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语文教案7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教案7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语文教案 篇1
世说新语
教学目标
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②知识与能力: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③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重点
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教学方式:诵读、复述、疏通、讨论
教学工具: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课时 :二课时
第一课时
1.课前两分钟训练(讲故事)
请一名同学讲述“司马光砸缸”或其他故事。
2.导人
3.学生简介作者及作品,教师补充。
4.诵读课文教师教读
5.学生分角色朗读,教师要加以指导,如句读、语调等。重点突出“读”的环节,力争当堂成诵。
(过渡)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要求复述,为疏通课文打好基础。学生四人小组复述,也可以全班交流复述。
6.疏通文意
教师要求学生对照注释,默读课文,疏通文意,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把不理解的词句记录下来
7.教师导学
① 以小组的形式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由学生质疑、讨论、解疑,教师巡回指导。
② 要求学生写下讨论笔记。把研讨中有代表性的和有难度的问题,以小组为单位,推选代表提出。全班讨论,得出结论。必要时,教师加以点拨。(可不必考虑学生提出问题的顺序,教师灵活把握,如重点问题尚未提出,可由教师提出。)
第二课时
一、《咏雪》问题组:(可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而定)
a.“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怎样的家庭氛围?
b.联系上下文,“儿女”的含义与今天有什么不同?
c.文章结尾交待了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
多媒体投影下大雪的画面(让学生观察画面,再讨论分析。)
d.撒盐空中、柳絮因风起两个比喻,哪一个更好?同时说说还可以用哪些事物来比喻雪。积累几句咏雪的名句。
学生从不同角度回答,教师给予鼓励。对于咏雪的名句,让学生拓展思维。
[教师导学]
以上的学习,同学们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习得很好。运用以上的学习方式学习下一篇,希望同学们的`收获更大。
二、《陈太丘与友期》问题组:
a.文中“君”、“家君”、“‘尊君”的称谓有什么不同?
b.“期日中,过中不至”说明陈太丘的朋友是个怎样的人?元方义正辞严地指出了父亲的朋友的哪两点错误?
c.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
d.多媒体放一段录像,让学生指出其待人接物的一些错误,如无条件,可让学生讨论:家里来了客人,家长不在家,你是怎样接待的?谈谈你的具体做法。
作业
① 完成课后练习
②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再查阅《世说新语》,讲给其他同学听。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会认2个字,会写5个字,其中重点认识“屠”字,重点指导书写“屠”、“符”字,并注意“屠”字是半包围结构。并正确读写“屠苏、瞳瞳”词语,尤其是“曈曈”注意是左边是日字。
2.背诵课文
3.培养孩子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点:
背诵课文,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
这首诗写了哪个传统节日?写出了什么样的节日情景?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诵读导入,重视积累
让学生诵读《元日》等诗。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描写春节的诗。
师:你知道“元”有哪些意思吗?知道“元日”是什么意思吗?
师:对,元日就是新年的第一天,农历正月初一,也就是中华民族传统的节日——春节。(扩词:元宵、元日。拓展“元”的理解,夯实语言基础)
【设计意图:自主朗读、深思……每一名学生都在用自己的方式感受、理解、体会这首诗。只有这样的多样性才会使课堂更精彩,让中年级感受领悟到学习古诗的方法。】
二、初读古诗,解疑释难
1.利用课件检查生字新词,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教师重点指导“屠”字。
师:请大家伸出手来,跟老师一起书空这个字。(一边书写一边说明:半包围结构)
2.师:学习生字后,相信大家一定能把古诗读好。尝试读出诗的节奏。(指名学生读古诗——范读古诗——齐读)
3.师:通过预习和初读,我们知道词语的意思,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字词吗?(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指导并总结)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让在学生与文本、教师和同学之间的对话交流中,学习古诗,完成理解、积累语言,并适时地内化到自己的语言图式中,学会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交流。】
三、研读古诗,理解诗意
1.师:学习古诗不仅要把诗句读正确、读流利,还要根据诗句的意思展开丰富的想象。古诗的每一句话都描绘了一幅画面。请同学们把对字词的理解带到诗句中,练习说说每一句诗的意思。
2.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句,同桌互相交流说说展现在自己眼前的是一幅幅怎样的画面呢。
在学生理解“岁”字时,教师补充“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的诗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岁”的含义。)
3.交流、评议、完善。
师:如果说“爆竹……”让我们感到了热闹、兴奋,还有一句会让我们感到温暖、幸福,那就是——
4.练习说话
师:你为什么从“屠苏”感受到快乐呢?
