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小学数学教案3篇
作为一名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数学教案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数学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通过多种途径查找资料,经历走进生活、收集整理、交流表达等过程,让学生
了解有关储蓄的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2.结合百分率的知识,运用调查、观察、讨论、分析数量关系等方式,学习利息的计算方法,并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技能和思想来解决实际问题。
3.通过策划理财活动,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服务于生活的价值,培养科学理财的意识。
教学重点:利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税后利息的计算。
设计理念:本课除了要让学生掌握利息的计算方法,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结合百分率的知识,通过策划理财活动,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服务于生活的`价值,从小培养科学理财的意识。
教学步骤:
一、情境导入
1. 提问:你家中暂时用不到的钱怎么处理的?(课前布置同学们向自己的爸爸妈妈了解家中暂时用不到的钱怎么处理的)
你们知道为什么要把积余下来的钱存到银行里吗?(明确:人们把钱存入银行或信用社,这叫做存款或者储蓄。这样不仅可以支援国家建设,也使得个人用钱更加安全和有计划,还可以增加一些收入。)
2. 关于储蓄方面地知识你还了解多少?(全班交流自己收集到信息)
根据学生交流地情况摘其要点板书:
利息 本金 利率
多媒体出示告诉你:存入银行的钱叫做本金,取款时银行除了还给本金外,另外付给的钱叫做利息。利息占本金的百分率叫做利率。按年计算的叫做年利率,按月计算的叫做月利率。
出示利率表。(略,同书上第5页利率表)
师:你从这张利率表上能获得哪些信息?说说年利率2.52%的含义。你认为利息与什么有关?怎样求利息?(学生讨论)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二、教学例3
1.出示例3。读题后明确,二年期的利率应该就是表格中对应的二年存期的利率,不是一年期的利率2。
师:要求利息,需要知道哪些条件?你会列式求利息吗?(试着做一做,集体订正)
2.教学试一试
(1)亮亮实际能拿到这么多利息吗?为什么?(请了解利息税的同学解释)
教师再说明:这里求得的利息是税前利息,也叫应得利息。但是根据国家税法规定,从1999年11月开始,储蓄所得的利息应缴纳20%的利息税,由储蓄机构代扣。税前利息中扣掉利息税后余下的部分即是自己实际得到的利息,即税后利息,也叫实得利息。购买国家债券、教育储蓄不缴纳利息税。
这里的20%是什么?
你觉得应该怎样计算税后利息呢?可以先算什么?用计算器计算亮亮实得利息是多少元?(学生用计算器计算)
(2)小结:一般我们从银行取出来的都是税后利息,所以在多数计算中最后要将利息税减掉。
(3)引申:如果问题问亮亮到期一共可取出多少元?这里的一共是什么意思,包含哪些内容。(明确可取出多少元:本金+税后利息)
这个问题由你来解答。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一练。
应得利息怎样求?实得利息怎样求?(学生列式解答)
二者的区别是什么?实得利息是应得利息的百分之几?(组织学生讨论)
2.做练习二的第5题。
提醒学生教育储蓄不需缴纳营业税。这里的本金和利息一共多少元是什么意思?(指名学生回答,集体订正)
3.理财我能行
谈话:你们对家中的存款情况了解多少?能说给大家听听吗?当然该保密的就不要说了。(学生交流)
学生交流后出示下面题目(同时出示利率表)
(1)张明家有5000元计划存入银行三年,张明的妈妈想请我们班的同学帮助算一算,是存定期三年合算?还是存定期一年,然后连本带息再转存合算呢?(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
(2)如果你有1000元,根据你家的实际情况,你打算怎样投资?请你设计一个理财方案。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希望同学们有意识地养成勤俭节约,计划消费的习惯,并能把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发挥其价值。
五、布置作业(两道实践题让学生在家长的陪同下到银行去储蓄,从实践中认识储蓄)
1.到银行存压岁钱;
2.找一份存折或存单,看懂上面的每一栏,并从上面找到本金、利率、时间,能计算到期后这份存折(存单)一共可取出多少元?
