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时间:2022-01-19 19:23:33 说课稿 我要投稿

精选说课稿范文锦集7篇

  作为一名老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那么问题来了,说课稿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说课稿7篇,欢迎大家分享。

精选说课稿范文锦集7篇

说课稿 篇1

  各位领导和老师,大家好!很高兴我是第一号,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必修1第1章第3节第一课时《交集、并集》,下面我想谈谈我对这节课的教学构想:

  一、教材分析:

  与传统的教材处理不同,本章在学生通过观察具体集合得到集合的补集的概念后,上升到数学内部,将“补”理解为集合间的一种“运算”。在此基础上,通过实例,使学生感受和掌握集合之间的另外两种运算—交和并。设计的思路从具体到理论,再回到具体,螺旋上升。集合作为一种数学语言,在后续的学习中是一种重要的工具。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针对具体问题,引导学生恰当使用自然语言、图形语言和集合语言来描述相应的数学内容。有了集合的语言,可以更清晰的表达我们的思想。所以,集合是整个数学的基础,在以后的学习中有着极为广泛的应用。

  基于以上的分析制定以下的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

  1、理解交集与并集的概念;掌握有关集合的术语和符号,并会用它们正确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 能用Venn图表示集合之间的关系;掌握两个集合的交集、并集的求法。

  2、通过对交集、并集概念的学习,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的能力,使学生认识由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过程。

  3、通过对集合符号语言的学习,培养学生符号表达能力,培养严谨的学习作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教学重点、难点:

  针对以上的分析我把教学重点放在交集与并集的概念,一些集合的交集和并集的求法上。而把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概括出交集与并集的概念作为本节的教学难点。

  四、教法、学法:

  针对我们师范学校学生的特点,我本着低起点、高要求、循序渐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原则,采用“五环节教学法”。同时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下面我重点说一说教学过程

  五、教学过程:

  第一个环节:问题情境

  通过实例:学校举办了排球赛,08小教(2)56名同学中有12名同学参赛,后来又举办了田径赛,这个班有20名同学参赛。已知两项都参赛的有6名同学。两项比赛中,这个班共有多少名同学没有参加过比赛?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思考后回答,然后老师加以引导,让学生的回答达到这样三个层次:

  层次一:发现要求没有参加比赛的人数,首先应该算出参加比赛的人数,并且知道参加比赛的人数是12+20-6,而不是12+20,因为有6人既参加排球赛又参加田径赛。

  层次二:老师引导学生利用集合的观点再来研究这个问题。先设

  利用Venn图来表示集合A,B,C.发现集合A,B的公共部分就是集合C.

  层次三:引导学生发现集合C的元素的构成与集合A,B的元素的关系。学生可以发现集合C中的元素是由既参加排球比赛又参加田径比赛的同学构成的,更进一步集合C的元素是由既属于集合A的元素又属于集合B的元素构成的。

  通过对三个层次的探究和分析让学生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

  第二环节:最后抽象、归纳出交集的文字叙述的定义。

  定义给出后,让学生利用数学符号语言写出 的集合表示。充分体现使用集合语言,可以简洁、准确地表达数学的一些内容。

  第三环节:通过两个例子巩固定义。

  例1是较为简单的不用动笔,同学直接口答即可;例2是必须动笔计算的,并且还要通过数轴辅助解决,充分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思想。通过这两个例子的解决,使学生不仅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也体现出了数学的思想方法,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第四环节:最后对交集进行再认识,并利用Venn图归纳、总结出交集的性质。

  在这一环节中老师只是引导着,学生是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成为在教师引导下的“再创造”过程。应当准备预案。

  第五环节:通过综合性较强的例子进一步巩固定义和性质。

  这样的五个环节不仅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规律,而且为学生和教师的积极活动提供了空间和可能。更印证了低起点、高要求、循序渐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原则。

  交集的定义、性质研究清楚之后,并集的定义、性质就顺理成章了,仿照交集的研究方法去研究。这样不仅让学生学到了知识,而且学会了探究问题的方法。

  交集、并集的定义、性质研究完了以后,设计“感受理解、思考运用、拓展探究”三个不同层次的练习题进行检测本节课的学习效果,同时要考虑到不同水平,不同兴趣学生的学习需要。

  小结应先由学生总结,然后老师强调两点:一是交集与并集的区别与联系;二是对本节课进行科学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学习数学的结果,又要关注它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的情感态度的变化,关注学生个性与潜能的发展,关注学生数学地提出、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的评价,以及在过程中华表现出来的与人合作的态度,表达与交流的意识和探索精神。

  作业、板书设计

  以上就是我说课的内容,谢谢大家!