在这万家团圆的时刻,大家迎着和煦的春风,一边喝酒一边说着祝福的话语,身上暖暖的,心中更是暖暖的。
师:谁能把这两句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师:你能把这份快乐,这份温暖读出来吗?
师:刚才我们一边读诗句,一边想画面。(多媒体出示)看,五彩缤纷的礼花在天空中绽放;闻,到处都飘散着爆竹的硝烟味;听,到处都洋溢着欢声笑语。置身在这样的情景中,你的心情会如何?是啊!一元复始,万象更新,多喜庆啊!下面请大家继续用一边读诗句,一边想画面的方法读后两句。
我们和王安石在隆隆的`鞭炮声中“来到”大街上,又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呢?(课件出示)这里的“新桃”和“旧符”都是指“桃符”。你知道桃符指什么吗?(桃符就是春联)简介“桃符”。
【设计意图:走近历史,才能走进诗句,才能真正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因此,这一环节适时适量地引导学生了解王安石写这首诗时的历史背景,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思想情感。】
四、品读古诗,体悟情感
1.师:默读全诗,想一想全诗描写了哪些场景。
2.师:放爆竹、饮屠苏、换桃符几个典型的画面,寥寥数语,就给我们勾画出欢度新年的喜庆景象。时至今日,人们每到辞旧迎新之时,都会情不自禁地吟诵起王安石的这首《元日》。
3.师:孩子们,在诗人眼中换去的只是旧桃符吗?他笔下仅仅是一幅其乐融融的春节图吗?
课件出示:当时的宋朝,百姓过着贫穷的生活。年轻的王安石看到了百姓的疾苦,立志要为人民造福。在49岁时,王安石做了宰相,他积极进行改革、推行新政,希望国家繁荣富强。就在这一年春节,他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不朽诗篇《元日》。
现在,你觉得王安石仅仅是在写春节时热闹欢乐的场面吗?他还期望什么呢?
用一个成语来表示(辞旧迎新、除旧革新)。请你再来读读这首诗,你一定会有新的感受。
4.指导朗读。
五、补充诗句,拓展延伸
诵读王安石的另一首诗《梅花》
板书设计:
元日
燃放爆竹
喝屠苏酒
新——旧
#
语文教案 篇3
补充拓展资料(老舍先生的生平)老舍,1899年2月3日出生于北京一个贫民家庭。父亲是名守卫皇城的护军,1900年在抗击八国联军入侵的巷战中阵亡。从此,全家依靠母亲给人缝洗衣服和充当杂役的微薄收入为生。母亲含辛茹苦把他抚养长大。(帮助学生理解老舍为什么对母鸡会有前后如此大的变化并体会“一位母亲必定是一位英雄。”)
师:现在让我们在来听听母鸡的叫声,你又听懂了些什么?
出示句子进行说话训练
母鸡听到什么东西响了一声,立刻警戒起来,咕咕地警告鸡雏,好像在说: 。
当母鸡发现了一点儿可吃的东西,它咕咕地紧叫,好像在说: 。
在夜间若是有什么动静,母鸡便放声啼叫,顶尖锐、顶凄惨,好像在说: 。
(学生选择其中一句进行操练)
组织交流
生:母鸡听到什么东西响了一声,立刻警戒起来,咕咕地警告鸡雏,好像在说:“孩子们有危险,快到妈妈这里来,妈妈保护你们。”
生:当母鸡发现了一点儿可吃的.东西,它咕咕地紧叫,好像在说:“宝贝儿快过来,妈妈发现这里有好吃的,快来吃呀!”
在夜间若是有什么动静,母鸡便放声啼叫,顶尖锐、顶凄惨,好像在说:“人们啊快醒醒了,有黄鼠狼来了,快来救救我的孩子啊!”