小学数学教案 篇2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二年上74、75页。
教材分析:
本课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乘法口诀(二)中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2~6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此时学生对口诀的编制具有了一定的能力,因此对教材进行了重新创设教学内容,把7的乘法口诀的编写和练习融为一体。使学习内容更具挑战性。
教学目标:
1. 在学习了2~6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应用旧知识与推理,编制7的乘法口诀。在探索规律的基础上掌握7的乘法口诀。
2.能正确地运用口诀计算表内乘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应用意识。
3.让学生在编制口诀与应用中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
编制7的乘法口诀。
教学难点:
应用7的乘法口诀。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导入: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个好朋友,你认识他们吗?都是谁?他们在谈论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指名读题上的话语)在一旁的小明在想什么呢?(指名读)你们知道吗?(有的.知道有的不知道)要想知道两个星期,三个星期有几天我们必须要先知道什么?那一个星期到底有几天呢?(七天)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7的乘法口诀!(板书)(齐读)请你思考2个星期有几天?你是怎样想的,3个呢?怎样想的?
二、自主探究
1.同学们真厉害,这样小明就能准时参加淘气和笑笑的生日PARTY了。既然你那么聪明,那你能计算出4个星期、5个星期、6个、7个、8个、9个星期更有多少天吗?(课件)请把你的结果填写在教材74页填一填的表格中。(填好的同学自己小声的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2.汇报交流
师:谁愿意和大家说说你的结果和想法?
3.编口诀
师:同学们,还记得老师教过大家编口诀的方法吗?
(齐说)一算,算什么?(用连加法计算结果)二编,编什么?(根据表格编口诀)三看,看什么?(看其中的规律和需要注意之处)四记,记什么?(根据规律记口诀)
师:同学们真厉害,下面就转动自己的小脑筋用我们的方法快速的编口诀,记口诀吧。完成教材74页第2题。
4、汇报
谁来读读自己的口诀?(两生读同时板书)和老师一样吗?一样的举手,真厉害,你们都是小数学家。看黑板老师写的这三句口诀,1-6的我们已经学过了,只有这三句是最陌生的,让我们齐读一下好吗?怎么记这三句口诀呢?
有没有别的办法呢?把你记口诀的方法说给同桌听听,比比谁的方法好(同桌交流)
5、记忆口诀:下面就请大家在下面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背一背这些口诀。
6、游戏(多种形式背口诀)
(1)拍掌齐背
你们记住了吗?老师准备考考大家,伸出你的双手,让我们一起背一遍。
(2)师生对口令。
我来问,你来答,准备好了吗?(打乱顺序问)
(3)同桌对口令
同桌两个人像老师这样对口令。
三、练习(15分钟)
1.师:你们背的真棒,老师想考考你,敢接受考验吗?听要求,读算式,说口诀(7*8=,8*7=,567=,568=)
你们的小脑瓜转的可真快,看这两个式子,你能总结出什么?是不是每一句口诀都有四个对应的算式?(不是)
真是个善于归纳总结的好孩子,请同学们打开教材75页,快速完成第一题目。
汇报!谁来汇报一下你的结果,和他一样的举手。真厉害!
2.下面老师要考考大家的口算能力,注意仔细看卡片,抢答,注意站姿。要求,直接说答案。(答错的起立读算式,说口诀)
3.同学们,你们做的可真快!小小七星瓢虫也想来考考我们了!(出示瓢虫图)你看到了那些和7有关的数学信息了呢?你能看图提问一个问题代替七星瓢虫考考大家吗?
