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时间:2022-01-09 09:44:59 说课稿 我要投稿

【精品】说课稿模板合集十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说课稿10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精品】说课稿模板合集十篇

说课稿 篇1

  一、说学情

  当前初中学生在于教师的人际交往中,面临着时代价值观转型。传统的教师观和学生观正在向现代教师观和学生观转变,教育学的关系也在转变,建立在传统的等级秩序意义上的以师道尊严为核心的师生交往观正在被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交往观所取代。价值观的现代转型对学生如何与教师交往影响巨大。师生交往观反映的实质上是社会主流价值观。本课在这个问题的处理上,以现代师生关系为基本立足点,同时兼顾传统师生观的合理成分, 一起疏解学生在此问题上的紧张。

  二、说教材

  《师生交往新观念》是人教版教材思想品德课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四课第二框第一目。从教学内容来看,本框题着重是要让学生从师生交往观念的改变入手,了解交往观念的转变是指从传统师生关系到新型的师生关系的转变,侧重师生关系中的学生与教师的角色的转型。以此拓展师生交往的新空间。本目在第四课是后面如何有效的和教师交往、沟通,共建师生感情桥梁的逻辑前提,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是不可缺少的一环。本课的内容主要是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反思传统的师生关系,“权威—遵从”的不对等师生关系会引发师生交往的重重障碍。探讨新型的师生关系的内涵,分别从民主平等和亦师亦友两个角度展开,力图把现代教育理念和古典师生交往范例结合起来。在新型的师生观下如何打开师生交往新空间,形成师生交往新型为。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传统的师生关系的特点及新型的师生关系的基本内涵。体会新型的师生关系能够发现师生交往的新空间。

  (二)能力目标

  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新型的师生关系,培养与教师的沟通的能力,锻炼学生运用知识和分析判断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认同新型的师生关系,了解民主、平等的基本价值取向,积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四、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处理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分为三个环节,第一环节“反思传统的师生关系”,第二部分“探讨新型的师生关系的内涵”,第三部分“探究新型的师生观下如何打开师生交往新空间”。这三个部分是相互关联的,上一部分为下一部分的教学作好铺垫。在整堂课的教学中,重在学生的探究活动,并从自己的体验中得出结论,教师在教学中只起点拨指导的作用。探讨师生关系是本节课的难点和重点,所需教学时间稍长。在重点问题的处理上,要想让学生从实际遇到的师生交往困惑出发,引导学生从师生观的角度思考其中的原因,避免直接谈师生关系。因此我通过一个活动(时空连线---我的采访手记)来让学生参与,并在教师的指导下了解现实生活中的师生关系,使学生确确实实地感受到师生关系的重要。最后教师再作小结,重点得以突破。在难点的化解上,也是采取活动教学的方式来完成教学。先让学生通过(“七嘴八舌”、“借笔抒情”)两个活动了解到传统与新型师生关系的不同,并在教师的引导下更进一步理解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重要性。

  五、 说教法

  教学方法上,本框主要采取让学生搜集材料、讨论发言的形式来获取知识并达到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目标。从教法看,本节课着重从以下几方面贯穿新课程标准的理念:

  1. 针对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心理和智力不成熟,所以容易在日常生活中遇到许多困惑。与人交往尤其是与自己的老师的交往时也经常会遇到许多的问题。首先让学生分组作为小记者采访自己所在学校的学生,同自己的老师交往时都会遇到什末样的情况,会产生什末样的困惑?由此而产生对传统师生关系的了解。以及传统的师生关系给师生交往带来的隔阂。同时设计第二个活动,让学生在课前搜集古人的对老师这一职业及师生关系的论述。来加深学生对传统师生关系的认识,为下面介绍新型的师生关系作铺垫。第二部分的教学中,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可前准备“借笔抒情”用flash短片,漫画等来表达自己渴望什末严格师生关系。学生讨论后自己总结,得出民主平等、以师亦友的师生关系是他们所渴望的。第三部分教学,主要采用情景式教学。通过孔子与其弟子的一节课向学生解释新型的师生关系的益处。

  2. 整个课堂教学中,教师基本上只是起一个引导者的作用,重点是在学生的探究活动上,主要是自己的亲身体验,这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节课的教学主要是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及同伴之间相互合作学习的能力。

  六、说学法

  现代教学思想尤其注意学生的主体作用,重视学生学的方法。这堂课,我引导学生掌握和运用以下学法。

  1.参与学习法.

  正如陶行知先生所倡导的“教师要充分解放学生的大脑,双手,嘴巴,眼睛”。我在教学中尽可能多制造参与机会让学生动起来,活起来,在快乐、和谐、富有成就感的教学激励中学会合作,学会思考,从中感受到新行师生关系的好处。

  2.活动教学法。

  通过让学生实地采访,收集资料并展示自己的资料,讲解资料培养了学生在记忆、观察、交流能力的发展。

  七、说教学程序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各项活动的安排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

  1、 导入新课:

  设计播放学生自己拍摄的DV《我与老师交往的烦恼》,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积极对照自己和老师交往的过程中有无类似烦恼,思考烦恼产生的原因。使学生明确本节课要讲述的内容,以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这是思想品德课教学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2、 讲授新课:

  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我根据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实际、以及教学设备的情况,自己设计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及交流合作的能力。在对“七嘴八舌”环节在对材料的分析中,设置问题,为新行师生关系的教学做好铺垫。也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部分的阐释。

  3、课堂小结,强化认识。

  课堂小结,可以把课堂传授的知识尽快地转化为学生的素质;简单扼要的课堂小结,可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政治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且逐渐感受到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的重要性及意义。并使学生了解,如果认为新型的师生关系就一定是现代的,那是一个错误的感念。评价某种师生关系的关键看内涵,而不是时间先后。

  4、课后作业

  把编写《师生交往密笈》作为作业,为了让学生在进一步理解新行师生关系的内涵,并能在生活实际中应用,同时也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八、说教学媒体