……
师:我们目睹了母鸡的坚强、无畏、无私和不辞辛苦。在这其间所自然流露出来的母性的光辉和力量令我们不禁对母鸡肃然起敬。一位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
生:齐读课文的最后2小节(学生在品读语言文字的基础上感受了母鸡平凡后的伟大读出了感情)
分析:“母爱”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从古到今人们对于她的讴歌与诠释从未有过终止。在课文的最后作者深情地讴歌到“一位母亲必定就是一位母亲”通过文本细读我了解了作者的生平,让学生在“品析词句,体会情感”的学习过程中,在朗读感悟母鸡对鸡雏的平凡细节中自然地联想到生活的场景,层层推进,勾起对“母爱”的回忆,从而揭示出:母亲是伟大的,一位母亲必定是一位英雄的文本主题。
总评:
《有效教学艺术》一书中说到:在新课程的实施中,要使教材变成学生的学本,首先要让课本变成学生的读本。要会学,学生的阅读能力是从会读课本开始的。在教学过程中,应结合学生的实际,使学生读课本,读出兴趣来,读出学习问题来,读出学习成果来。
中国古代教育家韩愈认为,读书要“手批目视,口咏其言,心唯其义。”意思是说,翻阅读本,朗读其词,要用心思考和体会书中所讲的含义。读书要读出含义,领会含义,读出含义来,这正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基本点。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学会分析文章开头与文章结尾,并试着将学到的知识学着这样的方式融入自己的习作中,并再找一些写得好的文章,感受这样写的好处。
2.读一读词句段运用中的句子,并联系所学古诗,说一说哪些事物在古诗中赋予了人的品格和志向,感受“托物言志”的表达方法。
3.读句子,感受外貌描写的作用。
4.积累名言警句。
教学重点
1.学会分析文章开头与文章结尾,试着将学到的知识融入自己的习作中。再找一些写得好的文章,感受这样写的好处。
2.联系所学古诗读一读词句段运用中的句子,并联系所学古诗,并说一说哪些事物在古诗中赋予了人的品格和志向,感受“托物言志”的表达方法。
3.读句子,感受外貌描写的作用。
4.积累名言警句。
教学难点
学会分析文章开头与文章结尾,并试着将学到的知识学着这样的方式融入自己的习作中,并再找一些写得好的文章,感受这样写的好处。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学会分析文章开头与文章结尾,并试着将学到的知识学着这样的方式融入自己的习作中,并再找一些写得好的文章,感受这样写的好处。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直接导入。
【出示课件】出示“开篇如爆竹,结尾如撞钟”引题:同学们,有一句话叫做“开篇如爆竹,结尾如撞钟”。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开头要像放鞭炮一样,一鸣惊人;结尾呢,应该像撞钟一样,清音有余。可见,写开头和结尾多么重要呀!为了让同学们能写好作文,真正当个小作家,我们这堂就来学习优秀作文的开头与结尾。
二、引用例子,讲解方法。
文本资料:学生自己读文本资料,再分析作用。
开头的方法有什么呢?(板书:开头)
【出示课件3】总结开头的方法及作用:(板书)
1.点题式。即一开头便照应题目,简洁明快,开门见山。(一学生读此方式的开头,比如我们学习的《十六年前的回忆》就是点题式。)
2.设问式。提出问题,引起注意。
这也是我们常用的'开头方式,《藏戏》一文的开头就是设问式。(学生读)
3.描写式。描写人物,描写景物,描写动物,总之用美的语言写出特点。例如《草原》再介绍非常好用的开头方式:
4.引用式。引用名言警句、诗歌、谚语、人物语言等。(举例)
假如我想写有关父母的爱的,可以引用我们学过的什么名言呢?“父母是爱是天地间最伟大的爱。”
那如果我想写有关努力学习的,我可以引用哪句古诗呢?
【出示课件4】总结结尾的方法及作用:
那结尾的方法有什么作用呢?(板书:结尾)
1、首尾呼应。
2、总结全文。
3、点明题旨。
4、意犹未尽。(板书)
三、回顾课文,拓展延伸
【出示课件5、6】课外延伸其他文章的开头、结尾:学生想一想、找一找你认为写得好的文章,把开头结尾列出来,和同学们一起交流。
三、总结方法,运用习作。
最后老师想说,写虽有章法,但并无定法,只要写得详细、生动就是好。所以只要同学们开动脑筋多积累、多学习,你们才会写出更好的。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联系所学古诗读一读,并说一说哪些事物在古诗中赋予了人的品格和志向,感受“托物言志”的表达方法。
2.读句子,感受外貌描写的作用。
3.积累名言警句。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教师出示蜜蜂、梅花、月亮的图片。(板书:蜜蜂梅花月亮)提问:同学们,看到这些图片,你会联想到些什么?抽学生回答,教师引导:看到某些事物,就会让人联想到某一类人或是产生某一种情感。有些诗人就把他们写进了诗歌。现在我们就来读一读。
二、总结写法
