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金岳霖先生》教学设计(通用8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金岳霖先生》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金岳霖先生》教学设计 1
【教学目的】
1、欣赏文章中富有趣味性的写人记事(重在细节)的特点。
2、品味本文平实而有韵味的语言风格。
【教学重难点】
1、欣赏文章中富有趣味性的写人记事。
2、品味平实而有韵味的语言。
【教学方法】
文本研习、自读探究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课文
金岳霖是著名的国学大师,作者对老师充满敬爱的感情,本文即是这种感情真诚流露的见证。但是作者写作本文,采取了一种轻松活泼、幽默滑稽的笔法,让世人看到一个极其富于个性的活生生的金岳霖。
(板书文题) 出示资料金岳霖介绍。
金岳霖(1895—1984),中国现代哲学家、逻辑学家。字龙荪,湖南长沙人。1926年在北京清华大学任教授,创办清华大学哲学系。1954年被选为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学部委员,1979年被选为中国逻辑学会会长。1953年加人中国民主同盟,曾任中央委员、中央常委。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4年后历任全国政协第二、四、五、六届委员,还曾被选为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金岳霖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前,主要精力集中在教学和学术研究上。发表了几十篇哲学和逻辑论文,出版了《逻辑》《论道》《知识论》3部专著。在哲学本体论方面,他提出了“道”“式”“能”三个基本哲学范畴,认为个别事物都具有许多殊相,而殊相表现共相。个别事物还具有一种不是殊相和共相的因素,这就是能。那些可以有能但不必有能的“样式”就是可能。由所有可能构成的析取就是式。他认为。能出入于式中的可能是事物的变动生灭乃至整个现实世界的过程和规律,也就是道。在认识论方面,金岳霖肯定有独立于认识主体的本然世界。金岳霖是把西方现代逻辑介绍到中国的主要人物。他推动了中国对现代逻辑的研究,并培养了许多逻辑学者。(选自《中国大百科全书哲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7年版)
今天我们学习生活中的感性的金岳霖先生,不再崇高不再离我们那么遥远。
附:作者介绍:
汪曾祺(192O~1997) 现、当代作家。江苏高邮人。1939年考入昆明西南联合大学中文系,深受教写作课的沈从文的影响。1940年开始发表小说。
1943年大学毕业后在昆明、上海任中学国文教员和历史博物馆职员。1946年起在《文学杂志》、《文艺复兴》和《文艺春秋》上发表《戴车匠》、《复仇》、《绿猫》、《鸡鸭名家》等短篇小说,引起文坛注目。1950年后在北京文联、中国民间文学研究会工作,编辑《北京文艺》和《民间文学》等刊物。1962年调北京京剧团(后改北京京剧院)任编剧。著有小说集《邂逅集》、《羊舍的夜晚》、《汪曾祺短篇小说选》、《晚饭花集》、《寂寞与温暖》、《茱萸集》,散文集《蒲桥集》、《塔上随笔》,文学评论集《晚翠文谈》,以及《汪曾祺自选集》等。另有一些京剧剧本。短篇《受戒》和《大淖记事》是他的获奖小说。作品被译成多种文字介绍到国外。他以散文笔调写小说,写出了家乡五行八作的见闻和风物人情、习俗民风,富于地方特色。作品在疏放中透出凝重,于平淡中显现奇崛,情韵灵动淡远,风致清逸秀异。
三、在学课文之前,先扫清字词障碍(略)
四、文本研习:
1、这是一篇回忆性散文,第一段总领全文,其中有个句子是全文的核心句,这核心句中有个词是全文的文眼,请读第一段找出来?
明确: “西南联大有很多有趣的教授,金岳霖先生是其中的一位”文眼是:有趣。
2、金岳霖先生是如何有趣的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出体现先生有趣之处!
明确:a.样子有点怪——让人莞尔
b.提问方式别出心裁——今天穿红毛衣的女同学回答问题
c.幽默的答问——以希奇古怪的问题回答希奇古怪的提问
d.枯燥的学问——他觉得好玩
e.对话式教学——像苏格拉底一样,兴之所至、自由随意
f.讲座时停下来捉跳蚤把玩——不拘小节大有六朝名士扪虱而谈的饿遗风。
g.他和云南斗鸡同桌用餐和教授的孩子比试水果的大小——孩子气十足,充满了赤子之心、童心未泯。
小结:这个学术上聪明过人,在现实生活中,确是个让人发笑,率真可爱,不拘小节,自由随意,孩子气十足充满了赤子之心的有趣的金先生正是因为特别的率真。
3、“有趣”是金先生的主要特色,在其身上,还有重情的一面,试作分析。
明确:
(1)给逝去的人林徽因过生日——重于情深于情。其情也特别的深特别的纯粹特别的真挚特别的伟大。第十段中说金先生是个单身汉,这缘于他对林徽因的真挚深沉的感情!
林徽因是个建筑学家,曾参与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她还是个诗人、中国现代作家,风华绝代、聪明过人,她嫁给梁思成后,金先生为她终身未娶,将爱情转化为友情,与梁林夫妇结为友谊深厚的朋友,和他们一家始终比邻而居,给他们照顾孩子。在林徽因死后还给她过生日,可见金先生重于情深于情。《世说新语》上说:“圣人忘情,最下不及情,情之所钟,正在我辈。”如果这个我辈能囊括一些人的`话,金先生算一个吧,我们也就算最下不及情的那一类吧。
(2)金先生重情不仅是对林徽因对其他人也是如此。文中还有一个细节体现了金岳霖先生重情,是那个地方?
