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时间:2022-02-07 18:15:54 说课稿 我要投稿

有关说课稿范文汇总六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说课稿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说课稿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有关说课稿范文汇总六篇

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组的第四篇课文,是一篇略读课文。这是一篇充满了昂扬向上的精神和英雄气概的文章。文章记叙了在高原缺氧,自然环境恶劣,生态环境脆弱,施工条件异常艰苦的情况下,西部建设者以智慧和力量克服了一个个世界级难题,攻克了国际性技术难关,创下了世界铁路建设奇迹,那就是当今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隧道——风火山隧道贯通的经过。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进一步提高阅读能力;二是使学生感受到建设者们身上无私奉献、乐观向上的精神。三是对西部大开发有更多的了解。

  二、说教学目标

  由于本文是略读课文,结合本文特点及学生特点,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妖娆、巍峨”等14个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力目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联系上下文,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继续增加对西部大开发的了解。

  3.情感目标:紧扣单元训练点,了解西部,体会挑战极限,勇创一流的青藏铁路精神,感受建设者勇克难关,顽强拼搏的英勇气概。

  三、说教学重难点

  本文洋溢着浓郁的抒情色彩,“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这句话在文中出现多次,充分表现了筑路大军遇到困难时的信心和决心,以及克服困难取得胜利时的喜悦之情。文章内容鲜明,语言直白简洁,字里行间充溢着乐观情怀。因此,我把教学重难确定为:了解青藏铁路是一条怎样的铁路,弄清建设者们是如何克服复杂冻土层、恶劣天气和极度缺氧这些困难的,并从中受到感染。

  四、说学情

  学生进入五年级以后,已经初步具备了一定的语文阅读能力。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以上这些能力的具备,为学习本课打下了一定基础。但学生对本课背景不了解,对西部了解不多,课前又没有搜集相关的资料,这些为学生理解课文增加了难度。

  五、说教法和学法

  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根据上面对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学生学情的分析,

  我主要采用情境激情法,通过画面和音乐去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阅读指导法,运用阅读提示对学生进行学习指导;朗读感悟法,抓住词句引导学生体会,朗读中体会情感等。

  教学中主要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抓住阅读提示中的问题,建设者在修建青藏铁路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是怎样克服这些困难的?学生自读感悟后,抓住文中关键的词句,如“昼夜、反复、彻夜通明、废寝忘食、夜以继日”等词语,感受到建设者充满智慧,不畏困难、坚持不懈的精神。抓住朗读,读中感悟,在教学中,按照不同的要求,采用多种方式朗读课文。初读课文时整体感知,思考问题采用默读,培养学生边读边想的习惯。在解决难题时,让学生在读中去感悟建设者在修筑风火山隧道中所遇到的困难,解决困难中所表现出的精神,通过不同层次的'读去加深理解,受到情感的熏陶。

  六、说教学过程

  一、欣赏歌曲,导入新课

  1、欣赏歌曲《天路》;

  2、引言导入新课

  二、读题质疑,明确目标

  1、读了课题,你头脑中浮现了哪些问题?

  2、出示学习目标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快速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字词读准确;

  2、边读边

  :青藏铁路是一条怎样的铁路?用——在文中画出相关的句子;

  3、读后检测。

  四、读中感悟,体会精神

  1、学生默读感悟

  默读课文4---9自然段,在文中找一找建设者在修建青藏铁路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是怎样克服这些困难的?用~~~画出相关句子。还可在句子旁写一写自己的体会。

  2、同桌讨论交流;

  3、全班交流

  高原冻土

  学生交流句子,引导感受困难;

  读悟克服困难的句子,体会建设者的精神,引导朗读;

  恶劣天气、极度缺氧

  学生交流句子,师引导学生体会,感受精神。

  五、总结拓展,升华情感

  1、齐读10——11自然段;

  2、简介青藏铁路

  3、课外搜集有关青藏铁路和西部大开发的资料,与同学交流。

  七、说教学反思

说课稿 篇2

  我们现在使用的是人教版教材,它具有生活性、开放性和活动性。《欢欢喜喜过新年》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品德与社会》第一册第五单元第一课的内容。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渗透理念,设定目标。

  《品德与社会》是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性课程。《欢欢喜喜过新年》这一课的内容集开放性、综合性、情感性为一体。教材以学生最熟悉、喜庆的节日——春节为切入点,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幸福明天的追求。这节综合活动课,我打破单一、呆板、严肃的课堂模式,努力创造开放、互动、活泼的教学情景,营造民主、愉悦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学得主动,学得自然,学得快乐,真正成为认识的主体,学习的主人。