说课稿 篇2

  各位评委老师好,下面我对所教的这节课进行一个简要介绍。

  一、说教材《于园》是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短文两篇》中的第二篇 短文,该单元以“建筑艺术”为主题展开。 《于园》是一篇介绍我国园林建筑的一篇说明文,本文按照空间 方位的说明顺序从先到后地从“以实奇”“以空奇”“以幽阴深邃” 、 、 三个方面说明了“于园”奇在“磊石”的特征。语言准确而又生动形 象,说明顺序清晰合理,不失为一篇文质兼美的说明文。 结合本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依据新课标中“知识与能力、 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三维学习目标,我将本课的学习 目标确定为: 1、能熟练地朗读课文,并能理解全文的含义; 2、了解于园的奇特之处; 3、掌握按空间方位为说明顺序的写作方法; 4、体会我国古代园林设计的精巧和建造者技术的高超。

  二、说教法

  1、采用多媒体技术,使教学形象化,利用多媒体,直接呈现园林 建筑的美,在给学生带来视觉冲击的同时,激发了他们学习本课的兴 趣。

  2、提问法和点拨法相结合,在问题中逐步引导学生,能使其逐渐 深入理解文章,又通过点拨,让学生展开联想,拓展其思路。

  三、说学法在学法上,我所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 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的作法是在疏通文意时 由学生借助流释和已有的文言文知识积累独立完成, 然后以学习互助 小组为单位进行组内展示、 交流, 对句子含义的理解, 为了节省时间, 我让他们一人一句进行解释。 这也就是平时所说的 “自主探究” “合 和 作交流”相结合,在解决课文后边四个理解性问题时,我又让他们合 作完成,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只要学生能解决的'我绝对不代劳,不能 的我组织各组之间的同学进行互帮互助, 让他们互相帮助、 共同完成, 我只赶到了一个组织者的作用,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老师 为主导”的教学理念。

  四、说教学过程为了完成学习目标,整个教学活动我按一个环节展开。

  1、读课文,正字音,释词义,知内容。在此环节中学生要读 准每一个字的读音, 通过课下注释疏通文意, 再进行小组内展示交流, 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2、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讨论以下三个问题:于园的特点;从哪 几方面介绍了磊石;除磊石外,还介绍了哪一处景致。通过完成这三 个问题,学生会逐渐深入理解文章。

  3、感知本文的说明顺序。

  4、品味本文的语言特点,本文的语言用语准确、生动形象, 很好地表现了于园的特征,很值得学生去揣摩品味。

  5、感受我国园林设计的精巧和建造技艺的高超,培养学生的 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以上我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四个方面对这节课进行了 说明,我的说课至此结束,谢谢评委老师。

说课稿 篇3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

  大家好!

  我是复兴区户村教育集团xx小学张xx老师。今天我要说的是小学五年级阅读指导课。说课的内容将围绕我国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展开,题目为《以好书为伴,与经典同行》。

  大家请看!这是我的说课流程图,下面我将从设计意图、教材分析、学生情况、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等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设计意图

  《新课标》要求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起了学生广泛阅读兴趣,他们才会主动去阅读。阅读既是一个了解世界和思考世界的过程,又是一个心灵自我关照的过程,因此更要尊重学生阅读的自由性,让学生自己在阅读中去思考、质疑、发现和创造,从根本上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鉴于以上考量,我选取了家喻户晓的《西游记》作为阅读教材进行阅读指导教学的说课。

  二、教材分析

  我选的图书是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它向人们展示了一个绚丽多彩的神魔世界,人们无不在作者丰富而大胆的艺术想象面前惊叹不已。《西游记》不仅有较深刻的思想内容,艺术上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它以丰富奇特的艺术想象、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幽默诙谐的语言,构筑了一座独具特色的《西游记》艺术宫殿。

  三、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课外阅读量较少,课外知识面不广。许多学生家长忙于工作,对孩子课外辅导不够。学生回家有的不主动看课外书,有些不知如何看,有的看课外书的方法不正确,还有的看课外书的目的性不是很强,也都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所以,我们不能把课外阅读仅寄托在课外进行,在课内我们更要努力开展好阅读指导课。而且我认为,阅读指导课的教学内容不仅要重视阅读方法的指导,更要注重学生良好的阅读兴趣和习惯的养成。

  四、教学目标

  (根据对上述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阅读的基本步骤与方法,并会运用。

  能力目标:在具体的故事中,让学生进行思考、体会,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与合作能力。通过了解故事情节,分析人物性格,总结人物的优秀品质。

  情感态度目标:让学生真切感受到读书的快乐,激发学生继续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五、教学重、难点:

  (目标制定好了,要想真正实现可谓困难重重,这就是我们的教学重、难点)

  1、抓住具体的`故事,进行阅读体验(重点)

  2、通过了解故事情节,分析人物性格,学习人物的优秀品质(难点)

  六、教学准备

  (教学难关就在前面,怎么克服呢?为此我在教具学具上准备了:)