明确:在第五段中林国达溺水而亡后,一向有趣的金岳霖先生在叹惋林国达死了很不幸之余,竟然一节课都没有笑容。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啊!在讲座时停下来,当着学生的面捉跳蚤把玩,也是一个在林徽因死后还给她过生日的人,让我们用什么话来评介他呢!也许我们无从说起,那么还是用汪曾祺的文字来概括吧!请同学们找出文中可以用来概括金先生特点的那句话?
明确:谁又能想到坐在平板三轮车上东张西望的老人是这样一位一肚子学问,为人天真热爱生活的大哲学家。
就让我们借这来看作对金岳霖先生一生的特点的概括吧。
一肚子学问”前文没有说明,在第十三段中作了说明,请同学们齐读第十三段!
4、通过以上有关金岳霖先生行事的描写,表现了人物怎样的性格特点?
明确:金岳霖具有特殊的性格、特殊的外貌、特殊的言行,他的性格较为复杂,在学术上聪明过人,但在现实生活中,不谙世故,头脑单纯;他待人真诚、坦荡,但学生觉得他很可笑。他一心只想学问之事,以致对社会人事的感受理解与众不同,于是从内心到外表都特立独行,没有想到要从众从俗,也正是这种孤独精神和单纯心理,才使他静心做学问,成就了他的学问品格。
六、这种冲淡隽永同时还体现在字里行间,使本文的语言呈现什么特色?
明确:本文语言平实而有韵味,像朱自清的《背影》一样自然而然少做作,文字简练,不事夸张,只求辞达而已,但却能很好地表现人物的本来面目,表达作者的写作意图。
读读课文第九——十一段体会一下。
也许老作家行文至此,自己都没有意识到具有感染力的简洁而畅达的文风已凝聚在字里行间,使全文恬淡而有韵味克制而有神采。
七、 作业
同学们上学多年,一定遇见过许多老师同学,他们一定有许多有趣的、有特点的、让人发笑的言行举止。当堂讲讲。
《金岳霖先生》教学设计 2
【教学目标】
1、把握人物形象,感受金岳霖先生独特的人格魅力。
2、学习文章运用细节描写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文章运用细节描写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2、把握人物形象,感受金岳霖先生独特的人格魅力
【课型】
新授课
【教学方法】
品读、讨论、合作学习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课前播放歌曲《纤纤手》
这是20xx年清华大学学生王昊为纪念金岳霖先生诞辰110周年而创作的一首歌。(引出《金岳霖先生》)
2、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金岳霖先生》译文,请大家翻开课本看一下,这篇文章收录在课本第几专题呢?(第四专题,慢慢走欣赏啊)
那么今天就让我们放慢脚步,好好地来欣赏欣赏金岳霖先生!(板书“金岳霖先生”)(授课方式主要是“品读”)
二、明确学目标
下面我们首先来明确一下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出示幻灯片)
三、检查字词读音(出示幻灯片)
我们把这些词来齐读一下,每个词读两遍。
(过渡语:课下大家通过认真地预习,已经对汪曾祺、金岳霖、西南联大有了一定的了解。那么接下来我们直接进入对文本的学习)
四、齐读第一段,思考作者为什么写金岳霖先生?
明确:①金岳霖先生有趣
②他是“我”的老师沈从文先生的好朋友
③我在《沈从文先生在西南联大》一文中提到过金先生。有些事情在那篇文章里没有写进,觉得还应该写一写。
五、(过渡语:作者已经写过金岳霖先生了,觉得还应该写一写,那么金岳霖先生身上有什么样的独特魅力呢?下面我们就走进这个人。要想真正感受到金岳霖先生的独特魅力,我们必须抓住本文中的细节)
1、什么是细节?
2、细节的作用(出示幻灯片,一名学生来读一读)
3、鉴赏细节要领(读————抓————品老师读)
品:就如一杯美酒,一杯好茶,如果端起来就一饮而尽,那是和不出它的滋味的。要想真正喝出就得滋味茶的芳香,就要学会“品”。其实无论喝酒喝茶,还是赏景观人,还是读文章,都需要品的精神。下面我们就通过品细节来品读金岳霖先生。
(提示学生按照“读————抓————品”这样的步骤进行,边读边划边做批注)
五、品读细节(课堂有学生生成,老师引导)
(一)仔细阅读全文,抓住细节描写,把握金岳霖先生的形象。找出让你触动最深的一点,并用一个词语或短语表述。
示例如:
1、他常年戴着一顶呢帽,进教室也不脱下。
衣着很怪,让人觉得有趣
2、一副眼镜一只镜片是白的,一只是黑的。
样子很怪
3、经常穿一件烟草黄色的麂皮夹克,教授里穿夹克的只有金先生一人。
经常:条件艰苦
只有金先生一人:怪、有趣、有个性(在学术上才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4、每一学年开始,给新的一班学生上课,他的第一句话总是:“我的眼睛有毛病,不能摘帽子,并不是对你们不尊重,请原谅。”
语言怪、对学生很尊重
5、他有时一上课就宣布:“今天,穿红毛衣的女同学回答问题。”听完回答说:“Yes!请坐。”
提问问题的方式怪、独特、有个性语言幽默。
6、逻辑学是一门艰深的学问,金先生的回答是:“我觉得它很好玩。”
热爱知识,才能够做到把枯燥的知识当成乐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以知识为乐的人才能把学问做好,才能够在学术方面有很高的成就,才能够成为大学者、大教授。
7、搞文学讲座,题目是《小说和哲学》,讲了半天,结论却是:小说和哲学没有关系,“红楼梦里的哲学不是哲学”。
在学术上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坦诚直率
8、微仰着脑袋,深一脚浅一脚地在联大新校舍的一条土路上走着。
走路的样怪
9、他讲着讲着,忽然停下来:“对不起,我这里有个小动物。”他把右手伸进后脖颈,捉出了一个跳蚤,捏在手指里看看,甚为得意。
语言幽默,不拘小节。在条件艰苦的生活中能寻找乐趣,个性使之然。乐观。
13、和斗鸡在一个桌子吃饭;和教授的孩子进行比赛,输了奖励孩子大梨、大石榴。
童真童趣、童心未泯
14、给逝去的林徽因过生日——重于情,深于情。
其情也特别深、特别纯、特别真挚、特别伟大。课文中说金先生是个单身汉,这缘于他对林徽因的真挚深沉的感情!(幻灯片补充材料,与其他人对比更显其情深)
15、林国达之死——珍惜师生情。
其情弥深,整堂课都没有笑容。与平时上课的风格迥然不同。
(板书学生概括出来的词语或短语)
(二)小结人物形象
根据细节品读用一句话来概括金岳霖先生的人物形象。
金岳霖先生是一个———————的人。
明确:有趣、幽默、重情、可爱、天真、热爱学问、有个性。
七、品读金岳霖先生的西南联大精神
王安忆说:汪曾祺的文章“拆开来看,每一句都很平淡,放在一起,就很有味道。他追求准确、简洁,崇尚朴实、平淡,在意境和韵味上下功夫。”所以在这朴实的文字背后一定有你没有读出的金岳霖的某些情感和精神。
(一)请大家再读第二段“他身材相当高大——在联大新校舍的一条土路上走着。”
思考:金岳霖先生身上有着怎样的`西南联大精神?