  在教学媒体的选择上我使用了多媒体,运用多媒体教学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兴趣,向学生提供感性材料,开阔学生视野,增长知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打破了课堂紧张、沉闷的气氛,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开拓了学生的思维,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使课堂既轻松又充实。这时学生的主动性主要表现在通过认真观察,积极思考去获取知识,发展能力。

  九、说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对教学结果进行鉴定和检验,在本节课中我将作业和评价结合起来,通过学生完成作业的质量来检验其学习的效果。

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一枚金币》是北师大版语文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十单元《金钱》中的一篇主体课文。课文讲述了一个辛勤劳动、省吃俭用把儿子养大成人的老人,看到儿子长大后懒惰成性,花钱如流水,万般心痛与无奈,只好打算将所有的财产送给别人,而决不留给这种儿子的失望心情。接着讲述了母亲放纵儿子来蒙骗老人,两次被识破,最后只好劝儿子自己去挣一枚金币,以及老人第三次把金币扔进火炉里,验证这枚金币确实是儿子挣来的故事。通过本单元和本课的学习,让学生懂得要以诚实的劳动换取金钱,感悟只有亲手创造的财富,才会珍惜的意义。

  二、说学情。

  这是一篇故事性较强的课文,语言通俗,内容易懂,但要明白其中所揭示的道理,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并不容易。因为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家长在物质上尽量满足孩子,因此在孩子的心中,金钱来的很容易,于是出现花钱无计划,大手大脚的不良习惯,希望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能让孩子珍惜财富,把钱花在有意义的地方,懂得金钱的真正价值。

  四、说教学目标、重难点。

  (一)教学目标:

  (1)围绕两次“受不了”,抓住相关的重点词:两组意思相反的词,辛勤、省吃俭用和懒惰、花钱如流水,感悟到这对父子截然不同的特点,从而理解父亲“受不了”的原因。抓住“挣、当牛做马、苦差使”,体会儿子“受不了”的心情。

  (2)了解人物特点,体会人物心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让学生懂得亲自创造的财富才会予以珍惜的道理。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体会儿子的“受不了”。

  五、说教学过程。

  整堂课紧紧抓住文中两次出现的“受不了”一词,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激发想象,从而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主旨。

  首先,找出文中两个受不了后,师生共同体会父亲的心情,在学生明确了父亲“受不了”的原因后,,进一步体会受不了,带着伤心、愤怒心情作出的决定,并指导学生进行有感情的朗读。

  然后,引导学生体会儿子看到自己辛辛苦苦挣来的一枚金币不被认可而伤心气愤的“受不了”。为了深入走进儿子的内心世界,在情感上与儿子产生共鸣,我引导学生丰富文本内容:想象儿子在一周内都会帮人家干些什么?他会吃哪些苦?这些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使学生感悟到儿子挣钱的艰辛,再去体会儿子“受不了”的.所作所为就显得顺理成章。最后,孩子在朗读儿子因为受不了而质问父亲的话时,就能做到入情入境,声情并茂。

  最后,揭示文章的主旨:只有亲手创造的财富,才懂得去珍惜。

  语文课堂是听、说、读、写的主阵地。这堂课以“读”为主线,在自读课文的环节中,要求学生带着问题边读边画,思考;然后创设大量的环节,使学生走进文本,品析词句,走进人物的内心,在情感上产生共鸣,用读来表现人物内心的感受。在读中学习、积累语言、培养语感,体味情感,理解词语,理解课文。

  六、板书设计。

  一枚金币

  (勤劳的、省吃俭用 )老人 一扔 二扔 再扔

  (懒惰的、花钱如流水)儿子 一笑 又笑 抓出

说课稿 篇3

  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章书承接上一章“碳和碳的氧化物”的内容,是上册书的最后一章,本章书虽然在中考中占的比重不大,但却是与我们生活密切联系,关系到生命安全的一章,也是初三阶段所要掌握的可燃物的最后内容。因此,从形式上该课题以最常见的现象——燃烧展开,向学生介绍了燃烧与灭火的原理,提高学生的消防安全意识,然后结合化石燃料及其燃烧对环境的污染,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是提高学生实际应用能力以及综合素质的重要一章。

  二.教学目标(三维目标)

  1.知识目标:(1)认识燃烧、缓慢氧化、和爆炸发生的条件及其异同。

  (2)认识防火灭火、防范爆炸的措施。

  2.能力目标:(1)通过知识的回顾与活动,学会知识的迁移,运用已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上的有关问题。

  (2)了解消防安全知识,掌握在火灾中逃生自救的基本方法。

  (3)学习运用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3.情感态度目标:

  (1)能科学地认识燃烧、灭火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

  (2)通过应用灭火原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灭火问题,增强学

  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安全意识,认识化学知识在生活实际中的应用。

  (3)使学生学会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去认识事物,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事物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

  1.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防火灭火、防范爆炸的措施,提高学生防火、灭火意识。

  难点

  1.能用燃烧的条件与灭火的原理解释一些生活常见现象,

  2.理清并区分缓慢氧化、燃烧、爆炸概念。

  学情分析

  1、学生已有的知识

  (1)燃烧的本质——有新物质生成的化学变化

  (2)一些物质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所出现的不同的现象

  (3)生活中关于燃烧的常识

  2、欠缺的东西

  (1)对“着火点”、“可燃物”等概念的理解和运用还比较模糊

  (2)知道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但对于拓展性的知识运用还不熟练。

  3、学习的困难

  在探究性实验中对于实验的设计不够严密

  教学法设计

  1.设计理念

  本课是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体现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为主,让学生全身心参与到学习中来。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一般上复习课时,由于时间较紧很多老师往往直接帮学生把知识归纳、梳理好灌给学生,而忽略了学生的接受情况和课堂效率,课堂气氛十分沉闷。本人认为“磨刀不误砍柴工”, 复习课不是简单的知识回顾,要上好一节复习课必须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把复习课上“活”上“新”,让学生学会自己归纳知识梳理知识,提高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