  1、多媒体课件

  2、音乐《敢问路在何方》

  七、教法、学法

  教学上,我把直观教学法、情感教学法和师生互动法相结合,让学生在忆中思、说中学、做中悟。凸显了学习的实践性,在整个过程中使学生成为主体,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习探索精神,发展文学思维、培养创新精神,适当运用多媒体手段,巧妙的为学生架起一座知识的桥梁。

  学法则渗透在各个学习活动当中。因此,在教学上不仅让学生从熟知的影视情境入手,而且开展了一系列的阅读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掌握以下三种学习方法:

  1、观察回忆法——会学

  2、探究归纳法——乐学

  3、拓展阅读法——善学

  八、教学过程

  那么,如何才能把教法和学法有机的结合起来,和谐统一的为本节课的教学服务呢?在课堂结构上,我设置了4个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播放音乐《敢问路在何方》

  歌曲的魅力在于它可以让我们忘记忧伤,分享快乐。上课之前我用一首孩子都很熟悉的歌曲来导入新课,这样设计的意图在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2、板书课题——《西游记》阅读指导课

  (二)初步感知、探讨发现

  在这个环节我实施开放式教学,运用“引导—探究”教学法。通过看图提问,使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其中,从而激发探究欲望。

  1、我首先向学生提问:拿到一本书你会先看哪些东西?以此来指导学生基本的阅读方法,然后让学生自由发言。相机总结通过封面、前言、目录我们可以了解到哪些信息?

  2、接着过渡:老师也和同学们一样喜欢《西游记》,羡慕那些长生不老、上天入地、神通广大的神仙;惊叹那些曲折离奇、妙趣横生的故事,有些情节至今想来还觉得趣味盎然。

  3、之后运用直观教学法,出示图片让学生猜故事。你喜欢哪个故事?让学生简单介绍故事内容,这样不仅让学生回顾了书中的内容,还激发了他们表达的欲望,达到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的目标。由这一环节引出孙悟空这一角色,让学生们说一说:同学们喜欢他吗?为什么?让学生踊跃回答。我这样做的设计意图是让学生通过回忆关于孙悟空这个角色的内容,进一步了解书里的内容,并学会适当引用书里的故事情节去分析、总结人物的性格特点。这一教学环节可以突出地强调孙悟空的神通广大。

  4、接着运用情感教学法,进行启发式提问:同学们,你们只看到了他强大厉害的一面,你知道吗?孙悟空为什么这样神通广大,他是怎么学到这样高强的本领的吗?孙悟空不远万里,辗转十年,学艺的路上被人耻笑,学本领的时候耐心向师傅请教,终于在菩提祖师那里,学到长生不老之术、七十二般变化和一翻十万八千里的筋斗云。今天我们就好好读一读这一节,看一看他是怎么学得一身好本领的?

  (三)细品精彩、剖析人物

  1、我们看书时会用到哪些方法呢?(引导学生交流、相机板书:想画面、勤思考、抓词语)

  设计意图:再次回顾总结读书方法,巩固加深。

  2、生读文,适当的告诉学生可以边读边做批注。

  3、出示重点句子,学生反复阅读,期间,通过出示问题:读悟空学艺这个片段,我认识到孙悟空()的好品质,从()句话可以看出来。这样对重点句子的反复阅读理解,让学生分析归纳人物性格,并学习人物的优秀品质。然后设计一个小悬念,老师出示的只是原著中的一个片段,书里还有好多有趣的故事呢!这是个小秘密,同学们课后去书中寻找吧!

  (四)拓展总结、激发兴趣

  教师总结:在我们的文学宝库中,还有许许多多像《西游记》一样优秀的作品,像:《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等很多名著,都值得大家好好阅读,当然读书的时候一定要边读边想,希望同学们从小以好书为伴、与经典同行。

  九、布置作业

  1、请同学们利用今天的读书方法,去感悟《西游记》里的其他人物。

  2、请大家课下多读名著,用心体会书中人物的性格品质和思想感情。

  十、板书设计

  《西游记》阅读指导课

  想画面《三国演义》

  勤思考《水浒传》

  抓词语《红楼梦》

  十一、教学反思

  这节课以新课堂理念为指导,运用多媒体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锻炼了阅读思维。但由于学生对《西游记》等四大名著的认知基础不同,故实际阅读指导教学中难以精确把握教学深度,同时在活动中对整体认知水平过于关注,对个体差异关注不够。今后这方面要多加注意!

  以上就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如有不足望各位评委和老师们多提宝贵意见。谢谢大家!