1、从金岳霖先生、闻一多先生、朱自清先生的衣着入手
他们穿着各有特色——————有个性
他们的衣着都是很破的、甚至是过时的——————他们追求的不是物质生活,而是精神上的富
有(联系学案上提供的西南联大的条件、社会条件以及他们的成就)。
2、闻一多先生骂蒋介石—————————言论自由、不畏强权
3、他就这样穿着黄夹克,微仰着脑袋,深一脚浅一脚地在联大新校舍的一条土路上走着。
(幻灯片出示西南联大图片和乞丐向朱自清乞讨的故事,了解当时条件的艰难成度)
(1)把这句话想象成一个特写镜头,从这个特写镜头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有学生生成)
(2)微仰着脑袋——————在文中提到过多次,而且金岳霖先生的这个微仰着脑袋的姿态一直未变。从这里能够看出他那种在任何艰难的环境中都不会被打垮的一种顽强的精神。
(3)深一脚浅一脚、土路——————走路的艰难,条件的艰苦
(4)他就这样走着(重点体味“这样”)
“这样”是怎样?他带着一种什么样的精神走着?
补充完整:他————————地走着
明确:执着、刚毅、坚卓、坦然、乐观、(板书)
(二)小结
这是一个坦然的、执着的、乐观的、崇高的背影,然我们一起来怀念他吧!
齐读“他就这样穿着黄夹克,微仰着脑袋,深一脚浅一脚地在联大新校舍的一条土路上走着。”
根据板书总结金岳霖先生的个性与精神。
八、学以致用
1、幻灯片出示本文中的细节描写(分好类),让学生说一说这些是什么细节,总结方法。
2、请同学们运用至少一种细节描写的手法,写一写咱们身边的老师、同学,让大家猜一猜他是谁。(100字左右)
《金岳霖先生》教学设计 3
教学目标
1、理解细节描写的特点和作用,品味平实而有韵味的语言。
2、学会运用细节来表现人物的个性。
3、了解金岳霖先生的性格特点,并通过本文了解当时西南联大的校风、学风。
教学重点
鉴赏本文的细节之美,并通过细节感受人物美。
教学难点
品析本文平实而自然却饱含感染力的文字。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共同学习一篇文章《金岳霖先生》,共同走进汪曾祺的文学世界,去品味他用冲淡隽永的语言、幽默滑稽的笔法描绘传神细节,感悟金岳霖先生情趣丰富的性情人生。
二、了解作家及本文主人公金岳霖先生。
(说明:这一教学环节,可以设计为学生自由交流课前预习查找的相关资料,或者教师直接向学生介绍。)
三、阅读指导。
1、第一遍阅读:默读(把握文章大意)。
2、第二遍阅读:范读(扫除词句障碍)。
四、整体感知。
1、请找出本文的核心句及文眼。
2、作者选用了与金岳霖先生有关的哪些细节?写出了他怎样的个性?
五、品析细节。
1、作者选了许多与金岳霖先生有关的生活细节,请你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选择你认为最为传神的一两个小细节来评点人物的性情魅力。
示例如下:
“怪”:
(1)穿戴“怪”。
①他常年戴着一顶呢帽,进教室也不脱下。
②一副眼镜一只镜片是白的,一只是黑的。
③经常穿一件烟草黄色的麂皮夹克,教授里穿夹克的只有金先生一人。
(2)语言“怪”。
①每一学年开始,给新的一班学生上课,他的第一句话总是:“我的眼睛有毛病,不能摘帽子,并不是对你们不尊重,请原谅。”
②他有时一上课就宣布:“今天,穿红毛衣的女同学回答问题。”听完回答说:“Yes!请坐。”
③逻辑学是一门艰深的学问,金先生的回答是:“我觉得它很好玩。”
④讲课中间,喜欢停下来,总喜欢问一问成绩最突出的同学:“王浩,你以为如何?”