  根据新课程标准和我对教材的理解,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从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出发,我将本课的目标定为以下三个:

  1、知识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春节的习俗,体会家乡过春节时的习俗对生活的影响。

  2、情感目标:通过感受过年的欢快和喜悦,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向学生渗透重视亲情、友情的美好情愫。

  3、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收集、整理、运用信息的能力,提高对社会现象的辨别,分析能力。

  根据教材分析,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是:使学生了解过春节的风俗习惯,挖掘过年的文化内涵,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积极态度。为了突破这一重、难点,本节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是情境教学与反馈信息相结合的方法。学生的学习方法是:在讨论交流中学会合作学习。

  (二)运用理念,精心设计。

  根据本班学生的心理、年龄特点,我精心设计整个教学过程如下:

  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俗话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上课一开始我就播放多媒体《过年》片段,同时学生聆听着熟悉的旋律《新年来到》,一下子教室里洋溢着浓浓的'节日气氛,我随机引出话题:“同学们喜欢过年吗?为什么喜欢过年?”学生的回答很积极,课堂气氛很活跃,学生以浓厚的兴趣进入了下一个环节。

  2、畅谈春节,明理激情。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提出要“珍视童年生活的价值,尊重儿童的权利。”我充分关注学生个性差异,注重学生在开放式的课堂活动中的感受、体验、领悟,让其获得多元发展的机会。课前,我让孩子们收集过年用过的小饰物、用具、照片等,活动中让学生展示交流,同时把音像教学资源引进课堂,给学生营造出色彩缤纷,声像同步,能静能动的教学环境,使教学活动生动化,形象化,多媒体资源中的《过年》图片的介入,激发学生畅谈在过年的众多风俗习惯和庆祝活动中,你觉得最有趣的是什么?你最喜欢的是什么?同学们在交流中全面地了解了当地过春节时的习俗,随机播放过年习俗如贴年画、贴门神、剪纸、、、、、挖掘出过年的文化内涵。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引出一些辩论题供学生辩论:过年要不要放鞭炮?收压岁钱好不好?从而体会到家乡过春节时的习俗对生活的影响。

  3、主体参与,多向互动。

  《品德与社会》课程与学科课程的一个很大的不同点就在于它倡导动态的、建构性、过程性的知识观。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将不再是监督,控制学生活动的人,而应该是学生可信赖的支持者、指导者、参与者。因此这节课我打破学科界限,以全身心活动为载体,创设丰富的教学活动情节,营造开放、宽松、和谐、平等的教学氛围,多向互动贯穿课的始终。

说课稿 篇3

  在生活中安全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幼儿期的孩子们好奇心强,什么都想看一看、摸一摸,试一试,然而由于他们缺少生活经验和常识,不能很好地把握什么事情能做,什么事情不能做,对一些有可能会造成伤害的事件缺乏防范意识和应对能力,因而在日常生活中常常发生一些意外损伤。幼儿期是人一生中发展最迅速、最基础的时期,让幼儿有一个幸福、快乐、健康、安全的人生是所有家长和老师们的美好愿望。正逢目前的主题活动《规则与标志》,产生了培养幼儿自我保护能力的社会活动:“安全标志”。

  设计意图

  新《纲要》中所提到的“应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志和文字符号的兴趣”。标志以其形象性、直观性、知识性、实用性等特点运用广泛,并为幼儿理解接受,让幼儿掌握生活中常见的标志的内容含义,有着极其重要的教育意义。“安全无小事,责任重泰山”。为保证孩子的健康和安全,防止意外伤害的发生,我们对幼儿加强安全教育的培养。我们为幼儿创设了安全、富有启发性的学习环境;营造了亲切、和谐的学习氛围。在这个活动中,我们从众多的安全标志中选择了一些贴近幼儿生活,能为幼儿理解的标志符号,通过游戏方式轻松学习,增进幼儿的安全意识和规则意识。

  目标分析

  本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使幼儿对几种常见安全标志的图案、意义有初步的认知。对安全标志进行分类,了解禁止标志、警告标志和指令标志的基本特征以及在生活中的作用。

  2、培养幼儿初步的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和规则意识,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3、能结合自己经验创造性地设计出与日常生活相匹配的安全标志。