【出示课件7】学生展示收获,教师适时点评引导:共同点是都用了“托物言志”(板书:托物言志),强调这是本节课的知识目标。不同点是“物”的不同,“志”的不同。
三、拓展延伸
请同学说说其他“托物言志”的诗句。【出示课件8】
四、分析作用
师:古诗因为有了“托物言志”的手法,才显得魅力无穷;现代散文同样也有自己独特的添加色。
【出示课件9:文本资料】
学生自主读句子,感受外貌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并分析如果删去这些内容,是否会影响文章的表达效果。
生分析,师总结:
1.通过外貌描写反映出人的喜好、身份、生活态度等,在人物刻画时又起到加强的作用。
2.体现人物性格的特征,对塑造人物的性格和形象可以起烘托作用。
五、日积月累
【出示课件10-15文本资料和分析】读一读这些名言,想一想它们的意思。同桌之间交流,汇报。
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
原意是说,柳枝比较容易扦插成活,而花即使很用心种植,也难使其成活。比喻有些事情努力追求却没办法达到目的,而有些事情并没有刻意去做,却很好地完成了。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出自:《增广贤文》
解释:药虽然很苦,但是对病人的病有好处;诚恳的劝告、尖锐的批评虽然听起来让人不舒服,但是有利于听的人改正他们的行为。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树想要静下来,可是风却不停止,而子女想要去养老孝敬,可是亲人却失去了。教育子女,应该好好的对待自己的亲人,不要等到失去了亲人以后再去叹息。
常将有日思无日,莫把无时当有时。
在过富有的生活的时候要想到以后可能会过贫穷的日子,不要到了一无所有的时候再来回想以前的美好生活.也就是"居安思危"的意思。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在你真正应用知识于实际中的时候,才发现自己学的知识不够;很多事情不亲身经历,不会知道它的难处的。
六、课堂小结
本节课咱们学习了很多语文写作的小妙招,希望可以在平时的习作中运用起来。
教学反思
1.“词句段运用”中,学生关于外貌描写对表现人物特点的作用体会不够深刻,应多举事例,让学生加以体会。
2.学生对“日积月累”中的名句体会较深刻,能快速组织背诵。
语文教案 篇5
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蝙蝠碍的字形、字音,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
2、朗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
3、能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课前预习:
1、读准生字蝙蝠碍的字音,说说它们的字形。
2、联系课文或等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敏捷 敏锐 障碍物 超声波 恩惠 洞察
3、朗读课文3遍,力争把句子读通,字音读准。
学习过程:
一、谈话导入
(板书课题)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夜晚的实验》。通过课题,我们可以知道实验的时间是你知道是谁做了夜晚的实验吗?(板书:斯帕拉捷)
二、预习检测
过渡:老师来检测一下同学们预习得怎么样,好吗?
1、读下列词语,说说加点词语的意思。
障碍物 蝙蝠 敏捷 敏锐 喉咙
超声波 辨别 恩惠 洞察 苍蝇
(1)指名读,齐读,小组内检查读,读错的互相纠正。(看看谁读得既准确又流利)
(2)指名说说自己已经理解的词语。
(3)出示带有蒙薄的句子,指名读,指出多音字。
2、指名读课文。(抽读第二、三节)
3、小结预习检测情况。
三、新授指导
1、如果你来写斯帕拉捷这个实验,你会写些什么?课文中主要写了什么?请同学们读课文,思考:课文重点写了什么?哪些自然段写了?
2、下面请同学们反复读一读实验过程,把每句话读通顺了,再和小组同学讨论:斯帕拉捷做了几次实验,分别是怎样做的?(出示)
(1)小组学习(小组学习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可以让学生以比赛的形式来进行:我们看看哪个小组最先完成任务,学习效果最好)(2)交流、分小组齐读。
3、问:斯帕拉捷在夜晚做这四次实验是为了什么?(如学生说不出来就安排在第一节的学习中)
4、让学生自由读第一小节,同桌说说:(出示)
斯帕拉捷 时,常常看到 现象,产生了好奇:
。
(1)学生自学,指名说。
你现在知道斯帕拉捷在夜晚做这四次实验的目的是什么吗?(引导学生抓住好奇的句子体会,并让学生就此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板书:揭开蝙蝠飞行秘密
(2)指导朗读,读出好奇。
四、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蝙、蝠、碍
2、指名说写字注意点。
3、学生描红。
五、达标作业
完成《补充习题》一、二、三题。
(检测时可让小组内同学互相检查,自行订正)