说课稿 篇4

  说教材

  1、课文描写了香港“迷人的沙滩”、“著名的公园”和“繁华的街市”,赞美了这颗无比璀璨的“东方之珠”。

  2、全文共6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概括发介绍了香港的重要地理位置以及它的美丽与繁华。第二至五自然段从“迷人的沙滩”、“著名的公园”和“繁华的街市”三个方面具体地介绍了香港。第六自然段点明了香港是一颗无比璀璨的“东方之珠”。

  3、全文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方式,首尾呼应,中间4个自然段都能紧扣开头第一句叙述。

  4、文章层次清楚,词汇丰富,语句优美,如第二自然段中运用了“漫步在……沐浴着……倾听着……真是舒服极了”的排比句式,仿佛把读者带入到浪平沙细、阳光和煦的浅水湾:“举世闻名、碧波荡漾、鳞次栉比、琳琅满目、人流如潮、五颜六色、奔流不息”等词语运用得恰如其分,给读者如临其境的感觉。课文除了运用排比写法外还大量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使景物更加具体形象,“成了……”、“……像……”、“……如同……”、“……真是一颗……”等比喻句的不同表达,使文章的语言显得丰富多彩。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仿照课文第5自然段的写法,围绕中心名写一段话。

  3.能说出香港被称为东方之珠的原因,激发学生热爱香港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4.能从网上查阅关于香港的其他知识,能用简洁的话介绍。

  二、教学重点

  本文文字优美,是积累语言的好材料,应将指导朗读和背诵作为教学重点。

  三、教学准备

  制作《东方之珠》专题站。

  说教法、学法

  一、情境创设法

  古希腊学者普罗塔戈说过:“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被点燃的火把。”教师通过网络技术为学生创设丰富多彩的情境,使学生如临其境,从而激起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二、朗读感悟法

  朗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手段,它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领悟课文情感,积累语言,陶冶情操。《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本文文字优美,是积累语言的好材料。因此,在教学中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感悟体验,再通过读来表达自己所体验到的情感。

  三、合作学习法

  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精神和合作精神,发展交往与审美的能力。教学时把个人思考、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等形式有机结合起来,变传统的师生单向交流为师生、生生的多向交流,增大了课堂信息量,使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合作交流,增强合作意识,并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动力口的能力,培养创新意识。

  四、自主探究法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在让学生上网浏览、自由研读、搜集信息、摘录汇报等环节无不渗透着自主探究这种教法、学法。

说课稿 篇5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上午好!我说课的内容是水平四七年级《山羊分腿腾越》第一次课,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指导思想

  本课依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结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体育与健康》(七—九年级)。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强调实践性特征,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运用“成功教学法” 理论,面向全体学生,努力为学生创造成功机会, 使学生在不同方面、不同层次上都有进步, 从而获得成功体验,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动态的分层,让学生始终在提高、动态发展的学习状态下进行学习。

  二、教材分析

  山羊分腿腾越是支撑跳跃中一项重要的技术,是学习其他支撑跳跃技术的基础。包括七个技术环节:快速助跑、主动上板、积极踏跳、含胸领臂、顶肩推手、立腰展体、缓冲落地。通过练习能发展下肢、肩带和两臂肌群的爆发力,提高空间方位的判断力和身体的控制能力,培养勇敢果断、迎接挑战的进取精神。具有其他项目不可替代的作用。

  山羊分腿腾越是小学生学习的内容,也是初中支撑跳跃的重要内容,在水平四教材中要求复习和提高分腿腾越。本次课在选择教学内容时选用体积较小能升降的山羊进行分腿腾越教学,并针对分腿腾越的技术特点安排了有针对性的素质练习。使该教学更具有针对性、实用性、安全性、锻炼性,更适合七年级学生的特点。

  教学重点:单起双落、双脚踏跳。

  教学难点:双脚踏跳过山羊。

  三、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刚进入发育的高峰期,体育学习的兴趣不断分化,空间知觉能力接近成人,抽象思维能力、有意注意能力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但抽象逻辑思维还不够成熟,注意力易分散。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善于模仿爱表现自己、易兴奋也易抑制。

  在课堂中学生表现出自主学习能力比较差,但喜欢参加集体活动,愿意和同学一起合作学习,集体荣誉感强;女生活动不积极、比较胆小,怕脏怕累;男生易冲动安全意识差;个别男生过于相信自己行为鲁莽、易出现固执己见、自以为是的错误。

  刚升入初中的七年级学生来自不同的小学,学习程度参差不齐。给初中的教学安排带来挑战,安排不合理很容易造成“吃不了”和“吃不饱”的情况。

  四、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指导思想、《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教材和学情分析确定本课时教学目标。

  1、所有学生都能积极参与活动,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2、95%以上学生掌握单脚起跳—双脚踏跳—平稳落地;85%以上学生能初步掌握山羊分腿腾越完整技术。