⑤搞文学讲座,题目是《小说和哲学》,讲了半天,结论却是:小说和哲学没有关系,“红楼梦里的哲学不是哲学”。
(3)动作行为“怪”。
①走路奇怪。微仰着脑袋,深一脚浅一脚地在联大新校舍的一条土路上走着。
②提问回答的方式很奇怪。一是提问穿红毛衣的女同学,一是用奇怪问题回答奇怪问题,还有讲课中间询问成绩突出的同学之见解。
③所教人数也奇怪。“符号逻辑”这门课选修的人很少,教室只几个人,有时是他和王浩二人的对话。
④一些细节很奇怪。搞讲座的时候,当着学生的面,把右手伸进后脖颈,捉出一个跳蚤,捏在手指里看看,甚为得意。
⑤爱好奇怪。和斗鸡在一个桌子吃饭;和教授的孩子进行比赛,输了奖励孩子大梨、大石榴。
⑥毛主席让他多接触社会,八十多岁的他,和三轮车夫约好,每天拉着他到王府井一带转一大圈。
“重情”:
(1)给逝去的林徽因过生日——重于情,深于情。
其情也特别深、特别纯、特别真挚、特别伟大。课文中说金先生是个单身汉,这缘于他对林徽因的真挚深沉的感情!
(2)林国达之死——珍惜师生情。
其情弥深,整堂课都没有笑容。
写完这么多的细节,作者想要表达什么呢?
教师小结:一句话,收住了全文。“王府井人挤人,熙熙攘攘,谁也不会知道这位东张西望的老人是一位一肚子学问,为人天真、热爱生活的大哲学家。”字里行间表现了对老师的崇敬,对联大生活的怀念。站在这几则或曰趣事或曰逸闻的彩笔勾勒出的金先生的肖像前,我们可以感受到金先生的性情魅力,他的质朴、率性、自由、纯真、有爱心、有学问、重情义、爱生活……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分析文中的“闲笔”。
学生还可能提出如下细节,教师灵活掌握,进而分析文中的“闲笔”。
(1)文章第2自然段描写金岳霖的穿着之后,却写到闻一多和朱自清的穿着,更进一步联想到闻一多大骂蒋介石的情景。这是不是离题万里啊?
生1:作家在此运用了衬托的手法,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用联大其他教授的率真与正气来衬托金先生的品性。
生2:我认为汪曾祺写《金岳霖先生》,并不是只为传主作传。文章开头就说:“西南联大有许多很有趣的教授,金岳霖先生是其中的一位。”这句话说得很清楚,“有趣”是西南联大许多教授的共同特征,金岳霖先生只是西南联大教授那一特殊群体中的一位。
生3:是的,我也同意此说。文章的结尾再次提及:“联大的许多教授都应该有人好好地写一写。”可见,金先生是群像中的一位代表,金先生身上,折射出作为“精神圣地”的西南联大诸多知识分子共同的、迷人的精神魅力,因此都应该写一写。这句话与开头遥相呼应,看似随意之笔,实际上是作者匠心所在。
(2)文章由金岳霖的得意门生——王浩,展开联想,写到王浩“现在成了洋人”,又进一步详细交代了与作者的来往。此处细节是不是应该删去?
生1:此处仍是衬托,先看看王浩是个怎样的人。王浩的.一个好朋友是“我”的同事,大家时常一起玩,于是就和“我”一直联系,可见王浩是个率真、随和、易于结交的人。他不仅在学术上师承金先生,在某些品行上,甚至是性格上都受其影响。
生2:王浩的光头造型,“我”的创意大作,都是师承金先生。其实汪曾祺本人也是金先生的高徒,他的漫画多有个性,管中窥豹,可见一斑。
生3:作者不惜笔墨给我们刻画金岳霖先生的高徒的形象,也是侧面展示了金先生成功的教育,若没有不凡的人格魅力,怎能影响学生?
(3)文章中还有些看似赘余的语言,如“沈先生当面和背后都称他为‘老金’”。为何分言“当面”和“背后”?
生1:称其为“老金”,由此可知此人既可亲又可敬。当面尊称可以理解;背后也称老金,那种尊敬和亲密的感情就是发自肺腑的了。
生2:背后不用称呼全名,大家都知道所讲的是谁,可见他的知名度和认可度。若是无名小卒,恐怕连名带姓地介绍,别人也弄不清是谁。这也说明金先生为人随和,人缘又好,同事朋友相处十分融洽。这一点在后文记录的许多小事中也有所体现。
(4)因为金先生有眼疾,常年戴帽,帽檐压得比较低,所以“脑袋总是微微地仰着”,后来眼疾好了,但是作者还是强调金先生那种微微仰着脑袋的姿势一直保留着。文章为何不厌其烦地强调这一点?