  “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本课的内容虽然是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但学生对此的掌握并不是很好,特别是学生的防火意识仍不是很强,尤其是应用能力、自救能力差,能说不会做,针对这一点,本课所选的教材均来源于日常的生活,并增加了 “真实案例”、 “安全知识竞赛、” “离奇的火灾”等题材,从而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突出了本课的重点又突破了本课的难点。

  2.教法分析

  本节课是复习课,复习是知识的一个归纳和总结过程,所以本课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是启发式教学法,以“烧不坏的手帕”、“草原灭火”、“真实案例”、“定点爆破”、“小小专家猜一猜”等环节引入复习的内容,让复习课上活上新,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并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同时本课还运用了讲练结合法、问题教学法、展示法等教学方法。

  3.学法指导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时主要运用了竞争学习法、合作学习法。例如:在“安全知识竞赛中”以学习小组的形式对消防安全知识进行竞赛,在竞争的同时也运用了合作学习法,在“想一想”、“议一议”之中学生也要通过合作,讨论来总结、归纳知识。此外学生也运用了观察学习法、知识迁移法等方法。

  教具准备

  酒精灯、火柴、烧杯、坩埚钳、小手帕、多媒体电脑、灭火器。

说课稿 篇4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雷雨》。我将从以下 8个方面说说我的教学设想:

  一、 说教材

  《雷雨》是人教版高中语文第四册第三单元第一课,写的是一个封建大家庭错综复杂的感情纠葛与必然走向毁灭的故事,从而批判那个充满罪恶的社会。这个单元是高中首个戏剧单元。通过学习本单元,将使学生了解戏剧常识,解读名家名剧,初步涉入戏剧瑰丽之门。而《雷雨》是中国现当代戏剧扛鼎之作,本文又位居单元之首,以开放的思维、以现代教育模式学习本文,将对单元产生良好的导向作用。

  二、 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知识目标:了解戏剧常识与戏剧语言的特点。

  能力目标:

  1、 分析周朴园、鲁侍萍的性格特点。

  2、 分析人物语言

  情感目标:

  关注人的情感与阶级地位与环境之间的矛盾冲突

  根据教学目标与教材的特点、地位。我确定以下教学重难点。

  重点:探究周朴园与鲁侍萍的情感及其性格。

  难点:分析人的情感与阶级地位与环境的矛盾

  三、说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一) 教法

  新课程理念很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究性学习。基于此,再结合本篇课文的实际特点,确定这节课教法的指导思想是:想方设法引起学生注意,引导他们积极思维,独立自主的解决问题。具体做法如下:

  1、表演法——深入文本,理解人物

  2 、自主探究法——学生实践,巩固提高

  3 、讨论法——积极参与,总结规律

  4、 点拨法——展开联想,拓展思路

  我认为,教学方法的最本质特征就是要促进大多数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促进全体学生积极动脑。因而,我采用了比较新颖的教学方法。

  (二) 教学手段

  为了使我根据教材特点而设计的教学目标以及重点、难点的突出与突破,达到最大化的展示境界,同时也为了配合以上我选择的三种教法得以完满实现,我决定采用“多媒体展示平台”的教学手段进行全程教学。

  四、说学法

  埃德加?富尔说:“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因此加强学法指导尤为重要。

  1、我运用讨论法,让学生在讨论中进行思维的碰撞,从而顺利地拿到打开鉴赏戏剧之门的金钥匙。

  2、注意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如课前确立预习步骤,提供预习方法,以形成常规;

  3、提倡“不动笔墨不读书”,让学生养成圈点勾画读书习惯。

  五、 说教学过程

  一、 导入。激发情感,创设氛围。

  上课伊始,我先播放电影《雷雨》结局片断。以浓厚的悲剧色彩和强烈的视觉冲击渲染情感,创设氛围。为了进一步增强学生对本课的学习兴趣,我设计了如下的导语:

  上世纪三十年代,年仅23岁的曹禺先生在清华读书时为我们留下了这么一个悲剧、一声叹息。一个雷雨之夜,三个爱恨交织,有着美好未来的年轻人同时踏上了生命的不归路。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雷雨》

  (二)通过多媒体展示的手段简介被称为“中国的莎士比亚”的戏剧大师曹禺。

  (三)表演擂台,学生表演后请演员代表和观众代表简单谈一谈自己的感受(根据教学重点我设计这一环节,学生通过表演,不仅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而且能置身那种情境之中,体会到当时人物的心情)

  (四)自由讨论

  教师提出讨论的问题:

  1、剧中的主要人物周朴园、鲁侍萍的性格是什么样的?

  根据教学重点我设计了这一问题,旨在让学生通过对人物对话及潜台词的分析认识人物。教师在学生发言时适时板书总结:

  周朴园:残忍、自私、冷漠、卑鄙的资本家

  鲁侍萍:善良、正直、刚毅、倔强的下层妇女

  2、你如何看待周朴园对侍萍的怀念,它是真实的吗?

  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思考时联系周朴园的家庭婚姻生活。从而认识到周朴园在抛弃了侍萍后,他的婚姻生活及家庭生活是不幸福的,他对曾经的初恋保持怀念是真实的,因为那一段时期可能是他人生中最快乐的时光。不过他怀念的是年轻貌美、知书达理、温柔贤惠的梅小姐,而不是眼前的鲁侍萍。所以当侍萍站在他面前时,他害怕侍萍对他的名誉、家庭构成威胁,他露出了自己资本家的丑恶嘴脸。他对侍萍态度的转变恰恰是由他的阶级地位和生存环境所决定的。通过这一问题很好的解决了教学难点。

  六、说矫正反馈

  假设周朴园重新接受了侍萍,他们会幸福吗?这一环节我让学生展开联想,拓展思维

  我想让学生意识到,因为两人的`性格及阶级地位他们并不会幸福。再次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

  结束语:悲剧是一个民族在某一个时期历史的苦难,它不应该是某一个人制造的,而应该是民族悲哀的时代显现。《雷雨》悲剧,其实就是一个封建民族的悲剧。剧作者借周朴园的一家将一个完整而有一定长度的行动展示给读者,让他们去感受这个充满罪恶的制度,跟作者一起去发泄被压抑的愤懑,抨击中国的家庭和社会。

  七、说作业布置

  剧本在周朴园去精神病院探望两个疯了的女人,侍萍和繁漪中结束,你能为剧本写一个不同的结局吗?