  3、通过练习、体验,树立学生自信心,培养勇敢果断精神,克服胆怯心理,增强协作精神和安全进行体育运动的意识

  五、教法学法的运用

  1、教法

  语言法:利用简明扼要、富有启发诱导的语言导入;短促有力、富有节奏感口令进行准备活动;用精炼、准确的语言讲解动作要领—用启发性的语言提问鼓励学生积极思考—简明的`语言及时鼓励学生—用严厉的语言制止学生的危险行为;用舒缓的语言带领学生放松,使学生身心恢复。

  直观法:运用挂图使学生感知完整的动作过程;教师利用轻松、优美的示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完整法与分解法:先用分解法学习助跑与踏跳—支撑提臀分腿,再进行完整的分腿腾越过山羊。

  2、学法:

  观察法和模仿法:要求学生带着问题仔细观察教师示范和学生示范,并积极模仿。

  自主、探究学习法。

  合作交流学习法。

  六、教学流程

  (一)导入主题(8—10分钟):创设学习情境。

  课前让学生感受整齐有致的场地布置和教学挂图,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利用“体操王子李宁”“跳马王娄云”“程菲跳”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学习欲望。运用灵活、形式多样的一般准备活动和专项准备活动(分腿立卧撑、下横叉、分腿跳等),使学生身心迅速进入学习状态。

  (二)自主学习(7—9分钟):创设探究情境。

  1、结合教学挂图讲解示范助跑接起跳的动作技术要点,使学生建立正确的动作表象,

  2、学生在教师启发诱导下自主练习:

  单脚起跳双脚落地—接快速踏跳—平稳落地。

  上一步单脚起跳双脚落地—接快速踏跳—平稳落地。

  三步助跑单脚起跳双脚落地—接快速踏跳—平稳落地。

  五步慢跑中单脚起跳双脚落地—接快速踏跳—平稳落地

  3、学生自主学习中要解决的问题:主动上板,积极踏跳。

  练习要求:让学生根据自己观察到的示范动作、教学挂图的技术分解以及对动作的理解,在解决相关问题中去实践,鼓励学生根据出现的问题找到解决的方法,引导学生更深刻地理解重点和难点。

  4、练习中易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双脚踏跳时速度慢。解决办法:摆动腿低而迅速前摆,两腿自然伸直,前脚掌短促有力起跳。

  踏跳后身体前冲,落地不稳。解决办法:起跳后由下向上含胸摆臂,落地时屈膝缓冲。

  (三)合作学习(8—10分钟):创设交流情境。

  1、集中学生,完整示范山羊分腿腾越,依据教学挂图讲解示范山羊分腿腾越各环节动作要领,使学生建立正确动作概念。

  2、两人一组合作练习“跳山羊人”。

  3、学生根据练习情况选择合适的场地器材进行练习。学生根据自己的进步情况, 调整原有学习层次,不断向前进步,达到最后的学习目标。让每一名学生都体验到成功,树立自信,向更高的目标前进。

  4、合作学习要解决的问题:以小组为单位按要求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

  5、练习要求:练习时交流讨论,鼓励对相关技术进行尝试和提出问题。

  (四)、效果评价(3—5分钟):创设激励情境。

  教师根据学生自主、合作学习中的表现,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以鼓励为主)

  小组根据同学自主、合作学习中的表现进行效果评价、学生本人对自己在自主、合作学习中的表现进行效果评价,教师对表现出色的个人和小组的经验进行鼓励和推广。

  (五)、素质练习(8—10分钟):创设竞争情境。

  安排和分腿腾越相关的,能发展学生上肢力量、弹跳力的素质练习。先让学生进行低强度的模拟比赛,待学生熟悉了动作技术和比赛规则后,进行比赛。比赛内容:俯卧移行—俯卧分腿移行—三人合作跳。

  (六)、放松身心与课的结束。5分钟

  教师领做八段锦“两手托天理三焦”配合呼吸拉伸肌肉,使身心得到放松。

  七、预计效果

  预计教学目标能实现,并有部分同学有意想不到的收获(达到了高一级的目标)。预计最高心律140—150次/分,平均心率120—130次/分。课的密度35%左右。

  八、安全防范

  分腿腾越是一项具有危险性的项目,教师不能简单的以“注意安全” 形式出现,要有具体的措施。

  形成分腿腾越危险的原因主要有:

  1、学生有挑战新难动作的欲望,但高估自己的能力。

  2、课堂纪律不严,练习无秩序。

  3、保护措施不力。

  4、落地姿势不正确。

  针对这些问题,我采取了以下措施:

  1、在鼓励学生积极主动练习的同时,要特别注意观察易冲动、行为鲁莽的学生,对其加强保护,指导其选择合适的目标,不要过多使用激励性语言,并提示速度放慢。

  2、加强课堂纪律,要求学生有次序的练习。

  3、不同小组采用不同器械,并做好保护帮助。

  4、保护帮助的同学必须是学生信赖的、眼疾手快、责任心强的学生。

说课稿 篇6

  一、 说教材

  1、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第七册第二单元的第一节第一课时,即教材第22页至23页内容。

