾地……

  ③读了这一段话,你有什么感受吗?

  a、遗憾。夸父还没追到日,就死了。很遗憾!

  b、难受、可惜。

  c、了不起!夸父为了自己的追求,也为了整个神州大地光明,甘愿用自己的生命来交换。这种执着、这种奉献和牺牲精神让我们为之感叹。(师板书:执着、奉献、牺牲)

  五、课外延伸

  1、第二天早晨,当太阳从东方升起时。

  2、同学们,如果你就是那个追寻光明的人,当你吃着鲜美的桃子,看着茂密的桃树林时,你有什么想对夸父说的呢?

  六、考考你

  “夸父逐日”这个神话故事最早出现在《山海经》里,是这样记载的:“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学了课文之后,你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它的含义吗?

  七、课后反思

  《夸父逐日》这是1篇略读课文。但在教学中仅仅让学生略读是不够的,要授之以法,循法而学。叶圣陶先生就曾说过:“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

  因此,在设计本课教学时,先让学生自由读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并围绕课题“追日”质疑,以为什么追、怎么追、追到了没有为切入口,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到相关的段落、相关的.句子,读一读,说一说,再用自己的话来表述,由形象到抽象,由具体到概括,为学生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铺设了台阶,符合小学三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化难为易。

  在研读重点句子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自主阅读,获取信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自读自悟,边读边悟,让学生在自主读文的基础上,讲讲你读懂了什么?进行简单的交流,并指导学生一次又一次的朗读,感受夸父的形象。

  在最后“考考你”这一环节,联系最早写夸父逐日故事的《山海经》,请学生读读古文,结合课文所学,用自己的话来说说其含义,旨在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再上一个台阶,学会阅读古文,同时亦是对所学内容的又一次升华。

《夸父追日》教学设计6

  教 学

  目 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感受夸父的执著、奉献精神。

  3.会复述这个故事。

  知识点梳 理复述

  教 学

  过 程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在遥远的古代,有这么一个人,他为了让光明永远普照大地,于是他拿起手杖,提起长腿,迈开大步,向着西斜的太阳追去,他能追上太阳吗?他给我们留下一个怎样神奇的故事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夸父逐日》。

  自主读书,感知大意

  1.自主试读,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拼读一下,读不通的句子多读几遍。

  2.自主练读: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并想一想喜欢的原因。

  3.默读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合作读书,感情朗读,复述课文

  1.小组内轮读,练习读正确、读流利。

  2.小组内评读喜欢的段落,交流读书感受。

  3.小组内练习讲这个故事,可以自己讲,可以合作讲。

  全班交流,评价补充

  1.随机抽查每组一至两名同学朗读喜欢的段落,交流喜欢的原因,其他同学评价补充。

  2.各组推选代表或合作讲故事,评选故事大王。

  课外拓展

  1.绘制一幅夸父变成大山、手杖变成桃林的图画。

  2.继续收集神话传说故事。

  课 后

  反 思可以将本课的古文版本展示给学生,让学生感受一下,触碰一下我们的传统文化。

《夸父追日》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会认会写8个一类字,认识6个二类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提高学生的理解力和搜集信息的能力。

  2、引导学生组内讨论,交流创新识字方法。

  3、引导学生明确夸父这种坚忍不拔,舍生取义的品格,正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教学重难点:

  用恰当的方法创新识记8个一类字

  教学准备:课件 生字卡 实物投影

  教学时数: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初读课文理解大意

  2、学习生字

  3、指导书写

  教学过程:

  一、 画图谈话导入

  (师画一太阳,一向前奔跑的.人)老师这里有幅画,谁能说说这个人在干什么吗?他的名字叫夸父,谁来介绍夸父?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神话故事《夸父逐日》。

  二、看动画片,读神话,理解大意。

  1、看动画片。

  2、师范读,生听字音。

  3、生自由读,读准字音,画出一二类字。

  4、你看懂了什么?