  对目标的分析:新纲要中明确的指出:“要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教育活动的.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它着重于孩子的发展。教育目标在整个教育活动中起着导向作用,也是教育价值的具体体现。基于此认识,我在每个教学活动中都能把孩子的最近发展区作为目标制订前提条件。在以上《安全标志》教学活动中,我制订的三个具体目标既能围绕教育总目标,又能突出教学内容自身的教育价值,显性之处在于力图通过强调社会规则与安全意识教育的重要性,通过培养幼儿从小就能读懂标志,按照标志的要求来规范自身行为或影响成人行为,达到人人都为创建“平安社会、平安校园、平安生活”的社会出一份力的教育目的;隐性之处在于能将知、情、意、行诸要素和谐的统一其中,同时指向于幼儿生活质量的提高,即安全与健康。

  过程分析

  总述:整个教学过程、时间大约需要30-35分钟。基本流程:以“棋”导题→标志分类思考→小组按要求重点讨论一类标志→在师生互动交流中感知学习并掌握标志特征、名称、作用及与人们生活的关系→幼儿制作标志让学习内容生活化→玩“棋”结题教学方法有:小组讨论、师生互动、个体操作、分组游戏等教学重点:重点在于引导幼儿能根据标志上的图案分析与辨别基本了解安全标志的符号、名称和意义。初步感知三类不同标志的特征与含义。

  教学难点:一类标志的规范性名称及其教育意义。如:指令标志、警告标志、禁止标志等。整个活动过程首尾呼应,环环相扣,教学思路清晰明确,上一环节是下一环节的感知基础,下一环节是上一环节的巩固提高。我通过这种层层递进、循序渐进的教学策略来精心设计教学问题,引导幼儿自主学习,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并在此过程中致力于促进幼儿生动活泼,主动和谐的发展。教学中,我始终扣住“社会性教育”这个要素把握教学重点、解剖教学难点,并把目标达成度的高低以及幼儿学习方式的转变作为衡量本活动成功与否的标准。

说课稿 篇4

  一、设计理念

  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独特的阅读体验。给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去探究,在自读的基础上自悟,培养听说读书的能力,激发学生自觉遵守规则的情感

  二:教材分析

  《钓鱼的启示》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四组的第一篇精读课文。文质兼美,作者用抒情的笔触,讲述了一个钓鱼的故事,用烘托的手法,刻画了一个自觉遵守规则的好爸爸形象,使学生懂得,自觉遵守规则是一个好公民应有的修养。作者对詹姆斯的心理变化写得特别细腻,教学中应着重感受他从激动到泪丧再到悲哀的感情变化,从而体会到遵守规则的必要性。

  三:教法学法

  灵活多样说教法探究合作学习法:这是一篇精读课文,注意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合作学习,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指导,围绕重点展开讨论交流,从而理解课文内容,解决学习的重点。

  主动参与说学法标准强调落实学生的主导地位,教师的职能不再是教学生会念书,而是要创设一定的情景,引导学生主动的探索,研究性的学习,同时重视朗读的训练,以读为本,以读带讲,通过各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升华体验,尝试实践。

  四:教学目标的设

  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及对课文的理解,设计如下教学目标:

  1、认识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出现的生词。

  2、理解父亲没有商量余地地要“我”把鲈鱼放回湖里的理由,读懂“我”从钓鱼这件事中所获得的启示,懂得从小接受严格教育的重要,

  3、引导学生设身处地体会感悟的同时将学文与导行相结合,使学生懂得如何结合实际遵守规则。

  本课的教学重点:抓住重点句,体会詹姆斯钓到鲈鱼和放鱼的心情变化,体会从钓鱼中受到的启示。

  五、教学流程及设想

  接下来,具体谈一谈这堂课的教学流程。

  1.激趣引入,揭示课题

  詹姆斯在与父亲的一次钓鱼中收获了终生有益的启示,这个启示是什么呢?

  (设计思路:学生在第一课时已初步感知课文,这里从结论入手,既勾起学生对上节课学习内容的回忆,又提示学生寻找詹姆斯得到启示的心理历程,进一步探讨课文的内涵。)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在这个部分,要求学生完成两个目标,一、复习本课的生字词。 二、这次钓鱼与以前有什么不同。

  在字词教学上,采用“读——讲——读——默”的方式,先指名读,然后让学生讲一讲比较难写或者难读的字,然后再齐读,难写的可以在边上写一写,最后默一默,错的订正好,并且在书本上圈出来。第二个要求,对于四年级的孩子来说也应该培养起来,大部分孩子通过阅读都能说出来。这次与上次最大的不同在于钓到的鱼又放了,在此时我问学生一句:如果是你,你是愿意放,还是不愿意放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观点。