4.教材75页第3题还有更多的问题需要我们来解决,你愿意试试吗?(做好的同学尝试说说这几道题的数量关系。指名汇报。)
5.说了那么多,你口渴了吗?你一天大约能喝几杯水?那要是一周呢?你是怎样计算的。原来你一周要喝这么多的水啊,可见我们的生活是离不开水的,但是如果世界上的水资源枯竭了,我们也就不能生活了,所以平时一定要节约用水
6.好啦,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这是谁?他是哪里的人物?其实乘法口诀运用非常广,不仅能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在中国的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中也存在,比如说:孙悟空打白骨精不管三七二十一。用到了什么口诀?孙悟空被太上老君关在八卦炉里炼成火眼金睛,一共关了七七四十九天,用到了什么口诀?唐曾师徒四人西天取经要经历九九八十一难,用到了什么口诀?你看口诀是不是无处不在啊,所以我们一定要学好口诀。
四、总结(2分钟)
谁能说说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板书设计:
七七四十九
七八五十六
七九六十三
小学数学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法(不进位)的计算方法,学会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法(不进位)。
2、能运用加法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学重点:
掌握加法笔算的对位方法,掌握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理解“对位”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百以内的不进位加法。
首先,我们先来复习我们之前就学过的一个知识,就是十以内的加法。
教师随机说出十以内的加法,同学快速说出答案。这样经过大约五分钟的反复练习,使同学对之前学的十以内的加法进行很好的复习和巩固,为新知识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学习新知。
1、教学例1。
师:大家翻到课本的第11页,看这幅图。
通过观察图画,组织学生讨论从图画中可以得到哪些信息,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师:大家再翻到课本的第12页,看例题1。
在学生看题的同时,板书:“例1、二(1)班学生和本班的带队老师一共多少人?” 教师引导学生审题,分析题意,找出有用的数据。
师:现在谁能告诉我,这个题怎么算?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算式:35+2=。
师:很好,现在我们已经列出了算式,怎么计算呢,哪位聪明的同学能告诉我? 同学们积极发言,教师点评,总结不同的算法。
师:很好,大家都会用自己的方法来计算。今天老师要教大家一个新的方法,那就是列竖式计算,大家看黑板。
师:我们首先用数小棒的方法来计算这道题。看书上的图,大家讨论一下怎么用数小棒的方法来算。
根据学生的'讨论进行总结,重点突出在数小棒的方法中,将整十的和不足十的零散小棒分开计算。
师:现在我们学习怎样写竖式,其实就是把数小棒的方法用数字表示出来。大家看黑板。
教师板书竖式:
35+ 2
师:大家看黑板,看看这个竖式有什么特点。我们一起来讨论一下。
根据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总结和点评,归纳出加法竖式的几个特点:一是个位与个位对齐,十位与十位对齐;二是加号和横线缺一不可,加号表示加法,而横线是把加数与和分隔开来。
师:现在我们知道了竖式的写法,接下来我们看一看怎样计算。
边板书边讲解:从个位开始加,将上下两个数的个位加起来,写在横线下,然后再加十位,和写在横线下。注意引导学生通过数小棒的计算过程理解加法竖式的运算方法。注意强调竖式的计算应从个位加起,先算个位再算十位,得出的和也应该与加数各位对齐。
在讲解例题结束后,再次强调和总结不进位加法竖式的计算方法和书写规范。
2、巩固练习。
师:现在大家都应该会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一位数的不进位加法了,我现在就请几个同学上来完成做一做的练习来检验一下大家都有没有学会,看一看我们能不能把新学的知识运用起来。
请五位同学上讲台做题。其他同学在练习本上做。
32+6=24+3=5+43=21+3=4+33=
强调:列竖式、注意书写规范、计算正确。
对五位同学做的进行点评,好的予以表扬,不好的指出错在了哪里,进行更正,并强调正确的书写规范。
3、教学例2。
师:请大家看课本13页的例题2。
板书:“例2、二(1)班和二(2)班一共有多少名学生?” 教师引导同学分析题意,找出有用数据,并列式。 板书算式:35+32=。
师:我们之前已经学习了怎样用竖式来计算加法,只是我们之前算的都是一个两位数加一个一位数,现在两个加数都是两位数,该怎么用竖式计算呢?同学们先在练习本上试着列竖式计算一下。
教师根据学生列竖式计算的情况,总结计算方法,教师板书竖式:
35+ 3267
4、小结。
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列竖式计算的方法,着重强调几点:各位对齐、加号与横线、从个位加起。
师:相信同学们现在也会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了,我们就来练习一下。 请四位同学上讲台算做一做的题。其他同学在练习本上计算。
33+43=24+61=53+22=37+40=
根据同学做的情况进行讲评。再次强调不进位加法竖式的书写规范和计算方法。
三、总结。
【小学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教案05-16
实用的小学数学教案08-12
小学数学教案(必备)08-24
小学数学教案模板11-25
平行小学数学教案04-10
小学数学教案(实用)07-27
小学数学教案4篇09-30
小学数学教案3篇04-02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三篇09-10
【精华】小学数学教案三篇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