  八、说课堂小结

  对于这篇传统的戏剧教学篇目,我重点总结了了本课教学中的创新点

  传统的戏剧鉴赏,习惯于按剧本语言逐句分析,胡子眉毛一把抓,费时但又难以突出教材的特点,关键是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雷雨》这一课,我向传统说“不”,主要设计了“表演擂台”“自由论xx坛”“表演点点评”等活动,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以解决教学重难点。

  以上就是我本课的教学设想,谢谢。

说课稿 篇5

  一、教材内容分析

  “曲线与方程”这节课是一节承上启下的内容,既对必修2中解析几何初步学习进行了延伸,又为后面学习圆锥曲线做好了铺垫。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必修2中已经学过直线和圆的方程,体会到了解析几何的基本方法——坐标法的好处。但没有从理论的角度探索曲线与方程的关系,表现在求解一些轨迹问题或曲线方程的时候常常出现范围错误的现象。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曲线的方程和方程的曲线的定义。

  难点:运用定义验证曲线是方程的曲线,方程是曲线的方程。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曲线的方程和方程的曲线的定义。给出一些熟悉的曲线的部分图象后能确定变量的取值范围。能够根据所给的方程画出相应的图形。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通过对定义的总结与应用,进一步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让学生在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中,感受学习的乐趣,提高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的信心。

  五、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思维训练为主线,能力培养为主攻的原则。我采用引导发现、问题引领等方法。

  六、媒体资源选用

  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PPT制作课件,利用天宫一号的视频来让学生初步体会曲线与方程的关系。

  七、教学流程

  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完成教学目标,我设计的教学流程如下:

  首先利用天宫一号的目标飞行器成功发射的.模拟动画,使学生初步体会曲线上的点与方程的解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同时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我引导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归纳什幺叫曲线的方程,什幺叫方程的曲线,在学生自我归纳的基础上,教师给出标准的定义将其感性认识理性化。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定义,我又从集合、充要条件两个不同角度进行剖析,也为后面解决问题做好了铺垫。

  为了检测学生对定义的理解和应用,在习题配备上,我采用了二、二、三的结构。

  首先给出两组练习,并设置问题。接着设置两道例题,让学生掌握利用定义判断及证明方程为曲线的方程。通过师生互动完成例题的证明过程,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定义的理解,培养学生书面表达的严谨和简洁。

  最后,让学生归纳、总结出本节课所学的主要内容,老师作适当点拨引导,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表达能力和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并布置课后作业。

  八、教学评价

  教学过程中适时地进行生生互评、师生互评。在课堂联系阶段利用投影仪展示学生的作业,做到现做现评。

说课稿 篇6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上午好!

  我是语文6号,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中的一篇散文《老王》,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对象分析、教学方法的采用、教学程序和板书设计五个部分来阐述我对这篇课文的理解。

  第一部分:说教材

  1、教材简析

  《老王》是一篇写人记事的散文,用的是平实的语言,但作者笔下的老王带给我们的震撼却像风暴一样强烈。老王一辈子孤苦伶仃,一生凄凉,是一个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不幸者。但他心地善良。讲感情,知恩图报,即使在文革那样不正常的年代,精神上也没有受到任何污染,能尊重遭遇不幸的作者夫妇,正是这样,不幸的他赢得了作者及家人的同情尊重。本文通过记叙作者与车夫交往的经历,既写出了老王生活的苦,老王内心的善,也体现出作者对老王的同情和内心的悲酸,含蓄地提出了关怀不幸者的社会问题,不失为一篇培养学生爱心,同情心的佳作。

  2、课文在本单元所处的位置及单元教学目标

  《老王》是编排在第二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本单元课文都是叙事性作品,写的都是普通人,以“爱”为主题,几篇课文都在诉说对普通人,尤其是对弱者的关爱。本单元阅读教学,要求感受课文所表现的形形色色的“爱”,从而陶冶自己的情操,去关注身边的人。杨绛的《老王》,写自己与车夫的交往,写车夫艰难困苦的生活和善良厚道的品格,含蓄地提出了关怀不幸者的社会问题。

  3、教学目标的确定及依据

  新课标中重点提出,要让学生“关注人类,关注身边的人”,“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提升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根据以上两方面的要求,结合本课的内容和特点我这样确立这堂课的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目标”能在快速阅读课文过程中,抓住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在听与说双方互动过程中,增强知识点的删选能力,使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得到锻练,思想认识得到提高。

  (2)深入探究:全面把握课文,领会作者与主人公的思想感情。

  (3)情感态度:关爱生活中的不幸者,陶冶美的情操。

  4、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及依据

  本文感情真挚,把“领会作者与人物的思想感情,联系身边的人,关注、关爱他人。”定为教学重点和难点,这对正在形成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八年级学生很有现实意义。

  5、课时安排:一课时

  第二部分:说学法

  1、 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他们的特点是思想活跃,好冲动,有叛逆性,而且他们大多是独生子女,备受家长宠爱,因此许多同学只知道一味地接受“爱”,而不懂得如何感谢爱,更别说去回报爱了。像本文中老王这样的社会弱者,许多学生不了解,更谈不上关心,再加上本文特有的社会背景,深刻的思想意义,都是学生难以理解的。

  2、 学法指导

  教与学是相长的,为了教师更好地教,学生更好地学,根据我校学生的情况,素质教育的要求,在学法方面我采用“导—思—点拨—练”的过程,让学生自主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过程,在这过程中对学生进行以下指导:引导学生注意紧绕所设计的问题,扣住文中的关键语句,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联系自身的生活,来体会理解文中的感情,指导学生注意体会文中语言特点,加以积累、运用,加强语言基础,指导学生把这种写法运用到具体写作中去,提高语文水平。

  第三部分:说教法

  我的教学设计理念是:张扬师生个性,突出学生主体,重视学生感受,强调阅读品味,渗透学法指导,实行合作探究,加强能力培养。我决定采用以下教法:

  1、以语言品味为主,采用启发点拨法,来完成本课教学;

  2、设计带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诱导学生思考,通过语言的体会,解决本文重点;

  3、同时采用朗读、讨论、质疑、练习等方式使学生动脑动手。

  此外,我准备利用多媒体展示辅助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第四部分:说教学程序

  为了让学生学有所获,我准备按以下9个环节展开课堂教学。

  环节1 课前屏幕展示“教学目标”,预计用时3分钟

  (这一设计,从教的方面来说,它具有“导向作用”,让学生掌握教学要求,有利于达到教学目的;从学的方面来说,它具有“激励作用”,解决什么问题,达到什么要求,目标明确,便于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环节2 歌声导入并引题,预计用时5分钟

  进场导入:苏芮的《奉献》——长路奉献给远方 玫瑰奉献给爱情 我拿什么奉献给你 我爱的人 白云奉献给草场 江河奉献给海洋 我拿什么奉献给你 我的朋友

  (这样设计可以:使学生一进教室,便能进入音乐所营造的气氛中,为进入主题作为铺垫)

  教学导入:以20xx年伦敦奥运会获金牌的运动员的相关情况入手。

  教师结语:生活中人们总是对名人的一言一行非常地关注,但生活中更多的是普通人,你是否也曾关注过身边的普通人?我国著名作家文学家杨绛曾经关注过一个车夫,为他写下了散文《老王》。

  (设计说明:以一组反差相当大的图片进行对比导入课堂教学,建起学生学习课文的情感基础,激发学生对课文、人物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快速进入教师设置的情景中来,为下面的教学打好情感基础。)

  环节3 “走近老王”,预计用时2分钟

  面对陌生的老王,我们有那么多的揣测和关切,现在我们就循着杨绛的笔墨,一起走近老王,解开心中的谜团。

  (设计说明:遵循阅读规律,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阅读的体验,以学生阅读心理为切口,激活阅读思维,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又训练学生筛选信息思维能力。)

  环节4 “评说老王”,预计用时5分钟

  讨论老王的品质,说说老王在你的心目中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请用“老王是一个——的人,表现在——。”的形式表达出来。并说说“我们”一家人是怎么做的?

  (设计说明:在感受文章之后,引导学生概括老王品质,寻找文本依据,理解老王的善良、朴实,引导学生从文章局部进行自主阅读,进一步深入文本,在提高学生对内容要点概括能力、语言感受能力的同时,强化他们的情感体验,体现教学重点。)

  环节5:怀念老王,预计用时2分钟

  善良老实的具有金子般心灵的老王就这么去了,在他生前经常关注他的杨绛有什么样的感受?她为什么能这样想?

  (设计说明:进一步理会作者隐含在内的深沉的感情,也一进陶冶自己的情操。) 环节6 关注“老王”,预计用时13分钟

  我们身边也有许多像“老王”一样遭遇的`人,他们的生活是怎么样的,别人是怎么看待他们的?在今后的日子里,你将会怎么去对待那些不幸的人?(以一组新时代老王的照片为参考依据)

  (设计说明:“读书是为了明理”,学习一篇课文,要让学生在态度、情感、价值观上有所增益,能够更好地关心身边的弱者,关注生活,关注人生,净化思想。由书本向现实生活的思维拓展,是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理解的途径,也是书本学习的目的。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是相等的,本环节把课本和生活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同时锻练学生的表达能力。)

  环节7 拓展延伸,预计用时10分钟

  造句:假如我是一团火,就为他人 ;

  假如我是一朵花,就为他人 ;

  假如我是一颗星,就为他人 ;

  假如我是一片云, ;

  假如我是一棵树, ;

  假如我是一泓清泉, ;

  (设计说明:通过造句的形式,把感情进一步深化,并拓展,同时也进一步提升、净化学生的感情)

  环节8 迁移练习设计,预计用时3分钟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的独特体验”,为此我设计了以下课堂练习:让学生借鉴本文以小见大的写法,用一段话写写自己身边的平凡人。通过此练习,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设计说明:通过以上练习,学生检验了自己的学习成果,教师获得了及时的反馈,有效地达到了教学相长。)

  环节9 教师小结,预计用时2分钟

  我采用我常用的做法:伴着悠扬的音乐,教师作小结。我的结语是这样设计的:爱是人间的春风,是生命的源泉。人人奉献一点爱,人世间会多一份阳光,少一些冷漠。多一份文明,少一些残酷。让我们行动起来,献出爱心,构建和谐中国。

  教师结语一结束,立刻响起《爱的奉献》这首歌曲,让学生一起高唱,让学生的情感得到进一步的升华。

  第五部分:说板书设计

  老 王

  杨绛

  平等观念

  善——我一家 关爱 老王:苦:生活凄苦

  善:心地善良

  人道主义

  (这个板书设计既概括了课堂教学步骤,又概括人物特点,清晰准确。)

  

说课稿 篇7

  尊敬的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原地推铅球》我将从教学的指导思想、教学目标、教材分析、重难点等方面来简述我对本节课教与学的思考。

  一、指导思想

  本节课根据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树立“健康第一、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结合八年级学生心理、生理特点,以“体验尝试、合作探究”为主线,着力体现兴趣性、互动性,让学生在宽松、愉悦的氛围中掌握原地推铅球的动作技术,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树立学生终身体育意识。

  二、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教学使90%学生了解铅球的基本知识,能够叙述原地推铅球动作结构的内容。

  2、技能目标:通过教学使80%学生掌握原地推铅球的正确技术动作。

  3、情感目标:学生通过参与合作性学习,体验推铅球的乐趣,培养学生自我探究、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

  三、教材分析

  原地推铅球教材是田径教材中投掷类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是八年级学生。根据新课程的目标要求,它与《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测验项目相配合,具有方便教学,简单易学的特点。通过学习,对学生的身体健康起到较好的效果。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蹬腿转髋,推手换腿。依据是教学任务,学生能力要求,把它确定为重点。