生1:体现了金先生敬业、认真、严谨的工作作风。哪怕是有眼疾,哪怕需要如此费力的姿势,他也不放弃对学生的关注,以至于这个姿势成了习惯,眼睛好了也改不了了。
生2:这样的一个姿势,深深映入学生的脑海,这是最动人心扉的细节。多年后,如汪曾祺这样的学生们,回忆起恩师的姿势,也许都会心头一热。
教师小结:大家之作,细微处往往独具匠心。叶圣陶先生主张研读课文时“字字不宜忽,语语悟其神”,我们在这些细节中,真切地体会到金岳霖先生的人品及性情。正是这些全文不起眼的“闲笔”,却蕴藏着独特的艺术创造,让我们看到了这样的一位先生:
哲学逻辑,俯身钻研现严谨;
呢帽麂皮,仰首前行显从容。
3、试着给“细节”一词下定义,并谈谈细节的魅力何在。
提示:细节是文艺作品中细腻地描绘人物性格、事件发展和自然景物等的最小组成单位,细节描写要具有真实性,要服从艺术形象的塑造、故事情节的展开和主题思想表达的需要。只要学生能抓住“细微”“真实”等关键词即可。
六、拓展延伸。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秋 思
张 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王安石评论张籍诗歌的风格是:“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试分析张籍此诗写了生活中哪个“寻常”的细节,表达了他什么样的情感。
参考答案:诗中作者写了这样一个细节:家书将要发出时,又觉得有话要说,故“又开封”。作者客居洛阳见秋风起,从而引起对家乡亲人无限的深切思念,所以又打开信封补写。全诗只剪取家书就要发出时的一个细节,非常真切细腻地表达了作客他乡的人对家乡亲人的思念。诗人在写家信时深感思乡情切,由于“意万重”而觉得无从下笔,由于时间“匆匆”,担心有些话说不清楚,交代不周全,又因托“行人”之便捎信而无暇细加考虑,似乎有点“书被催成墨未浓”的意味。书成封之际,似乎已经言尽,但当捎信的人就要上路的时候,却又忽然感到刚才由于匆忙,生怕信里漏写了什么重要内容,于是又匆匆拆开信封复看。“开封”的动作,表现了诗人对家书的重视和对亲人的深切思念——千言万语,唯恐遗漏了一句。正是“临发又开封”这一耐人咀嚼的动作,使得这句诗具有穿透千古的力量。这一细节写得非常细腻,非常典型,看似平淡,却韵味尤浓。
七、教师总结。
读过此文我们觉得主人公真纯可爱,质朴可亲,佩服他阅历时世浮沉、洞察万物的从容淡定,继之就是深深的怜惋与喟叹了。而这些都是通过作者细腻传神的细节(肖像、动作、行为举止等)凸显的,我们能否也拿起笔,把那些明媚的或灰白的心灵感悟写在岁月的河岸上?期待同学们课下进一步尝试。
八、布置作业。
运用从这篇课文中学到的“细节”描写,以小细节见大人物的方法,写几个人物片段,或者也可以将写人的旧作拿出来进行修改加工。
《金岳霖先生》教学设计 4
教学重点:
1、学习文中的细节描写
2、体会金岳霖先生独特的人格魅力。
教学难点:
对文中“闲笔”的理解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请大家看这张漫画,这个戴着鸭舌帽、驾着一副眼镜的老头是谁呢?(有同学看了这幅漫画在笑,能不能说说你们笑的原因?知道他是谁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汪曾祺先生的《金岳霖先生》。
二、了解作品人物和作家
他们是何许人也呢?我们来看幻灯。
金岳霖(1895-1984)中国现代哲学家、逻辑学家。创办清华大学哲学系,历任清华、北大、西南联大教授。他是把西方现代逻辑介绍到中国的主要人物,推动了中国对现代逻辑的研究,并培养了许多逻辑学者,被称为“中国哲学第一人”。
汪曾祺(1920-1997),当代作家,江苏高邮人。1939年考入西南联大中文系,深受沈从文影响,代表作有《受戒》、《大淖记事》等。这些小说都以散文笔调写出了家乡五行八作的见闻和风物人情、习俗民风,富于地方特色,属于民俗风情小说。
三、分析人物特点和写作技巧
1、汪曾祺是金先生的学生,此文是一篇回忆性文章,那么在弟子眼中的老师是怎样的呢?能不能从文中找一个词来说说?(很有趣)
2、这就是此文的文眼,文眼是文中最能揭示主旨、升华意境、涵盖内容的关键性词句。那作者又写了哪些事来突出这一特点的?请大家看文章,找一找。
3、请大家谈谈吧:外貌怪:帽檐压得低、镜片一只白一只黑、脑袋微仰
穿着怪:除体育教员,唯一一个穿黄夹克的(为了行动方便)
教学风格:穿红毛衣的回答问题(幽默)、以怪问题回答怪问题(机智)、对学生的培养(对话式教学,轻松随意,明主平等)
专业研究:很好玩(率真)、小说和哲学没关系(严谨)
对待友情:林国达死了,一堂课没笑容。“今天是徽因的生日”(一个叫林国达的学生淹死了,金岳霖感到很不幸,很痛苦,上课也就没了笑容,我认为这既是师生之情的真实流露,更是对生命的意外消逝所表现出来的悲悯。金岳霖是哲学家,而哲学关注的就是生命的价值,可以说,金岳霖不是仅仅在纸面上做学问,更能用他的实际行动实践他的学问。)(真性情)(补充交代他和林,脱出金老的执着与痴情)
对待生活:捉跳蚤、养斗鸡、比大小、在平板三轮车上逛王府井(天真同趣、老顽童)
4、大家说的很好,总的来说,作者从五方面写了金先生的“有趣”:独特的外貌言行、独特的教学风格、对专业独特的理解、对友情独特的表达、对生活独特的热爱。文章的最后作者用一句话很好地概括了金岳霖的“个性”,这句话是:(生读:“这位先生是一位一肚子学问、为人天真、热爱生活的大哲学家”)
5、从这篇文章中,大家应该明白怎样才能写出人物的个性来了吧?
(要运用细节描写、要抓住人物主要特点,这些都来源于仔细观察和认真筛选。)
我们在了解了金先生的细节后,能不能用另外一个词来概括其品性?(“有趣”是外在表现,“真”是内在美德)
6、能不能结合本文具体说说?(作为一个知识分子,作为一个大学者,金先生在学术上聪明过人,很有成就,具有真知识;在做人上很纯真、真诚、具有真性情。我个人理解,汪曾祺先生其实是借对金先生的怀念来警示世人尤其是知识分子,要做一个个性的、立体的、大写的人。)
四、体味“闲笔”
1、既然要扣住人物特点来写人物,那大家对此文中的某些内容有没有疑问?