  2、 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角的分类和画角是在学生直观认识锐角,直角,钝角以及掌握角的度量的基础上尽心教学的,学习这些内容,对于进一步学习空间与图形的认识以及发展空间观念,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3、 教材的编写特点。

  (1) 注意联系生活实际学习新的内容。

  (2) 以原有的知识为基础,引导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建构新的知识。

  (3) 重视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认识和掌握新的内容。

  4、 教学目标。

  根据对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对教材的分析,并根据四年级学生的.实际水平,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小组讨论等活动,使学生明确各种角的特征。

  技能目标:能够用量角器画指定度数的角,会用三角尺画30度,45度,60度和90度的角。

  情感目标:使学生能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并获得成功的体验,形成各类不同的角的表象,发展空间观念。

  5、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明确各种角的特征是教学的重点,怎样用量角器画角是教学的难点。

  6、 教具,学具

  二、 说学情。

  在学习“角的分类和画角”之前,学生对于角已有一定的认识,部分校舍感已能对角进行分类。因此在教学时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体验,能进一步熟练掌握用量角器画角的步骤,这样的方法,让全体学生学起来觉得容易多了。

  三、 说教法(略)

  四、 说学法(略)

  五、 说教学过程。

  为了突出重点,分散难点,营造独立,自主的学习氛围,在整个教学过程设计中,我力求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设计了五个环节。

  (一) 故事引入,创设情境。

  我以“小兔做彩旗”的故事引入。

  (二) 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 教学角的分类。

  (1) 学生操作,直观感知。

  学生通过观察做出来的彩旗,比较后,发现旗子上有不同的角,大小一样。(这样的设计是为学习角的分类铺垫基石)

  (2) 让学生量一量这些角的度数。把不同的角展示出来。

  (3) 通过观察,找出这些角的特征,结合归纳,给出三类角的命名:锐角,直角,钝角。

  (4) 转动活动角的一条边,引导学生观察,得出与这三类角不同的角:平角和周角。

  (5) 发散思维:学生找出生活当中的平角和周角。

  (6) 引导学生发现这五类角的大小排列顺序和直角,平角,周角之间的等量关系。

  2、 教学角的画法。

  (1) 请学生画一个60度的角,并说说自己是用什么工具画的为什么?(请同桌交流一下自己的想法)

  (2) 让学生画出一个70度的角,怎样画?说出画的方法,不对的地方教师加以纠正。

  (3) 教师说明:像这样画指定度数的角,最好的方法就是用量角器。

  (4) 小结画角的方法,并演示。

  (5) 学生试一试画给出不同方向的射线的角,指名扮演,同桌交换量一量。

  (三) 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学以致用”,新知识一旦形成,务必应用它来解决问题,使它进一步形成技能,技巧,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用结合是提高深化学生巩固知识的重要环节,所以设计以下练习:(略)

  (四) 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什么内容?角可以分为哪几类?怎样用量角器画指定度数的角呢?

  课外延伸:学生收集不同的角,下节课比一比谁找得最多。

  (五) 学生互相评价,自己评价自己,(互评,自评)

  六、 说板书设计

  板书内容是一节课的精髓,能体现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反映教学思维的过程。

  七、 说教学评价。

  本课时的教学,我大胆组织教材,层次分明,重点突出,分散难点,始终围绕着教学目标进行教学。导入新颖,创设情景,使学生进入有序思维,首尾呼应志趣相融,整个教学过程注重学生参与,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作用,本节课板书大方,一目了然,各个环节衔接合理。

说课稿 篇7

  一、 说教材——纵观教材,准确定位

  《当冲突发生后》是《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成长的脚步”的第二课。课文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由一组学校中经常会看到的学生产生冲突、最后握手言欢的情境,然后是一个“辨析角”,教科书选择了四组较典型的冲突前后的事例,引起学生思考:当自己遇到这些情况,会怎么做?

  第二部分,是一张调查表,先让学生回忆同学之间常常会发生哪些冲突,然后要求进一步探讨:遇到冲突后怎么办。

  第三部分,教科书先通过一则成功化解冲突的故事,让学生有所感悟。接着是一个体验活动,学生在自己的身边寻找“人缘好”的小伙伴,从中发现这些人的共性:心胸开阔、乐于助人、能体谅别人……并以他们为榜样,联系自身情况,找一找自己在人际交往方面的优缺点,提高自身的修养和人际交往的能力。