  2、教学难点:最后的出手技术动作。依据是教学内容目标要求,这是学生很难理解,不易掌握的动作技术,所以把它定为难点。

  五、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八年级1班学生20人,该年龄段的学生正处于生长加速期,朝气蓬勃、富于想象,有很强的求知欲和表现欲,因此在教学中给学生一个充分展示自己想象、模仿等能力的舞台,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学习。

  六、教法

  1、讲解、示范法:通过采用此方法使学生了解动作技术要点,建立正确的动作表象。

  2、分解法:该动作较复杂,采用分解法学使生更加清晰各部分动作的要点。

  3、完整法:为了使学生形成完整动作技术,在分解练习的基础上初步体会完整动作。

  七、学法

  学生通过一看二想三悟的.思维活动过程,达到了解动作技术的结构原理及弄清动作技术的实质。

  八、教学过程

  1、课堂常规:(10分钟)

  鸣哨集合,安排体育委员整队,提出课堂要求及注意事项。然后做准备活动,先慢跑两圈再针对性的做徒手操,使得学生各主要肌群、韧带充分伸展。最后安排一些辅助练习,为基本部分授课的教学做铺垫。

  2、基本部分:(30分钟)

  首先由教师完整示范原地推铅球动作2-3次,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完整动作的表象。其次教授学生铅球的握法和放置位置,并根据推铅球技术动作路线蹬、转、撑、送、挺、推、拨以此进行示范和讲解。练习中让学生之间进行相互指导与纠错,学生练习几遍后去做推铅球的徒手练习,使学生体会推铅球时的用力顺序。

  等每个学生都练习几次完整的动作后,把他们集中起来纠正出现比较多的错误,找做的好的同学做示范,并指出好在哪里,让其他同学向他学习。然后学生再次进行练习,在练习过程中教师指导、并强调注意安全。

  3、结束部分:(5分钟)

  为了使学生逐渐恢复到安静状态,教师带领学生做放松练习,并对本次课进行小结,布置课外的练习,对本次课好的地方进行表扬,收回器材,师生再见。

  九、教学评价

  1、本课堂注重于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本课堂采用由简入难、逐渐深入的教学方法,并注重因材施教。

  十、运动负荷

  综合密度:35%左右 平均心率:110次/分左右

  十一、场地器材

  铅球10个 铅球场地一块

说课稿 篇8

  小枞树怎么样? 许多小枞树披着浓霜,……

  小野兔怎么样? 忽然不知从什么地方……

  通过学徒生活的痛苦和砍圣诞树时的乐趣进行明显对照,在对比中培养学生求异思维,达到教学与发展学生思维的辩证关系。

  5、利用电教手段,了解凡卡的内心。

  在教学中,把课文中的插图采用投影仪器进行放大,通过对插图神像、楦头等景物的教学,体会凡卡写信前担心害怕的心理

  。通过对凡卡神态的教学,体会凡卡信时的痛苦和哀求爷爷把他带回乡下去的向往心理。

  6、采用先教后放的方法,体现教学的民主性。

  在学习凡卡学徒生活时采用精讲精练,在讲回忆往事时采用扶读方法,在学习作者的叙述时采用放的方法让学生自学,突出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风、学风,充分显示了教学的民主性,学生主体地位得到了发挥,妥善处理了教与学的辩证统一。

  7、采用总--分--总的教学方法,理解课文。

  教学中,从整体感知,明确重点 教给方法,提示重点 尝试学法,理解重点 运用学法巩固重点 反馈全文,延伸重点的环环相扣的教学结构程序。

  四、教学程序:

  本课用三课时教学

  第一课时:

  1、借助工具书自学生字新词。

  2、学生快速阅读、按写信前、写信、写信后顺序理清文章条理。

  3、突破难点,弄清信的内容、回忆往事和作者的叙述三部分内容。

  4、朗读全文,读懂句子。

  第二课时

  1、依据教材内容,设疑提问,直奔中心明确重点

  2、教给学习方法,学习信的内容了解凡卡的'悲惨命运。

  3、尝试学法,学习回忆往事通过与凡卡学徒生活的对比,理解训练重点。

  4、利用电教、通过图片的景物,凡卡的神态、运作、联想的想象,了解凡卡的内心世界。

  5、反馈全文,延伸训练重点。

  第三课时

  1、扮演角色,分角色朗读全文。

  2、从声音的高低、轻重、缓急的读法,进行有感情地朗读。

  3、总结全文,说说凡卡这篇课文为什么感人。

  4、指导完成课后第二题。

  5、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要反映教材内容,表现教学思维辅助教师讲解,启迪学生思维,是完成教学的主要手段。如下板书设计简明扼要,启发性强,具体如下:

  1、时间

  准备写信2、环境

  3、神情

  1、信的内容: 开头

  A、痛苦的学徒生活

  写信过程 正文 B、莫斯科见闻

  C、哀求爷爷、问候熟人

  2、凡卡的回想

  写信以后

说课稿 篇9

各位老师:

  我说的课文是《十里长街送总理》。作者以凝练如诗般的语言描述了1976年1月11日,首都百万群众自发云集长安街,哭别总理灵车的动人场面,抒发了人民群众沉痛哀悼、深切怀念总理的强烈感情。全文虽仅600余字,却字字有情,句句含情,读之令人情不能已,哀恸欲绝。

  评:开首即直入主题,分析教材,简洁、明了。但除了课文内容、中心及文章的语言表现特色以外,还应揭示文章的结构,说说课文由几段组成,每一段都讲了什么。因为这里说的不是整篇课文,而是其中的一段。不如此,就难以评价说课者教学内容取舍的恰当与否,也无法将说的内容放到整体的背景上去思考评析。

  我计划安排两课时进行本文的教学。下面就第一教时的教学分教材理解、教学目标和教学程序三部分谈谈自己的设想,至于教法、学法都渗透在教学程序的各个层面之中。

  先谈的是我对教材第一段的理解。文章开篇的景语描写,不仅是自然景象的真实写照,更烘托了人们当时的悲痛的心境,好似“天人同哀”。接着,用“挤满”极言人之多,用三个“都”强调人心齐。最后又由“面”到点,推出三个典型性的特写镜头。特别是“焦急、耐心”一对反义词,有力地表现了人们对总理的无比深厚感情。