  5、指名分段读

  6、全班齐读。

  7、生领读生字

  三、学习生字

  1、生领读生字

  2、组内讨论,汇报学习成果。

  例:(1)数笔画:

  追:追赶 追问 追求

  巨:巨大 巨人 巨浪 巨款

  充:充实 充当 充分 充电

  尚:还,且,高尚 崇尚 和尚

  (2)、数字记新字法

  暗:①不亮,暗淡、阴暗、黑暗、

  ②不公开,反义词明,暗杀,暗号。

  胃:人和动物消化食物的部分,肠胃胃口

  四、复习巩固:

  (1)小猫钓鱼 (2)猜字游戏

  五、指导书写

  追、巨 胃的笔顺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复习生字

  2、指导朗读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听写生字

  2、分组分段读课文

  二、理解课文 指导朗读

  1、自由读,提出问题:

  夸父逐日:

  (1)读1自然段,可以看出夸父是一个怎样的人?

  (2)怎样追日?遇到了什么困难?怎样克服?

  (3)结果:你从夸父身上学到了什么精神?

  2、生自由大声练读课文

  三、复述故事

  讲故事方法:准备时要认真读理解大意,用自己话讲有感情。

  四、作业:

  1、搜集有关太阳用处的资料。

  2、找故事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处理课后习题

  教学过程:

  1、比比说说

  (1)读读

  (2)比比发现了什么?

  (3)心字可做心子底和竖心旁,都与人的心理活动有关;走字可做走之旁和走字旁,都与走路有关。

  2、读读写写:

  (1)自由读

  (2)生领读

  (3)正确抄写

  3、读读

  (1)自由读

  (2)生领读

  (3)全班齐读

  (4)想太阳有什么用处

  (5)说你对太阳的感受

  (6)为太阳编一首儿歌。

  4、故事会

  (1)主持人上场(2)讲故事(3)同学评价

  (4)评选出故事大王

  夸父逐日

  追 夸父{原因: 遇到困难:}坚忍不拔

《夸父追日》教学设计8

  浙江省慈溪市教师进修学校 胡国军

  “教”时教师要多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学”时学生要多用朗读与想象进行情景体验。

  入选人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材的神话传说是经过改编后的一个个通俗、优美的故事。故事极富想象力,文字叙述也具体而生动。为此,教师在教学时,要多以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为主。用语言描述来复述或总结课文。如教学《夸父逐日》,教师可以用这样的语言描述来总结课文:“追赶太阳的夸父太累了,当太阳从东方升起的时候,当金光普照大地的时候,我们的夸父终于支持不住了。倒在原野上的夸父变成了一座大山,他的手杖化成了一大片枝叶茂密、鲜果累累的桃林。夸父的精神世代相传,感动天地,夸父的遗憾令人叹息,催人奋进。”需要指出的是,教师的语言描述,用词选句尽量要来自于文本,要让学生感觉到阅读文本的美妙和魅力 ──可以丰富语言,可以表情达意,可以有利于转述和复述,也可以增强记忆、背诵,把故事讲给别人听。

  夸父逐日,我们追什么?──两位教师对同一文本的不同认识及设计的比较日

  浙江省富阳市永兴学校 丁 强

  当作为一名普通读者去读一个故事的时候,对故事都会有不同的独特感悟;当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去读一个故事的时候,更会有一个个知识点的在我们眼前涌动。然而笔者认为语文教师此时面对文本,应该考虑的是预测学生阅读这个文本时,会对什么最感兴趣;通过这个故事的学习后,给学生最终留下点什么?

  《夸父逐日》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三年级下册的课文,集体备课时,老师们各自阅读文本,之后各抒己见谈体会,最终形成以下两种比较鲜明的不同观点:

  观点一:

  夸父是一位了不起的英雄!夸父心中的宏愿“希望太阳永远固定在天上,让大地永远充满光明”至死也未能如愿。读后让人有一种淡淡的酸楚,深深的遗憾。夸父虽败犹荣,他的精神与天地同在。这不禁让人想起“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悲壮,荆轲可谓英雄也!项羽自刎乌江,壮志未酬,然他仍是一代枭雄。真是成亦英雄,败也英雄。

  观点二:

  神话故事描述时所展示出来的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应该是课文的精髓。阅读的兴趣点应该在故事的神奇之处。孙悟空的七十二变,上得了天,入得了地,下得进海,令人非常羡慕;女娲用泥土捏出个泥人,仙气一吹便成了真人,这是神奇。课文《夸父逐日》也是一个这么神奇的神话故事,学生的兴趣点会在何处呢?应该不会在于夸父是否是英雄?而在于故事的神奇在哪里?