文章第二段写了朱自清的穿戴,还写了闻一多的穿戴以及他大骂蒋介石的事件,是不是跑题了?
(补充交代西南联大)(西南联大的校风、学风:宽容个性、思想自由、学术气氛很浓)
(这说明金先生的穿着不另类,西南联大对教师的仪表要求其实是很宽松的,当时正是国难时期,物质条件相对困难;更主要的是西南联大的宽松氛围不只体现在衣着仪表上,学术研究与争鸣是很正常的事,对教师的个性也是持很大的包容性的`。有了这样的背景,这些学者们才个性张扬,才很立体化。西南联大也培养了很多杰出人物: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杨振宁、李政道,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邓稼先、朱光亚)
(闻一多在龙云儿子家骂蒋介石这个情节,有史料价值,但不可取。)
写王浩管吃了饭就打球叫练盲肠,写他脑袋很大,剃光头,又写他向作者索画,写我画的具体内容,像画宣威火腿,大葱,蒜,还有蘑菇,似乎都与金岳霖没关系?
(用学生的出色——学问的出色,爱国的情怀,当然也包括举止的独特,来说明金岳霖的影响?但按常规,这样的文章一般应怎么写呢?应是写王浩在学术上取得了怎样的成就,在做人上怎么特立独行。因此,汪老取材还是比较随意。)
2、幻灯片内容总结
a创造了联大校园生活和金先生生平事迹的实感氛围
b汪先生此文有回忆录性质,涉及的又都不是凡人,这种文章,几乎所有内容,凡是能记起的,都是宝贵的史料。
c汪曾祺的小说和散文中这样的文字是比较多的,这成为了他的一种风格。
d我们在平时练笔中不能学。
五、体会语言特色
1、漫画是用夸张的手法,这篇文章中的金老,通过汪老的笔让我们独到了有趣,那他有没有极尽夸张之能事呢?
2、幻灯片看对汪老的语言评价(汪曾琪的散文“记人事,写风景,谈文化,述掌故,兼及草木虫鱼,瓜果食物,皆有精致。娓娓而谈,态度亲切,不矜持作态,文求雅洁,少雕饰,如行云流水,春初新韭,秋末晚松,滋味近似。”)
3、总结此文语言特点。(全班读第9、10小节中的几个好玩的细节)(作者用朴实无华的文字,近乎笨拙地去记述原生态的生活细节,本色地记实金先生的音容笑貌。我们觉得好玩,是细节本身具有可笑性和反常性。)
语言特色:不事雕饰
平淡质朴
饱含深情
六、总结全文
“一粒沙里看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我们感受到了世间最灿烂的风景,品读到了最朴实最美好的灵魂,希望大家在人生之路上也追求一个“真”字,做一个真实的自我。
七、课外延伸,品读细节
文段:胡同口来了个捏面人的老艺人,大家都说他捏得好,买的人多,于是我也去看个究竟。我半信半疑地向胡同口走去,只见围了许多人。我好不容易扒开人群,挤了进去。这儿坐着一位瘦小干练的爷爷,黑黝的皮肤,一双粗糙的大手,手里拿着一个武松打虎的半成品,只见他拿起一小团紫色的面,捏成细丝,贴在武松的手背上,就成了暴露的青筋,接着又拿起一个红色的小面球,用针挑了几下,插在武松的帽子上,就成了红绒球……此时,人群中响起一阵啧啧叹声“盖了!”“神了!”“绝!”“卖给我吧,我出一块!”“哎,我出两块!”……“嗨,总得讲个先来后到吧!”他笑着说,把面人递给了第一个人,那人高兴极了,掏了钱,欢天喜地地拿起面人走了。
此文段写人注重从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极好地显示出人物的个性。外貌描写符合人物的身份特点,运用“瘦小干练”,“黑黝的皮肤”表现出老爷爷的精神矍铄,用“一双粗糙的大手”与灵巧的动作形成对比,突出老艺人的勤劳和手巧。文段有了一系列准确而又连贯的动词“拿、捏、贴、挑、插”,生动地表现了老艺人娴熟的技术。用围观者发出阵阵的“盖了!”“神了!”“绝!”的赞叹声侧面衬托出老人的手艺高超。
八、布置作业
抓住你熟悉的一个人的特点,写一段细节。
九、板书(略)
《金岳霖先生》教学设计 5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⑴ 学会抓住人物的主要特点来描绘刻画人物
⑵ 理解细节描写的特点和作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会运用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的个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⑴ 了解金岳霖先生的性格特征
⑵ 通过本文看到当时西南联大怎样的校风、学风
【教学重点】
了解金岳霖先生的性格特征
【教学难点】
理解并运用细节描写
【教学时数】
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预习;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曾经有位记者采访金岳霖时说过这样一句话:古有秦少游,今有汪曾祺汪曾祺听后立马反驳:古有秦少游,今有双黄蛋,我汪曾祺还要排在后面呢
二、作者介绍
汪曾祺(1920~1997),当代作家,江苏高邮人1939考入西南联大中文系,深受沈从文影响代表作有《受戒》、《大淖记事》等作品在疏放中透出凝重,于平淡中显现奇崛,情韵灵动淡远,风致清逸秀异
三、解题
从题目中我们能够得到什么信息?
明确:写人文章,并且作者对主人公十分尊敬(金先生是作者选修课的教师)
四、人物介绍
金岳霖先生,中国现代哲学家、逻辑学家创办清华大学哲学系,历任清华、北大、西南联大教授他是把西方现代逻辑介绍到中国的主要人物,推动了中国对现代逻辑的研究,并培养了许多逻辑学者
六、简要介绍西南联合大学(多媒体展示图片)
七、课文分析
1、思考:作者写出了金岳霖先生怎样的个性?