  评:在对整篇教材作了剖析以后,现在又接着解剖所说课时的教学内容,很好。但由于上面说教材时没有说清课文分几段,所以这里突然说“先谈的是教材第一段的理解”,听者会感到惘然。如果能在上面“我计划安排两课时进行本文的教学”这句话之后,加上“现在说的是第一课时,这课时准备教学课文的第一段”,听者就会清楚得多了。(但前面自然还得对课文分几段,每段讲什么作出交代)

  根据大纲要求,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确定以下五个教学目标:

  评:应说清“大纲要求”是什么样的要求;“学生实际”是个什么样的实际。如果太笼统了,“根据大纲要求……学生实际”之类的话就没什么实际意义了,说了,其实也等于没有说,这是希望引起注意的。

  1.学会第一段的生字新词。

  2.理解句子里含义深刻的词语,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细读课文第一段,体会“等灵车”时的感人场面,激发学生热爱并缅怀周总理的思想感情。

  4.学习用回答几个问题把答案连起来的方法,归纳第一段段意。

  5.指导感情朗读。

  评:严格地讲,教学目标不能和教材理解、教学程序并列地单独作一块内容,教学目标是教材理解中的一部分。就像教学重点、难点隶属于教材理解一样,所以实际上本说课稿,只有教材理解和教学程序两块内容,这从总体上看,似过于简略了。

  其中体会悲痛心情,指导感情朗读是本课时的重难点。

  围绕以上教学目标,我这样设计教学过程:

  评:用“围绕以上教学目标,我这样设计教学过程”这样一句话,将说课由说教材转入说教学过程,转得十分自然、简洁,这反映了说课者良好的.说课功底和自如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

  第一步,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小学生的情感极易受环境气氛和他人情感的感染而产生共鸣,基于这点,我以充满激情的导语,借助画像,哀乐等手段努力营造气氛,将学生带入意境,为课文的学习奠定情感基础。这样做,可以拉近学生与课文之间的时空距离。而后安排揭题、审题,用“课题扩充法”说课文主要内容,学生掌握快捷准确。

  评:先分析学情,再说根据这个学情打算怎样教,接着说这样教的好处,如此一步步,逻辑严密,是科学的说深思路之一。

  第二步,范读课文,整体感知。

  紧接着,我又声情并茂地范读课文,并让学生思考课文记叙了长安街上的哪几个场面,是按什么顺序写的?这样一环紧扣一环,使学生进一步感知全文的情感基调,更好地把握了课文内容,也帮助理清了文章脉络。

  评:“紧接着”这个词用得好,把第一个教学环节与第二个教学环节紧紧联在一起了。但教学过程只交代了范读课文和让学生边听边思考问题两个内容,后面的学生书面练习,练习后的反馈、交流,最后的分好段落(这些内容在教案中都有),都没说。这就使得教学过程残缺不全。试想,如果按说课中的第二步内容来评析这个教学环节,那么会是一个什么样的教学效果呢?

  第三步,品析赏读,学习第一段。

  先安排自学,自学后的检查反馈分两步走:先检查字词,突出“槐”的声,“妻”的形,而词义较浅显,不做逐个讲解,力求省时高效。再是指导学生用多种方法分层,切实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概括的能力,加强发散求异的思维训练。

  第二环节在学生进入情境后,我紧扣语言文字,抓住关键词句,让学生自由鉴赏、品析朗读,学生有充分的时间阅读,不仅可以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发挥了主体作用,而且在说、读的过程中发展了思维,提高了表达、朗读等各种能力。教学时,我始终牵握“爱戴、怀念”情感线,做到“拎一点,带全面”,第一层抓2、3两句体会人多,第4句体会人悲痛。第二层还通过练习题____的____,____地等待周总理灵车的到来,引导学生推敲“焦急和耐心”。重点扶学“老奶奶”一句,放手自学写“青年夫妇”和“少先队员”两句,最后抠挖“……”延伸为“万众一心”,这样的设计,能很好地体现语言文字训练的梯度和层次。

  需要指出的是,指导感情朗读,要在学生懂得怎样读的基础上,再入情入境地读,具体实施时我注意形式多变,或评或读,或指读或练读,或齐读或配乐读,在读中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情感,寓教于情的感受中。

  古人云:“感人心者,先莫乎于情”。这是一篇情感型课文,我在教学中,始终通过充沛的情感,用生动的语言掀起学生情感的波澜,使作者、教者、学生的思想感情融为一体。

  第三个环节是指导学生用“回答几个问题,把答案连起来的”方法归纳第一段段意,落实了本单元的训练重点。

  此处还安排了质疑环节,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发散思维,发现问题,提出质疑,议论解惑,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最后一步,对照板书,课堂总结。

  “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牵引学生回顾第一段的学习全过程,总结归纳学法,为下文的学习作迁移准备。

  总之,我遵循“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训练主线”的原则,力求语言文字训练和思想情感熏陶的有机结合,既突出重点,又突破了难点,较好地完成了既定的目标。

  评:先分析学情,再说根据这个学情打算怎样教,接着说这样教的好处,如此一步步,逻辑严密,是科学的说课思路之一。

  这一段教学过程说的内容比一、二两个教学环节具体,在陈述“怎样教”的时候,还能结合说说为什么这样教的理由和好处,使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有机结合,使说课与课堂教学也统一了起来。但我们将说课和与教案对照起来,也发现了下列一些问题:

  1.教案中的课堂教学是按“自学”“反馈自学情况”、“学习第一层”、“学习第二层”、“概括第一段大意”这样的五步进行的,思路清晰,符合教材的思路和学生的学路。说课稿则将课文第一段的教学分成一、二、三三个教学环节进行。这样处理,不但与教案不统一,而且听了也不像教案那样让人清楚、明了,换句话,也就是说,本来清楚、明了的教学过程,反而被说得有些糊涂了。

