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尔基三部曲读后感

时间:2022-10-23 11:12:49 读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高尔基三部曲读后感

  品味完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尔基三部曲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高尔基三部曲读后感

高尔基三部曲读后感1

  今天妈妈给我买了一本书,名字叫《高尔基三部曲》,也叫《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讲的是高尔基的一生的故事。

  高尔基小时候非常可怜,5岁时爸爸就去世了。她的外婆和他的妈妈哭得很伤心,可他还小,不知道怎么回事。后来妈妈去别的地方工作了,他和外婆、外公一起住在一个又大又漂亮的新房子里。他最爱的人就是外婆,她勇敢、能干、善良。后来,母亲也去世了,他只好离开慈祥的外婆,独自一个人勇敢地去闯世界。高尔基吃够了各种苦头,遇到了各种坏人和无知的.人,也遇到了一些可爱可敬的人,在被欺辱和同情帮助中逐渐成长起来。他一直想上大学,但最终也没有实现梦想,却进入了一所真正的大学——社会大学。

  在错综复杂的艰苦生活环境中,高尔基丰富了对社会的认识,头脑中发生了飞跃式的变化,成为了一个有理想、有责任感的人。

  看完了这本书之后,我被感动的热泪盈眶。我深深的被高尔基那吃苦耐劳的精神所震惊了,我们现在不就是缺少那吃苦耐劳的精神吗?如果你也有这本书的话,一定要好好看看哦!

高尔基三部曲读后感2

  高尔基三部曲我是一口气读完的,它们太吸引我了。读《童年》让我们感受到来自外祖母的人性光辉,又同时暗示给我们那个黑暗的时代,人们的人格扭曲,舅父们为了财产而明争暗斗。

  读《在人间》享受阿廖沙丰富的社会经历,感受不同的人的人格魅力,体味社会最底层的生活是多么艰辛。

  读《我的`大学》在阿廖沙的“社会大学”里感受到知识的重要,感受到他对知识的渴求,也激发我们自己的求知欲望。

  我在读这个三部曲的时候,被阿廖沙热爱读书渴求知识的精神所感动、所折服,也为他所遭受的不公平待遇而鸣不平、甚至伤心落泪。我们会看到社会的丑恶本质,在这个社会里,小市民的恶习暴露无遗,从而衍生出了作者或者说阿廖沙对自由、平等、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和追求。我读这个故事的时候,会感觉到仿佛置身于这个社会中,随着阿廖沙感受着他幼小心灵感受的一切,给我的心灵带来震撼,也会提醒我,如今的生活来之不易,更应加倍珍惜。

高尔基三部曲读后感3

  《童年》是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

  这本书从阿廖沙三岁丧父后,随母亲去投奔外祖父起,到外祖父叫阿廖沙去“人间”混饭吃结束,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俄罗斯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小说讲述的是作者一段“铅样沉重”的童年往事——对于他所经历过并在心里留下过伤痛记忆的人和事。然而就是在这样一个可怕的环境里,也不乏温暖与光明,这就是以他的外祖母为代表的另外一些人,另外一种生活。他的外祖母慈祥善良,热爱生活。正像高尔基后来写的`那样:“在她没有来之前,我仿佛是躲在黑暗中睡觉;但她一出现,就把我叫醒,把我领到光明的地方。是她对世界无私的爱丰富了我,使我充满坚强的力量以应付困难的生活。”在外祖母等人的支持下,使他逐渐成为了一个坚强、勇敢、正直和充满爱心的人。

  相对于我的童年来说,那简直是天壤之别!我的童年无忧无虑、丰富多彩,而且没有一点压力。而阿廖沙的童年却经历了常人难以想象的沉重,难能可贵的是,他在这样一个黑暗污浊的环境中,仍保持着对生活的勇气和信心。而我生活在如此优越的环境当中,为什么不能像他一样呢?

高尔基三部曲读后感4

  高尔基笔下的《童年》,悲惨而充满苦难,让人无不动容。

  故事一开始便充满了灰色格调:四岁的阿廖沙幼年丧父,于是跟着母亲来到了外祖父家,所有的情节都从这个地狱般的地方展开。两个舅舅为分家吵翻了天,好伙伴茨冈的离去,外祖父的打骂……后来,外祖父搬家了,母亲又找了个继父,母亲去世,继父失踪,一个年仅11岁的孩子,却承受着难以想象的悲痛和压力,于是为了谋生,他辍学走入人间……如果阿廖沙没有那样的童年,他也不会认识表面和善、其实却是强盗头子的.彼德大叔;如果阿廖沙没有辍学,他也不会有对知识的渴求,不会在当学徒时如饥似渴地阅读一本本书籍……阿廖沙的童年固然苦难,但这苦难也是他的一笔财富,这笔财富让他变得坚强,变得明辨是非,变得充满斗志。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为什么?因为穷人的孩子经历过更多苦难,更多不幸,于是他更早地认识到了这个世界,他明白这个世界还有诸多苦难,只有更早地站起来,与苦难作斗争,否则只会被苦难击溃,于是过早地挑起了比同龄人更重的担子。是苦难,让他化蛹成蝶,不畏艰险,搏击风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