明确:有趣
2、问题探究:金岳霖先生的.有趣体现在哪里呢?有哪一处或几处描写给你印象最深?请带着这个问题自读课文
(学生以四人小组的形式进行问题的讨论)
3、多媒体课件以及板书配合归纳明确:
金岳霖先生是位有趣的教授:
1、奇特的外貌:帽子、姿态、眼镜、衣着
2、奇特的行为举止:在学生面前抓自己身上的跳蚤;养一只大斗鸡,同一桌吃饭;搜罗大梨、大石榴,与小孩比赛
3、独特的教学风格:
提问方式别出心裁──今天穿红毛衣的女同学回答问题
幽默的答问──以稀奇古怪的问题回答
稀奇古怪的提问
对话式教学──像苏格拉底一样,兴之所至、自由随意
4、对专业理论的独特理解:
枯燥的学问──他觉得好玩沈从文给他出小说和哲学的讲题,他却得出结论说二者没有关系
5、对友情独特的珍惜:
林徽因死后,他还给她过生日;林国达死了,他在课堂不再风趣幽默
6、对生活独特的热爱:
谁又能想到坐在平板三轮车上东张西望的老人是这样一位一肚子学问,为人天真、热爱生活的大哲学家
4、介绍金岳霖与梁思成以及林徽因之间的友谊,从中体会金岳霖的重情一面
(多媒体展示三人合照)
5、概括金岳霖是个怎样的人?
明确:金岳霖是一位一肚子学问,为人天真、热爱生活的大哲学家
6、口头作文训练:请你把有趣的老师描绘出来,注意抓住人物富有代表性的特点
(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后请代表发言,学生猜)
7、小结:一粒沙里看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汪曾祺用精彩的细节写出了金岳霖先生的真性情,展示了他独特的风采每当那率真、怪诞又满腹经纶的金岳霖形象浮现在我们的脑海,就会有微笑情不自禁的挂上我们的嘴角
八、布置作业
仿照本文把有趣的老师或同学写一写
【板书设计】
金岳霖先生
汪曾祺
奇特的外貌
奇特的行为举止
有趣 独特的教学风格
对专业理论的独特理解
对友情独特的珍惜
对生活独特的热爱
《金岳霖先生》教学设计 6
教学设想:
板块二“伟大的情思”有两篇文章,也都属于问题探讨的要求。帕斯卡尔和罗素都是西方著名的哲学家,他们的文章都具有理性的色彩,他们的思想深邃而丰富。帕斯卡尔在文中反复强调的是思想使脆弱渺小的人高贵伟大起来并有了尊严,而罗素阐述的实际上是自古以来人们追问无数次的问题——人的生存价值。教学时,还是通过多读,理解领悟短文的深邃思想。继续培养学生独立探讨问题的能力,加深对人生的认识,提升语文素养。
本文的学习没有难度,可完全以学生自学为主。
目标要求:
1、品位凝炼的语言,体会深沉的哲理
2、提高比较辨析的阅读能力
3、正确看待人生的价值,学会思考人生。
教时:1教时
过程:
一、导入
帕斯卡尔和罗素都是西方著名的哲学家,他们的文章都具有理性的色彩,他们的思想深邃而丰富,让我们和哲学大师进行心灵的'对话,在对话中提升我们的精神境界。下面,我们开始学习两篇哲理短文。
二、朗读
1、注意读音
帕斯卡尔禽兽苇草飓风遏制濒临震颤俯瞰
(pà)(qín shòu)(wěi)(jù)(è)(bīn lín)(zhèn chàn)(kàn)
2、自由朗读
3、指名朗读
三、了解作者
1、帕斯卡尔(1 623—1 662),法国17世纪最具天才的数学家、物理学家和哲学家。他在理论科学和实验科学!两方面都做出了巨大贡献。几何学上的帕斯卡尔六边形定理、帕斯卡尔三角形,物理学上的帕斯卡尔定理等均是他的贡献。他还创制了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制作;了水银气压计。他同时还是概率论的创立者之一。作品有《给外省人》《辩护》等。帕斯卡尔是一个宗教色彩浓厚的思想家。他认为;人是完全地处于罪孽之中,要靠上帝的恩赐才能得到拯救,然而,他也继承了理性主义的传统,对人性、人生、社会、哲学和宗教等问题进行了理性的探讨,他的《帕斯卡尔思想录》以其论战的锋芒、思想的深邃以及文笔的流畅而成为世界思想文化史上的经典著作,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认为是法国古典散文的奠基之作。
2、罗素(1872~1970),出生于英国,2岁丧母,4岁丧父,由曾出任过两次英国首相的祖父把他抚养大。他后来成为一位集众家于一身的伟人。他被称为“20世纪最知名、最有影响力的哲学家”之一,还被无数人视为是“未来时代的先知”;他还是著名的数学家、逻辑学家、社会活动家,又被公认为“富有鼓动天才的辩论家”。在1950年他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被称为“百科全书式文学家”。
《金岳霖先生》教学设计 7
【教学目标】
1.了解人物独具魅力的真性情,努力做一个自然真实的人。
2.学习本文抓特征、用细节刻画人物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
1、作者简介:
汪曾祺( 1920---1997 ),当代作家,江苏高邮人。 1939 年考入昆明西南联合大学中文系,深受教写作课的沈从文先生的影响。著有小说集《邂逅集》、《羊舍的夜晚》、《汪曾祺短篇小说选》、《晚饭花集》、《寂寞与温暖》、《茱萸集》等。散文集有《蒲桥集》、《塔上随笔》等。文学批评集有《晚翠文谈》以及《汪曾祺自选集》等。其代表作也是其获奖小说是:短篇《受戒》、《大淖记事》,这些小说都是以散文笔调写出了家乡五行八作的见闻和风物人情、习俗民风,富于地方特色,属于民俗风情小说。其散文“记人事,写风景,谈文化,述掌故,兼及草木虫鱼,瓜果食物,皆有精致。兼作小考证,亦可喜。娓娓而谈,态度亲切,不矜持作态,文求雅洁,少雕饰,如行云流水。”文中始终贯注着互融相济的儒道文化思想,因此被称为“二十世纪最后位士大夫”。