  顺着两种不同的观点,便有了如下的两种课堂设计:

  设计一:

  课堂以对“英雄”的认识贯穿始终:首先导问夸父是英雄吗?而后研读故事中哪些句子能说明夸父是一名英雄?找句子交流感悟。最后拓展延伸,对夸父的英雄形象进一步认识,得出对于英雄的比较全面的理解。

  设计二:

  课堂以感受故事的神奇为线索:首先解题导入,谈谈读了课题你知道了什么?而后研读故事,说说读了这个故事后的感受,具体找找哪些句子描写十分神奇?最后深化理解,找到故事中最感人的句子,进一步认识神话人物“夸父”。

  纵观以上案例,两位教师如此设计的出发点是什么,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谈谈我的一些初浅的观点:

  一、两堂课的设计者,两种阅读教学指导观念的展示

  前者处理教材时把落脚点定在人文价值的取向上,以此贯穿始终;后者处理教材的落脚点定在学生的兴趣点上,循着学生最感兴趣的路线,走到课堂的深处。

  二、两堂课的设计者,两种师生观的碰撞

  阅读课堂中,教师是课堂的主宰还是主导?前者,他有着十分强烈的控制欲望,不仅主宰着课堂进程,甚至还欲控制学生的思想。完全以自己的阅读感悟去引领学生达到这个境界。学生学得很累,兴趣不浓。最终的阅读收获是什么?明白什么是英雄之余,其它还得到了什么?有的可能到最后还不明白,为什么夸父是英雄,其实夸父只是一个神话人物而已!而后者从神话故事的神奇处着眼,循着学生的兴趣点,以学生的原需求出发,把对故事的认识和感受寓于读故事中的神奇句子中,并逐渐的认识神话中的神奇人物──夸父,由衷地产生敬佩之情。这种以学生的求知欲望和阅读的`兴趣点为基点组织课堂,又不失教师的引领,如此更能够赢得学生的欢迎,更能够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三、两堂课的执教者,对文本所蕴含的人文价值的认识差异

  语文学习不能寄望于飘忽不定的感悟,落脚点应着眼于语言文字的训练上,使得人文价值的收获成为一种水到渠成的东西。更多时候让它成为一种无声的语言,如一颗希望的种子,播种在学生的心田。因为语言是一种表达和思考的工具,有其内在的规律,有其表达的方式方法。陆友松曾呼吁:语文学习,旨在听得懂,说得清,读的透,写得好。可见,在阅读教学的课堂上,必须借助于语言训练的多种形式,把语言训练落到实处:着眼于整篇文章的表达,致力于一段话的描写,研讨一句话、一个词语的精妙。如此的语言实践训练,方能让语文课堂更富有浓浓的语文味,更能提高阅读课堂的效率。

  由此看来,教师的课堂操作并不存在对错之分,最终仍然是教师的观念问题左右着我们的课堂设计。夸父为着心中的目标,至死不渝。我们语文教师为着心中的目标,也是费尽心思。但只要我们语文教师心中时时以学生之需所需,学生之乐而乐,踏踏实实的通过上语文课让学生能听、会说、能读、会写,这就是我们所要追求的东西!

【《夸父追日》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夸父追日》教学设计03-15

夸父追日教学设计详案优秀09-22

绝招教学设计-教学设计07-07

课程设计教学设计12-28

小学的教学设计01-04

写字教学设计01-21

《旋转》教学设计01-16

《山雨》教学设计01-20

《散步》教学设计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