  2.漏掉了许多重要的内容。如学法的归纳、电教媒体的运用、生动的课堂讨论、相机的板书等等,这样也就使得说课中的课堂教学变得干巴巴的,无法客观地反映课堂教学的真实状态,同时也让人无法认识到某些教学过程,原本所具有的科学性与艺术性。如教案中的概括第一段大意,是分三步走的,很有层次感和艺术性,而说课时仅只用了“指导学生用回答几个问题,把答案连起来的方法归纳第一段段意”一句话。如果我们不看教案,光凭说课中的这一句话,就无法分辨出包含在这个训练过程中的设计者的独特匠心。

  车老师的课上得十分精彩,以上说课的总体思路也没有什么大不当的地方。《十里长街送总理》是一篇情感型的课文,车老师紧紧抓住这个特点处理教材,在说课中也注意突出和体现了这一特点,并且说课的语言平实、口齿清楚、功底扎实。如果要说有什么不足的话,除了上面的说及的一些以外,主要是说课的内容还欠全面一些,说理也是这样。再还有,由于教学过程也是采用客观介绍的方式,所以,教学过程这部分也说得尚不够具体和清楚,这些都或多或少地影响了说课的整体效果。

说课稿 篇10

  尊敬的各位评委:

  大家好!我说课的课题是侧腾越。下面我就从教材、学生、教法、学法、程序这几个方面进行分析,请批评指正。

  一、说教材

  主教材选自省教研室编写的《体育与健康》(高一)教科书,是一项贴近生活的实用性技能。它能提高学生跳跃能力和空中定向平衡能力,发展力量、柔韧、协调等素质。帮助学生消除恐惧心理,培养勇敢顽强的作风。通过教学过程中的保护与帮助,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和责任意识。对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辅教材身体素质练习,选择了服务主教材的仰卧起坐和作为补充的'往返跑,以增加直接锻炼身体的因素。

  根据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和单元教学计划,从教材和学生的实际出发,设计本课。

  1、教学目标:

  (1)、了解侧腾越的实用意义,明确动作要点及保护与帮助方法。

  (2)、70%左右的学生能在保护与帮助下完成侧腾越动作。

  (3)、发展学生上肢、腰腹力量以及灵敏、协调等身体素质。

  (4)、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和责任意识以及勇敢果断的品质。

  2、教学重点:

  跳起支撑同时含胸、提臀、腿侧摆

  3、教学难点:

  推手侧伸移重心,顶肩展体

  二、说学生

  高一学生心理上具备了一定的理解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身体发育多数处于定型期,身心发展进入了质的稳定提高期。这一期间,女生不爱运动,注重体形,男生好动,追求强壮。将学习侧腾越、素质练习作为主、辅教材,主要是锻炼身心,帮助他们重新认识自己,敢于面对困难,满足女生体形美、男生力量美的愿望。

  三、说教法

  为达成教学目标,本课运用了多种教学方法:

  1、语言法

  ⑴、讲解。讲解侧腾越的实用意义,动作要点与保护与帮助方法等。

  ⑵、口令和提示。组织学生进行集体俯撑提臀摆腿成侧撑练习

  ⑶、问答法。提问踏跳要领、动作要点等

  2、直观法

  动作示范。从正面和侧面进行完整和分解动作的示范,使学生了解动作形象、结构和方法。

  3、完整法

  保护帮助下完整练习。

  4、分解法

  俯撑提臀摆腿成侧撑,横箱连续跳起支撑含胸提臀侧摆腿,加3~5步助跑练习踏跳支撑提臀侧摆。

  5、矫正法

  集体纠正和个别辅导相结合。

  四、说学法

  体操教学是一个严密的过程。因此,要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前提下,以接受式学习为主。同时,通过创设积极的教学环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自主学习主要是在小组内围绕教学内容进行自主练习。合作学习不仅表现在相互保护与帮助上,更表现在相互动作观察和帮助指导上。

  五、说程序

  本课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从学生和体操教学的实际出发,特别注重发挥教师的主导(讲解、示范、组织练习、纠正和辅导),并力求体现学生的主体(自主学练、相互合作指导)。以《对中小学体育课的基本要求》为指导,组织分段、设计教学。

  1、 课堂常规:加强组织纪律性教育

  2、 热身引趣

  (1)、定位徒手操(四列横队)

  (2)游戏——障碍跑接力(团结协作、情境教育)

  画4个半径为8米的1/4圆,相临的1/4圆之间相距2米,4只跳箱、垫子、踏板本别有序地摆在每个1/4圆内,每组学生占1/4圆、分两排分别站在圆弧上和后面。学生两人从起点线牵手按规定路线跑出,到横箱时松手爬过(可相互扶托帮助),跨过小垫子,与下两个学生击掌后排到后面,下两个同学继续,先完成的一组为胜(男女分开比)。后面的主教材讲解、示范时成两个同心圆向中间靠拢,练习时同心圆扩散。

  3、学习体验

  ⑴、由前面的游戏引出主题,完整示范,讲解实用意义,激发练习兴趣。

  ⑵、按程序分解练习:讲解示范、组织练习

  ⑶、完整练习:示范、讲解动作要点和保护与帮助方法、组织练习、技能展示

  ⑷、素质练习:仰卧起坐和摸线往返跑,男女分组交换

  4、身心放松

  整理放松、小结(提问要点和保护帮助)、布置收还器材、师生再见。

  六、保护与帮助

  自我保护:落地时屈膝缓冲

  他人保护帮助:保护者站在练习者侧摆腿异侧(踏板与横箱间一侧或落地点旁),一手扶其支撑臂上臂,另一手托其髋侧,顺势帮助侧摆挺身下

【说课稿】相关文章:

《蜜蜂》说课稿06-26

《比尾巴》说课稿06-27

画风说课稿06-27

《掌声》说课稿06-27

草原说课稿06-28

《孔乙己》说课稿06-29

《穷人》说课稿06-30

《心声》说课稿06-30

《口技》说课稿06-30

《风筝》说课稿06-30