六、布置下节课预习作业
熟读课文,思考《学习手册》一、二题,在自己的本子上练一练。
板书设计:
夜晚的实验
斯帕拉捷 揭开蝙蝠飞行秘密
语文教案 篇6
教材简析:
这又是一篇有趣的知识性童话。课文中的小猪因为迷路,向乌龟和象问路,虽然它很有礼貌,但是在称呼上出了问题,结果闹出了笑话。小猪是根据乌龟和象的身体大小来决定称呼的,乌龟小,它称弟弟;小象打,它称爷爷。这种思维如果用在同一种动物身上,基本上是正确的,但类推到不同的动物就错了。简单的类推,正是孩子思维的特点。
课文短小、生动,主要由小猪先后同乌龟和象的对话构成。对话中有问有答,行为规范,充满情趣。小猪先称呼后提问,非常注意礼貌,两次问尽管内容都是关于到蘑菇村去的路,但句式又有不同;乌龟和象对小猪的错误表现也不完全相同,前者为之不满,后者感到可笑。
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在课堂上表现欲比较强,部分学生的基础比较好,独立识字的能力较强,但有几个学习困难的学生,在记字朗读方面,速度慢,遗忘率高。
教学目标:
1、能借助拼音读准“猪、迷、今、爷、认、知、关、急、”9个生字的字音。认识部首“反犬旁”。正确描写:“猪、今、认、关”。
2、正确朗读和积累8个词语。
3、正确地朗读课文,初步懂得不能以身体大小来判断不同动物的年龄。在此基础上,读出动物之间对话的语气。
重点难点:
1、能在语言环境中,借助拼音正确认读“猪、迷、今、爷、认、知、关、急、”9个生字,并用分组学习的方法,按字形结构,分类识记。积累一些词语。
2、朗读课文,做到不添字,不漏字,读出动物之间对话的语气。
3、初步了解有关动物的基本常识,懂得不能以身体大小来判断不同动物的年龄。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识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出示小猪图:这是我们大家熟悉的小动物,它是——小猪。
2、(学生字:猪)认识反犬旁的字。
3、交流。(适当板书)
4、知道书写:“猪”
5、出示课题:小猪问路(读课题)
6、质疑。
二、感知课文,学习生字。
1、带着问题:小猪向谁问路?听课文录音,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2、交流并板书。(乌龟、大象)
3、看书再听课文录音,识记课文中的生字。
4、自学字词。
(1)自由轻读课文,圈出生字。
(2)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3)小组合作,巧记生字、词语。
(4)全班交流。
5、巩固识字,游戏。(“认认猪宝宝“)
三、朗读课文,感受内容。
1、带着问题:小猪怎么问路?读课文,用横线划出有关的句子。
设计意图:让生字回到课文中,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进一步巩固复习了所学的生字。同时让学生边读边划边思,通过读课文自己解决问题。
2、交流并板书,知道读句。
(1)“乌龟弟弟,到蘑菇村该走那条路?”(突出小猪疑问的语气)
(2)小猪这样称呼乌龟对吗?(不能光看乌龟个子小,就称它弟弟。)
(3)“你叫我弟弟?”“我今年98岁了,比你爷爷年纪还大呢!”(突出乌龟不高兴的语气)
(4)知道朗读小猪和象的.对话。(不能光看象的个子大,就称它爷爷。)
(5)引读第6、7节,解决问题:小猪问到路了吗?
教学反思:
本文篇幅不是很长,内容浅显易懂,语言生动有趣。
在生字学习的过程中,带出学生已有知识的回顾:“猫狗狐狸狮子……”“犭”的字的积累。
从识字教学入手,灌输阅读教学,了解事件的起因、经过等为今后的语文教学打下基础。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能有条理语句通顺连贯地说清楚一件新鲜事。
2、能用普通话说,口齿清楚,声音响亮、态度大方。
教学重点:
说清楚一件新鲜事
教学难点:
有条理语句通顺地说清楚一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
二、学习《听说提示》
1、指名朗读《提示》
2、讨论:(1)什么叫“新鲜事”?
(2)提示里告诉我们可以说哪些新鲜事?
(3)新鲜事可以从哪几个方面去找材料?
3、小结
4、这次训练的要求是什么?
5、“有条理”是什么意思?怎样说才算是有条理?怎样说才是较具体?
三、举例说话
四、各自准备
想好先说什么再说什么,最后说什么样,列好说话提纲。
五、指名说
六、评议
1、说的是不是新鲜事?
2、说得是否有条理?所说的事情是否具体?
3、有没有做到“口齿清楚、态度大方”?
七、说话练习
1、自由说
2、同桌说、指名说
3、师生共同评议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教案[精选]11-20
语文教案08-13
语文教案08-08
【精选】语文教案08-16
语文教案【优】09-16
【实用】语文教案09-24
(合集)语文教案09-12
[集合]语文教案11-15
【集合】语文教案11-19
语文教案[推荐]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