  具备与人交往和解决人际冲突的能力是一个人生存的基本前提,是一种重要

  的人生技能。就小学生来说,他们人际交往的对象主要是同学、老师和家长。相对来说,同学之间的矛盾冲突会表现得比较明显,这一点在教材中的提示语中也非常明确地指出来了:同学之间难免会产生矛盾,甚至发生冲突……。同时纵观品德一至六年级的教材,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你.我.他”中第三课《如果我是他》已初步渗透了在人际交往中要体谅和关心别人的教育;五年级上册中《父母——我特别的朋友》中提出“与父母发生冲突”该怎么办?《退一步海阔天空》也涉及到如何宽容他人的问题。考虑到教材的承前性和延续性,我将这节课定位于着重指导学生学会如何化解同学伙伴之间产生的矛盾冲突。

  二、 说目标——解读教材,凸显目标

  目标是整个教学的导向,是挖掘教材深度和广度的依据。教材是重要的课程资源,它所呈现的信息往往是我们教学的重点所在,我们必须据此来确定教学目标,所以两者相辅相成。本课教材中所呈现的几组内容都是学生生活中与同学交往时发生冲突的事例,可见教材中编排本节课的意图是使学生掌握一些人际交往的技巧和方法,帮助他们处理好人际关系,学会交往与合作,懂得尊重和理解,减少人际冲突,促进人际交往顺畅和谐。因此我认为本课的教学重点应该是:指导学生与同学交往时如何避免发生冲突;当冲突发生后,能理解他人,宽宏待人。由此确立了如下目标:

  1、 认知目标——懂得宽容是一种美德,知道生活中应尊重、理解、善待他人。

  2、 技能目标——与人发生冲突后,能冷静面对,换位思考理解他人,多从自己

  身上找原因,做到宽以待人,严以律己。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珍惜友谊,与伙伴相处时,愿意多为别人着想,尽量避

  免冲突的发生。

  现实生活中,由于学生独生子女的家庭环境和学生集体活动时间的不足等多种原因,造成了许多学生以自我为中心,容易为一些小事发生矛盾冲突,缺乏换位思考的体验。“如何来换位理解思考”,也成了本堂课的教学难点。

  三、 说过程——深化教材,灵动课堂

  教材虽然很重要,但非唯一的课程资源。对待教材,教师一定要充分研读、

  挖掘,在把握教材编写意图和教学目标的'前提下灵活处理。教师要融入自己的科学精神和智慧,依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增、减、改变等再创造来设计教学活动,这样,教师手中的教材就能“厚”起来,课堂就能“活”起来,学生生活实践的天地就能“大”起来,学生品德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也就有了丰实的根基。

  1、 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回归生活、关注儿童现实生活”的课程理念决定了生活化是小学品德和社会课程的首要特征。品德和社会课堂应从生活中来,再现生活,回归生活。在教学中我努力体现这一理念,达到一个目的——“教儿童学会自己解决冲突”。设计如下教学环节:(一)谈话中引出冲突(二)借故事面对冲突(三)回收自己的冲突(四)由冲突升华友谊

  四个环节体现了“导入——明理——践行——升华”的过程,环环相扣,层层深入。

  2、 自主探究,实践体验

  在新课改中《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强调学生直接参与主题活动、游戏和其他实践活动。活动是教和学的中介。教师要组织学生的活动,而非单纯地讲教科书。学生更多的是通过实际参与活动,动手动脑,而非仅仅依靠听讲来学习。这就需要把活动化教学贯穿到整个教学中,形成“认识—渐进—发展—飞跃”的轨迹,让学生已有的道德认识在活动中得以迁移,得以提升。在本堂课中,我是这样组织实施课堂活动的:

  活动一:谈话中引出冲突

  谈话是品德课教学中最常见的活动形式,课的开始,我以《牙齿和舌头的故事》这则简短的笑话来引出“冲突”这一话题,告诉学生生活中时时处处会发生冲突,发生冲突很正常。然后通过一个小调查:曾经和同学发生过冲突的请举手。一下子拉近了“冲突”与学生的距离。从而开门见山,直奔本节课的主题——当冲突发生后。

  活动二:走进故事屋

  借助《小欣和小琪的故事》,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学会化解冲突的方法。我把故事分成了三个部分,通过“三问”来激发学生内心体验,体会化解冲突的方法:

  (1)走进人物内心体验

  片段一:小欣看到小琪因父母离婚后,一个人闷闷不乐的样子就跑过去安慰她。没想到小琪却甩开小欣的手,并生气地说:“走开,我讨厌你的同情。”在这段内容之后,我问:如果你是小欣会怎么样呢?让学生通过“小欣”这个特定的角色,体验人在常态下受冲突时的真实感受;让学生走进了小欣的心里,同时使学生懂得发生了冲突不能冲动,要努力保持冷静。从而指导学生遇事如何使自己冷静下来,先由学生自己介绍好方法,然后老师适时补充。“深呼吸、数数、暂时遗忘、转移注意力”这些方法都可以帮助学生在以后的生活中冷静面对冲突。