(二)金岳霖(1895-1984)中国哲学家、逻辑学家。字龙荪,浙江诸暨人士,生于湖南长沙。从事哲学和逻辑学的教学、研究和组织领导工作,是最早把现代逻辑系统地介绍到中国来的逻辑学家之一。把西方哲学与中国哲学相结合,建立了独特的哲学体系。培养了一大批有较高素养的哲学和逻辑学专门人才。现设立有金岳霖学术基金会。
著有:《逻辑》、《论道》和《知识论》。 其中《论道》,其原创性思想之丰富,在中国现代哲学中罕见其匹,被贺麟称为“一本最有独创性的玄学著作”。
而《知识论》更在中国哲学史上首次构建了完整的.知识论体系。
2、基础知识:
1汜水 演绎 脖颈 呢帽 不肖
甘霖 逻辑 接触 跳蚤 兴奋
麂皮夹克 熙熙攘攘 鳏寡孤独
2、根据字音写出汉字:
枯zào jiàn赏 xiàng貌 深居jiǎn出
nài心 细jūn 屋yán 一fù镜片
3、理解词语
谈吐 深居简出
熙熙攘攘 一时无二
4、自主学习,整体把握文本,感知人物形象
(1)请用一个词概括金岳霖先生给你的印象。
(2)金岳霖先生“有趣”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
【课堂学习】
1、从这些趣事中可以看出金岳霖先生什么性格特征?
2、“有趣”是金先生的主要特色,在其身上,还有重情的一面,试作分析。
3、找出文中的细节描写,体会其妙处。
【拓展延伸】
同学们上学多年,一定遇到过许多老师同学,写一段文字,通过细节描写,写出他们的个性特点。(100字左右)
《金岳霖先生》教学设计 8
教学目标
1、欣赏文中富有趣味性的写人记事;
2、归纳总结写人记事散文的特点;
3、体会作家汪曾祺对金岳霖先生的敬爱之情,培养学生的尊师情感。
教学重点:
学会抓住最能表现人物性格的生活细节写人的方法。
教学难点:
归纳写人记事散文的特点。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1、上一课梁实秋给我们介绍了学识渊博、率真深情的梁启超先生,并表达了对老师的崇敬之情。这节课当代作家汪曾祺又让我们领略大师级人物金岳霖先生日常生活中童稚活泼、亲切可爱的一面,在娓娓道来的追忆中表达了对他的思念和敬仰之情。
2、板书课题。
二、略读课文
(一)、自主学习
1、学生速读课文,找出课文中主要写了金岳霖先生哪几件事?
学生读后展示,主要写了七件事:
(1)外貌
(2)上课的开场白
(3)上课的提问
(4)与学生的交流
(5)与同事朋友的交往
(6)与小孩的交往
(7)了解社会
2、提问:本文是从哪些方面进行人物描写的'?体现了怎样的特点?
学生回答,补充。明确:作者主要从外貌、语言、行为、性格、重感情几个方面写金先生 是一个“有趣”的人,在人物描写上主要运用了漫画笔法,体现出夸张性的特点,语言幽默恢谐。
3、金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能从课文中找出概括性的关键词句吗?
学生自由发言、交流。明确:金岳霖先生在学术上聪明过人;在现实生活中不谙世故、单纯;待人真诚、坦荡。文眼:“有趣”;概括性的语句:“王府进人挤人,熙熙攘攘,谁也不会知道这位老先生是一位一肚子学问、为人天真、热爱生活的大哲学家。”
(二)、合作学习
写人记事散文不同于人物传记,也不同于写人物的生平,只是记述人物的几个生活片段。本文对金先生几个生活片段的描写零而不乱,散而有序,看一看作者是怎样剪裁、怎样布局的?
分组讨论、交流。学生只要是从线索、顺序方面言而有理即可。
(三)探究学习
1、学生回忆梁实秋散文创作的特点和其美学原则。
2、思考:梁实秋散文体现出简练的文风,反对太多枝节,那么本文和梁氏风格有何不同呢?
学生必须能指出本文中出现的一些“闲笔”,明确两位作家的创作个性不同。
三、培育情感
集体朗读诗歌《每当我走过老师的窗前》,培育尊师情感。
四、单元总结
你在本单元学了几篇写人记事的散文,请从下面几个角度,具体总结一下你的阅读体会。(任选一个角度)
1、找准人物的特点,尤其是主要特点;
2、选取最能表现人物特点和文章主题的材料;
3、恰当有序地安排材料,使文章成为有机的整体;
4、综合运用多种写作方法;
5、语言各具特色。
学生自由发言,只要能举出具体材料言之有理即可。
五、课外作业
1、写一写自己敬佩的老师或同学并且互相交流一下。
2、自选几篇记人写事散文或人物传记读一读,记一点心得。
【《金岳霖先生》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设计 03-12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学设计02-21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反思04-17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反思11-14
绝招教学设计-教学设计07-07
课程设计教学设计12-28
《猫》教学设计06-22
《赵州桥》教学设计06-24
《鲸》教学设计 05-13
拼音教学设计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