  然后让学生表达观点后从文章中找出自己的理由,此时,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了起来,纷纷在书上圈圈画画,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去分析学习。

  3、细读课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整体----部分----整体

  在教学过程中,用一个能统领全文的大问题来引导学生学文,即:为什么“我”不愿意把鲈鱼放回湖里,而父亲却坚持要“我”这么做。我从中受到了什么启示?[课后题(1)] 为了帮助学生有效解决这个大问题,我在教学中又预设了三个小问题来引导学生抓住文本,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从而实现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这三个小问题是:

  问题一:从钓到大鲈鱼到把大鲈鱼放回湖里,“我”的心情有什么变化?[课后题(2)]抓住重点词句感悟对于一个11岁的孩子来讲,放弃已经到手的大鲈鱼有多难;面对父亲要求我放鱼的时候我的态度是如何的,由急切到委屈、难受再到不舍;总结出放鱼的理由主要有:鱼大,钓的时间长,没有人看见。

  (设计思路:与詹姆斯的心理产生共鸣是本课教学的难点,在这里,结合课后的金钥匙,让学生转换角色,读说,体验詹姆斯的内心变化)

  问题二:父亲要“我”把到手的大鲈鱼放掉,态度那么坚决,是不爱“我”吗?他做得对不对?也是抓住主要词句感悟,体会父亲对“我”的严格的道德教育。这两个问题的预设目的是引导学生重点研读课文的对话部分。我分两步逐步丰富这部分内容。一是抓“看”这个词的写话训练,丰富父亲不容争辩态度产生前的'心理过程,让学生明白父亲也是通过反复挣扎才有了这一决定;二是设计一个情景,假如你是詹姆斯,你会如何向父亲乞求把鱼留下来。我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爸爸,这鱼多大啊,我们不放了吧?爸爸,就这一次还不行吗?爸爸,难道您不爱我了吗?让学生在情境回答中体会父亲的坚决。从而明白遵守规则的重要性。

  (设计思路:刚才已经引导学生用抓重点词语句子的方法解决了詹姆斯的心理变化历程的问题,现在再次用同法,通过找出描写爸爸的态度的句子理解课文,再次强化学法指导。)

  问题三:“我”从钓鱼中得到什么启示?引导学生联系上文理解作者得到的启示,并用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联系生活,通过把“道德实践”这样的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来加深对“启示”的理解,以突破难点。

  (设计思路:学生已经理解了事情的前因后果,理解了它的内在联系,再借助文本就能领悟启示的真正含义,让学生通过充分讨,发表见解来进行自我教育,比教师单纯的讲效果要好得多。)

  4、总结课文,情感升华

  在体会了作者放鱼的过程之后,再把学生领到这个道德实践的问题上。学生对这个启示也就有所感悟了。紧接着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说开去。这样,将教书与育人,读书与做人,读文与明理,课内与课外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让学生明白,只有严格要求自己,自学遵守规则,才能有益于自己的一生。

  六、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如下

  钓鱼的启示

  放:正确 不放:错误

  得意——急切——委屈、难受——不舍

  严格要求自己 自觉遵守规则

  设计的板书清晰简洁,有条理,学生易掌握。

说课稿 篇5

  一、教材分析

  《荷叶圆圆》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人教版)一年级下册快乐的夏天专题单元中一篇新入选的散文诗。课文语言活泼清新,洋溢着童真童趣。有利于启迪学生的智慧、激发想象;有利于教师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让他们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到夏天的情趣和大自然的美好。

  根据教材的编排意图,针对课文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第一课时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目标:认识“荷、珠”等12个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和方法目标:学生经历在自主阅读、游戏和角色扮演中理解、感悟、运用和创新的过程,从而发展思维,培养语感。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体味小水珠、小蜻蜓、小鱼儿、小青蛙们的快乐心情,感悟夏天情趣,培养学生热爱夏天,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二、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我认为只有在轻松、活泼、和谐的环境气氛中,才能实现富有活力和创意的对话。虽然在阅读教学中,存在着多重对话关系,但对话的中心是每个学生个体。他们的生活经验和个性气质各不相同,在对文本自行建构意义的过程中,会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和体验。所以,我在本堂课的教学中,努力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课题氛围,让学生在一次次语文实践活动中,积极主动地发现意义、建构意义,完成个性化理解、体验、感悟、运用和创新的过程,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三、设计思路

  人们常说:“儿童的世界是游戏的世界,儿童的世界是童话的世界。”它向我们揭示了儿童特有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