  (2)以旁观者的身份发表意见

  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片段二:通过一段录音旁白,让小欣来到学生中间,问:谁愿意劝劝她,帮帮她?在拉近学生与小欣的距离的同时,又把他们置身于旁观者的角度,引导他们理性地思考。在学生劝说的过程中,既凸显出他们的主人翁意识,又在老师适时地点拨,及时地总结中有所悟:懂得当冲突发生后要学会换位思考,设身处地地站在他人的角度理解他人,体谅他人,宽宏待人。

  (3)设置悬念引起思考

  片段三:第二天,放学了,小欣真诚地与小琪沟通,并邀请小琪到自己家里做作业。录像中小琪想要说什么,被小欣打断了。课堂上,我抓住这个疑点,提出了第三个问题:猜猜小琪想说什么?借“小琪”的话引导学生懂得,当冲突发生后,要问问自己做得对不对。如果做错了,就应该勇于认错。同时,让学生体会到面对面真诚沟通能消除人与人之间的误会,对化解冲突来说很重要。

  (4)及时总结巩固

  明理之后及时地总结非常重要,因为那些方法,道理往往对学生今后的生活具有指导意义。所以故事之后,我要求学生谈谈体会,明确当冲突发生后,如果我有道理,我要宽宏待人。如果他有道理,我要向他道歉。然后,教师进一步用三句半的表演形式总结,既缓解了学生在故事中那一波三折的紧张情绪,同时对化解冲突的方法予以强化巩固。

  活动三:实践“回收冲突“

  1、“冲突对对碰”——再现冲突:首先,我通过课前的“冲突小调查”选择学生中发生冲突的典型事例,现场调解,重点引导学生分析冲突的原因,帮助学生反思自己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是否正确,换位思考:如果我是他,我会怎样?由此,帮助学生从多角度、多维度进行思索,以便他们今后遇到冲突时能冷静处理,而不是为一些小事斤斤计较,白白耗费精力,破坏友谊。然后,鼓励面对面沟通交流,化解冲突。最后通过“笑脸奖章”祝贺他们化解了冲突。以此让学生明白,“退一步海阔天空,忍一时风平浪静”,真诚地说一声“对不起”,宽容地说一句“没关系”就可以避免冲突的发生;站在对方的角度想,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一个拥抱,一次握手就可以化解冲突。

  2、“我的冲突我收回”——实践体验:学生在之前的环节中已经看到化解冲突其实并不难,已经跃跃欲试了,此时先请他们谈谈自己与同学发生的冲突,当时怎么做,现在会怎么做。待到水到渠成时,让他们离位亲自来到冲突对象面前面对面地沟通交流,互相给对方贴上笑脸奖章,实现了心灵的碰撞。同时,在这个环节中,老师也可以发现一些“好人缘”的学生,作为第二课时的延伸:下节课老师要请你们来介绍拥有“好人缘”的秘诀呢!

  3、“多种沟通化解方法”——拓展开放:品德是一门开放的课堂,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形式,教学时间还是教学地点,教学评价还是教学资源,都是开放型的,都在努力引导儿童感受生活、亲自体验、主动探究,在学习活动中发展,在发展中学习。因此,在教学中我对教材进行了拓展:除了面对面沟通交流之外,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方式与人沟通交流?学生们很快就发现:电话、书信、网络等都是沟通交流的好工具。这样在课堂教学中方法的指导更到位,更有效,同时又融入了现代化的生活气息。

  4、“冲突大考场”——创设情境:选取了教材“辨析角“中的两个典型的情境,首先,请学生在小组里讨论交流:遇到这种情况,你会怎么做?然后集体交流,最后采用师生合作表演、生生合作表演的形式,展现化解矛盾冲突的过程。这样既检验了教学目标落实情况,即学生是否已经学会如何面对冲突,化解冲突。又增加了课堂活动的趣味性,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活动四:赠送“心语卡”

  这一环节的设计主要是对学生情感的提升,让他们借“心语卡”来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使课堂上真情荡漾,教师借机总结升华。

  四、 说板书——主题鲜明,简洁明了

  本堂课的板书设计主要体现以下几个特点:1、简洁明了:化解冲突的几个步骤方法:“冷静面对、换位理解、宽容待人、真诚沟通”一目了然,但又体现出较强的视觉冲击力。2、主题鲜明:化解冲突四步法串成一颗大大的爱心,同时又凸显出中间的爱字,告诉学生爱是理解尊重,是避免产生冲突,化解冲突的基础。

【说课稿】相关文章:

《蜜蜂》说课稿06-26

《比尾巴》说课稿06-27

画风说课稿06-27

《掌声》说课稿06-27

草原说课稿06-28

《孔乙己》说课稿06-29

《穷人》说课稿06-30

《心声》说课稿06-30

《口技》说课稿06-30

《风筝》说课稿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