  根据孩子们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方式,结合我的设计理念和课外特点,确定了本课时的教学思路:以学生原有经验为基础,通过创设情景,游戏活动,角色扮演等生动活泼的方式,引领学生自读自悟,主动参与。让学生在观察中享受美,在朗读中感悟情,在表演中体验趣,在交流对话中发展语言。

  整个教学流程分为四个环节

(1)创设情景 初读感知

(2)组织游戏 表演体味

(3)角色扮演内化语言

(4)拓展延伸 迁移发展

  四、教学过程预设

  (一)创设情景 初读感知

  1、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调动学生情感的参与,语文教学才能达到高层次和理想化的境界。为了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我设计了三个步骤:

  (1)回忆引趣。课堂开篇,我和孩子们聊一聊夏天的话题:“你们喜欢夏天吗?”一个看似随意的问题,勾起了多少快乐的记忆。孩子们立刻会在脑海中搜索所有关于夏天的画面和记忆。漂亮的花裙,帅气的短裤,甜津津的西瓜,凉透心底的冰激凌,和小伙伴在清凉的游泳池中戏水......那是多么惬意呀!就这样,他们在回忆中兴奋,思绪被带到充满快乐的夏天。

  (2)欣赏激趣。为了把孩子们对夏天的回忆引向要学的课文,接着播放荷塘美景。这里安排师生共赏荷塘美景,在孩子们心中悄然播下情感的种子,同时,又于情趣盎然中释放孩子的情感。让他们试着用一个字、一个词、一句话表达自己的感受。既让学生充分享受表达的快乐,又润物无声地进行语言实践。

  (3)读题悟趣。当课件画面定格在特写的荷叶上时,出示课题。引导孩子们读课题,读出自己的感受,读出自己的滋味。让孩子们在读课题中感悟原来读书可以这样读,还可以那样读;原来读书是这样的有趣!潜移默化地让学生明白读书要读出自己的感受,读出自己的个性。为后面的个性化阅读作下铺垫。

  2、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在这一环节,先给足时间让学生自由读文,自主识字。

  然后在老师的引导下,对课文内容进行整体把握。

  “孩子们,你们见过的荷叶是什么样的呢?”在孩子们回答之后,出示第一段,朗读体会荷叶的两个特点:“绿绿的”、“圆圆的”。(同时,师在黑板上简笔画几片圆圆的荷叶)

  最后设问:“绿绿的、圆圆的荷叶给哪些小伙伴带来了欢乐呢?”帮助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二)组织游戏 表演体味

  怎样才能让孩子们感受夏天的情趣,体味文中小伙伴们快乐的心情呢?我打破边读边做动作,开展朗读比赛等常规做法,让学生暂时把课本放到一边,像文中的小伙伴一样尽情地玩耍、嬉戏。在玩耍中真正体验到他们的开心、快乐和兴奋之后,再把这些感受送到课文里,通过朗读外化出来,具体分三步进行:

  1、贴一贴

  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之后,我问:“荷叶给小水珠、小青蛙、小蜻蜓、小鱼儿带来了快乐,他们是怎么做的呢?”根据学生的发言,我把四个小伙伴的图片贴在黑板上的简笔画荷叶上,并故意贴错,让学生观察、辨析。根据学生的回答,分别板书“躺”“立”“蹲”“游”这几个动词。就在一贴一评中,孩子们不仅可以理解这几个词语,而且知道文中小伙伴是怎么做的。

  2、玩一玩

  让孩子们像文中的小伙伴一样与荷叶尽情地玩耍。怎么玩?我说“躺”“立”“蹲”“游”等动词,学生表演。不仅玩,还要玩出自己的创造,玩出自己的个性。这第一次玩,要求动作美,有创造。

  不仅玩,还要玩得尽兴,玩得疯狂,这样才能充分体验到文中小伙伴的.快乐、开心和兴奋!这第二次玩,要求快。在快速表演中,让孩子们的情绪达到兴奋的顶点。

  3、读一读

  文中小伙伴们快乐的心情,孩子们在表演中、在玩耍中感受到了,体验到了,带着这些感受读课文,对文本情感的感悟不就水到渠成了吗?

  (三)角色扮演,内化语言

  语文课的主要任务还是要积累语言、发展语言。因此,我特意设计了师生合作进行角色扮演的活动。学生在老师的积极引导下,直接与文本对话,与教师对话,与自己的心灵对话。

  为了创设一个更真实的童话情景,我给孩子们戴上小伙伴们的头饰,给自己挂上荷叶的饰物扮演荷叶,在课文内容基础上,和学生进行创造性、拓展性的口语交际。

  比如荷叶和小水珠的对话:“喂,我是荷叶,小水珠,你在哪儿?”(相互问好)“我是你的什么呀?”“躺在我身上的感觉怎么样啊?快!把你的感受告诉大家。”

  这时,出示第二段课文,这一遍朗读的目的是让学生把课文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学生在朗读时,可能会忘了自己此时扮演的角色,照着课文读。这时要进行指导:“你是小水珠,那么文中的小水珠就应变成——”“我”(学生回答)

  荷叶和其他小动物的对话,方法同上。

  把文中的小动物变成“我”,不单单是角色的进入,更主要的是通过这种角色的变化,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习交流,学习表达,学习语言,学会思考。

  (四)、拓展延伸 迁移发展

  在前面充分感受和内化课文语言之后,进行迁移,让学生学着课文的样子,创作几个诗句是可能的。

  为了降低难度,先给孩子们提供素材在老师的帮助下学说一句。再让学生发挥想象,组织语言,编出自己的诗句。然后连起来读,感受成功的喜悦。最后,总结升华。

  围绕《荷叶圆圆》所做的一系列教学设计,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让孩子们在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中释放潜能,张扬个性;在生动有趣的实践活动中,发展提高,收获愉悦;在多向互动、对话交流中,生成意义,提升生命。

说课稿 篇6

  一、说教材

  心愿是个温暖的字眼儿,凝聚着美好的期待与向往。云雀的心愿很简单:让沙漠重新变成绿洲。这个简单的心愿却是对青翠葱茏水丰草茂的家园一份永恒的眷恋,是对黄沙漫天洪水泛滥的悲剧一份深沉的痛惜。

  这个小小的童话故事情节生动,语言流畅,采用对话的形式,借小云雀和妈妈在旅途中的所见、所闻、所感,述说了伐树毁林造成的危害,从而说明森林的重要性,揭示人类与自然、生命与自然的密切关系。美好与毁灭、安居与灾难的强烈对比,能唤起学生在情感上的共鸣,从而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说学生

  四年级下期的学生形象思维仍占主要地位。他们已经具备了初步的阅读能力,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学生有了前面几篇环保题材课文的积累,对本课所表达的森林于环境的重要作用以及“保护环境、保护自然”这一主题比较容易领会和接受。同时,日益被人们重视的环境问题屡屡见诸报端,这使得大部分学生对生存环境恶化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的影响有所了解,但对其产生的灾难性后果缺乏更深刻的认识和切身感受,自然也不能产生心灵的震撼。另外,随着年龄的增大,学生对童话故事的兴趣有所减弱,但对新鲜事物仍有很强的好奇心,因而,创设情境,让学生直面美好事物被毁灭后的触目惊心的灾难场面,可以成为学生阅读兴趣的激发点和阅读能力的提升点。

  根据教材及学生的特点,这篇课文需要两课时完成,今天我着重要说的`是第二课时。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对教材的分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依据《课标》,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能联系上下文理解生字新词;能围绕“森林真是太重要了”有条理地说写,并用上“可以…也可以…”的句型。

  2、能抓住关键词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充分认识破坏森林给人类自身带来的危害,强化环保意识,产生植绿护绿的愿望。

  四、教学重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抓住关键词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是理解“森林水库”。

  五、说教学策略

  面对这样一篇语言生动,意趣浓厚,主题深刻的课文,自然地想到了我校“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审美化”所倡导的“点”教学策略。“点”教学策略中的所谓“点”,是全部教学内容的着眼点,是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的交合点。这个 “点”总是带起一课书或一堂课的学习任务,“牵一发而动全身”,使每个教学环节都能围绕它来进行。

  《云雀的心愿》这篇课文,其内容与情感都凝聚在“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这一句话上。“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就是这篇文章的教学点。围绕这个教学点可以进行这样的质疑:为什么说“森林实在太重要了”?因为它是“森林水库”,因为它是“空调器”,所以这篇文章教学的关键词是“森林水库”“空调器”。而回答这一问题的语段第10自然段和第13自然段便是这篇文章教学的典型语段。

【说课稿】相关文章:

你追我赶的说课稿06-09

病毒说课稿07-17

《Project》说课稿07-17

月夜说课稿07-18

春的说课稿07-18

养花说课稿07-19

《咏雪》说课稿07-22

月亮说课稿06-10

《欢庆》说课稿06-10

咏柳说课稿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